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基于1998~2017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41个对象国的面板数据,运用扩展贸易引力模型,验证"一带一路"沿线41个对象国入境中国旅游对国际贸易的具体作用,进而以双门槛模型探究各国不同人均收入水平下,入境旅游对国际贸易作用的"非线性"变化和国别差异。研究发现:(1)41个对象国入境中国旅游对国际贸易存在正向作用。(2)入境旅游对出口贸易作用随人均收入增加不断下降,所有国家从逐利向消费阶段转变;对进口贸易作用随人均收入增长先升后降,10国处于作用较小且呈增长趋势的初始阶段,27国处于作用最大化的逐利阶段,4国处于作用最低的消费阶段。(3)相同人均收入区间内入境旅游对出口贸易作用大于进口贸易。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旅游与贸易合作时,中国应准确把握入境旅游对国际贸易作用的国别差异,针对不同阶段制定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利用修正的F-W模型分析互联网推动出口增长的作用,并运用扩展的引力模型就1999~2014互联网发展差距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44个国家出口贸易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互联网在降低国际贸易固定成本的同时,也会降低贸易的变动成本;互联网发展差距的缩小、发展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克服贸易基础设施落后、市场间地理距离远等传统对外贸易障碍;互联网发展差距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出口贸易的发展存在一定制约。帮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高互联网发展水平,缩小其与中国的互联网发展差距,是提高中国与有关伙伴国家贸易投资便利化,推进夯实"一带一路"倡议,扩大互利共赢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国外居民旅游需求对中国入境旅游贸易增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入境旅游的快速发展除国内丰富的旅游资源外,还得益于世界各国来华旅游消费倾向的提高,而旅游消费倾向则主要是各国人均收入增长的结果。本文基于各国人均收入的变化对中国入境旅游贸易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以期为拓展中国入境旅游贸易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本文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网络,并揭示了该网络的空间关联结构及演化过程.研究发现:第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网络日益紧密,网络密度波动幅度较小,说明沿线国家之间的贸易联系比较稳定,贸易合作具有较大潜力.第二,中国是"一带一路"贸易网络的中心节点国家,处于该网络中最为关键的核心位置.第三,贸易网络中半边缘国家数量有所增加,说明"一带一路"倡议在逐步发挥作用,贸易关联逐步增强.第四,贸易网络存在四个凝聚子群,其成因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地缘因素的影响,中国在所属凝聚子群内部与"东盟"、西亚等国贸易联系较为密切.为此,本文提出了深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提升贸易网络关联度等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加速了全球贸易格局重构,"一带一路"国家在我国对外经贸关系中的支撑作用增强。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起一套指标体系,测算出"一带一路"沿线50个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并基于拓展引力模型分析其对中国出口的影响。除进行总量分析外,本文还分别从要素结构、技术结构、经济用途结构和二元边际结构等方面对中国出口产品结构进行分类,详细分析了贸易便利化对各类出口产品的异质性影响。研究表明:提升沿线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可以极大促进我国出口贸易流量的提升,并优化中国的出口贸易结构;与国内生产总值、人口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相比,贸易便利化对中国出口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其中以口岸与物流效率和海关与边境管理对中国出口影响最大。贸易便利化对中国出口高技术含量产品和资本密集型产品促进作用显著,表明其对中国出口贸易结构的转型升级具有积极的正面作用。  相似文献   

6.
"一带一路"倡议目标深远广阔,投入巨大,要实时关注其实施的效果,进而展开理论分析,及时调整战略的实施。对古代丝绸之路历史回顾发现,丝绸之路虽因政治外交原因而开,但因商业利益而兴盛。丝绸之路上与经济利益无关的政治外交活动终难长久。2007—2015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出口份额呈上升趋势,但过去的3年份额稳定维持,"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与沿线国家贸易的促进作用尚需解释和观察。基于对沿线62国2015年横截面数据的分析,沿线国家的经济体量是决定与中国进出口总额的首要因素。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重点在于提高"政策沟通度",大力参与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然而就促进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来说,这些政策的作用尚不显著。因此,就促进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来说,政府与市场要恰当分工。  相似文献   

7.
运用贸易强度指数模型研究了2010年以来中国与六大经济走廊沿线国家货物贸易的贸易联系强度及动态变化。研究表明:总体上,近10年来中国与六大经济走廊沿线国家贸易关系日趋增强,贸易集中化趋势明显。2010年以来中国与六大经济走廊沿线国家的出口贸易取得较大进展,但中国优势商品的出口贸易仍然以特定国家偏好为主,中国对各区域的出口优势产业相对集中。相比之下,进口贸易进展缓慢,但与六大经济走廊沿线国家的进口贸易有较强的互补性,其中贸易联系以资源性产品为主。基于此,文章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以Baldwin (2015)对贸易的划分方式为基础,对其进行相应的改进和深化,构建适宜研究需要的全贸易分解方式,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动态面板模型考察了国际贸易对中国技术进步的影响。研究发现:最终消费品的进口贸易、出口贸易和代加工类中间品进口贸易对中国技术进步存在明显的正向作用,中间品出口贸易和非代加工类中间品进口贸易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阻碍效应。这不仅说明贸易结构调整的正向溢出效应正逐步显现,同时也说明参与全球化生产活动对中国技术进步具有一定的带动作用,需对不同类型贸易间的差异给予必要关注。  相似文献   

9.
通过引入出口贸易曲面和进口贸易曲面,将传统的"平面贸易"修正为"立体贸易"。利用出口贸易速度和进口贸易速度,建立了贸易量一般模型。同时,将贸易速度选取线性和非线性形式,建立了贸易量线性和非线性模型。贸易量线性模型和非线性模型认为,可以通过各项贸易政策,控制贸易速度,达到国际贸易均衡。另外,重商主义是贸易量非线性模型的一个特例。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12个服务贸易部门的比较优势及其动态演进。研究结果显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水平较低,尤其是在知识产权、金融、保险等资本与知识密集型服务部门表现更为明显;一些在特定服务贸易部门显示出较高的比较优势与专业化分工指数,形成"一带一路"地区初步的服务分工与专业化格局。从时间累积变动幅度来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具有初始显著比较劣势的服务贸易部门比较优势上升较快;而具有较强比较优势的服务贸易部门表现较为稳定甚至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服务贸易比较优势较低且比较稳定,需要以"一带一路"为契机推动中国服务分工与贸易模式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开放,入境旅游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通过促进关联产业发展带动宏观经济增长。入境旅游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具有时变性:一方面,入境旅游自身的发展质量及其同相关产业的关联性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随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入境旅游的经济增长带动效应趋于增强;另一方面,入境旅游属于资源依赖型(出口)产业,随着其在国民经济中地位和比重的持续提高,可能面临“资源诅咒”困境,尤其是对经济增长带动效应更强的制造业的挤出不利于整体经济增长,进而使其经济增长带动效应趋于减弱。采用1995—2017年107个国家和地区的面板数据,以入境旅游专业化程度(国际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为门槛变量的门槛效应分析表明: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入境旅游的经济增长带动效应逐渐增强;无论是高收入国家和地区,还是中等收入及低收入国家和地区,入境旅游对经济增长的带动效应均随着入境旅游专业化程度的提高而逐渐减弱。因此,应促进入境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推动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通过积极开发新型旅游资源、持续促进技术创新等路径有效提升入境旅游的经济增长带动效应;同时,要注意维护旅游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整体平衡关系,避免入境旅游过度发展对经济增长带来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2.
遵循重要性和代表性原则,遴选出影响安徽省入境旅游流的9个主要因素,依据相关统计数据,借助因子分析法,提取影响安徽入境旅游流的主要公因子,并运用双对数回归分析,确定其影响强度。结果表明:①9个影响因素可归纳为3个公因子,分别是经济与社会发展因子、基础设施与条件因子和外部风险因子。②经济与社会发展因子在2002年之前影响较小,此后影响越来越强,表明安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国际旅游吸引力日益提升,受到越来越多入境游客的喜爱;基础设施与条件因子影响一直处于缓慢增强的趋势,但2007年后影响渐趋下降,说明安徽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已不再是旅游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外部风险因子影响大小一直处于优劣交替之中。③影响最为显著的4个变量,依次是安徽国内生产总值、我国入境过夜旅游者人次、安徽交通发展水平和主要影响事件;安徽外贸进出口总额、安徽旅游资源质量水平两个变量与安徽入境旅游流呈负相关。④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发现,安徽入境旅游是外贸进出口总额的格兰杰原因,即入境旅游促进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发达国家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从实施到最后终结都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从目前来看,退出前景还不明朗。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主要通过贸易渠道和金融渠道对经济运行产生影响。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实证分析表明:欧美日量化宽松带来的货币供应量增加,短期内会对我国对其跨境收支和进出口产生正向冲击,且对跨境收支变化的解释能力较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变动会对我国对美日欧的进出口产生负向冲击,对我国对美日欧的跨境收入产生短期的正向冲击,对支出产生负向冲击。对此应进一步加快国内金融体制改革、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及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等。  相似文献   

14.
从国际生产和世界贸易两个层面分析并测算了当今世界生产和贸易的最新特点和进展,揭示了两大体系的紧密联系.在外部需求下降的情况下,垂直专业化生产对国际贸易尤其是中间产品贸易造成了负面影响,金融危机通过垂直的国际生产格局对国际贸易的破坏作用放大了.由于供应链的断裂会造成价值链上多个国家进出口贸易的下降,并对深层次参与垂直专业...  相似文献   

15.
从旅游接待人次、旅游收入、旅游人均消费和旅游结构四方面分析了2001年到2012年辽宁省旅游业发展的趋势。研究结果显示:近12年来辽宁省旅游业呈现增长的趋势,国内旅游发展速度快于入境旅游;大连、沈阳旅游发展速度逐步放缓;盘锦的国内旅游和入境旅游发展速度在全省都名列前茅;抚顺、辽阳的国内旅游发展十分迅速,而本溪的入境旅游发展速度惊人;入境游客和国内游客平均消费水平增长缓慢;辽西北地区旅游发展速度强劲,且入境旅游速度快于国内旅游。  相似文献   

16.
纺织品服装是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大宗出口商品,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有重要的地位。文章运用最小二乘估计法,就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中国纺织品服装进出口贸易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对中国纺织品服装进出口有显著影响,且其对进口的影响明显大于对出口的影响。另外,收入水平也是影响中国纺织品服装进出口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基于G—L法的黑龙江省产业内贸易发展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内贸易作为不同国家之间对于同种产业的产品同时进行进口和出口的贸易行为,在国际贸易中所占份额日益提高。近年黑龙江省外贸规模增长迅速,贸易结构不断优化,通过产业内贸易指数的测算,产业内贸易总体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但速度基本表现迟缓,竞争力依然有限。我们应从培育规模经济、加大对主导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实施产品差异化战略、发展直接投资等角度来采取对策,以促进黑龙江省产业内贸易的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汇率是影响一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中国经济地位的提升,人民币汇率日益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自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以来,中国与东盟十国的经贸往来迅猛发展,研究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与东盟贸易的影响有着越来越重要的意义。文章以1991年至2011年的相关数据建立了VAR模型,并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进行分析后发现,在短期内,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东盟的双边贸易存在较大的影响,特别是我国从东盟国家的进口贸易对于人民币升值的反应比出口贸易更为敏感;而从长期看,汇率变动对于双边贸易的影响则比较微弱。  相似文献   

19.
文章根据改进的贸易引力模型,对珠三角地区2001—2009年的相关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珠三角地区的货物周转量、人口规模、GDP和贸易伙伴国(地区)的GDP对贸易额增长有促进的作用,而贸易伙伴国的人口规模却对贸易额增长起着阻碍作用。因此,珠三角地区要转变依靠低劳动力成本优势的贸易模式,大力提高物流体系的效率,降低商品流通领域的贸易成本,以改变目前珠三角地区近距离为主的对外贸易格局,促进与不同收入水平及人口规模国家(地区)之间的贸易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