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质量管理实践是促进还是阻碍企业创新绩效提升,学界至今仍存在较大分歧。区别于传统质量管理实践的界定,基于组织学习理论,既考虑组织内外部因素的影响,也考虑与创新相关的应用式与探索式学习类型,对质量管理实践重新进行划分,并将企业创新细分为产品创新与过程创新。在此基础上,构建质量管理实践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的概念模型,引入市场竞争强度作为调节变量,提出相关假设,运用198个制造业企业有效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质量管理实践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作用;探索式质量管理实践相较于应用式质量管理实践,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更强的正向作用;市场竞争强度在4种质量管理实践与企业产品创新绩效和过程创新绩效的影响关系中具有不同调节效果。 相似文献
2.
在后工业化背景下,为提高企业绩效,使制造企业具有更强市场竞争力,运用问卷调查方法,建立了后工业化时代质量管理实践与企业绩效关系模型,并将顾客关注、管理层领导、跨部门团队协作、供应商整合和以时间为基础的制造活动等作为质量管理实践框架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管理层领导对企业绩效和以时间为基础的制造活动影响显著;顾客关注、管理层领导、跨部门团队协作和供应商整合相互影响,供应商整合受交互影响最大;加强管理者的理性领导,整合管理层、员工、供应商等资源,优化以时间为基础的制造活动,可以提升企业绩效。 相似文献
3.
基于资源基础理论,从企业资源角度研究了中小企业的创新影响因素,指出企业的某些异质性资源对创新具有关键作用,这类资源构成了企业的创新优势。通过对企业资源进行分类,提出了独立性技术知识资源、系统性技术知识资源和需求信息资源,作为创新优势的具体内容,并分别论述了它们对于创新的促进作用。还分析了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压力对创新的影响,竞争压力能够提高企业的创新活力,但与创新程度之间可能存在正向、负向或非线性关系,并且竞争压力正向调节创新优势对企业创新的作用。研究结论表明,积极培育创新资源、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对于提高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中美制造企业为调研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了以时间为基础的质量管理实践——预防性维修、供应商整合、工程再造计划和拉动式生产等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供应商整合、工程再造计划和拉动式生产对企业绩效产生直接的正向影响,其中拉动式生产的影响最显著;预防性维修、工程再造计划和拉动式生产通过影响供应商整合对企业绩效产生间接的正向影响,其中工程再造计划的影响最显著;实施拉动式生产和工程再造计划可提升企业绩效。 相似文献
5.
质量管理与创新绩效研究广受关注,却鲜有文献关注智能制造转型升级阶段两者之间的关系。引入吸收能力作为中介调节变量,将质量管理实践划分为基础和核心质量管理实践两个维度,并基于实际吸收能力和潜在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构建新的理论框架。在智能制造视角下,以192家中国船舶企业为例,应用SPSS统计软件,采用回归分析与实证分析方法,研究吸收能力对质量管理实践与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智能制造背景下,基础质量管理实践和核心质量管理实践对创新绩效正向影响显著;实际吸收能力分别在基础质量管理实践、核心质量管理实践与创新绩效之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潜在吸收能力在基础质量管理实践与创新绩效之间具有显著正向调节效应,但在核心质量管理实践与创新绩效之间起显著反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2003-2014年OFDI的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对象,基于其2002-2016年数据,从资源与能力视角,探讨了中国制造业OFDI过程中组织惯性两面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国有控股与早期国际化经验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消极影响;核心业务能力则增强了研发投入—企业创新绩效的正相关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核心业务能力对研发投入—企业创新绩效的调节作用因投资地区异质性而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企业战略理论的新发展:资源基础理论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探讨了资源基础理论的研究现状,认为资源基础理论将企业战略理论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下一步研究将深入到知识或能力的微观活动过程,资源基础理论将演化为知识基础理论和能力基础理论,并将在最后走出融合。 相似文献
8.
基于组织学习理论与资源基础理论,以互补性知识资源作为中介变量,基于开放式创新视角构建“内外兼修”的质量管理能力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模型。结果表明,外部质量管理能力与内部质量管理能力均有利于企业创新绩效提升;互补性知识资源在质量管理能力与创新绩效间发挥部分中介效应;内向开放式创新负向调节外部质量管理能力与互补性知识资源的关系,且存在有调节的中介作用,而外向开放式创新的调节作用不显著。结论可为不同类型质量管理能力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开放式创新情境下本土企业战略选择与质量管理实践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9.
面对瞬息万变的新经济环境,创新比以往更为重要,企业若要不断成长,必须将生产要素从劳力资本转向智能资本,价值活动从制造移向创新活动.组织的知识是重要的无形资源能量,它可以是持续性竞争优势的来源,它被认为是创造持续性差异化的资源中,最主要的一种能力.知识可以促使企业更准确地预测环境中自然和商业性的潜在变化,而采取适当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11.
陈武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3):37-42
管理创新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量化测度企业管理创新成效是一个重要难题。文章基于等效益面生产函数,采用索洛余值法构建了一个通用企业管理创新成效测度模型,继而结合我国电网企业特点研究建立了针对电网企业的管理创新成效测度模型,并以国家电网公司为例展开实证分析。通过研究得出:量化测度管理创新对企业绩效的贡献非常必要;影响企业绩效的因素很多,企业重要外部环境因素也可能成为生产力;管理创新在电网企业绩效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外部环境因素对电网企业绩效存在较大影响,传统的技术和资本投入因素对电网企业绩效增长作用重大,但是劳动投入要素的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12.
13.
14.
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普适观认为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企业绩效存在直接效应,但在中国情境下是否各项实践对企业绩效的直接效应都显著,还有待做进一步的实证研究。本文基于205家企业的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选"、"育"、"用留"实践与员工保留、企业财务绩效的关系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选"实践对员工保留的负向直接效应显著;"用留"实践对员工保留、企业财务绩效的正向直接效应都显著;员工保留在"用留"实践影响企业财务绩效时发挥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说明:在中国企业中,薪酬、绩效考核、工作轮换实践是降低员工流失率、提高企业财务绩效的主要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招聘与选择实践使用不当,将致使员工主动离职。 相似文献
15.
随着数字科技的蓬勃发展,创新成为保证企业发展活力的第一动力。以2010-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借鉴资源基础理论、动态能力理论和制度基础理论,探究组织惯性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影响。结果表明:组织惯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组织惯性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积极作用部分通过中介变量动态能力实现,当组织惯性程度高、动态能力强时,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也会相应增加;制度环境在组织惯性与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正向关系中起强化作用,企业面临的制度环境越好,组织惯性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促进效应也就越强。 相似文献
16.
17.
18.
学术创业跨越了学术与产业两种不同的环境,因此学术型企业家往往肩负着学者与企业家两种角色,他们的社会资本、角色冲突感知都会对该创业进程产生一定影响。本文基于资源保存理论、扩张-加强假说和资源基础理论,构建了学术型企业家角色冲突感知、社会资本惯性对创业资源获取与创业绩效的整合作用模型,并深入探索企业参与程度在这一过程中的调节作用。对394位学术型企业家展开问卷调研,并运用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角色冲突感知对资源获取与创业绩效都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社会资本惯性对资源获取有显著负向影响。同时,资源获取对创业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学者的企业参与程度正向调节了角色冲突感知与创业绩效的关系。以上研究结果从主观感知的角度丰富了学术型企业家双重角色的相关研究,也为有创业想法或者已在创业过程中的学者提供一定的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9.
战略性绩效管理:组织发展的推进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战略性绩效管理是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环节,能够有力地执行组织战略,是组织发展的强力推进器。实施战略性绩效管理必须理清基于组织战略的绩效管理的内涵、重要意义、存在问题、实施对策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基于组织惰性视角的组织理论演进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克服组织惰性的视角出发,古典管理理论所倡导的“一场全面的心理革命”、行为科学理论对人的关注、管理科学理论对组织管理的重新认识以及当代组织理论所推崇的开放系统与组织学习理念,都是在打破传统组织理论范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人们正是在不断克服组织惰性的过程中推动了组织理论与实践的创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