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能权交易制度作为我国实现绿色发展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对改善城市碳排放绩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6~2022年我国28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用能权交易制度对城市碳排放绩效的作用机制及其溢出效应。研究发现:(1)用能权交易制度显著降低城市碳强度和提升碳全要素生产率;(2)用能权交易制度有利于非老工业基地和资源型城市碳强度的降低,同时也有利于非老工业基地和非资源型城市碳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3)用能权交易制度主要通过结构效应、创新效应和监管效应等途径改善城市碳排放绩效;(4)用能权交易制度的碳排放改善作用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能够实现环境红利和社会福利相容发展。因此,稳步扩大试点政策范围,积极探索实现路径和推进区域协同是实现绿色低碳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
长三角城市群被誉为全球第六大城市群, 是中国最具发展活力的城市群, 其工业的高质量发展也要做到工业绿色发展和工业创新发展。 本文通过采用全局超效率 SBM 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长三角城市群 18个重要城市的绿色发展效率、 创新发展效率和绿色创新协同程度进行测算, 研究表明:长三角城市群工业绿色发展效率保持稳步增长; 创新发展效率整体偏低, 发展缓慢; 绿色创新协同效应显著, 平稳增强。 总体而言, 上海、 浙江的整体效应优于江苏, 江苏省内扬子江城市群优于苏北。 为推动长三角城市群绿色创新协同效率的发展, 应加快创新技术研发, 推动绿色生产技术改善; 优化环境规制政策, 建立产业生态补偿制度; 发挥地区比较优势, 设开放创新平台。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省级面板数据研究转型过程中中国地区工业生产绩效的动态表现。基于Kumbhakar(2000)的方法,我们将TFP增长分解为四个因素的变化。结果发现:(1)自1988年以来各地区工业部门的TFP增长率都出现了增长的趋势,其首要推动力在于技术进步率的不断提高;(2)与此同时,技术效率争要素配置效率出现了恶化,而规模效率则从恶化走向了改善。(3)上世纪90年代末的国企改革对各地区的工业生产绩效的构成造成了普遍的冲击,而民营化程度较高的东部地区受到的冲击最小。(4)通过分析绩效差异的源泉,我们进一步确认90年代末国企改革的制度性冲击促成了工业规模效率的提高,却导致了要素配置效率的短期下降,而劳动力教育水平和非国有经济比重的提高,则有助于促进工业技术进步、改善配置效率。伴随着制度变革的经济整体转型正从多个向度重构着中国地区工业化的版图。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碳排放作为非期望产出,采用非径向、非角度的SBM模型测度了1997~2014年长三角地区的碳排放效率水平,比较了碳排放效率的动态变化,并计算了碳排放效率的改进空间。研究发现:从效率值来看,上海、江苏、浙江的碳排放效率值存在显著差异,上海的碳排放效率均值接近于DEA有效值,且显著高于江苏与浙江。从投入与产出冗余率来看,长三角地区各省市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冗余,上海的要素投入冗余率最小,能源配置与劳动力配置冗余是造成江苏与浙江碳排放效率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41个地级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 收集整理 2000~2017 年面板数据。 通过随机前沿模型构建包含资本、 劳动力和土地三要素投入的生产前沿函数, 测算各时期的城市经济效率。 实证结果显示: 土地投入对城市经济产出未产生正向作用; 长三角地区城市经济效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 但城市间、 省域间具有较大差异, 地区内发展存在不平衡性; 能源消耗、 产业结构优化度和基础设施均有利于提高城市经济效率; 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经济效率水平的提高; 外商直接投资对提高经济效率未产生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6.
火力发电行业是碳排放量较大的行业,在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评价其碳绩效有利于发电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及我国碳减排目标的实现。本文基于DEA-BCC模型和DEAMalmquist模型,对火力发电行业19家上市公司的碳绩效进行评价,DEA-BCC模型的研究结果表明:2018年达到碳绩效有效的企业数增长了5.27%,碳绩效提升的企业数增长了10.52%,说明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有利于提升企业碳绩效;DEAMalmquist指数分解的结果表明,碳绩效上升均由技术效率提高所致,技术效率变化对碳绩效提高的贡献大于技术进步。本文通过DEA模型评价火电企业的碳绩效,并进而利用Malmquist指数分析影响碳绩效的因素,从而挖掘火电行业碳绩效提高的潜力,为未来减排工作的有效实施提供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环境的恶化,城市低碳交通建设迫在眉睫。本文从土地利用角度构建城市交通碳排放与土地利用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得出城市交通低碳发展的两种策略,并以长春市为例,对两种策略方案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提高土地利用强度和增大土地混合利用程度均能使交通碳排放减少,而且增加土地多样性程度的实施效果要优于土地利用强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发展质量的演化趋势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金  张强  落成 《工业技术经济》2018,37(12):70-77
长三角作为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平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其发展质量演化趋势对于探讨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本文在综合已有文献基础上, 设计出包含强盛性、有效性、持续性、稳定性、协调性、包容性、开放性等特性的经济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985~2016 年长三角城市群整体和分地区的经济发展质量演化过程进行了测算和分析。主要研究结论: (2) 强盛性决定了城市发展过程的层次性, 人均GDP 将长三角城市群划分为长三角中心城市、相对发达城市和相对落后城市; (2) 通过整体性协调发展, 创新培育长三角城市群新的经济增长极, 推进城市群高质量发展; (3) 尊重经济规律, 把握城市群内部发展层次性差异, 推进中心城市创新发展、相对发达城市融合发展、落后城市特色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2007~2020年A股上市公司的非平衡面板数据,考察数字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及企业异质性,从企业外部融资约束环境和内部经营管理效率两个角度检验数字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最后实证考察数字化在行业内和城市内对企业绩效的溢出效应。本文的主要发现如下:数字化显著促进了企业绩效的提高,并且对小企业、北方地区、国有企业和数字化水平较高行业绩效的促进作用更大。机制检验结果发现,数字化能够同时缓解企业的外部融资约束环境和提高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效率。企业所处行业和城市的数字化水平均会对其绩效产生一定的正向溢出效应,在不同类别企业间也存在较大差异。企业自身数字化、行业和城市溢出效应均会降低企业所面临的融资约束从而促进企业绩效,而在内部经营管理效率方面,只有企业自身数字化水平起到了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服务业技术效率在时间和空间上不断发生变化,并导致区域之间的差异。本文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和马尔可夫转换模型测度分析了30余年来(1978~2012)各省区服务业技术效率值,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定量化研究了其演变特征与规律。结果表明:(1)服务业的技术效率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变化,服务业技术效率整体有很大提高。当前东部地区服务业技术效率主要居于较高水平,内部服务业技术效率差异较大;中部地区主要居于较高水平;西部地区内部差异较小,都居于较高水平。(2)各地区服务业技术效率水平越低,变化的幅度和速度越大;水平越高,变化的幅度和速度越小。  相似文献   

11.
在全要素概念框架下,基于环境 DEA 技术构建碳排放绩效指数,运用窗口数据对我国30个省区2003~2012年间电力行业碳排放绩效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电力行业碳排放效率的空间相关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电力行业碳排放效率相对较低,整体呈现波动性变化趋势;且存在区域不平衡,呈现东部、东北向中西部递减的格局;碳排放效率较高的省份主要集聚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而效率较低的省区则主要集中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从空间相关分析来看,样本期间各省电力行业碳排放效率的全局 Moran's I 值均显著为正,表明电力行业碳排放效率呈现正的空间相关性,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局域空间自相关指数的测算进一步印证了电力行业碳排放绩效空间分布的非均衡性。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能源是促进经济增长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但大量碳排放严重破坏生态环境。产业结构升级是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研究产业结构升级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07—2021年国内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实证研究产业结构升级对碳排放强度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产业结构优化不仅为当地碳排放强度的下降发挥积极作用,而且其空间溢出效应可以带动邻近地区碳排放强度的降低,但该效应具有地区异质性;产业结构升级通过技术进步影响碳排放强度。  相似文献   

13.
资源型城市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碳减排, 关键在于提高碳排放效率。基于2008~2016 年我国中部6 省37 个地级资源型城市的面板数据, 本文采用随机前沿模型对碳排放效率进行研究。研究发现, 各个资源型城市的碳排放效率存在显著的时空差异; 在历年碳排放效率变化中, 河南省和湖南省地级资源型城市的碳排放效率稳定高于平均效率, 江西省的资源型城市实现了碳排放效率的快速提高。研究认为, 对外开放度和产业结构对碳排放效率的提高具有明显的驱动作用, 应当受到政府的重视, 积极引进外商投资, 并加大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4.
本文引入全局DEA和“环境技术”概念框架,结合方向距离函数和SBM模型来构造绿色生产率和能源利用效率指标,并运用面板数据计量分析方法实证研究绿色生产技术、规模、管理对中国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2~2011年间中国绿色生产率累积增长达9畅79个百分点,技术进步、规模效率、资源配置效率对生产率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65畅57、-76畅43、-89畅14个百分点;(2)绿色生产技术、规模效率、管理水平以及煤炭占比、能源价格每提高1个百分点,能源利用效率分别提高0畅4450、0畅8099、0畅9309、-0畅2515、0畅0390个百分点。由此可知,合理调整生产规模,提高规模效率,加快市场化改革,积极发挥市场在要素配置中的作用,提高资源要素配置效率是现阶段中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出路。  相似文献   

15.
数字经济和绿色技术创新是新时代中国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双轮驱动力。本文使用2011~2021年我国2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基于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并识别其中的绿色技术创新驱动机制。研究发现:各城市绿色发展效率在时间维度上存在着较强的警示效应,在空间维度上则表现出明显的溢出效应;数字经济能同时推动本地与空间关联地区绿色发展效率的提升,这一作用在长期与短期均显著,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对绿色发展效率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会受到城市资源禀赋差异与创新绩效差异的显著影响。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能够通过引导绿色技术创新方向、扩大绿色技术创新规模、提高绿色技术创新质量来改善本地绿色发展效率,而其空间溢出效应在当前阶段主要通过绿色技术创新的方向引导来实现。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非参数DEA-Malmquist指数法估算了2003~2012年间长三角20个制造业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并借鉴EG和MS的分类,将Malmquist指数分解为技术进步指数和技术效率指数,分析不同集聚程度行业对它们的影响及其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借用Arellano和Bond的动态面板模型,验证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指数在TFP增长过程中的贡献。实证结果表明:制造业集聚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整体TFP的提高,但主要是通过促进技术进步(并非促进技术效率改进)进而产生影响。各细分行业TFP增长率存在较大差异,中低度集聚行业的TFP的增长率大于高度集聚行业,并且随着时间推移,高集聚度行业TFP增长率逐渐下降。而且,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将是长三角制造业TFP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17.
从2024年起,航运业将正式纳入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航运公司的应对策略主要有提高能耗效率及转向使用绿色清洁可替代能源两种方式。使用绿色清洁的可替代能源,减排效率最高,但难度也最大。航运业正式纳入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将对航运公司的成本带来重大影响,支付碳费并将随之产生的碳税成本转嫁给下游消费者是大部分航运公司在短期内的首选。建议中国海运企业要将规避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影响作为涉欧航线的重点考虑因素,逐步探索低碳转型和绿色发展的路径;出口企业要做好全球生产布局的优化;油气企业要大力实施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8.
我国钢铁工业低碳生产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钢铁工业是我国重要的碳排放源之一,如何实现钢铁工业低碳排放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论述了我国钢铁工业低碳生产的现状,并与世界上一些钢铁工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对比,认为钢铁工业要实现低碳生产,一靠先进低碳技术的运用,二靠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综合关于区域创新绩效的研究文献,构建了知识视角下的区域创新绩效指标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首次运用PCA-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分析方法对我国30个省域创新绩效进行了动态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区域创新绩效整体呈上升趋势,但是近年遇到瓶颈,区域创新效率的主要限制因素是PECH(纯技术效率)值较低。东部区域创新绩效高于西部地区,而中部区域创新绩效最低。西部地区创新技术效率已经赶超东部,呈持续领先态势。北京、内蒙、福建、河南、贵州、云南、宁夏、新疆等8个省市是创新活动生产可能性前沿外移的主要推动者。基于实证分析的结果,为提高我国区域创新绩效提供相应思路。  相似文献   

20.
异质性视角下中国省域碳排放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不断提高碳排放效率,能够有效地激发减排潜力。本文在省域异质性视角下,运用固定效应随机前沿分析的参数方法测算和分析中国省域碳排放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考虑碳减排技术的省域异质性后,碳排放效率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减小。实证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对碳排放效率有利但影响不显著;优化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有利于提高碳排放效率;贸易开放显著提升碳排放效率,外商直接投资对碳排放效率影响并不显著;实施能源目标约束政策有利于促进碳排放效率,政府干预能力越强,能源目标约束的减排效果越好。未来中国提高碳排放效率的的工作重点应着重优化产业结构和调整能源结构,同时通过制度安排促使地方政府积极设计和实施碳减排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