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2007-2016年间城市单元的面板数据,考察高校科研创新产出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和作用方向。研究结果表明:(1)科技经费投入对全要素生产率有正向的促进作用。(2)高校科研产出存在异质性,不同类别的科研产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不一样:论文发表数量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显著为正;技术成果转让收入对全要素生产率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专著数量不利于提高城市全要素生产率。(3)高校科研产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城市层面,或者主要集中在地市的非农产业,高校科研产出对于广大农村地区和农业的发展作用有限,甚至是消极的抑制作用。(4)在所有高等院校当中,本科层次的科研产出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2.
使用2006-2015年我国30个省份(西藏除外)面板数据,检验了公共教育支出结构对工业劳动生产率的经济效应,从人力资本积累的角度识别了各类公共教育支出的影响渠道。研究表明,义务教育支出对工业全行业的增长效应主要表现为直接影响,但会随着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削弱其对资本密集型行业的积极影响;中等教育支出主要通过人力资本的中介效应带动全行业的增长;高等教育支出的影响渠道表现在对工业全行业的影响既存在人力资本的中介效应,又存在人力资本的调节效应,但二者作用相反,最终表现为对工业劳动生产率影响的不确定性。建议通过提高高等教育投入的质量、提高高等教育支出效率等政策来促进我国工业的长足发展,避免由于产业升级带来的产业空心化。  相似文献   

3.
《价值工程》2016,(2):13-16
本文基于非生产性公共支出直接利益归属的不同,同时由于地方政府官员并非都存在追求职位晋升唯一目标,经济绩效也并非决定地方政府官员晋升的唯一因素、社会网络资源对其晋升的也存在重要影响,对中国式财政分权与教育和行政管理支出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同时利用中国30个省份1998-2006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和似不相关回归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中国式财政分权的总体效应是抑制了地方政府教育投入的力度,而刺激了行政管理支出的增长;而且,行政人员规模的增长在刺激行政管理支出膨胀的同时,对教育支出产生显著的"挤出"效应。  相似文献   

4.
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关键措施。论文利用全局DEA数学统计方法,重点实证分析了科技金融对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认为:科技金融对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东部地区科技金融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应大于中部地区,且中部地区的科技金融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应大于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5.
基于中国1978~200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时变参数(TVP)模型对我国政府支出对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影响效应进行比较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政府总支出促进了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对城镇的影响大于农村.分类支出上,政府行政性支出对城镇居民生活水平产生正向促进作用,对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产生负向作用;政府基本建设支出对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先产生正向作用,但最近几年,产生一定的负影响,而对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从1990年后一直产生正向作用,且对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影响有逐渐趋同趋势;政府民生性支出对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一直有正向促进作用,但对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影响高于城镇.  相似文献   

6.
文章利用DEA-Tobit两阶段分析框架以安徽省16市数据为例,研究省以下地方政府公共教育支出的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安徽省2007年以来教育支出效率存在规模递减的情况,各市效率得分具有明显的差别;省以下财政分权程度和人均教育支出与教育支出效率负相关,人口密度与教育支出效率正相关,而各市城市化率、财政负担及省以下财政自给率与教育支出效率的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文章旨在对我国地方政府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结构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使用31省、自治区、直辖市2005年~2012年的面板数据,用地方政府对于其所属的普通本科学校和高职高专学校拨款比例作为度量地方政府教育支出偏向的指标,所考虑的影响因素包括地区经济特征、劳动力市场特征、政府行为以及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面板数据回归分析发现:财力充沛的省份有职业教育支出偏向,经济和财政发展较好的省份更倾向于缩小职业教育和本科教育的投入差距;地方政府高等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资源差距越大,地方政府越倾向于对职业教育的支出弥补;高等职业教育需求越大的省份,地方政府也会更偏向高等职业教育支出。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分类回归树(CART)方法,根据中国地方政府支出与居民消费关系的差异将中国31个省(市、区)分为两组,分别对两组区域进行面板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政府支出增长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在第一组区域具有显著的引致效应,而在第二组区域则表现为挤出效应。在第一组,农业支出、政策性补贴和政府消费的增长对居民消费具有较大的正向影响,但只能在当期发挥作用;在第二组,则是基本建设支出和科学技术支出的增长显著促进了居民消费,且显示出较好的持续性。应根据不同的区域特征采取针对性措施,以有效拉动居民消费增长。  相似文献   

9.
生产性公共支出、最优税收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严成樑和龚六堂(2009)的基础上将消费性公共支出内生到家庭的效用函数中,在一个DGE框架下求解竞争性均衡问题,以此来考察生产性公共支出和税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论表明,生产性支出具有正的产出效应;生产性支出对家庭私人消费、公共消费的影响取决于政府设定的平滑税率。根据经验分析可知,生产性支出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不如人口效应大,其中,基本建设支出并未对经济起到促进作用,可能已凸显出过度投资、重复建设等问题,这一现象在东西部地区更为明显;教育支出的增加促进了经济增长,并且在东中部地区较明显,而在西部地区仍未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0.
基于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准自然实验,运用2014—2019年28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显著提升了全要素生产率,这一结论在经过多种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中介效应检验表明,数字经济通过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促进技术创新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对低资源禀赋城市、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城市以及智慧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具有促进作用,抑制高资源禀赋、高数字经济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而对非智慧城市的作用则不明显。因此,应基于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深度挖掘数字经济的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同时采取差异化发展战略,培育壮大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新动能。  相似文献   

11.
政府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用Eviews软件对教育投资额与GDP进行相关关系分析,认为:政府教育支出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应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是政府教育支出直接构成社会投资和消费资金的一部分,并且政府的公共教育支出通过产业的关联性和乘数效应还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宏观经济的增长;二是从长期来看,政府教育支出作为一种人力资本的投资,能大大地提高劳动力的技术知识和管理知识,这必然导致社会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和技术的进步,从而对宏观经济产生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2010年中央推行低碳城市试点为准自然实验,基于中国地级市数据库,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和双重差分相结合的方法,实证分析低碳城市试点对获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通过中介效应模型甄别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的间接效应。结果表明,获批低碳试点城市能够直接促进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这个结果在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显著为正。对影响渠道的检验表明,低碳试点政策能够通过提升城市创新水平、促进产业升级的渠道间接提升所在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但产业结构转型的间接效应并未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中国政府消费支出的绝对规模在不断上升,而其占GDP和政府可支配收入的比重有下滑趋势。政府消费支出中社会性消费在逐年增加,政府自身消费在逐年减少,但政府自身消费仍占有较大比重。政府消费支出城乡结构的不平等程度较大,东部地区政府消费支出水平高于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中部地区的政府消费支出水平最低。中国政府消费支出的偏差导致居民消费不足,结构错位,进而成为宏观经济结构失调、社会不平等程度过大的因素之一。矫正中国政府消费支出的政策取向应有一定的针对性,要合理定位目标,扩大总量,优化结构,并完善其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4.
通过构建一个嵌入增值税和政府支出的空间均衡模型,本文在考虑减税降费对地方政府支出作用的同时,探讨减税降费对企业利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15—2020年实施的减税降费政策整体上促进了企业利润水平的上升。但减税降费政策同时会对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和支出产生不利影响,并通过影响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从而对企业生产率和利润水平产生负面冲击。地方政府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和增值税税收占比在一定程度上共同决定了地方政府实施减税降费的政策空间和政策效果。此外,劳动力供给条件和工资水平的变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减税降费政策的效果。减税降费政策要根据地方财政的承受能力量力而行,而且政府在制定减税降费政策时需要将区域内劳动力市场条件考虑在内,以便政策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5.
构建了财政教育支出影响代际收入流动性的理论模型,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总体看,财政教育支出有助于促进代际收入流动性,且该作用呈现增长趋势,然而对于不同收入阶层的家庭来说影响程度不同,对于较低收入家庭的促进作用最大,但对于最低收入家庭,财政教育支出难以起到显著促进代际收入流动性的作用;(2)随着子代教育阶段的提高,财政教育支出对代际收入流动性的促进作用呈递减趋势,即高中阶段从财政教育支出中的获益小于义务教育阶段,细分较低收入家庭也呈现同样趋势;(3)财政教育支出对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影响存在地区异质性,其对沿海地区代际收入流动性的促进作用较内陆地区更强,同时,高财政教育支出的地区相对低财政教育支出的地区,财政教育支出对代际收入流动性的促进作用更强。基于以上结论,应完善财政教育支出政策与社会系统性政策的配合;疫情之下,更应重视保证财政教育支出规模,提升其使用效率;合理划分不同地区以及不同教育阶段的财政教育支出规模等,有助于发挥财政教育支出缓解代际收入阶层固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地方政府经济行为模式由分税制改革以前的以"市场分割"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经营企业转变为分税制改革以后以"土地开发"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经营土地。本文采用多种计量模型分析了地方政府经济行为模式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经济行为模式均显著制约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地方政府投资在地方政府经济行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中具有门限效应,经济行为模式的塑造需要政府通过投资予以强化。对全要素生产率结构分解的进一步分析表明,两种经济行为模式的影响差异显著:市场分割对全要素生产率和综合技术效率呈正U型关系;土地开发对全要素生产率和综合技术效率的负面效应不仅没有收敛反而呈加剧态势。为了实现经济转型,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约束地方政府的自利经济行为。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中国政府消费支出的绝对规模在不断上升,而其占GDP和政府可支配收入的比重有下滑趋势。政府消费支出中社会性消费在逐年增加,政府自身消费在逐年减少,但政府自身消费仍占有较大比重。政府消费支出城乡结构的不平等程度较大,东部地区政府消费支出水平高于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中部地区的政府消费支出水平最低。中国政府消费支出的偏差导致居民消费不足,结构错位,进而成为宏观经济结构失调、社会不平等程度过大的因素之一。矫正中国政府消费支出的政策取向应有一定的针对性,要合理定位目标,扩大总量,优化结构,并完善其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8.
何山 《企业经济》2022,(10):54-67
本文实证考察了环境规制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企业技术创新是中介因素,并且其影响具有持续性。随着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提升,环境规制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异质性分析发现:在经济增长目标较低的城市、中心城市、非国有企业以及创新水平较低的企业,环境规制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基于此,政府应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灵活地实施环境规制政策,实现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中国2007—2019年284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方法,对环保支出和地方政府竞争对环境污染治理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城市间的环境污染具有空间溢出性。从整体上看,环保支出本身能够显著降低环境污染水平,地方政府竞争加剧了环境污染,环保支出在地方政府竞争的作用下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不显著,但在时间和经济发展水平方面存在异质性。地方政府应合理划分财力与支出责任,加大环保支出规模,完善绿色政绩考核机制,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加速技术创新,以助力实现“美丽中国”的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两阶段研究框架分析分税制改革以来(1994~2006年)中国各省级政府消费支出的效率、区域差距演化及其影响因素.第一阶段,运用DEA非参数方法,以地区生产总值为产出,核算31个省(市、区)政府消费支出的效率得分,并描述支出效率的区域差距演化;第二阶段,利用面板数据受限Tobit模型,以各省(市、区)效率得分为因变量,分析政府消费支出效率区域差距演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东部地区的政府消费支出效率显著强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区域间差距自分税制改革以来逐年缩小,尤其是东部和中部地区的效率差异在2006年前后已基本消失.区域间政府消费支出效率之所以出现了明显的趋同,既得益于中西部地方政府行政效率的提高,也得益于人力资本在区域间分布日趋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