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阳市养老机构体系建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逐渐突出,通过对沈阳市养老机构体系的定性分析得出养老托老所要好于其他类型养老机构,因此,应充分利用政府的优惠政策及补贴着重加快城镇养老托老所的建设,以完善沈阳市整体养老机构体系。  相似文献   

2.
对武汉市托老所(院)的市场需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问题的提出现在武汉市人口老龄化进程很快,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82万,总人口的11%,而武汉市的不同形式的养老设施虽然有福利院(敬老院)和由福利院拓展出来代养社会老人的养老设施、老年公寓或老年乐园、老年康复护理院、托老所(院)等等,但总的床位不到5000张,每千名老人才6张。武汉社区养老设施发展已明显滞后于人口老龄化的进程。虽然如此,但是~些需要缴费才能入住的养老设施,特别是近期在武汉出现的托老所,前去求托的老人并不踊跃。这就使一些托老所难以形成规模,难以在办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和提高服务水平,有的还因此…  相似文献   

3.
自从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加强养老设施建设已被列入国家重要日程。各地加强了修建养老设施的力度,个人创办的民营托老所、养老院也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但是,随着中老年人事业的深入发展,中老年人对文化和精神生活需求的不断增长,我们如果还把眼光盯在物质养老服务和饮食起居的照料层面,  相似文献   

4.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的重大社会问题,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也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社区养老是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机构养老为辅,在为居家老人照料服务方面,又以上门服务为主,托老所服务为辅的整合社会各方力量的养老模式,是最适合中国国情的养老模式。文章从长沙市医疗、教育、金融、旅游、志愿者服务五个方面对社区养老服务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为未来我国养老模式发展提供可操作依据。  相似文献   

5.
养老问题日益严重,如何使老年人安享晚年,各地出台了许多政策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如南京政府出台新规,辽宁部分地区的"托老所"的建立等。本文结合这些新的举措,对新型居家养老模式的建立进行分析,以期推进养老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6.
薛来健  李元 《中国报业》2011,(10):40-41
自从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加强养老设施建设已被列入国家重要日程。各地加强了修建养老设施的力度,个人创办的民营托老所、养老院也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但是,随着中老年人事业的深入发展,中老年人对文化和精神生活需求的不断增长,我们如果还把眼光盯在物质养老服务和饮食起居的照料层面,忽视中老年人在文化和精神上的需求,显然是不合时宜的。因此,老年报应该利用好中国报协老年报分会这一组织的整合功能,及时提出、适时启动创办中老年文化艺术休闲产业的设想和建议,以推动这项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 我国的老人达到国内总人口的10%,进入老龄社会。以北京为例,目前常住人口中有60岁以上的老人174万,明年将达到230万。然而北京现有的社会养老服务设施不容乐观:截止到1998年,全市共有养老院、托老所289所,床位9924张,共收住老人6732人。其中有3588人属自费居住。同时,大多设施是因陋就简建成的,更谈不上"无障碍"原则。同时缺少精通老年医学、心理学的专业人员,难以满足不同层次的老年人需求。再次,目前养老机构的收费标准  相似文献   

8.
李萱锋 《商》2014,(50):37-37
随着城市化过程的加快,城市人口在不断上涨,老龄化也在加剧,养老的隐性问题随之显性化。解决养老问题将是社会不得不面对的重要任务,研究我国城市的养老,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介绍了当前我国老龄化的现状及其特点,对我国的城市社区养老,提出新的养老措施。经济社会发展给我国养老带来许多的问题,老年人口数量大,老龄化速度快,城市养老的复杂性和可操作性问题突出。针对我国现有养老存在的缺失和不足进行理论分析,提出完善我国社区养老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胡华  王净 《中国市场》2022,(17):10-12
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庞大,养老需求大,传统家庭养老服务模式难以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需求,而公共老龄服务基础设施较落后,尚未形成养老服务产业链。在此背景下,可以借助以数字化为核心的现代技术,推动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文章从我国的养老困境现实出发,阐述了发展智慧养老是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然趋势。指出了我国在数字化时代下发展智慧养老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我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智慧养老服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陈利会  杨宁媛 《商》2015,(2):82
养老服务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现在主要的养老方式为家庭养老,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我国的家庭养老,机构养老现存很多问题。所以要大力发展居家养老。居家养老也有自身的发展意义。  相似文献   

11.
《商》2015,(21)
虽然目前我国家庭养老面临很多问题,但是家庭养老在我国依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庭养老面临问题主要有家庭养老支持主体减少、家庭养老成本增加、家庭养老风险增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对策。在提出对策之前首先明确家庭养老的可持续性,以家庭养老为核心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住房养老抵押贷款提供了"以房养老"的新途径,对我国开发养老市场、促进资本流动、发挥养老抵押的投资属性意义重大。当前在我国推行住房养老抵押的困难在于:分业经营的限制、国家政策的缺失、养老观念的阻碍。以此为基础,对该"以房养老"新模式的推行提出若干建议,以促进我国住房养老抵押贷款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在1999年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和我国传统家庭模式的改变,我国老年人养老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老年人养老现状的分析,论证当前我国老年人养老体系中社区居家养老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为完善社区居家养老寻求可资借鉴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丁源 《现代商业》2011,(15):74-75
社会化养老是养老服务的重要发展趋势,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缺少对社会化养老服务标准的研究,本文在分析了我国社会化养老标准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社会化养老服务标准体系并构建了重要标准的内容框架。  相似文献   

15.
《商》2015,(22)
养老问题是关乎国际民生的大事,在老龄化程度日益严重的今天,养老问题尤为突出。虽然目前我国存在家庭养老模式和社会养老模式,但是这两种模式还存在问题,并不能解决当前的养老问题。本文将对我国目前的养老模式进行分析,以在解我国目前的养老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商》2016,(12)
随着我国社会的变迁,大部分农村人口涌向城市,加上人口老龄化的猛增,导致我国养老问题出现白热化。在农村部分地区由于子女长年不在身边,加上农村养老保障机制不健全,导致农村养老问题的出现。笔者就我国农村养老存在的问题,探讨我国农村养老模式的构建。  相似文献   

17.
民营养老结构作为我国养老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力推进养老服务市场化发展的有力保障。本文立足当前养老服务需求现状,分析了我国民营养老服务业发展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之上,从落实政策导向、强化财政投入、规范民营养老市场、完善硬软件设施建设等方面,具体阐述了新时期我国民营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国家卫健委指出,我国目前正在形成“9073”的养老格局,即90%左右的老年人居家养老,7%左右的老年人社区养老,3%左右的老年人机构养老。随着我国老龄化形势逐年加剧及我国对养老产业帮扶政策的同步扩大,我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壮大,为了优化养老金融结构,扩大第三支柱占比,同时满足广大居家养老家庭的养老消费需求,可考虑采用养老消费信托产品作为养老产业的有效补充。养老消费信托产品具有低风险、高收益、附带消费折扣等特点,可有效缓解居家养老家庭的经济压力。本文对养老消费信托产品在广州市准老年人群体中的认知水平和接受程度进行相关调查,结果显示,金融素养、投资预期及产品多元化等因素对准老年人群体对养老消费信托产品的接受程度产生正向影响,由此提出有利于养老产业在消费信托领域进一步推广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商》2015,(21)
机构养老是一种新型的养老方式。尤其是随着社会的变迁,家庭养老功能在弱化,机构养老变得更加重要。机构养老对于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起到支撑作用,忽视机构养老是一种短视的看法。但是,目前我国机构养老面临很多问题。机构养老整体供求不足,专业化不择。公办养老机构和民办养老机构又分别存在不同问题。本文针对不同性质的养老机构提出不同的建议,以期能够完善机构养老方式。  相似文献   

20.
张艳英  温烨清 《市场论坛》2020,(1):63-69,75
当前,我国老龄化程度逐渐加深,未来的养老形势十分严峻,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满足不断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我国应该大力发展养老产业。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关键措施在于,在发展养老产业的同时,推动基本养老保险与商业保险参与到养老产业中,建立全方位养老保障体系,从而实现养老有保障。文章首先对人口老龄化形势展开分析,然后实证分析保险业参与养老产业的耦合程度,在分析我国这种参与现状之后,对发达国家的参与经验展开了总结,最后,结合我国具体国情,给出相关的参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