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施工企业管理》2021,(2):55-55
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肇庆市,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按照规划纲要,粤港澳大湾区不仅要建成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还要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十大军工集团旗下真正涉及军工业务的22家上市公司为样本,以军品资本运作进入到实 质阶段的2008~2013年为观察期,以年报数据为基准,运用DEA-Malmquist指数对全要素生 产率、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进行测算。结果显示,上市军工企业的规模效率上升了19%, 但由于管理机制、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制约,上市军工企业的综合技术效率只上升了04%; 另一方面,由于上市军工企业技术进步指数下降72%,导致全要素生产率下降了68%。军 工企业在改制重组的过程中应不断通过管理机制、科技创新等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3.
科学地评价区域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 对于促进高技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并带动区域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采用DEA模型及Malmquist指数分解法, 利用2009~2016年我国高技术产业省际研发面板数据, 测算了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域及三大地区(东、中、西部) 高技术产业创新过程中的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及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情况, 并对区域高技术创新效率水平作了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9 年后, 我国区域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总体显示出上升趋势, 但是波动较大; 从三大地区来看, 中部地区创新效率高于东、西部地区, 西部地区创新效率最低, 区域创新效率的主要限制因素是纯技术效率不高。本文结论可以为我国区域高技术产业创新活动提供相应启示。  相似文献   

4.
5.
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肇庆市,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与世界几大著名湾区相比较,有着更长远的历史和独特的政治特色,一方面,它基于“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独立关税区”的制度安排,发展要素自由流动阻碍尚未消除,并且该湾区在地理名词上并不存在,未如旧金山、东京等湾区以核心城市命名;另一方面,湾区内部尚未实现均质化发展,存有较大的梯度发展差异,香港、澳门这两个国际化城市是由于历史因素而形成的,深圳、珠海则是改革开放的产物,相较于其他湾区,粤港澳大湾区更为丰富多元。  相似文献   

6.
岸碳入海是区别于陆地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的一种碳封存途径。岸碳入海国际可借鉴经验较少、中国国内尚无先例。背负中国推进“双碳”目标、实现绿色发展先行地的使命,经济发达且临海的粤港澳大湾区具有率先发展岸碳入海的优越条件,但存在项目周期长、技术尚未成熟的挑战,有较大的商业风险和安全风险。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岸碳入海建议按照“统一规划、技术先行、示范摸索、集群发展”的策略进行;科学统筹项目执行;政府层面给予项目配套支持政策;相关企业与区域内具备CCUS领先技术的国有企业合作,共同搭建商业模式,并根据发展状况进行商业模式的迭代更新,以期为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探出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 Malmquist 指数对我国30个省市区(除西藏)2005~2012年的科技创新效率进行了分析,并对西部地区科技创新效率进行深度评价。研究发现,西部地区科技创新效率在2005~2012年期间下降了0.7%,科技创新效率明显低于东部、东北部和中部,说明我国科技创新效率与区域分布状况明显相关;从西部地区及各西部各省市区来看,技术进步的下降是引发科技创新效率下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由于近年来电网公司科技创新投入迅速增加,使得对科技创新投入产出效率研究变得非常必要。将科技投入资金、科研人力投入作为电网公司科技投入指标,售电量、电能质量、供电可靠性、线损率作为产出指标,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对科技创新效率进行了计算,并将其进一步分解为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最后以某区域电网为例,计算了2003~2008年其科技创新全要素效率,并对区域所属各省电网公司2003~2008年科技创新效率进行了分析比较,着重分析了造成差异的原因,为电网公司有关部门制定科技创新效率优化措施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工业企业创新活动划分为两个阶段--研发阶段和生产阶段,建立了基于双前沿面的网络 DEA-Malmquist 指数全要素生产率评价模型,对 2013~2014 年,2014~2015 年中国 35 个工业细分行业的创新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在两个期间内,研发阶段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依赖于技术进步增长,生产阶段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是由技术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二者共同决定的。从系统整体来看,中国绝大部分工业细分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呈现正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10.
11.
12.
对区域科技创新的研究文献进行了简要回顾,构建了中部六省科技创新效率的评价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部六省科技创新效率指标进行详细分析,建立了中部六省科技创新效率评价模型。依据四个主成分得分及综合得分情况进行评价,解释了中部六省科技创新具有的优势及不足。进而,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提升各省科技创新效率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方法,以纺织服装上市公司投入、产出数据为样本,从微观视角对我国纺织服装企业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基于DEA-Malmqusist指数方法发现,我国纺织服装产业效率在次贷危机爆发以后明显下降,进一步对引起效率变动的原因进行分解得出,技术创新活动停滞不前是我国纺织服装企业效率下降的决定性因素;最后本文就如何改进我国纺织服装企业效率,提升产业竞争力水平提出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4.
侯锐 《工业技术经济》2016,35(1):122-129
技术创新效率提升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本文以2002~2012年中国28个省市技术创新效率的提升驱动力为研究对象,应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获得了各省市技术创新效率的提升规律,揭示了全国及6大区域技术创新效率提升的驱动力及其差异演化规律。研究发现:全国技术创新效率提升呈现三阶段特征,28个省市可以分为4种类型,技术进步是驱动各省市技术创新效率提升的核心力量,其对各区域技术创新效率提升驱动作用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15.
对于国际创新中心成长机制这一话题,本文以粤港澳大湾为例,从资源“集聚”与“辐射”视角进行探索。基于2008—2020年全球专利数据库中的引文数据,提出“多代际技术溢出”测算方法,用以区分国际湾区知识溢出的直接与间接效应。研究发现,粤港澳大湾区能够将纽约、旧金山、东京湾区的技术资源引入湾内并带动“周边”地区的技术进步,发挥了资源“集聚”与“辐射”功能。在资源“集聚”过程中,从后向引文第1—3代,粤港澳大湾区从纽约、旧金山湾区“集聚”的资源呈线性减少,从东京湾区“集聚”的资源呈现倒“U”型。在资源“辐射”过程中,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显示,吸收能力是影响粤港澳大湾区资源“辐射”功能的中介变量,且技术相似性对中介作用有正向调节作用。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功能的产生得益于国际湾区的间接而非直接知识溢出,其“周边”地区对前沿技术的追赶存在最优距离。本文将国际湾区的知识溢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创新中心、实现技术追赶的重要内容,拓展了新兴经济体后发国家技术追赶理论的分析视角,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技术创新能力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了我国各省(区、市)2003~2022年的工业全要素生产率,通过双重差分法研究发现碳交易试点政策有助于促进碳试点地区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并发现在2013~2022年间,碳试点地区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来源于纯技术进步和纯技术效率提升,规模效率提升的贡献相对较低。具体的,在2013~2022年间,纯技术效率、纯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所作的平均贡献分别为56.8%、36.9%和6.3%。但是从变化趋势来看,近年来碳试点地区依赖于纯技术效率提升和纯技术进步实现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空间在不断缩小,规模效率提升所发挥的作用在稳步增强,在2019~2022年、2020~2022年以及2021~2022年3个样本期内,规模效率提升所作的平均贡献均超过了20%,未来碳试点地区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将愈发依托规模效率改善的增长模式。  相似文献   

17.
研究不同国家间的科技研发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比较不同国家间的科技资源配资效率、制定科技研发效率提高的相关政策具有指导意义。本文利用亚洲 12 个一带一路国家科技研发的两投入、两产出指标测算这些国家的科技研发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这些国家技术进步率的提高带动了科技研发效率的上升;发展中国家科技研发表现出明显的后发优势。经济规模与科技研发效率之间呈现“U”型关系,金融深化程度、人力资本水平、健康人力资本和产业结构与科技研发效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最后本文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19.
共享制造是优化制造资源配置的新业态新模式,是制造业高质量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共享共赢的中国共享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效率指标体系,利用2018~2020年我国39家共享制造企业的面板数据并通过三阶段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对我国共享制造高质量发展效率进行动态测度。研究结果表明,2018~2020年我国共享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技术效率均值分别为0.897、0.919、0.883,纯技术效率均值分别为0.979、0.975、0.983,规模效率均值分别为:0.916、0.942、0.898;2018~2020年我国共享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指数上升0.4%,技术效率变化指数下降1.3%,技术进步变化指数上升1.8%,纯技术效率变化指数上升0.2%,规模效率变化指数下降1.5%。2018~2019年我国共享制造高质量发展效率呈上升趋势,2020年有所下降,规模效率对我国共享制造高质量发展效率制约明显。基于此,从技术创新和规模调整两方面,提出促进中国共享制造高质量发展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20.
吴和成 《工业技术经济》2005,24(1):84-85,102
利用统计学中的主成份分析、相关分析方法,基于科技活动中投入和产出的统计数据,建立科技活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基于产出滞后的DEA模型,动态地分析了我国各地区五年内科技活动的相对效率。从计算结果来看,在DEA评价模型下,我国的东部地区的科技活动具有较好的效率,西部地区则效率较低。但中西部地区科技活动的效率有提高的趋势,这可能是与我国重视西部发展所表示出来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