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的背景下,都市圈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问题尤为重要。考虑政府作用的情况下,都市圈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机理表现在制度协同、结构协同、空间协同、质量协同,推动都市圈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集聚要建立政府间制度协同机制以构建都市圈创新生态系统,以创新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化解都市圈产业结构失衡,都市圈政府间要协同规划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园区和不断强化两个产业产出的质量协同。  相似文献   

2.
用赫芬达尔系数、空间基尼系数、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分析京津冀都市圈服务业集聚特征和空间格局。研究表明:京津冀都市圈基于省域尺度的服务业集中度不显著,且就业人数的空间差异程度大于基于增加值的空间差异程度;基于市域尺度的服务业集聚水平与省域背景下相似,但是服务业增加值集中度波动更大;京津冀都市圈服务业集聚表现出空间正相关性,高值集聚显著,空间格局呈现以北京、天津地区为核心向西向北呈圈状辐射分布,增长集聚水平空间格局与服务业集聚的空间格局基本耦合。  相似文献   

3.
识别各节点城市的功能形成和定位选择,打通要素流动的网络通道,对于新时期推动长江经济带更高质量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借助社会网络分析工具,选取长江经济带108个节点城市为研究对象,以城市网络中节点城市间的要素集聚扩散作为逻辑起点,分析各节点城市在要素空间自组织过程中网络节点地位的动态变化,进而识别节点城市的功能形成与定位选择,最终将城市划分为综合性节点城市和专业性节点城市两大类,为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奠定了基础。其中,上海、南京、徐州、杭州、合肥、武汉和长沙7个城市为一级综合性节点城市,对4种要素的集聚扩散能力和资源配置能力较强;苏州、金华、南昌、无锡、芜湖、宁波、重庆、成都、宜春9个城市为二级综合性节点城市,对2—3种要素的集聚扩散能力和资源配置能力较强;常州、南通、盐城、扬州、泰州、镇江、嘉兴、湖州、绍兴、淮安、滁州、台州、宿迁、襄阳、宜昌、昆明16个城市为三级综合性节点城市,对2—4种要素的集聚扩散能力较强或资源配置能力较强;九江、安庆、阜阳、六安、上饶、黄冈、邵阳、岳阳、常德9个城市为专业性节点城市,对1种要素的集聚扩散能力和资源配置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4.
金融机构的集聚,提高了不同类型金融机构的合作效率,加快了资本流动速度,增加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成效,促进了经济增长速度。由于省域之间的经济活动交流密切,所以省域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在指标计算上采用综合评价法得出金融集聚指数,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西北五省金融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金融集聚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正向溢出作用;引入的控制变量“政府投资”对经济增长也具有较明显的影响作用。金融集聚空间溢出效应的有效发挥,需要政府给予宏观政策支持,积极推进区域间金融交流与合作和区域金融中心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借助2008-2014年中国内陆3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引入互联网发展变量,通过空间计量模型对区域金融集聚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互联网发展和经济总量皆对金融集聚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产业结构水平经金融危机期间的调整,在后期成为推动集聚的重要因素;政府干预与地区开放程度对集聚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期初;科技发展水平的作用效果存在滞后性。本文依据理论和实证分析结果,从金融集聚的动因出发,提出了促进区域金融集聚的建议,以求缩小地区差距、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借助2008-2014年中国内陆3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引入互联网发展变量,通过空间计量模型对区域金融集聚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互联网发展和经济总量皆对金融集聚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产业结构水平经金融危机期间的调整,在后期成为推动集聚的重要因素;政府干预与地区开放程度对集聚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期初;科技发展水平的作用效果存在滞后性。本文依据理论和实证分析结果,从金融集聚的动因出发,提出了促进区域金融集聚的建议,以求缩小地区差距、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当前,绿色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而生态效率的提升会促进绿色发展。基于Arc GIS和Geo Da软件平台,探讨金融集聚、产业结构优化对生态效率的提升作用,检验了生态效率的空间自相关性,建立空间面板模型。研究表明:生态效率存在空间集聚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金融集聚对生态效率的提升作用较弱,暗示着需要加强金融支持绿色产业和环境保护的力度;产业结构优化对生态效率提升作用明显,贡献度较高;增加工业污染治理力度、扩大造林总面积和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有利于生态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豆晓利 《企业活力》2013,(6):113-120
考虑中国金融集聚的空间效应,采用空间计量方法,基于新增长理论,从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三个纬度,兼顾人力资本、政府行为与对外开放等因素,对2003-2010年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支持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金融集聚呈现显著的空间地理特征,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溢出作用,而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的溢出效应又存在差异。依据此结果,可以得出结论,一是中国经济和金融业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与差异特征,中央政府应为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政策、制度支持。二是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溢出作用,其中银行业的溢出作用最为明显。三是人力资本发展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极为重要,地方政府应在发展教育上下大功夫,培养人才,留住人才,通过提高人力资本水平进而形成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9.
金融集聚和区域房价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制可以从地理角度和经济角度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来考察。研究结果显示,金融集聚、区域房价及产业结构升级存在较强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性,呈现出较强的扩散效应和示范效应。金融集聚通过资源配置效应、规模经济效应、创新激励效应和风险管理效应等路径来影响产业结构升级,区域房价通过成本效应和劳动力供给效应等路径来影响产业结构升级。金融集聚、区域房价对产业结构升级均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两者互动对产业结构升级有显著抑制作用,但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性。科技创新、外商直接投资及教育水平对产业结构升级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政府干预程度对产业结构升级有明显的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0.
僵尸企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顽疾、国内大循环的梗阻,也是产能过剩的根源,如果处置不好,将对构建供给需求动态适配的新发展格局产生不利影响。有别于既有基于政府强制破产清算以及市场化改革推动僵尸企业处置的研究,本文从产业集聚视角切入,探讨产业集聚外部性对僵尸企业处置的影响作用以及中间机制。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城市面板数据库的匹配数据,以城市平均坡度作为城市产业集聚的工具变量,系统探讨城市产业集聚对僵尸企业的形成、复活以及退出的影响作用以及中间机制。结果发现,城市产业集聚显著降低城市僵尸企业数量与资产占比,对僵尸企业处置表现出显著的促进作用;产业集聚的僵尸企业处置作用表现出显著的企业所有制、企业规模以及企业年龄异质性,对非国有僵尸企业、规模较大僵尸企业以及年老僵尸企业的处置效果更明显;机制检验发现,产业集聚对僵尸企业的处置是通过预防新僵尸企业形成、促进僵尸企业复活以及退出市场三条渠道实现的。此外,产业集聚通过金融外部性作用显著降低城市金融资源错配,这一机制在以上三条渠道中均显著;产业集聚通过技术外部性发挥提高城市创新能力,并且通过这一机制促进僵尸企业复活;产业集聚通过补贴效应的发挥不利于僵尸企业的退出。基于研究结论,本文的政策启示是,要进一步深化要素市场改革,促进要素流动与产业集聚;完善集聚区企业信息披露机制;减少集聚区政府补贴,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以市场化手段淘汰僵尸企业  相似文献   

11.
《江苏企业管理》2014,(10):36-36
9月22日起,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内的上海、南京、杭州、宁波、合肥五个海关,全面展开通关一体化改革。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标:从空间维度考察农村金融集聚对农民消费的影响。研究方法:利用2009~2018年30个省份和四大区域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估计金融集聚的空间效应,即特定地区农民消费如何关联于本地区和邻近地区的金融集聚。研究发现:在全国省级层面上,农民消费不仅受本省农村金融集聚的显著影响,同时还受到邻近省份空间溢出的显著影响。分区域检验显示,一方面,东部和东北部地区农民消费受到域内金融集聚的影响显著,而中、西部地区则不显著。这一区域差异与农民收入对农民消费的影响具有一致性,但农民收入影响更大。另一方面,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农民消费受邻近区域金融集聚溢出效应的影响显著,但东部地区则不显著。研究表明,一是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消费具有重要影响,二是农民收入过低会弱化金融发展对消费促进效应,增加农民收入是提升消费的根本;三是加强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金融合作有利于实现共赢。研究创新:将空间效应引入农村金融集聚对农民消费影响的研究,探究了该影响的空间特征及关联性。研究价值:对农村金融集聚的消费促进效应做出了更全面的评价,为发挥农村金融促进农民消费的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抓手。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06~2016年我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在SDM基础上构建空间调节模型并对空间效应进行分解,研究金融集聚对科技创新的空间效应和政府支持的空间调节效应,结果表明:金融集聚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不仅能促进本地的科技创新,还能促进周边地区的科技创新,且这种促进作用在西部地区最强,其次为中部,最后为东部;当地政府支持能正向调节本地金融集聚对本地科技创新的影响,但对周边地区的调节作用主要是通过本地创新的空间溢出效应间接实现的,政府支持的调节作用具有区域异质性,东部为正向调节,西部为负向调节,中部则无显著的调节作用;金融集聚的科技创新效应和政府支持的空间调节效应具有地区差异性,金融集聚对本地科技创新的影响呈现“南北差异”特征,其中影响最大的城市主要分布在我国关中天水地区、山东半岛和中原城市群。另外,考虑周边地区政府支持模型产生的直接调节效应强于仅考虑本地政府支持的模型,表明城市间的联动政策产生了“1+1>2”的效果,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应综合考虑周边邻近地区的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14.
产业集聚效应与城市功能空间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航 《城市问题》2011,(3):16-20
城市空间是由一系列块状功能区组成,如商业区、商务区、工业区等。这些功能区是相关功能主体空间集聚的结果,它们的空间变化带动了城市空间的演化。认为在城市功能空间演化中,集聚以及由此形成的集聚效应具有关键作用。对集聚效应在城市功能空间演化中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梳理,并以南京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5.
京津冀都市圈作为我国北方地区的经济中心,没有充分发挥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作用,产业集群发展不力是重要因素.国家开发银行作为政府的开发性金融机构,运用开发性金融的原理和方法,可以在支持京津冀都市圈加快产业集群发展中发挥重要而独特的作用.文章对产业集群理论做了简要介绍,并从分析京津冀都市圈产业集群的现状和问题入手,提出开发性金融支持京津冀都市圈产业集群的发展规划先行、区域政策协调、基础设施保障、融资支持模式,试图找到一条促进本区域产业集群加快发展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不仅体现在东西之间与南北之间,相邻地区的发展差异也尤为突出,而金融发展中集聚与排斥效应的角力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本文通过检验2004—2018年31个省份金融集聚与金融排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金融集聚与金融排斥存在非对称空间溢出效应:相较于金融集聚,金融排斥的负向溢出效应更为显著,但是金融集聚能够有效缓解金融排斥对经济增长的负向作用。进一步剖析发现,在相邻地区金融资源的势差分布中,金融集聚的虹吸效应激发了金融排斥,由此形成非对称空间溢出效应,并且这种效应具有长期性特征,在人口密度较高的地区较为显著。此外,金融集聚的溢出效应源于金融效率的优化,金融排斥的溢出效应源自深化地理排斥、评估排斥和条件排斥。本文研究结论为解决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问题、增强区域经济增长动力提供有益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7.
浙江省流量经济集聚扩散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流量经济效应问题是区域经济研究中的重点和热点问题之一,而流量经济的集聚扩散效应又是区域极化和均衡发展研究的核心问题。流量经济的集聚扩散效应对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具有高度的依赖性。结合国内外关于流量经济的相关理论和发展方向,采用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的分析方法,对经济比较发达的浙江省流量经济水平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显示:浙江省流量经济的集聚扩散效应非常显著,并主要集中在浙东北地区;工业集聚和扩散能够非常显著地促进各种要素流的发展,流量经济和工业集聚扩散之间具有密切的关联关系;从流量经济的效果来看,流量经济显著促进了区域均衡发展,从宁波、慈溪和余姚等市县的发展情况来看,流量经济不仅提高了这些市县的经济水平,而且促进了它们趋于均衡发展的态势。因此,积极发展流量经济对提高区域均衡发展水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劳动力流动与资本流动、信息扩散、产品输出一样都是全球化的内容。外资投资区位的非均衡性、各地区市场规模与自然资源禀赋的迥异共同决定了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也决定了产业在空间上发生集聚的动态演变过程。由于一国之内地区间的劳动力流动相对容易,这种产业集聚也就必然伴随着劳动力的跨区域流动。本文试图从东部制造业集聚的角度,分析集聚与劳动力流动的内在联系及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9.
在理性行为人收益最大化原则条件下得出了行为人空间博弈的结果——在均衡状态,限制性条件(如运输技术等)能够产生一个收敛的空间区位调整过程,最终实现空间集聚。在这个博弈集聚的过程中,外部因素存在发生作用的空间,从而说明了政策制定者可以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来影响金融机构的集聚过程,进而促进金融市场的深化发展和金融中心的形成。这一空间集聚过程也可用于分析城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0.
谢守红  吴社丽  傅春梅 《城市发展研究》2022,(3):中插17-中插21
首先测度了长三角城市群金融业的集聚水平,然后利用2008~2018年长三角27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检验金融集聚对城镇化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金融业空间集聚特征明显,存在正向的空间相关性,而且集聚趋势不断增强.长三角城市群金融集聚对城镇化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直接效应、间接效应、总效应均通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