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颖 《金融纵横》2004,(12):62-64
亚洲金融危机后的几年,我国短期外债呈负增长走势,但自2001年我国调整外债口径以来,我国短期外债占外债总余额的比重连续三年超过国际警戒线25%,至2004年第一季度末,我国短期外债余额为822.59亿美元,占外债余额的40.66%。  相似文献   

2.
数据     
《中国外汇管理》2014,(19):10-10
国家外汇管理局9月26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6月末,我国短期外债(剩余期限)余额为44045亿元人民币。其中,与贸易有关的信贷占短期外债(剩余期限)余额的68.36%。这部分外债具有真实的进出口贸易背景,与一般外债有较大不同,且与我国对外贸易和外汇储备相比规模较小,短期外债风险基本可控。  相似文献   

3.
一、短期外债的主要管理方式 目前我国短期外债的主要管理方式分为三类:控制指标管理,审批及登记管理,统计监测管理。(一)控制指标管理。为规范和控制金融机构借用短期外债,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状况逐级分配指标并监督使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外债特别是短期外债净流入持续在高位徘徊,对经济金融产生了一定冲击。对此,监管部门和相关金融机构应加强协调,重点强化对非主权债务,贸易融资和短期外债的监管,实现外债流入流出的均衡管理。[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短期外债是指从境外借入的所有约定期限在一年(含)以内的短期债务资金,是银行外汇资金的重要来源。虽然我国对短期外债管理已有明确的政策规定.但在实际业务操作中.尚存在政策界定不完全、审核监管不到位等束缚.使短期外债管理部分规定流于形式。因此.短期外债管理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  相似文献   

6.
对完善我国短期外债管理方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军 《福建金融》2006,(11):39-41
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持续顺差导致我国外汇储备超常增长,外汇占款严重影响了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同时,我国外债规模中短期外债的比例不断提高,进一步加大了国际收支压力和债务风险。鉴于短期外债监管对一国经济、金融的重要性,本文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短期外债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完善我国短期外债管理方式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如何看待短期外债“超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短期外债由于其具有“时间短”,“速度快”、“风险大”的特点,所以一直是各国政府监控的重点。从2001年起,我国短期外债占外债总余额的比重连续三年超过国际警戒线25%,至2004年第一季度末,短期外债占外债总余额的比重已上升到40.66%。中国短期外债为什么连年超标?由何而来?对中国经济会产生什么影响?风险大吗?有何办法?国外是如何做的?本专题将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
评论     
《中国货币市场》2012,(1):77-77
李超:短期外债占比较高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李超在《财经》年会上表示,从2001年到2010年,我国短期外债年平均增速达18.2%,高于外债增长速度:短期外债占比偏高.截至2011年6月底占外债余额的72%。短期外债中占比较大的是贸易融资和贸易信贷,这与我国进出口高速增长密切相关.基本是合理和正常的。虽然我国外债偿付能力较强.仍需要持续检测外债偿付、警惕偿付错位的可能性。同时.随着人民币跨境贸易扩大,还需关注由此带来的一些特殊人民币外债。  相似文献   

9.
在人民币升值预期等因素的影响下,外商投资企业短期外债过快增长,将对我国宏观经济调控和国际收支平衡产生冲击,短期外债流入监管已成为当前外汇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本文分析福建省漳州辖区短期外债流入特点、成因及现行管理政策的弊端。提出规范短期外债展期行为,完善短期外债管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一国的外债特别是中长期外债,一方面能弥补该国资金不足,另一方面能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扩大其生产能力,增加就业。但过度的外债,特别是过多的短期外债会引发债务危机,并导致大量财富外流。目前我国短期外债已经占外债余额的39.8%,比25%的国际安全线高出了14个百分点,应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潜在的债务风险。  相似文献   

11.
我国短期外债风险的控制不可掉以轻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述统计数据表明,衡量国家债务风险的偿债率、负债率、债务率等指标一直保持在国际安全线内,短期外债占外汇储备的比例也在国际安全线以内,但我们也发现.短期外债占外债总余额的比重自2001年以来已持续超出25%的国际安全线并呈继续上升之势。这表明,虽从总体上说.我国外债风险是可控的.但短期外债的持续迅猛上升而引发的潜在的风险也不容忽视.应当引起人们的警觉。  相似文献   

12.
对完善我国短期外债管理方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军 《青海金融》2006,(7):7-10
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持续顺差导致我国外汇储备超常增长,外汇占款严重影响了货币政策宏观调控效果。与此同时短期外债的过快增长,进一步加大了国际收支压力和债务风险。鉴于短期外债监管对一国经济、金融的重要性,本文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短期外债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我国短期外债管理方式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我国短期外债的增长及其风险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加强,我国的短期外债不断增加,虽然总体衡量外债风险的指标显现短期外债风险仍然在安全限度内,但其潜在风险不能忽视。在我国目前的汇率制度下,短期外债的增加以及外汇储备的急剧增加影响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容易引发宏观经济风险。  相似文献   

14.
我国加入WTO后,外资大量涌入,外债项下的交易量和频率逐步增加,真实性、合规性审核难度加大,外债管理将面临新的挑战。控制外债风险特别是短期外债风险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短期外债迅速增长,成为我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针对当前短期外债管理存在的局限性,提出我国短期外债管理政策应在数量控制、账户管理、逾期监管、贸易信贷等方面进行调整和加强。  相似文献   

16.
自2001年至今,我国短期外债占外债总余额的比重连续5年超过25%的国际警戒线。我国短期外债的增加,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贸易信贷,由于以实物为背景,其需求的增加不会构成额外的支付,因此对我国影响不大。二是外资金融机构的负债,基本用于发放外汇贷款,规定除出口押汇外不得结汇,所以它的扩张能力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17.
短期外债是指从境外借入的所有约定期限在一年(含)以内的短期债务资金,是银行外汇资金的重要来源。虽然我国对短期外债管理已有明确的政策规定,但在实际业务操作中,尚存在政策界定不完全、审核监管不到位等束缚,使短期外债管理部分规定流于形式。因此,短期外债管理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银行借用短期外债不但增势迅猛。而且波动较大,是国家经济金融领域的一个风险点。现行的银行外债管理政策由于指标核定方式不合理和管理方式过于简单粗糙等原因,难以有效应对市场需求。因此本文建议引入银行借用短期外债的无息准备金制度,并在该制度的设计上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倪宙 《中国外资》2011,(24):125+127-125,127
近年来,我国短期外债(境外借入的所有约定期限在一年(含)以下的短期债务资金)逐渐增多,从而引起各界的高度关注。本文着力探讨短期外债问题,提出外债短期化的概念,并对其成因、风险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最后提出规避外债短期化风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对外商投资企业借用外债采用“投注差”管理模式,即外商投资企业中长期外债累计发生额、短期外债余额以及境外机构和个人担保履约额之和不能超过企业的“投注差”,即投资总额与注册资本之间的差额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