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本文基于2013~2020年中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通过构造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指数与新型城镇化指数,研究数字经济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并引入新型城镇化,分析新型城镇化对数字经济驱动产业结构升级的调节效应和门槛效应。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更明显;新型城镇化对数字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通过进一步的门槛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存在显著的新型城镇化门槛效应,新型城镇化水平越高,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正向作用越大。  相似文献   

2.
提升区域绿色经济效率是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要求,更是从根本上解决我国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应有之策。本文采用2011~2020年全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通过构建静态和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能源技术创新对区域绿色经济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整体来看,能源技术创新可显著提升区域绿色经济效率;从空间溢出效应来看,能源技术创新对区域绿色经济效率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以短期效应为主;从作用机制来看,创新要素集聚在能源技术创新对区域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即能源技术创新可通过创新要素配置提升区域绿色经济效率。产业结构升级可正向调节能源技术创新对区域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效应。基于此,提出构建能源技术创新生态圈、建立绿色经济内外一体化发展机制、打造区域能源技术创新产业集群的建议,以更好地发挥能源技术创新对区域绿色经济发展赋能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绿色食品产业结构优化与政策创新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产业结构优化的实质是由以往靠多投入转向更多依靠信息化、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和政策创新实现产业发展。要解决我国绿色食品产业快速发展中暴露出的产品、企业规模结构以及靠多投入推进产业粗放发展的模式,实现产业发展方式转变,关键要从理论上揭示产业结构演进与政策创新的一般规律,明确中国绿色食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内在根据和产业政策如何适应这一要求。本文依据产业经济发展等理论,系统分析中国绿色食品产业结构特点、问题及原因,构建了产业结构升级的模型,从理论上揭示了通过政策创新导向促进绿色食品产业结构升级的依据、条件、主要内容与路径。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2006~2017年全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为依据, 运用面板门槛模型, 实证分析了环境规制、环境规制与科技创新协同对产业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环境规制与科技创新的联合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存在着基于科技创新水平的双门槛效应, 只有当科技创新水平跨越相应的门槛值后,环境规制与科技创新共同作用于产业升级的正向效应才得以发挥。要加速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亟需理顺环境规制与科技创新的关系, 推进两者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5.
上市公司是区域经济发展中最富活力和制度优势的微观经济实体,对现代区域经济发展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京津冀区域经济要协同发展,区域产业结构要优化,区域内上市公司要发挥带动作用。本文采用2003~2016年京津冀十三市的面板数据,在验证通过京津冀十三市产业结构存在空间自相关性的基础上,构建空间杜宾模型进行上市公司对区域产业结构作用关系的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目前京津冀区域产业结构发展水平差距较大,未能形成有效的产业协同;总资产对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呈现负效应,而上市公司的数量、投融资数额、上市公司产业结构层次系数对区域产业结构升级有促进作用。本文在研究基础上,从上市公司角度提出了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选取2000~2014年中部地区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静态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了中部地区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与城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与产业结构升级对中部地区城镇化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交互项对城镇化存在阻碍作用;工业化对中部地区城镇化作用不显著,工业化滞后于城镇化发展;“人口城镇化”是中部地区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动因之一。最后,基于已有研究结论提出深化城镇化发展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我国30个省市1998~2013年的数据构建面板门槛模型,对环境规制、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环境规制程度和技术创新水平的双门槛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产业结构升级是以技术创新为前提的,若无法有效的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而单纯依靠强化环境规制来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是不可持续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城镇化扩大内需的影响,采用省级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城镇化扩大内需的影响,进而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实证结果显示,我国城镇化与扩大内需的之间的关系呈现出了U型结构。城镇化扩大内需的效果需要一定的经济社会条件,即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收入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等。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内需呈现出负向影响,农民人均纯收入对内需呈现出正向影响。分区域看,东中西部地区城镇化扩大内需的效果差异较大,主要归结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收入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等方面。基于此,本文从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推动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等方面提出相对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全国金融体系普遍存在"脱实向虚"倾向的背景下,研究分析了新疆金融支持经济纵深发展及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不仅对新疆总体经济发展进行评价,而且也针对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的现状进行了描述,结合新疆统计数据和新疆统计公报数据对相关的金融支持新疆经济发展及产业转型升级所起到的作用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新疆地区金融体系在解决新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差距较大、产业结构不合理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但是,在全国金融体系普遍存在"脱实向虚"倾向的情况下,新疆金融体系也存在相当情况的"脱实向虚",这一定程度上减弱了新疆金融体系支持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甚至给新疆地区经济发展带来隐患。  相似文献   

10.
极端气候变化以及刚性的管理体制加大了中国水危机风险,而数字经济的发展却为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了一种可能。本文基于2011~2021年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测算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水资源利用效率,并利用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检验数字经济发展对水资源利用效率的传导路径。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能显著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这一结论在经过工具变量法等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产业结构升级在数字经济和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之间发挥了中介作用,且技术进步能正向调节产业结构升级所发挥的中介作用;数字经济对我国八大综合经济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存在着显著的异质性影响,其中东部沿海地区的正向影响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2011~2020年267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深入剖析数字经济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效应,并从绿色创新视角探究数字经济影响新型城镇化的作用渠道。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显著提升了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在工具变量估计、排除外生政策冲击等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旧成立。基于地理位置和城市特征的异质性分析显示,沿海城市和非资源型城市的提升效果更为明显。机制检验表明,不同于非核心内容创新,数字经济能够通过突破性绿色创新助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分析显示,数字经济对经济城镇化和社会城镇化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对人口城镇化和环境城镇化发展的提升效果并不明显。本文结论对深化数字经济发展和协调城乡二元关系提供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选取2010~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供应链关系型交易与绿色创新之间的关系与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实证结果表明:供应链关系型交易显著抑制了绿色创新,而这一效果主要通过降低信息披露质量和加剧经营风险两条路径得以实现。上述二者关系在非国有企业更显著,在重污染行业和中西部地区作用效果更明显,而相较于客户来说,供应商关系型交易对绿色创新危害性更大,且供应链关系型交易对绿色实质创新更具消极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供应链数字化与分析师关注负向调节了供应链关系型交易与绿色创新之间的关系,缓解了供应链关系型交易对绿色创新的抑制作用。本文的结论丰富了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因素研究,更为发展企业主体、市场导向的绿色创新环境体系提供了经验证据和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3.
产业结构升级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也是实现经济发展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环节。从协调发展视角出发, 本文探讨了以房价为代表的房地产市场机制和以财政支出为代表的地方政府机制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互动效应, 并利用联立方程组模型进行实证分析, 研究发现: 从房价变动和财政支出变动对产业结构升级变动的直接影响来看, 房价变动和财政支出变动增加有助于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变动; 从房价变动和财政支出变动对产业结构升级变动的间接影响来看, 房价变动增加会导致财政支出变动增加,同时, 财政支出变动增加会导致房价变动增加, 从而都间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协调好房地产市场发展与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将有助于推动中国产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14.
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发展数字经济成为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本文通过理论模型分析了人口老龄化、数字经济和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存在的非线性关系、空间溢出效应和异质性情况,并基于2011~2021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采用半参数模型、半参数空间滞后模型和半参数门槛空间滞后模型等方法,逐步考虑人口老龄化的非线性特征、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特征和数字经济的门限特征,对数字经济、人口老龄化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性,经济空间位置邻近省(区、市)对本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情况产生正向影响;(2)数字经济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人口老龄化超过门槛值后数字经济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效果更佳;(3)将人口老龄化设为非参数项后发现其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存在非线性特征。在人口老龄化较高时,老龄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而在老龄化较低时,老龄化阻碍产业结构升级,并通过偏导图发现二者边际影响呈现一种“N”型曲线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济正处于降排放、 稳增长的转型阶段, 信息产业是能够做到生产源头、 过程和成品低污染的高效绿色产业, 以信息化促绿色化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 本文利用 2006~2017 年中国30 个省市的面板数据, 采用 Super-DEA 测度了各省市的绿色经济效率, 构建SDM 模型分析信息化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及其空间效应。 为明确地区间发展差异, 进一步区分东、 中、 西部进行分析。 研究发现: (1) 就全国和东部而言, 绿色经济发展具有负外部性, 中部则呈现出正外部性。 体现出东部对周边地区的资源依赖性和中部的协同发展能力; (2) 就全国和东部而言, 信息化能够促进绿色经济效率提升,但两者在中部呈现负相关。 反映出不同信息化水平对绿色经济发展的作用不同; (3) 此外, 产业结构升级、 对外开放等因素也促进了地区绿色经济发展。 体现了绿色经济发展影响因素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6.
R&D投入、产业结构升级与碳排放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 2004~2017 年我国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 构建了R&D投入、 产业结构升级与碳排放相互关系的面板数据联立方程模型, 分别从全国层面以及不同地区层面探究了R&D投入、 产业结构升级与碳排放之间的相互关系。 结果表明: (1) 产业结构升级在全国层面和东部地区有效抑制了碳排放, 而中、 西部地区则增加了碳排放; (2) 不论是在全国层面还是在不同地区层面的回归结果中, 均得出R&D投入的增加虽然提高了碳排放量, 但显著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3) 产业结构升级和碳排放增加对R&D投入水平的提高形成倒逼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经济的增长速度正处在不断放缓的态势中,煤炭产业的经营活动调整正如火如荼的进行,市场经济逐渐呈现“新常态”的发展趋势,以往的粗放式增长已经无法满足煤炭企业的发展进程。本文以创新对煤炭企业的重要性为切入点,分析现如今煤炭企业的现状与不足,提出了煤炭企业需要改变管理思路和管理方法,创新经济发展模式,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实现经济发展目标由追求规模和数量向追求质量效益转变。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生产函数的多变量分析为基础, 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误差修正模型, 研究了我国东中西部区域 2009~ 2015 年的经济增长、 信贷投放对能源消费的长短期均衡关系。 实证表明: 经济增长、 信贷投放与能源消费之间存在显著的短期正相关关系; 同时, 经济增长与信贷投放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在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 政府有关部门应根据各区域的经济发展情况, 积极调整信贷政策,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加快结构调整,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金融科技-数字经济-区域绿色创新”研究系统,采用2009~2021年全国26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分别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对金融科技、数字经济和区域绿色创新之间的作用机制进行剖析,得到如下结论:(1)金融科技和数字经济均可以显著促进区域绿色创新;(2)其他城市的数字经济可以基于经济空间权重矩阵促进本城市的绿色创新,但同时金融科技基于经济空间权重矩阵的空间效应对区域绿色创新影响并不显著;(3)金融科技和数字经济在本地效应上的交互效应均能够显著促进区域绿色创新,同时数字经济能够矫正金融科技不显著的空间效应,使之正向促进区域绿色创新;(4)基于金融科技的门槛效应,在金融科技水平较低时,数字经济不会支持和促进区域绿色创新发展,而当金融科技发展到一定水平后,数字经济对绿色创新的影响会经历由不显著变为正向促进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20.
王妤  李剑 《工业技术经济》2016,35(2):105-113
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对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产业升级面临新压力和新机遇。本文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探索了我国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关系,研究得出: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产业结构变动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但是不能得出经济增长是产业结构变动的格兰杰原因,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之间存在单向的影响关系;定量测算得出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的估计系数分别为0.2563、0.5325、0.2357,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与经济增长之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