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学好用活国家关于西部大开发的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保证西部大开发战略任务的顺利实施,党和国家从我国特别是西部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区域性政策,这些政策包括在“十五”计划期间加大西部地区改革开放的力度,从财税、金融、投资、产业扶持等多方面对我国西部实施政策倾斜和支持,以吸引更多的外部资金、技术和人才参与西部建设,通过强大的政策效应,为西部开发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相似文献   

2.
党守华 《新疆财经》2006,(4):61-63,80
本文认为,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有财税政策方面的原因,如地区财政支出总量不足,结构欠佳,经济发展的财政基础较为薄弱;东西部地区投资的原有财税政策差异明显,严重阻碍了资本的西流;缺乏强有力的财政政策投融资体系与政策的支持等。因此,要开发西部,关键是财税政策的调整与改进。  相似文献   

3.
本文综述了西部大开发财政金融对策研讨会的主要观点 ,认为西部大开发 ,政策是关键 ,财税金融是核心 ,分析了甘肃及西部地区财税金融的现状、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实施金融带动发展战略 ,把兰州建成西部区域性金融中心 ;并认为西部大开发必然实施区域差别性财税金融政策 ,等等。  相似文献   

4.
西部大开发对西部的发展带来难得的历史机遇,加速了西部地区的发展。但是,相对于西部发展的强烈发展需要,相关政策措施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政策与发展需要存在一定的差距 1.财税政策对西部大开发的作用有限 西部大开发财税政策的贯彻落实,为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一是税收优惠无法充分发挥其政策效应。  相似文献   

5.
财税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在协调区域关系上具有转移支付和调节地区收入分配的功能。西方发达国家都很重视财税职能的运用,尤其是在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时更是如此。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我们要积极吸收和借鉴国外运用财税政策支持区域开发的成功做法和经验,从我国国情出发,研究制定有利于西部大开发的财税政策,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沿海特区的建立,吸引了大量外资的眼球,许多发达国家已把对中国的投资作为主要海外投资市场;2010年我国FD I总量首次突破千亿美元大关,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057.4亿美元,同比增长17.4%,创历史最高水平,同时扭转了2009年下降的局面。在我国政策的引导下,FD I带动了我国沿海地区制造业和部分高新技术产业的飞速发展。然而,许多学者提出国际资本流动加速实现资本增值的同时,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一些落后国家的经济发展。然而,外商直接投资与环境的潜在关联性开始显现出来,环境污染会通过外商直接投资的形式从一个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国家或地区。本文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通过实证分析证明了不同国家和地区FD I的运行效率,并针对我国提出发展绿色GDP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给出了一些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俞升 《开发研究》2006,(4):66-68
本文利用博弈分析,说明了东西部地区吸引外资的竞争对地区福利效应的影响。东西部地区为吸引FD I到本地投资,推出各自的优惠政策,导致相互竞争,竞争的结果是地区福利的损失。为此,本文提出,各地区应建立相互协调机制,或者中央政府应制定政策,避免地区之间的竞争,使高质量外资和低质量外资分别流入到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这样,外资流入会带来整个地区福利最大。  相似文献   

8.
崔增团 《发展》2001,(7):8-8
加快西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关键是要根据西部地区不同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光热资源和物种特点,面向市场发挥优势,依靠科技调整结构。   1.加大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重点加大西部地区的交通运输、农业基础设施、电讯和科技教育四大基础产业的发展力度。   2.制定优惠的财税政策。西部大开发不仅要在技术、资金、项目等方面予以重点倾斜,而且要在政策上,特别是在财税政策上要重点予以倾斜。一是加大国家财政对西部地区的“专项拨款补助”的力度;二是国家对在西部投资的企业予以补贴,鼓励和吸引外资及东部企业到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9.
财税政策历来都是各国政府调控经济运行、调节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有效手段,在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政府选择适当的财税政策,促进西部的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更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有深入研究的必要。 一、近年财政己出台的支持西部开发的政策举措及发展态势 西部开发过程中要保证资金、人才、技术的有效供给,必须实现西部开发的  相似文献   

10.
孟莹莹 《特区经济》2007,(3):186-18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相继实施了东部开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而中部地区却一直没能成为国家发展的重点扶持对象,加上政府在财税政策制定上出现偏差,致使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迟缓。改革和完善现行的某些财政政策,制定有利于中部发展的财税政策,是促进中部崛起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
在"高铁时代"下,研究高铁开通对我国中西部地区吸引FDI的影响效应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文章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从要素流动视角出发,阐述了高铁开通对我国中西部地区吸引FDI的影响机理,并将高铁开通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2007-2015年我国中西部地区165个地级市数据以及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高铁开通确实可以通过加快要素流动来促进中西部地区吸引FDI。分区域来看,高铁开通对西部城市吸引FDI的影响作用显著,但对中部地区吸引FDI的影响作用不显著;(2)分城市规模来看,高铁开通对中西部地区大城市吸引FDI的促进作用要强于对中小城市的促进作用;(3)基于高铁差异来看,"D"开头的列车对中西部地区吸收FDI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G"开头的列车的作用不显著。高铁开通在始发站以及市区,对中西部地区吸收FDI的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2.
赵海涛 《特区经济》2007,221(6):141-143
近年来,地方政府超出法律范围制定优惠政策尤其是税收优惠政策来吸引客商的现象时有发生,给我国带来了消极影响。税收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应如何发挥作用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对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本文正是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出发,重新定位了税收在招商引资工作中的角色,并试着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无论是自身经济实力还是财税制度安排都使西部地区在税收竞争中先天不足,在当前愈演愈烈的税收竞争中逐渐凸显出被动性、政策诱因性及弱势竞争等特征。本文就当前西部地区税收竞争的特征展开讨论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对规范税收竞争,加强政府间税收协调,构建和谐税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雷欣  陈继勇 《世界经济研究》2012,(8):62-67,74,89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分析的角度探讨了技术进步、研发投入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关系。结果显示,中国各地区技术进步率、相对技术效率水平以及研发投入水平的提高,都有助于吸引更多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新兴的研发和技术因素逐渐取代基础设施、交通运输条件等传统因素,成为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主要决定因素。据此本文认为,对于外资利用不足的中西部地区而言,应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培养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提高本地区的相对技术效率水平、加快推进本地区的技术进步幅度,以提高本地区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吸引效应。  相似文献   

15.
FDI知识溢出效应对中国能源强度的区域性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DEA方法测算出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的全要素生产率,并分解为纯技术效率、技术变化和规模效率,以此作为技术进步的代表量,分析各个区域外商直接投资的知识溢出效应及其对当地能源强度的影响。得出的研究结论为:第一、东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的知识溢出效应体现在纯技术效率上,中部地区体现在纯技术效率和技术变化上,西部地区体现在技术变化上。第二,东部地区FDI的知识溢出对本地区能源强度的影响不显著,中部地区FDI的知识溢出提高了本地区的能源强度,西部地区FDI的知识溢出能够显著降低能源强度。本文的政策含义是:东、中部地区应该提高引进外资的技术和能耗门槛,提高外商直接投资的知识溢出效应;西部地区要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创造良好的市场氛围,吸引更多更好的FDI,并注重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平衡。  相似文献   

16.
分税制改革以后,税收体系被划分为中央与地方两大部分,正式建立起以分税制为中心的财政分权体制。各地区的财政分权程度不仅对本地经济增长有直接影响,还对其他地区的经济增长有间接影响,即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利用我国2005年至2018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面板模型,估计和检验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各地区的财政分权不仅促进本地经济增长,还对其他地区的经济增长有显著正向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行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问题正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由于独特的历史及制度特征和转型经济特点,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表现出有别于西方国家的特点,也使得相关的理论对中国企业的投资行为缺乏有力的解释。本文在梳理经典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提出了一个四象限的分析框架,指出了传统理论的局限性,并吸收传统理论中的部分成果,结合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特征进行理论扩展。我们的主要结论是,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不仅是其在全球化条件下实现国际化学习和成长的内在需要,而且也是相关企业与国内外制度环境互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基于区域分析的环境规制对FDI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蕙萍  田盛兰 《特区经济》2008,228(1):269-270
一国吸收FDI的流入量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增长速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说,环境规制不是其中的主要因素,但近年环境规制对FDI流量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以外商直接投资和工业污染治理支出作为研究变量,利用时间序列分析其关系,并实证检验环境规制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结果发现,环境规制对我国各个地区引进外资具有一定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呈现负效应,并且它对我国东、中、西部的影响是不同的,西部受到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9.
近来,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的区位选择的文献大量涌现,但大多以全国或东部发达地区为研究对象,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分析则很少。本文以中部地区的安徽省为例,采用系统的数据和计量经济模型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表明外商在安徽投资的区位选择主要取决于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impact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and exports on urbanization in China. Using prefecture city‐level panel data covering China's 262 prefecture cities for the period 2004–2013 and employing a dynamic panel system generalized method of moments model with instrumental variable regression techniques, our study finds that FDI and exports have, on average, played a significantly positive role in China's urbanization. However, the impacts of FDI and exports on urbanization vary across regions. FDI has a positive and significant impact on urbanization in the coastal region but has no impact on urbanization in the inland region. Exports have a positive and significant impact on urbanization in both the coastal and inland regions, but the effect is much larger in the coastal region than in the inland region. The results imply that further attracting FDI inflows and promoting exports will contribute to China's urbanization, especially for the inland reg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