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生态农业综合效益评价特点及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依据生态农业的本质特征,将生态农业的综合效益分为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个子系统.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判断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一个三层次十八个具体指标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方法科学确定出各指标权重,运用模糊隶属度函数方法进行无量纲化处理,通过计算由各指标权重和无量纲化值构成的线性加权和函数来表示生态农业建设的综合效益指数,并给出了综合效益的统计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2.
生态农业综合效益评价的定量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合运用层次分析(AHP)方法,对如何评价生态农业综合效益,给出了一套以定量为主、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指标和方法。经初步试用,此法较目前惯用方法简明、全面、合理,起到了某些科学的保证作用。  相似文献   

3.
生态农业组合技术模式效益评价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前 ,我国农业发展面临诸多现实问题 ,譬如农业生产技术落后、人口总量急剧膨胀、农业资源的承载压力过重、农业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等 ,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针对这一现状 ,进行替代传统农业模式的探索 (如生物农业、有机农业、生物动力农业、再生农业、可持续农业等 ) ,进而从技术手段的运用方面对农业生产技术组合形式进行最优化筛选、反思和技术创新 ,由此一种新的农业生产技术———“生态农业组合技术”得以提出并得到了广泛重视和应用。1、生态农业组合技术的内涵及效益集1.1生态农业组合技术的内涵。从整…  相似文献   

4.
由于水库移民后扶项目牵涉到生态、经济、自然、政治等多个目标层面,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因此选择一个合理的评价方法对其效益进行有效地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综合考虑多种方法的基础上,本文选择了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并以三峡库区的某水库移民后扶项目为例,进行了实际的评价.研究结果显示:移民后扶政策成效明显,该方法科学、合理、可行,可为其他项目效益评价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生态农业系统特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立足对特性评价理论和效益评价理论的分析对比,本文首先阐明生态农业系统主要特性(生产力、稳定性、持续性和公正性)的概念及内容,其次对衡量不同特性状况的具体指标体系进行了探索性研究。文章最后阐述了生态农业系统特性评价研究的作用及意义,并指出必须加强此项研究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宿迁市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业是宿迁市的第一产业,也是支柱产业。宿迁在建市之初,就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打造生态品牌。宿迁市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推行不同的生态农业模式:轮作倒茬,协同进化;农林牧副渔一体化,结构稳定性与功能协调原理;庭院型生态农业建设模式:鸡粪→喂猪,猪粪→沼气,沼液、沼渣肥田,生物链索式相互制约等,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为欠发达地区生态农业的发展和建设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建立榆林地区生态农业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与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农业生态经济学理论为基础,结合榆林地区地域的特征,探讨建立榆林地区生态农业目标体系与评价指标的必要性,并对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与方法进行诠释与阐述,提出用建立生态农业指标体系指导生态农业建设生产实践的理论观点。  相似文献   

8.
作为财政支出重要组成部分的军费,应适应公共财政管理的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效益评价体系,以客观衡量支出的实际效果。在分析建立军费支出效益评价体系必要性的基础上,就指标体系建立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以及指标体系结构和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产粮大市四平市为例,分析了粮食主产区怎样抓住国家重视农业、进行生态建设的有利时机,通过生态农业产业化,使资源优势真正成为产业优势,走产业化道路,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同时,提出了粮食主产区生态农业的定位、生态农业如何增值、生态农业的发展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绿洲生态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地区农业现代化的推行都需要一系列的指标进行评价与指导,该文试图在维持全国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一般性的前提下,根据绿洲地区的特殊性设计出符合绿洲生态农业特点的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1.
重庆市三峡库区贫困现状与反贫困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揭示重庆市三峡库区贫困现状和原因的基础上,指出库区扶贫开发的对象是针对没有解决温饱和没有稳定收入的低收入人群,基本目标是基本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进一步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长期目标是满足贫困人口的基本需求,不仅包括温饱问题,而且包括基本的住宿、医疗、清洁饮用水、基本教育、交通等生活质量和发展能力需求。最后,提出了反贫困的对策措施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水环境生态补偿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对水环境进行有效保护的手段之一。从三峡库区水环境生态补偿的立法原则和法律架构两方面对三峡库区水环境生态补偿立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三峡库区移民安置生态村镇系统建设设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三峡库区自然环境承载力弱,而三峡库区移民的重点和难点又是农村的实际问题,提出了建立三峡库区生态村镇系统的设想,为三峡库区移民安置指出了一个新的方向。三峡库区生态村镇系统的具体内容包括生态农业、庭院经济、生态农户、生态村。本文最后建议在大宁河大昌镇和双龙镇建设生态村镇体系的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三峡库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是世界著名峡谷旅游观光胜地之一。近年来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制约了三峡库区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文章分析了三峡库区旅游资源现状,不合理利用对三峡主要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的影响,并提出了"新三峡"旅游开发过程中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三峡库区地处长江咽喉地带,是我国极为重要的敏感生态经济区。三峡库区的战略地位决定了生态与经济必须同步建设、同时优化和协调发展。三峡库区生态与经济同步建设面临人地矛盾突出、财政困难和资金缺乏、科技创新和人才不足、地方政府的"经济人"行为、管理体制不完善等难点。推进三峡库区生态与经济同步建设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发展兼具生态与经济的双功能产业,加大国家投入力度,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强化科技支撑与人才支持、完善库区综合统一的管理体制等。  相似文献   

16.
三峡库区人口结构性迁移对其城市化发展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峻慧 《技术经济》2009,28(6):72-74,107
本文阐述了人口外迁对三峡库区城市化发展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即:人口外迁减少了人口过多对城市发展造成的压力;三峡库区人口外迁呈现出人口结构性外迁的特点,这对三峡库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较大的负面影响。据此,本文指出,当前三峡库区人口的非均衡性结构性迁移,即大量的年轻型和技能型优质劳动力的外迁,使得非优质人口沉淀在三峡库区,这会造成未来三峡库区城市的城市化畸形发展。最后,提出了改善三峡库区劳动力素质、促进库区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三峡移民工作正处于三、四期攻坚阶段,移民工作的重点正由“搬得出”逐步转向“稳得住,逐步能致富”。重庆市万州区武陵镇是一个移民大镇,农村移民的致富问题,在三峡库区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相似文献   

18.
三峡库区人地矛盾尖锐,经济发展水平低.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严重。从长期看,构建农村生态和谐必须进行工业化和城市化。从短期看.必须立足于农业自身的发展。政府应采取和推广保护性耕作、使用沼气等措施.促进农业和农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麦金农困境是指金融体系极度不发达导致的经济低增长,三峡库区农村经济正处于这样一个状况。现行的三峡库区金融市场非常落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本文旨在探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金融市场与新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寻求新农村信贷市场的培育途径。  相似文献   

20.
随着空间治理转型,三峡地区历史城镇保护在主动 寻求新视角。进入后三峡时期,地域历史城镇面临景观特征衰 败、社区构成异化、保护规划失焦等诸多问题;保护需从活态 遗产的视角,分析三峡地区历史城镇社会变迁与景观演变之间 协同变化的原因,构建以功能、空间与社区持续性为核心的活 态保护方法与应对策略;龚滩古镇保护性搬迁是这一时期典型 的实践案例,探索了历史城镇景观特征活态保护方法体系,对 地区历史城镇保护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学术参考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