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递延逾期率又称作延滞净流率(以下简称递延率),是用来预估信用卡坏账损失,评价每一透支期限段催收效果的常用方法,其计算公式为:Mn递延率=取自当月月末Mn段的透支金额(或Mn段的透支户数)/上月月末Mn-1段的透支金额(或Mn-1段的透支户数)。由于递延率指标的特点,使得它在信用卡催  相似文献   

2.
信用卡产品的特性决定了其在创造丰厚利润回报的同时,也给商业银行压缩不良透支规模和不良透支率带来了巨大挑战。因此,各商业银行纷纷设立专门的客户服务中心或是设置电话呼出岗位,对信用卡不良透支进行催收。从业务性质上看,信用卡电话不良透支催收与商业银行其他业务,如公司机构信贷业务、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中的不良贷款催收均属于商业银行风险资产管理范畴。与对公业务中的不良贷款、个人消费信贷催收相比,信用卡不良透支电话催收业务具有金额相对较小、户数多、持卡人所在区域分散等特点。催收人员往往要经过多轮催收方可成功,具有一定…  相似文献   

3.
由于信用卡透支金额小、笔数多且持卡人分布范围广,受人员及成本压力所限,银行多将透支催收外包给专业公司。对此,除银监会《关于进一步规范信用卡业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第十三条、第十四条作出规定外,暂无其他规定。发送催账单是透支催收的一项重要而经常性的工作,要求十分严格,容不得有半点马虎。  相似文献   

4.
目前,在各大商业银行发行的银行卡中,信用卡业务 的不良占比远高于准贷记卡,而各行的透支催收及追索手 段比较单一。各行在大力发展信用卡市场的同时,也在不 断探讨信用卡透支催收的方法和透支追索的新手段。 当前,众多发卡行都使用短信、电话、信函、上门等 多种催收手段。其中,电话催收又可分为自动语音电话和 人工电话催收,信函催收分为普通信函、律师信函、公安  相似文献   

5.
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是指行为人使用伪造、变造的身份证等虚假的身份证明材料所骗领的发卡行发放的信用卡。银行之所以允许透支,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客户在申领信用卡时必须填写真实的身份情况。一旦个人透支,银行可根据客户的身份资料提醒客户偿还部分或全部金额,必要时对用户进行催收,因而拥有真实有效的身份证明是银行处理信用卡透支的基本条件。[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随着信用卡发卡总量、透支余额等不断提高,商业银行尝试将信用卡逾期债权催收业务外包给第三方催收公司。本文通过对信用卡催收外包业务法律性质进行分析,提示信用卡催收外包业务存在的法律风险,并提出了相关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7.
信用卡透支是指持卡人凭信用卡支付款项超过其帐户存款金额时,向发卡机构短期融资的信用行为。方便消费、超前消费应是准信用卡(贷记卡)发行的题中之义。对于消费者而言准信用卡是其随时获得信用贷款的最好方式。但从调查结果来看,城镇居民对信用卡透支消费热情不足,信用卡透支消费存在诸多难点,但信用卡透支消费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8.
信用卡风险主要是指造成资金损失的危险程度。从理论上讲,信用卡业务在运营过程中,因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资金风险。从实践中看,由于发卡行、持卡人、特约商户三者之间潜在着风险源,银行鼓励善意透支和持卡人恶意透支行为同时存在,如果透支催收不及时,追索乏力,或缺乏风险保障机制,就容易形成信用卡风险。就我国目前情况而言,信用卡坏账损失、  相似文献   

9.
陈春 《中国信用卡》2009,(18):51-54
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和信用卡的普及,刷卡消费、提前消费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对银行来说,透支消费后能否及时还贷成为银行风险防范的一个重要问题。银行为了提高催收率及降低催收成本,把催收业务外包给专业的催收公司,由此引发的一些常见的法律问题值得我们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前,国内仅有中国银监会《关于进一步规范信用卡业务的通知》第十三条、第十四条对信用卡透支催收外包业务作出规定。但该通知立法层次低,与上位法规定相冲突,有可能不被法院作为判案依据。本文结合一案例,试就信用卡透支催收外包的相关法律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对策建议,以期对防范该类法律风险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信用卡业务具有透支笔数巨大、单笔金额小的特点,这使得数据挖掘(Data mining)技术在信用长业务中的应用成为必然。国外信用卡发卡机构已经广泛应用数据挖掘技术促进信用卡业务的发展,实现全面的绩效管理。我国自1985年发行第一张信用卡以来,信用卡业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积累了巨量的数据,数据挖掘在信用卡业务中的重要性日益显现。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和信用卡的普及,刷卡消费、提前消费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对银行来说,透支消费后能否及时还贷成为银行风险防范的一个重要问题.银行为了提高催收率及降低催收成本,把催收业务外包给专业的催收公司,由此引发的一些常见的法律问题值得我们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3.
随着信用卡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使用信用卡透支消费。当信用卡消费了相当消费金额以后,信用卡积分能兑换到不少礼品或服务。但是各家银行的信用卡积分服务差异较大。所以,究竟哪家银行的信用卡积分“兑你最好”,还是值得盘算盘算的。  相似文献   

14.
信用卡风险主要是指造成资金损失的危险程度。理论上讲,信用卡业务在营运过程中,因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资金风险。实践中看,由于发卡行、持卡人、特约商户三者之间潜在着风险源,银行鼓励善意透支和持卡人恶意透支行为同时存在,透支如果催收不及时,追索乏力或缺乏风险保障机制,就容易形成信用卡风险。就我国目前情况而言,信用卡坏账损失、欺诈案件呈上升趋势,信用卡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卡友回答     
《中国信用卡》2007,(3S):51-52
我这样算不算卡奴? 卡友maldinixin问:因为我刚刚毕业,暂时还没上班,于是我用父亲的资料办了工行国际(透支额度2万人民币),中银奥运(透支额度1万人民币),民生(透支额度5000人民币),建行龙卡(透支额度1万人民币)。目前我已利用这些信用卡透支消费了,但有的只是还了最低还款额,有的全额还款但随后又立即透支取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华南金融电脑》2010,(1):92-92
一是对信用卡透支额度的申请要适当。一般建议持卡人的信用卡透支额度以自己两个月的收入为上限。持卡人若想临时突破透支额度应该提前向银行申请,有的银行批准后会给予免费照顾,而有的银行会对突破额度的金额收取5%手续费。  相似文献   

17.
信用卡免息透支的功能如果运用不当.其高额的透支利息和各种费用可能会使使用者陷入债务危机。据《广州日报》11月10日报道,因为无力偿还信用卡上的透支金额.最近,61岁的关老伯麻烦缠身,2年多前透支的2万元。利滚利.如今滚到了20多万元的天文数字。  相似文献   

18.
谢鸿 《新金融》1994,(10):46-47
目前,在专业银行信用卡业务迅猛发展的过程中,少数持卡人的恶意透支行为是必须引起重视的问题。在此,笔者试从法律的角度谈谈利用信用卡恶意透支的行为及其法律责任,以利及时收回透支款和惩处利用信用卡作案的罪犯。 一、信用卡恶意透支的界定 常见的恶意透支形式是持卡人采取逃避“超过交易金额必须向发卡机构索权后方能处理”的规定,在透支限额以下多次取现或购物、消费,造成大量透支的事实。  相似文献   

19.
信用卡作为转帐结算、存取现金、购物消费、透支于一体的新型金融工具,随着市场的拓展、发卡量的增加,以及信用卡透支限额的扩大,使信用卡因透支带来的风险愈来愈大。如何防范信用卡透支风险,已成为信用卡业务部门面临的重要问题。一、信用卡透支风险的产生原因。1.失信透支是信用卡透支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失信透支是指持卡人利用信用卡限额内的透支信用支取现金,购物消费,不能按期归还透支本息形成的透支)。(1)持卡人因生产、经营不善而无力偿还透支本息造成透支失信,形成风险。(2)持卡人恶意行为,即持卡人明知透支无力偿还,却利用信用卡限额内的透支功能进行大量的取现、消费,导致透支风险。(3)信用卡丢失或被不法分子骗取后,在短时间内大量取现、消费而造成的透支,这是诈骗银行资金的犯罪行为,从而使银行蒙受重大的损失。(4)持卡人透支后因企业倒闭或持卡人死亡,而使透支悬空,无法偿还,银行形成了透支呆帐款。(5)信用卡担保人流于形式,无效或无力承担透支后的担保责任,使  相似文献   

20.
催收通常是各发卡行信用卡中心风险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催收工作中,精干的催收员、完善的流程和先进的系统固然不可或缺,但决策判断必须基于精确的催收数据分析。下面笔者结合之前为某银行做咨询的案例,从其中一个角度与读者分享信用卡催收数据分析的思路及方法(所有实际数据均做了转换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