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婷婷 《活力》2011,(2):63-64
犯罪的本质在于侵犯法益,没有对(相应的)法益造成侵犯的行为不得认定为汨应的)犯罪。基于此,对刑事案件应当坚持从客观到主观的分析思路。具体应该将犯罪构成要件排序为:“犯罪客观要件——犯罪主体要件——犯罪主观要件——犯罪客体要件”。  相似文献   

2.
李世萍 《活力》2005,(4):124-124
一、我国法律关于犯罪构成的具体要件及其理解(一)犯罪构成具体要件的含义根据我国刑法总则、分则的规定及刑法理论的概括,犯罪构成必须具备的四个要件是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  相似文献   

3.
李世萍 《活力》2006,(4):120-120
一、我国法律关于犯罪构成的具体要件及其理解 (一)犯罪构成具体要件的含义根据我国刑法总则、分则的规定及刑法理论的概括,犯罪构成必须具备的四个要件是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  相似文献   

4.
贪污与肃贪研究(续三)□林炳发第三篇贪污行为客体要件与客观要件研究一、贪污行为客体要件任何犯罪均有客体,不存在没有客体的犯罪,犯罪客体是所有犯罪构成的必要条件。研究犯罪客体,对指导司法人员在实践中正确区分此罪与彼罪、罪与非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贪污罪...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从受贿罪犯罪构成的事实评价因素入手,分析了受贿罪客观构成要件所涉及到的几个问题,确定了不同的受贿罪类型的客观方面的不同构成要件。在确定受贿罪犯罪构成中的事实评价因素后,笔者导入受贿罪犯罪构成中的价值评价因素,根据不同的犯罪类型导出不同的犯罪客体。最后,笔者根据对受贿罪犯罪客体的认识,同时结合我国司法实践中贿赂犯罪的现状,对受贿罪的犯罪构成要件的重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一、我国法律关于犯罪构成的具体要件及其理解 (一)犯罪构成具体要件的含义 根据我国刑法总则、分则的规定及刑法理论的概括,犯罪构成必须具备的四个要件是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  相似文献   

7.
我国刑法理论学界提出的犯罪既遂认定标准,无论是“犯罪结果发生说”、“犯罪目的得逞说”,还是“犯罪构成要件齐备说”,都有其不科学、不合理之处,不能作为认定犯罪既遂的标准。本文在对所有犯罪进行类型化的基础上,借鉴外国立法例,提出了犯罪既遂的认定标准——特定的危害行为的完成或特定的危害结果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分析盗窃罪和侵占罪常见的区分方法的基础上找出它们的不足,并根据犯罪构成理论提出新的区分方法。该区分方法以犯罪客体为中心,利用犯罪客体的刑法解释机能和民法中的物权理论对犯罪构成其他方面进行阐述,使两者的区分成为以客体为中心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9.
基本的犯罪构成与修正的犯罪构成是犯罪构成分类通说中的一种,总则中规定的犯罪未完成形态被认为是修正的犯罪构成。本文反对这一观点,认为一个罪同时具有两个犯罪构成与我国一罪只有一个犯罪构成理论存在矛盾。应引入犯罪构成要件要素理论,厘清犯罪未完成形态与犯罪构成的关系,解决这一通说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张飞飞 《企业导报》2011,(1):167-168
从一元的行为无价值论到二元的行为无价值论,客观处罚条件都是独立于犯罪构成要件的存在。现在,从结果无价值论立场上,将客观处罚条件还原为构成要件已成为大陆法系国家的主流。由于我国现行的犯罪构成理论的特性导致客观处罚条件没有存在的余地。按照"超过的客观要素"理论来理解所谓类似的客观处罚条件违反了责任原则,也没有正确理解犯罪的过错。  相似文献   

11.
一、掌握犯罪构成理论是发现和判断大案要案线索的基础   犯罪构成是指我国刑法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客观和主观要件的总和。其具备以下四个方面的要件:第一,犯罪的主体要件。在我国刑法中,犯罪主体是指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并应承担刑事责任的人。同时,根据刑法第 30条的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也构成犯罪主体。除此之外,对于某些犯罪来说,行为人的特定身份或职务,也是…  相似文献   

12.
侵占罪是我国新刑法中新增加的一项罪名,我国把侵占罪定义为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或者遗忘物,埋藏物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或者拒不交出的行为。侵占罪的增加弥补了旧刑法中对有关财产犯罪规定的缺憾与不足,根据法条和概念的理解,侵占罪的犯罪对象包括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他人的埋藏物、他人的遗忘物三种,我国刑法中规定一项罪名的成立必须具备四个构成要件,其中犯罪客体是最主要的方面,由于刑法分则条文是通过犯罪对象来表明犯罪客体的存在及其特殊性的,因此对侵占罪犯罪客体的研究首先要对犯罪对象作进一步认识,关于对这三个犯罪对象的具体范畴的理解,此篇文章针对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现代大陆法系刑法学认为,不真正不作为犯,是指以不作为方式实现刑法以作为形式规定的构成要件的犯罪。但是,作为犯和不作为犯的存在结构是不同的,不作为犯以作为犯的犯罪构成处罚存在类推之嫌。要解决不真正不作为犯的处罚与罪刑法定之间的冲突必须考虑等置问题。但是等值性的判断是否是不作为的独立的构成要件、等值性的判断是否是不作为的独立的构成要件这些问题在刑法理论上争议颇多,本文从犯罪构成理论出发,对上述问题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4.
徐立  朱正余 《企业导报》2011,(12):172-175
罪数形态的准确认定是科学定罪与量刑的前提,我国罪数判断标准存在争议,通说持犯罪构成说,但理论与司法实务都未能彻底坚持,犯罪构成说是罪数判断最为科学合理的标准,应当坚持并进一步完善。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为复杂犯罪构成,其客体要件、客观行为方式均为复数,这使得本罪之罪数形态错综复杂,影响了司法实务的准确适用。本文通过区分本罪与贪污罪、包庇罪、滥用职权罪、放纵走私罪、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罪等罪之罪数判断以及处罚原则,从而对本罪的罪数形态予以准确界定,以期对指导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侵占罪是我国新刑法中新增加的一项罪名,我国把侵占罪定义为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或者遗忘物,埋藏物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或者拒不交出的行为.侵占罪的增加弥补了旧刑法中对有关财产犯罪规定的缺憾与不足,根据法条和概念的理解,侵占罪的犯罪对象包括: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他人的埋藏物、他人的遗忘物三种,我国刑法中规定一项罪名的成立必须具备四个构成要件,其中犯罪客体是最主要的方面,由于刑法分则条文是通过犯罪对象来表明犯罪客体的存在及其特殊性的,因此对侵占罪犯罪客体的研究首先要对犯罪对象作进一步认识,关于对这三个犯罪对象的具体范畴的理解,此篇文章针对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正犯罪构成理论从历史上第一次被提出开始几种修正完善已经出现了各种学说,每一种犯罪构成理论都有其优缺点,既有其可取之处,也有其值得改善之处。我们不得否认,每一种犯罪构成理论都从某一角度或者某一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和阐述,有些更是博彩众家,采取多角度的思维方式以求更加全面和准确。犯罪构成四要件和修正构成要件都体现出了这个特点。中国的犯罪构成理论与前苏联理论一脉相承,通说认为,"犯罪构成是刑法规定的,决定某一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  相似文献   

17.
防卫过当是指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防卫过当是一种轻微的犯罪行为,它符合犯罪构成的一般原理,即犯罪构成的几个要件主体、客体、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防卫过当的主体是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单个公民,客体是不法侵害人的人身权利,即不法侵害人依法受刑法保护的生命权和健康权,主观方面是防卫人对过当结果持放任疏忽大意过于自信的态度,客观方面是防卫行为明显超过了制止不法侵害行为所必须的限度,并且造成了重大损害。防卫过当构成犯罪,应当承担刑事责任,但应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这也是鼓励公民,勇于同不法侵害者作斗争,对维护社会秩序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一、大陆法系的理论大陆法系最具代表性的犯罪成立理论是立体化、阶层式的理论模式。德国的贝林格将犯罪成立要件归结为构成要件符合性、违法性和有责性。日本的小野清一郎对犯罪成立要件的内涵作了具体阐释:1、构成要件是法律概念,与符合构成要件的事实需要明确区分;2、构成要件是刑法各条中特殊了的"罪",是特殊的构成要件,而不是一般的构成要件;3、构成要件不仅是违法类型,也是责任类型;4、构成要件既有  相似文献   

19.
对“隐匿、销毁、伪造会计凭证、会计账薄、财务会计报告”犯罪的构成要件、特点、形态和刑罚制裁本项犯罪的现实意义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刘伟 《企业技术开发》2009,28(6):180-180
文章认为犯罪数额反映犯罪的客观方面,但是犯罪数额不是客观处罚条件,也不是独立的违法性评价要件。在犯罪数额相关观点上有许多分歧,文章就犯罪数额性质进行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