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朱家慧 《发展》2011,(1):83-83
“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这里的“民”就是百姓的意思。《辞海》中对于“民生”的解释是人民的生计,是一个带有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的词语,语境中显然渗透着一种大众情怀。  相似文献   

2.
吴静  黄淑梅 《理论观察》2008,(2):166-167
经济报道的民生视角着力点在民生。民生的本义指“平民的生计”,语出《左传·宣公十二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后来演化的“民生”二字常与“国计”相对,泛指与国家大事、大政方针相区别的广大老百姓的生活、生计。民生视角就是从民生角度来报道老百姓的生活,包括衣食住行、柴米油盐酱醋茶等。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民生?《辞海》解释,就是人民的生计,包括有关人民生活方面的事情和谋生之道.民生是一个动态的、由低到高上升发展的概念.其核心是人的全面发展,包括各种正当权益受到尊重和保护.它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社会问题,而且是一个政治问题.中国自古以来就将“民生”与“国计”相提并论,民生问题一直与国家发展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包柱红 《宁波通讯》2011,(17):44-45
“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民生一般是指百姓的基本生计。  相似文献   

5.
肖淑芬 《理论观察》2009,(6):170-171
一、报纸要打造民生新闻的品牌栏目 “民生”,《辞海》解释为“人民的生计”,国家强调以人为本,我们欣喜地看到,目前民生和民主、民权相互倚重。民生之本,也由原来的生产、生活资料,上升为生活形态、文化模式、市民精神等物质需求与精神特征相结合的态势。“民生”与大众传媒结合势在必行,“民生新闻”也便应运而生。一般说来,民生新闻是从群众日常生活中采制而来,锁定群众的生存状况、生存空间,关注群众的冷暖痛痒、喜怒哀乐,需要有平民的视角、民生的内容、民本的取向。  相似文献   

6.
邵云 《老区建设》2008,(9):20-20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民生”就是“百姓的生计”,人民的幸福与安康。民生是社会建设的重中之重,而消贫减困则是民生工程的重要内容。社会建设的总体要求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促进公平正义。社会建设总的目标是推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7.
朱慧  何慧琴 《魅力中国》2010,(19):148-149
目前,全国各地民生新闻热播,业界和学界对于“民生新闻”的内涵,一直众说纷纭,且尚无定论。“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这里的“民”,就是百姓的意思。因而可以这样认为,民生新闻就是以民本思想为基点,以平民视角和人文叙事手法关注和表现普通百姓的生命、生存、生活、生计等内容的一种电视新闻表现形式。作为电视媒介中具有相当影响力的节目形态之一。  相似文献   

8.
窦淑庆 《中国经贸》2012,(8):164-164
文化民生,是指人民在文化层面的生计,指人民享用国家文化发展成果和丰富精神生活等方面.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最能体现文化的民生精神,是保障人民群众享受基本文化权益,实现民生改善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所谓民生问题,即有关国民的生计与生活问题,是指与人民群众住有所居、病有所医、学有所教、老有所养等有关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财政部在2009年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首次提出“民生保障支出”,自此,民生保障支出随着财政支出的增长而不断上升。  相似文献   

10.
从哲学上讲,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国家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人民群众。民生是人民群众的生活生计,保障民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呼唤,改善民生,是创造健康家园的必由之路。本文分析了党和国家民生政策的必要性,"十八大"报告中关于民生的政策,继而探讨了"十八大"民生政策对民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广西经济》2012,(2):12-13
面对当前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新趋势、新变化和新要求,必须切实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民生二字《辞海》的解释是"人民的生计",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历来把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作为头等大事,摆在工作的重要位置。当前,面对新趋势新要求,如何做好民生这  相似文献   

12.
《宁波通讯》2008,(5):18-19
2008年5月6日,中共宁波市委召,开十一届四次全会,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宁波市委关于贯彻省委全面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决定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意见》体现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要求,是推进“六大联动”、实现“六大提升”,建设惠及全市人民小康社会的具体行动举措。《意见》贯彻中央和省委精神,结合宁波实际,明确了今后几年改善民生的目标任务。要求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维护公民合法权益、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为着力点,  相似文献   

13.
汪少潭 《发展》2007,(4):1-1
"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民"就是百姓的意思.而《辞海》将其解释为"人民的生计",是一个带有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的词语,语境中显然透着一种大众情怀.  相似文献   

14.
王硕 《辽宁经济》2010,(1):89-89
“民生”.简单地说就是人民的生计。民生问题的重要性是绝对的,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其时代特别值得关注的重大的民生问题。但民生问题的重要性又是相对的,随着历史的变迁和时代的转换,民生问题的具体内容又是随之相应而变化的。也可以说,民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在古代社会,民生主要与人的物质需要满足紧密联系。而现代社会,民生则不仅仅包括物质需要,还有精神层面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金鑫 《发展》2017,(10):82-83
民生新闻,与其说是一种新闻样式、新闻体裁,倒不如说是一种新闻操作的理念,是在操作上对新闻本质的回归或还原,即“它是一种针对新闻媒介和记者实践活动的价值取向”. “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即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这里的“民”,就是百姓的意思.而《辞海》中对于“民生”的解释是“人民的生计”,是一个带有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的词语,话语语境中显然渗透着一种大众情怀.  相似文献   

16.
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主题鲜明,重点突出,其中最大的亮点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亲民爱民、关注民生。报告中反复强调,要更加重视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更加重视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执政理念,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坚定决心。  相似文献   

17.
加强民生立法 构建民生法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民主与法治的关系一直是人们关注和讨论的焦点。而实际上,在当代中国,作为关乎社会生存、国民生计以及群众生命的“民生”问题正逐渐成为超越民主的时代主题。亟待有力的法治保障。改善民生,尤其需要加强民生立法;依法治国,其内在要求正是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18.
2010年,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生工作,围绕“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出台了一系列社会政策,进一步推动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为人民群众进一步分享改革发展成果不断开辟新路径?教葡改革颁布纲领性文件,“学有所教”迈向新阶段。贯彻国家纲要精神,浙江先后颁布《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浙江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相似文献   

19.
所谓民生新闻,就是对最新的有关人民大众生计来源、生活质量、生存状态、生命安全及其相关心态的事实的报道。民生新闻最核心的就是以人为本,基本特性就是民本取向,就是要用“平民视觉”关注民生疾苦,用灵犀来传递和表达人文关怀的思想,在新闻对民众生活及生存状态的切入与拓展中,实现新闻功能的延伸,并且最大努力促进具体的新闻事件达到一种良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20.
古语云:“不患寡而患不均”。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着重强调了调节收入分配问题。在指导思想上,提出“五个坚持”,其中第三个就是“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