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聂军 《现代商贸工业》2008,(13):162-163
在现代经济中,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力资本相对于物质资本逐渐体现出"稀缺性"。人力资本所有者与非人力资本所有者之间的互动博弈,导致了企业治理结构创新的不同范式。而剩余索取权是企业所有权的一部分,普遍认为公司治理在本质上表现为一个企业的所有权分享安排问题。那么剩余索取权就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实际上就是人力资本是否应享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怎样分享的问题。在分析国有企业剩余索取权安排的现状基础上,探讨了在不同企业形式下,人力资本分享剩余索取权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剩余控制权、剩余索取权与公司绩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比较不同形式的合约分析剩余控制权存在条件,探讨特定控制权与剩余控制权之间的转化关系;结合古典边际分析框架考察生产函数中的资本与代表人力资本的剩余控制权的边际产出,将剩余控制权收益从公司绩效中分离出来;最后,引入奈特的保险机制研究剩余控制权对应的剩余索取权在公司中的转移特征,并研究公司剩余控制权的定价问题.研究发现:(1)信息不完全与谋取经济利润目的同时存在才可能形成剩余控制权;(2)剩余控制权依赖于特定控制权的界定并在其行使过程中持续向特定控制权转化,并通过委托一代理关系形成完整的剩余控制权转移结构;(3)剩余控制权转移结构决定了公司的人力资本特征,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可通过人力资本在公司生产函数中的边际产出来刻度;(4)由于人力资本的不可质押性,剩余控制权收益一定为正.  相似文献   

3.
由于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本的作用日益加强,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的部分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是大势所趋。提出了人力资本在不同企业类型分享剩余索取权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企业家价值体现与剩余索取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岚  唐炎华 《商业研究》2004,(22):45-47
企业家人力资本具有产权特性,在企业价值创造、市场价值提升和风险承担等方面具有与物质资本同等重要的作用,因此企业家理应参与企业剩余分配。EVA奖金计划是企业家实现人力资本剩余索取权的重要途径,从而促使出资人和企业家之间的目标一致和激励相容。  相似文献   

5.
张亮 《商场现代化》2008,(18):306-307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越来越体现出货币资本与人力资本"共同治理"的特征,且人的因素显得更为重要。人力资本同货币资本一样作为对企业的投入,同样应该获得相应的剩余索取权。  相似文献   

6.
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国企治理结构的有效性直接影响企业的绩效.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配置是国企治理的核心问题.长期以来,国企的剩余控制权由管理层获得,导致了严重的内部人控制,通过控制权的适度分享与剩余索取权向人力资本所有者适度配置,有利于优化国企治理结构,解决国企内部人控制问题,提高国企治理效率.  相似文献   

7.
马陆 《现代商业》2012,(9):161-162
资金互助社是经济组织中较为独特的一种形式,它的客户同时又是这个互助社的剩令索取者,这种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相匹配的所有权安排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理结构。在温州历史上出现的最草根的资金互助社——合会,就以这种所有权安排极大的促进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合会逐渐变质,自发的资金互助社被不法分子所利用,为了整顿这种金融乱象而建立的正规农村资金互助社也开始面临一些问题。本文在温州资金互助社沿革的历史分析基础上,对这几种资金互助社进行了比较,强调其内部的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安排的研究,希望能够推动我国金融组织建设的完善,并引起对民间草根金融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企业契约理论的不完备性为基础,在了解企业所有权安排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后,讨论了企业剩余索取权分配的七种模式,重点探讨了经营者的剩余索取权分配,并提出了我国企业在剩余索取权分配方面的一个理论框架,以期能加强企业在剩余索取权分配方面的认识,提高公司治理效率,完善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9.
马岚 《商业科技》2013,(30):80-80
本文讨论了我国国有企业所有权安排上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公司治理本质上属于制衡机制,目的是解决两类委托代理问题,降低委托代理成本,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我国企业的公司治理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治理理论和制度建设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治理的实践效果并不理想。文章从制度设计、组织设置、权责分配、资源配置、信息传递等五个方面探析了我国企业公司治理有效性偏低的原因,并以"决策权、经营权、监督权"三权制衡机制为逻辑思路,构建提升我国企业公司治理有效性的框架体系。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20多年来国企改革的分析发现,随着企业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的分离,各级代理人与国有企业的目标函数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在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的情况下,极易引发国有企业的委托代理问题。因此,为防范国有企业的代理风险,应从产权制度、公司治理结构、外部市场环境等方面入手,形成使国有企业与各级代理人目标偏差最小的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国有企业委托代理的低效问题。  相似文献   

12.
王翀 《中国物价》2011,(10):40-43
本文从产权理论出发寻找国有企业过度投资的内在动力,指出,仅依靠剩余索取权激励不能解决国有企业过度投资问题,剩余控制权收益可以作为剩余索取权收益的有效补充激励约束国有企业管理者,削弱国有企业过度投资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3.
MBO在我国的意义不只是对经营管理层的激励,更多的在于对公有制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贡献。理顺企业产权关系,明确产权主体,正是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重点所在。  相似文献   

14.
杨向阳 《中国市场》2007,(52):122-123
本文以人力资本分享企业剩余作为研究的主要内容,在对中小企业的类型和收益特点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小企业人力资本分享剩余的现状进行分析,针对不同类型的中小企业提出中小企业人力资本分享剩余的方式,提出合理及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提高人力资本的积极性,从而实现中小企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有两种贱处理高校教材的现象,一高校毕业生将其书当街贱卖;二是大学校园周边地区会有一些旧书摊,其价格便宜。据已有资料反映是因为知识陈旧、学非所用导致的。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在企业中应用较多,而在高校中的应用较少。在劳动力市场上,基本上建立了劳动质量、数量与工资挂构的制度,这两种现象导致了教育供求即使数量一致,也不能保证质量供求一致,本文就此问题做了一些研究,并在最后给出了相关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6.
企业是人力资本及物质资本的集合体,这些资本具有不同的边际生产率,本文从如何激发人力资本边际效率的视角出发,分析了内创业的激励机理及效率,通过与剩余索取比较,得出了内创业与企业剩余索取的激励差异,为组织激励策略理论和实践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田晓晖 《商场现代化》2008,(17):326-328
建设优秀的企业家团队并充分发挥企业家才能对于我国农业合作社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合作社必须具有能够给予企业家才能合理定价的激励机制。合作社基本制度"一人一票"、"按交易量返还利润"不能有效地激励合作社带头人发挥其企业家才能。本文指出,在合作社制度研究发展以及新合作社法颁布的前提下,结合我国合作社发展的实际情况,合作社可以探索出一套有效的企业家激励机制:一要保证企业家获得一定比例的剩余索取权;其次要通过政合分开、控制权资本化使合作社带头人获得稳定、长期的控制权。  相似文献   

18.
公司制企业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所有权与管理权的分离,为了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最大限度地保护广大出资者的利益,强化对公司掌权人的监督控制,特建立的公司内部各机关之间的监督制约机制,称为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必须清晰界定财务主体;有效解决委托——代理中的激励和约束问题;提高职业经理人的职业道德水平和加强激励力度。  相似文献   

19.
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金标 《财贸研究》2003,14(3):86-89
本文通过比较中西方国有股权形成动机,围绕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剖析我国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提出国家必须拥有剩余控制权;同时,剩余控制权必须与剩余索取权相匹配。  相似文献   

20.
《商》2015,(49):242-243
近年来,风景名胜区经营权转让之风盛行,但景区经营权转让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就产品性质而言,旅游景区是准公共产品,旅游景区经营权转让可说是一种PPP模式,或者是一种委托——代理。景区经营权转让中政府或景区管理机构和旅游投资商之间实质是一种契约关系。本文从不完全契约理论和产权理论两个视角出发,对我国风景名胜区经营权转让进行分析,并对就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