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日本琵琶湖治理的工程措施对太湖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总结了日本琵琶湖和太湖治理的工程措施,并对太湖治理的工程措施作出评价,提出发挥引江济太工程作用、实施东太湖综合整治工程、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以及加强湖内污染治理和湖滨防护带建设等改进太湖治理工程措施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琵琶湖治理的技术是全面的,其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污水处理技术、信息化技术等都是琵琶湖得到有效治理的保障.在总结琵琶湖和太湖治理技术措施的基础上,总结太湖治理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完善太湖治理技术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日本琵琶湖治理的“五保体系”对我国太湖治理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贾更华 《水利经济》2004,22(4):14-16
阐述日本琵琶湖治理的“社会保水、机制保水、科技保水、工程保水、管理保水”等“五保体系”,并分析其对我国太湖流域治理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马静  王秋静  韩青 《水利经济》2005,23(6):43-45
在借鉴琵琶湖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和评价太湖的管理措施,并提出建立新型管理体制综合规划管理;重视协商和公众参与管理等对太湖治理的管理措施,以完善太湖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5.
在借鉴琵琶湖成功治理经验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洞庭湖的污染特征和治理现状,并结合洞庭湖复杂的江湖关系和国家治理政策,在入湖水系处理、立法管理、国际交流、民众环境意识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洞庭湖治理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太湖水量分配方案实施保障措施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近几年环太湖河流出入湖逐日水量,依据各河道出入湖水量所占比例,提出近期在环太湖出入湖主要河流分别建设17个水资源自动测报站点,即可控制80%以上的出入湖水量,通过建立并完善太湖水资源预报和监控系统,为太湖水量分配方案的顺利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太湖蓝藻治理推出“生物杀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华日报消息太湖治理祭出“生物杀手”——鲢鳙鱼。记者日前从无锡市环保部门获悉:在内太湖的五里湖、梅梁湖,无锡市已开始投放15万条鲢鳙鱼,吞噬蓝藻,如试验结果理想,将在外太湖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8.
一、陇东高原地形地貌概况庆阳地区位于甘肃省的东部,习惯称为“陇东”,地域界于东经106°22′—108°42′、北纬35°16′—37°09′之间,属黄河中游黄土高原沟壑壁区。全区有庆阳、镇原、宁县、合水、正宁、华池、环县和西峰市7县1市。总面积约27116平方公里。地势北高南低,海拔高度在1200—1600米之间。地貌可分为南部高原沟壑区、中部黄土残原丘陵沟壑区、北部黄土丘陵沟壑区、子午岭低山梁峁区四个区。地形丘陵起伏、沟壑纵横,主要由原、沟、梁、峁、丘陵山地组成。有长5公里以上较大沟道531条,5公里以下小毛沟33000余条,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时有发生,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迫在眉睫。本文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性,并结合工作实际,提出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些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11.
张爽  张阳 《水利经济》2006,24(2):39-42
分析长江三角洲区域现代化对太湖流域水利发展的推动作用。提出流域水利发展的方向:提高防洪能力,拓展水利产业的业务范围,迎合体制改革与流域统一管理的趋势,积极推进水权、水市场的改革,充分利用区域城市化、经济一体化、科技人才领先以及区域文化的条件,并与之相适应。  相似文献   

12.
荆彦婷  张阳  汪群 《水利经济》2006,24(2):36-38,61
水利行业投融资量大、沉淀性强,在国家投融资结构中占有相当的比重。作为国家基础设施的重点投融资领域,其投融资机制的设计是政府部门的难题。从太湖流域水利建设投融资不足严重制约流域水利发展情况的研究出发,对拓宽投融资渠道进行了战略性探讨。  相似文献   

13.
太湖水污染问题自1980年代末期开始趋于严重,近年来有关方面虽然在太湖水污染治理方面做了大量艰苦的工作,太湖水质恶化趋势已受到遏制,但富营养化问题仍较严重;介绍了太湖的污染状况和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探究周边地域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与太湖环境保护之关系,从而认为在太湖环境保护中增设恢复和改变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的投资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太湖流域处于我国南方丰水地区,但水质型缺水及河湖生态环境状况不佳是长期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当前流域水资源配置采用行政协调分配模式而非市场手段,需求侧为规划方案的预测需水,因此供给侧的水量也随之固定,且不随水价而改变,不利于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选取“水银行”模式探索流域水资源配置新手段,提出了以太湖等重要河湖为调配中心的“太湖水银行”模式初步设想,通过存水、贷水等业务体现水的真实价值和配置、保护、调度等综合成本,近期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通过交易付费约束用水需求,促进水的合理、高效使用,远期则提出了以奖优罚劣为准则促进太湖等重要河湖来水水质保障的总体构想。  相似文献   

15.
基于InVEST模型的太湖流域水源涵养服务价值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骏宇  刘钢  白杨 《水利经济》2016,34(2):25-29
在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共同影响下,全球水生态系统现状不容乐观。以太湖流域为例,采用In VEST模型,动态评估了太湖流域水源涵养服务价值。结果显示:太湖流域2000年水源涵养总量为320.50亿m3,高于2010年的314.18亿m3,相应经济价值分别为1 958.48亿元和1 919.86亿元;太湖流域2000年与2010年的水源涵养量在空间分布特征上基本保持一致,均为:Ⅷ区Ⅰ区Ⅸ区Ⅲ区Ⅴ区Ⅵ区Ⅳ区Ⅶ区Ⅱ区。进一步剖析对影响水源涵养服务价值变化的驱动机制,研究表明:气候因素以及土地利用/覆被因素直接影响了太湖流域水源涵养总量与空间分布规律,而社会经济特征则是影响太湖流域水源涵养服务价值的间接因素。  相似文献   

16.
"十四五"规划不仅提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还强调"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发展的关键"。对于政府来说,如何在环境保护和企业创新中找到平衡点,实现绿色发展是"十四五"期间的重要议题。以2013—2018年太湖流域上市工业企业为样本,探究在太湖流域政府环境规制与企业技术创新的关系。研究发现:(1)在"遵循成本"效应和"创新补偿"效应的共同作用下,地方环境规制与企业技术创新最终呈现"U"型关系;(2)对于融资约束高的企业来说,企业可能无法承担创新的高风险,因此环境规制对企业创新正向激励的拐点相比融资约束低的企业来得更晚;(3)对于转移成本高的企业来说,无法轻易向排污限制低的地方转移,因此环境规制与企业创新的"U"型拐点相比转移成本低的企业来得更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