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米运生  程昆 《金融论坛》2007,12(5):14-18
商业银行所有权安排是影响信贷资本配置质量的基本变量.由于理论背景不同,对银行产权与信贷配置效率的关系出现了截然相反的两种观点.在理论分析信贷配置的所有权效应基础上,本文选取中国16家资产规模最大的商业银行的数据,对中国1990年代以来国有产权的信贷配置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国有银行制度下,中国的信贷资本具有正的但较低的配置效率,银行国有产权比重过高使信贷配置效率未能达到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2.
在功能主义者看来,信贷配置是银行的基本职能.银行体系在减少信息不对称方面有规模经济优势,在改善经理人监督方面则有比较优势.银行通过上述机制使信贷资本投向"好项目"或"优质项目".银行体系改善信贷配置的具体表现为:促进长期资本形成、刺激技术进步、提高信贷资本的使用效率等.资本结构理论表明,银行系统的配置功能劣于公司债券但优于股票市场.银行因其风险的负外部性而面临更多规制,并受到政府较多干预.  相似文献   

3.
资本监管与银行贷款:影响机制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使用我国175家商业银行1998-2009年间的贷款数据,分析了资本监管制度对银行贷款的影响,并结合理论与实际总结了相关原因.本文发现,资本监管制度实施之后,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供给能力显著下降,贷款相对规模减少,信贷扩张的速度下降.进一步分析发现,资本监管之后,银行自身的资本水平对贷款发放产生了重要影响,资本充足率较高的银行信贷扩张的能力较强,而资本充足率较低的银行则放缓了信贷扩张的步伐.此外,本文还发现,受银行融资约束的影响,不同规模的银行在信贷扩张速度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是我国在“双支柱”框架下的重要探索和创新,旨在规范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降低其风险承担。MPA于2016年首次提出,于2017年升级。本文利用2009—2018年中国47家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数据,推算银行广义信贷规模,通过设计双重差分模型,探究MPA对银行广义信贷和信用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MPA的实施显著抑制银行广义信贷的过快扩张,并且显著降低银行信用风险。第二,MPA对银行广义信贷的影响存在结构差异。面临考核压力的银行倾向于先压缩非狭义类型信贷规模,但对狭义信贷和表外理财的抑制作用并不显著,这将推动银行资产配置结构的转变。第三,以上结论在基于资本充足率的分组与基于广义信贷增速的分组中保持一致,表明实施MPA的政策效果是稳健的。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经济转型背景下,商业银行在不断优化信贷投放行业结构以保障"供给侧"改革顺利进行的同时,更需推动自身发展、提高经营效率。本文以商业银行"三性原则"为基础,基于我国2008~2015年14家商业银行数据,研究商业银行信贷投放行业结构对银行经营效率的影响。实证发现,样本期内各商业银行经营效率波动较大,信贷投放结构对银行经营效率有较大影响。在转型时期,为提高经营效率,各商业银行应结合自身发展特点,构建合理信贷投放行业结构,国有控股类银行需大量增加制造业、商业金融业等行业的信贷投放;非国有控股类银行需适当增加房地产业信贷投放;而对农林牧渔及信息技术业各类银行的信贷投放基本无需调整。  相似文献   

6.
谢贤君  郁俊莉 《上海金融》2023,(3):29-43+56
本文分析了跨境资本流动对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影响的理论机理,并运用季度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跨境资本流动对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效应和影响机制。研究表明:第一,跨境资本流动显著提高了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第二,不同结构跨境资本流动对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效应不同,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显著抑制了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而证券投资资本流动则明显增加了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第三,跨境资本流入通过增加银行信贷规模、提高银行信贷客户集中度提升银行风险承担水平;而跨境资本流出则通过减少银行信贷规模、降低银行信贷客户集中度这一间接效应抑制了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但也通过直接效应提高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且直接效应高于间接效应,从而提升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跨境资本流动-信贷规模/信贷客户集中度-银行风险承担”传导渠道有效。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数据包络及相关性分析方法,对选取的六家商业银行的人力资源配置效率进行了分析,结论是样本银行的人力资源结构都是有效率的,但是由于规模的无效率造成了各家银行之间的效率差距,各银行应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合理调整。另外,根据样本银行的人均利润率及资本利润率与人力资源配置效率的相关性,可以得出人力资源配置效率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有着较强影响作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数据包络及相关性分析方法,对选取的六家商业银行的人力资源配置效率进行了分析,结论是样本银行的人力资源结构都是有效率的,但是由于规模的无效率造成了各家银行之间的效率差距,各银行应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合理调整.另外,根据样本银行的人均科满率及资本利润率与人力资源配置效率的相关性,可以得出人力资源配置效率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有着较强影响作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商业银行效率就是银行在业务活动中投入与产出或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对比关系,从本质上讲,它是银行对其资源的有效配置,是银行市场竞争能力、投入产出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总称:商业银行的效率可分别从一般性、获利性、资本适足性等三方面来反映,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是测算商业银行效率的重要而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10.
资本充足率监管是商业银行审慎监管的核心。严格实施资本充足率监管对商业银行的信贷扩张有重大影响,表现为资本充足率高的银行,其面临的资本监管的压力会较小,相对应的其信贷可以保持适度扩张速度;相反,资本充足率水平低的银行,其受到监管的压力会较大,为满足监管要求,会降低其信贷扩张速度。分析我国资本充足率监管对商业银行信贷扩张的影响,对于我国更好地实施资本充足率监管制度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对商业银行效率概念分析和效率分析方法比较的基础上,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10家国内银行和6家外国银行2003-2005年的效率进行评估,结果显示,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值低于国际先进银行。基于2005年的数据,运用单要素指标分析法对我国与国际先进银行的经营效率、成本效率和资产配置效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商业银行整体的盈利能力较低,资产获利能力普遍较弱,资本收益率与外资银行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只有不断加强我国银行业的各项改革,才能使银行业不断地认识并改进自身的不足,进而提高银行业的效率。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中国12家银行2000~2008年的面板数据,就资本充足率监管对信贷扩张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2004年出台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促使资本充足率监管由软约束向硬约束转变;(2)4家大型商业银行受到的影响小于8家股份制商业银行;(3)目前中国银行业并不存在银行资本渠道,8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也不存在资产负债表渠道和银行信贷渠道,但会通过资产负债表渠道和银行信贷渠道对4家大型商业银行的信贷扩张造成影响。不良贷款率的降低有利于缓解银行的资本金压力,促进信贷扩张。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2002-2013年我国上市银行的面板模型,构建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资本缓冲调整模型和信贷行为影响模型,探讨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缓冲的周期性及其对信贷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资本缓冲具有显著的逆周期性特征;资本缓冲调整对银行信贷扩张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货币政策对银行信贷的影响程度。根据这一研究结果,为了应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投放的顺周期性,应进一步完善银行体系的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充分发挥资本缓冲机制对商业银行信贷行为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金融工具,由于其复杂而巧妙的交易设计,使得发起银行可以通过将信贷资产转移到表外,改善自身的资本充足率。本文通过对建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分析,发现在资本监管的约束下,银行被要求按照“证券风险暴露”程度计提资本,这使得资产证券化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改善资本充足率幻效果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在百年未有的世界大变局之下,中国银行业潜在风险逐渐暴露,防范化解银行系统性风险已呈常态化趋势。文章选取2010-2020年中国32家A股上市银行季度数据,构建面板回归模型,对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及相关作用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能够降低银行系统性风险。进一步研究表明,影子银行、贷款集中和社会声誉在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与银行系统性风险之间表现为中介效应,业务成本和银行竞争在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与银行系统性风险之间表现为遮掩效应;信贷配置效率提高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增强均会提升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抑制作用;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抑制作用仅存在于非国有银行和信贷收缩期与经济上行期。该成果将为防控中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提供一定理论指导与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配置效率、信贷选择等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我国商业银行优化信贷配置作用并不突出,信贷资源配置效率总体较低,且货币政策趋松阶段的配置效率要低于政策趋紧阶段的配置效率。文章指出,商业银行信贷配置效率较低,主要原因并非是产权不清晰或中小金融机构数量少,而是由于在国内存贷款利差保护下,商业银行具有较高的惰性,信贷选择过度注重安全性,忽视与项目盈利能力有关的盈利性。  相似文献   

17.
商业银行既是绿色金融的主要践行者,也是经济绿色转型的重要推动者。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的提出,对商业银行经营策略及行为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提升绿色信贷效率,对于助推“双碳”目标实现、促进商业银行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商业银行绿色信贷效率视角出发,运用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法对我国12家上市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和绿色信贷效率进行测算,得出如下结论 :一是我国银行经营效率较低,但呈现缓慢上升趋势;二是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效率最高,股份制商业银行次之,城市商业银行最低;三是我国绿色信贷效率和非利息收入效率增长迅猛,逐渐高于银行整体经营效率,且绿色信贷效率高于非绿色信贷效率和其他业务效率;四是我国绿色信贷效率受政策因素影响较大,绿色信贷发展初期,国有商业银行效率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然而近年来城市商业银行效率逐渐高于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效率。  相似文献   

18.
郭敏 《西南金融》2007,(5):23-24
在间接融资模式下,我国经济增长对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的高度依赖加剧了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不安全性。本文从银行盈利能力、不良贷款、贷款结构、资本充足率等方面对商业银行信贷资产安全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9.
商业银行运用RAROC优化信贷资源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敏  贺磊 《海南金融》2012,(10):39-42
风险去除后的资本收益率(RAROC)将收益、风险、资本统一在一个指标内。不仅考虑了业务的收益。更考虑了预期损失和非预期损失对业务的影响。因此,应以RAROC指标作为优化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本文介绍了RAROC指标的内涵和在信贷资源配置中的若干作用,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在计量和运用这个指标优化信贷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并据此得出在思想认识、计量手段、绩效考核等方面提高RAROC配置信贷资源的建议。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运用RAROC优化信贷配置还处于初级阶段.本文的研究成果将对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配置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论文以经济"新常态"为研究背景,基于资本资产定价理论与模型,选取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分析"新常态"前后我国商业银行资产组合的变化情况并加以对比。结果显示:(1)经济进入"新常态"后,我国商业银行资产组合出现明显的差异性变化,过去"信贷为王"的模式不可持续;(2)"新常态"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资产收益率普遍出现下降,其中大型银行资产收益和风险相对更高,小型银行暴露出比中型银行更高的风险;(3)政府政策对我国商业银行资产配置有着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