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过量食用木糖醇血脂会升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今,添加木糖醇的食品越来越多。几乎每家超市都有销售含“木糖醇”的食品,例如:饼干、糖果、奶粉、萨琪玛,还有用于烹调的木糖醇粉,而口香糖的包装上更是随处可见“木糖醇”三个字。在一家超市,商家信誓旦旦地说:木糖醇可以完全代替糖,吃了不会发胖,糖尿病患者也可以放心食用。事实真是如此吗?  相似文献   

2.
国内一家大型商场为了和同行竞争,效仿国外商家打出“无理由退货”广告,一时吸引了众多的顾客。时隔几个星期,一位顾客怒气冲冲地要求商场退换刚买不久的皮鞋,理由是鞋面磨损,鞋底开裂。工作人员检查中发现鞋底满是钉子印,原来这位顾客从事的是建筑行业,经常穿着新皮鞋跑工地。工作人员解释说,鞋底开裂是因为使用不当造成的,不能退换。  相似文献   

3.
如今,商家在“微笑服务”之后又提倡讲“知识服务”。近来,许多商家亮出了“回扣知识”的举措,令人耳目一新。 某商场卖月饼,顾客买后转身要走,却被营业员拦住塞了一样东西。接过来一看,是一张张印有有关食品趣话、故事传说、风土人情和购物常识的知识卡片;某糖果公司则将百十种艺术肖像、京剧脸谱印在糖果包装纸上,妙趣横生且颇具体系,可集邮般积攒,使消费者在品尝果品的同时也能坐享知识“小品”;还  相似文献   

4.
国内一家大型商场为了和同行竞争,效仿国外商家打出无理由退货广告,一时吸引了众多的顾客。时隔几个星期,一位顾客怒气冲冲地要求商场退换刚买不久的皮鞋,理由是鞋面磨损,鞋底开  相似文献   

5.
食品的安全不仅和质量有关系,也和生产日期有很大的关系.人们判定某一种食品过没过保质期、安不安全,一个简便易行的办法就是查看食品的生产日期.然而,在食品的"生日"问题上,一些无良商家却有意和消费者"躲猫猫"——有的只标明保质期,不注明生产日期;有的生产日期一栏写着"见商品包装",可看包装标签上,没有生产日期,只有包装日期、有效期等信息;有的用包装日期取代生产日期,且包装日期始终是顾客购买当天;一些不法商家甚至将一些过了期的食品,更改其标签重新包装?以达到减少损失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报载,南京新百公司、中央商场等30家大中型商场免费提供印有提倡精神文明内容的“文明伞”,用后再就近归还30家商场中的任何一家,方便了雨天外出没有带雨伞的群众,深受广大顾客的欢迎。在社会服务部门盛行承诺制的今天,笔者不禁为南京商家的这一服务新招叫好。这一新招首先好在能超越本职抓服务。社会服务承诺制实行一个时期以来,绝大多数“承诺”部门和单位根据本职工作范围内的各项服务内容苦练内功、狠抓落实。在顾客享受到应有的优质服务的同时,承诺单位也赢得了客户的理解和支持。对这种顾客已经支付报酬的“份内”行为承诺,顾客欣然接受应是理所当然的。但南京商家却另辟蹊径,乐为顾客提供  相似文献   

7.
问:春节期间,我与夫人到某商场购物时看到该商场在搞"买一赠一"活动:凡是购买彩电、音响、DVD等大件家电的,赠送名牌话筒一只.我们正想添一件DVD,便购买了一台,也确实获赠话筒一只.回家后经调试,DVD确实不错,但所赠话筒却是劣质产品,既无商标,也无厂名,声音断断续续.我们去找商场退换,得到的回答是:如果是花钱买的商品质量有问题,我们可以给退换,但免费赠送的不能退换.她还振振有词地说:"你也不好好想想,我们赠给你的东西,你好意思退换吗?"请问:商家的说法对吗?  相似文献   

8.
不满意退换即自由退换,在一些发达国家早已盛行,这是一些先进的售后服务方式。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一些大中城市如北京、上海等地的少数商场挂出了“不满意就退货”的促销承诺招牌,在全国开了先河,而更多的商场尚处在探索阶段,有的则随意性较大,全凭商场中营业员的...  相似文献   

9.
真诚相待消费者 曹光明  文献标识码:D   现在到商场购物,常常会遇到这种现象:买前,商家满脸堆笑地把消费者捧为“上帝”,千方百计让你把口袋里的钱掏出来直到交易成功;买后,同样的商家却给你换了另外一副面孔,不要说无忧消费,哪怕是商品明摆着的质量上的缺陷甚至冒牌货,他们依然会找出各种理由与消费者支吾搪塞,对消费者的正当要求不理不采。此时,顾客早已没有了“上帝”的感觉,对商家来说,钱已赚到手,哪还管什么信誉不信誉。  相似文献   

10.
前不久,南京的徐女士在本地一家商场购买VCD,正赶上那家商场推出买一赠一的促销活动。商场承诺,活动期间购买音响或VCD可获赠某名牌话筒一个。回家后,徐女士发现商场赠送的话筒音质很差,且没有合格证和生产厂家的有关标识,于是找到商场要求退换。对方却以“赠送商品概不退换”为由加以拒绝,并说徐女士白捡了便宜还来找麻烦。那么,有瑕疵的赠品能“三包”吗?商场的说法是不对的。赠品存在瑕疵,消费者有权要求退换。首先,“买一赠一”是普遍采用的一种促销方式。这种赠送与一般的赠与不同。赠与是当事人一方无偿地将某物给与他…  相似文献   

11.
商界有句名言:抛金可得名,送和不白送。说的是商家、企业用适当的方式给顾客一些好处,可以换来良好的信誉和丰厚的利润。市场经济是一种谋略经济,没有策略的商家难以制胜。谁能够从消费者切身利益出发,另辟蹊径,以诚感人,谁就会在竞争中取胜。 “新概念”创意新 为迎合现代都市居民日趋加快的工作、生活节奏以及新潮购物观念,南京近来悄然出现了一批  相似文献   

12.
自1998年以来,我多次在加拿大小住,亲身体验了加拿大的商家对顾客周到入微的服务。在超市或大商店里,顾客只要对自己买的商品满意,就可以在14天内退货,而商家是无条件的。有些商店还可以在30天内退货。第一次到加拿大时,我在一家超市里买了四节充电电池。回来拆开包装一看,却找不到“充电电池”的标记。一位当地朋友告诉我说:“你弄错了,这不是充电电池,赶快退掉吧。”我说:“电池是消耗品,何况我已经打开了外包装。”他说:“没有问题,这货完全可以退掉,商家一般不会问你退货原因的。如果万一要问你,你只需说我不喜欢就行了。”第二天,我与…  相似文献   

13.
顾客的消费知识有限,很多时候买东西,都是凭印象,冲着“名气”掏钱。一些制造“假冒伪劣”产品的不法分子和一些试图倾销不合格产品的厂家,深谙此道。因此,千方百计施展各种手段,挖空心思通过各种渠道,把自己的“货”打进比较有名气的商场,“拉大旗作虎皮”,抬高自己的身价,使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上当受骗。其结果,商家的信誉也会受到损害,砸了牌子。这一点,希望能引起商家足够的重视,保持清  相似文献   

14.
新型茶叶食品的加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被誉为“万病之药”,新型茶叶食品有茶叶冰淇淋、茶叶面包、茶叶糖果饼干、茶叶巧克力、茶叶果冻、茶果露等。 绿茶花生奶: 绿茶中维生素A、赖氨酸、苏氨酸较多,弥补了花生的不足。  相似文献   

15.
上海沪信饮料食品机械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饮料、食品、乳品、包装等设备设计、开发、制造为一体的股份制企业。多年来,该公司在大力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还注重新产品的开发。本枕式包装机可用于蛋黄派、饼干、月饼、香皂、糖果、药材等包装,具自动进膜--袋子成型冲气--封口--成品输出为一体,产量3000-15000只/时,变频可调。  相似文献   

16.
由于经济衰退的打击,美国面向大众的服务业已将价格压到最低限度,吸引顾客的唯一途径只有提高服务质量。于是,“老板”欢迎而雇员害怕的“神秘顾客”公司便应运而生。所谓“神秘顾客”即是收取费用的密探。“神秘顾客”公司的客户是面向大众的服务行业,如餐馆、商场、加油站、旅馆等。“神秘顾客”光顾的都是需要改进服务质量的企业。他们秘密揭发不遵守规章制度的服务员,懒散的店员,有偷窃行为的出纳员等等,还检举卫生状况、环境气氛和整体形象不佳的商店、餐馆等。他们象普通顾客一样进出大众服务业,不动声色,只是偷偷做下记录,回办公室后填写一份详细报告。这份报告将送交给管理层。报告中提出的问题会妥善解决,例如服务不周的雇员会被炒鱿鱼。一般的雇员根本分不清谁是“神秘顾客”,谁是普通顾客,压力很大,不得不改进服务。  相似文献   

17.
据《人民日报》报道,春节期间,全国各大商场纷纷打起了促销战,各种名目繁多的代金券、优惠卡、兑奖券应运而生。许多“聪明”的商家在利用其招揽顾客的同时却不忘注明一句“本券的最终解释权归本商家所有”。那么,商家的“最终解释权”具有法律效力吗?  相似文献   

18.
报载:当许多商家纷纷在服务上拿出新的“招数”来吸引消费者时,位于西安东大街繁华商业区的伟志商场却推出了一项新的“你穿我洗”服务内容:该商场售出的伟志西服,顾客只管穿衣,洗涤熨烫均由商场包下来,一套西服可享受5次免费洗涤熨烫服务。此举推出后即受到市民广泛的欢迎,该商场的服装销售额也有了大幅度的增长。  相似文献   

19.
简讯     
<正>1.“你点我检”进校园,站好食品安全“护学岗”2021年,福建省市场监管局在广泛征求社会公众意见的基础上,确定关注度高的20个重点食品品种,依托福建省质检院开展“你点我检”专项抽检活动。共抽检学校及周边和供校食品经营单位59家,抽检品种涵盖食用油(含油脂及其制品)、肉制品、饮料、方便食品、饼干、冷冻饮品、薯类和膨化食品、糖果制品、水果制品、糕点、餐饮食品等11大类250批次食品。检出不合格食品1批次,合格率为99.6%。福建省市场监管局已要求所在地市场监管部门对不合格食品生产经营者进行调查处置,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督促食品生产经营者履行停止销售、  相似文献   

20.
时下,各大商家掀起了“打折”狂潮,个个赚得盆满钵满。然而记者经过一番调查,却在商家打折的背后发现诸多“打折陷阱”。白等一宿买彩电前不久,某市一商家为招徕更多顾客,打出50元买彩电的广告。第二天,早上8点半钟,当记者来到该商场门口时,发现已有近50人在那里排队等候买50元一台的彩电。到了9点钟时,商家开门,令人没想到的是只有前两位有彩电可买,其余的全算白凑热闹。排在第三位的小伙子十分生气地告诉记者,为了买所谓50元一台的彩电,他整整一宿没休息。他认为商家在广告上没有说明“售50元彩电只限2台”,是在误导消费者。记者在该商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