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城山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由于管理体制复杂、利益主体多元化,加之交通不便,导致其旅游业发展停滞不前。对金城山旅游业开发条件及发展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其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大其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拓宽融资渠道,筹措开发资金;加强宣传推介,提高知名度三点对策,以促进金城山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自古有“寰中绝胜”之誉,“东南第一山”之称的雁荡山,位于浙江省乐清县东北,属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处。 “清明”时节,我们在导游小姐陪同下向“雁荡风景三绝”之一大龙湫景进发。到停车场下车,缘溪而行20多分钟时,导游小姐指着前方笑问我们前方山峦象什  相似文献   

3.
旅游度假区规划是旅游度假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剖析资源和市场导向模式的内涵出发,以海南太极山海天养生度假区规划为例,分析其资源优劣势,并通过市场调查和分析,确定其旅游市场定位,对客源市场进行细分,并根据旅游需求的变化,确定海南太极山旅游发展的目标、时策和旅游产品,并提出海南太极山的资源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六鼎山佛教文化旅游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宗教学理论、地理学理论及旅游经济理论,从六鼎山的基础设施、旅游人数、旅游收入等方面研究其发展现状,并通过旅游人数与旅游收入对比来说明对延边州区域经济的影响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延边州区域经济发展为佛教文化旅游提供发展基础和保障,佛教文化旅游对区域经济的带动能力,对于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促进延边州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太行山东麓旅游资源的RMP分析及其创新开发策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太行山东麓旅游资源的开发是太行山旅游开发的核心内容,且具有相当大的开发潜力.本文首先提出了太行山东麓旅游资源涉及的地理区域,并根据海拔高度将其分成三类:深山区、低山丘陵区,山前平原区旅游资源.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每一种类型的资源进行了RMP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开发策略:在深山区采取同心圆布局模式,在低山丘陵区采用环核式布局模式,在山前平原区采取环旅馆布局模式.  相似文献   

6.
发挥区位优势,开发孝感旅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现代旅游发展的趋势和我国五天工作制的推行,提出“城市周边旅游带”的开发,是旅游区域开发的新动向。本文在对孝感市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就其区位优势论证了孝感作为武汉市“城市周边旅游带”的开发重点,提出该市以市区为辐射基地,在野猪湖、双峰山等地建设不同类型的“亲近(或回归)自然的康体休闲中心”为旅游开发主题,提出了使旅游业成为孝感市先导产业的开发措施。  相似文献   

7.
乡村旅游的发展肩负着促进旅游业发展和促进乡村脱贫致富的双重责任,为了解发展乡村旅游是否真正使当地社区居民获益,了解社区居民对乡村旅游影响的态度是很有必要的,本文以吉林孟佳村朱雀山滑雪场、五家山滑雪场为例,试图指出当地社区居民对乡村旅游影响的态度,以及其态度形成的原因,以期为促进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长白山旅游经营不正当竞争根源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白山是我国十大名山之一,是世界名的自然保留地,国际生物圈保护区,国家4A级景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每年到长白山旅游的中外游客都在增加,从前几年的20万到现在的45万人,每年递增5万人。但是长白山旅游经济却始终没有做大、做强,与其“东北第一山”的身份明显不符,下面以北坡为例,分析其中原因。  相似文献   

9.
炎热的夏天悄然而至,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每天都在酷暑中煎熬,度日如年.于是,许多人便憧憬着逃离喧嚣的都市,与家人、好友一同出游,去领略那清凉、舒爽的自然风光,这个时候避署胜地就成了首选.国内的避署胜地,自古以来就有"一庄一河十四山"之说,"庄"是"避署山庄","河"是"北戴河","十四山"则依次是:河南鸡公山、江西庐山、浙江莫干山、浙江普陀山、浙江天目山、浙江雁荡山、安徽黄山、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新疆天山、安徽九华山、青岛崂山、福建武夷山和宁夏钟玲山.  相似文献   

10.
天鹅山有丰富的地貌景观、水景、生物景观、气象景观和人文旅游景观,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但是,要将其厚实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还必须从交通、基础设施、宣传、资源保护和规划等方面着手改进,将天鹅山打造成湘南旅游区又一颗灿烂的明珠。  相似文献   

11.
都江堰市旅游区位分析及旅游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舸  保继刚 《经济地理》1994,14(2):86-88,37
都江堰市旅游区位分析及旅游发展研究刘舸保继刚(广东省环境保护学校,广州)(中山大学地理系,广州)1旅游资源的特点和地位分析1.1旅游资源现状都江堰市旅游资源数量多,质量高,融自然风光与名胜古迹于一体,发展潜力大。其中国家级的风景名胜区有青城山和都江堰...  相似文献   

12.
《经济论坛》2009,(9):F0002-F0002
邢台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旅游资源丰富独特,自然、人文景观交相辉映,1989年被省旅游局确定为“国内旅游重点县”,1990年省政府批准西部山区501平方公里为省级风景名胜区,2008年以峡谷群为核心的地质公园申报通过省级评审。依托良好的旅游资源,近年来邢台县深挖“山水太行、守敬故里、抗大圣地”文化内涵,大力实施“旅游带动”战略,旅游经济日趋活跃。目前,全县已形成了“三线六区”旅游框架,涌现出了峡谷群、紫金山、九龙峡、前南峪、云梦山、天河山等享誉省内外的知名景区。2008年全县各景区共接待游客80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840万元,创社会效益1.6亿元。  相似文献   

13.
在温州长城电器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叶祥桃看来,为了提高研发能力,请到真正的人才.让自己做什么都可以。1998年8月.当他得知杭州某国有企业的高工退职在家.马上派一位副总赴杭,请高工“出山“,但高工婉拒了。他亲自打电话给高工.诚恳地说:“你和家人先来看看,觉得不合适也没关系,顺便到雁荡山玩一下。往返旅费全部由我们负责。”不久高工便携妻来到“长城”.看了这里的工作环境后有些动心,但仍有顾虑,说回去考虑考虑。  相似文献   

14.
董国珍 《当代经济》2005,(12):38-39
鹰潭旅游资源丰富且独具特色,有“仙都”的美称,被誉为“中国道教第一山”的龙虎山,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既是中国道教正一派发祥地,又是中国崖墓文化发源地;坐落其间的上清嗣汉天师府,是东汉以来历代天师行道居所,其影响有“南张(天师)北孔(孔府)”之称。  相似文献   

15.
湖北文化旅游资源及开发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旅游的本质属性,湖北省文化旅游资源比较丰富,具有一定的资源优势."一江两山"生态文化旅游区享誉海内外,旅游文化名城的建设初见成效,民俗生态旅游区风格独特,节庆文化旅游项目也得到了深度挖掘."十一五"时期是旅游业旅游产品转型、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本文主要就湖北省文化旅游资源及开发状况进行相关分析,通过对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其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将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6.
蒲姝  王瑀  李坚 《经济师》2010,(9):263-264
在地震后地区旅游创新性恢复的大背景下,文章从四川省青城山区域各旅游景点(区)发展现状出发,提出了青城山旅游带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引出旅游景点(区)联动发展的方式方法,并加以分析,以促进灾后青城山区域旅游产业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连云港花果山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不仅自然风光迷人,更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其西游文化色彩浓郁,在知名度、美誉度、可观赏性方面都有很强的竞争力。本文从影视文化旅游视角出发,探讨花果山西游影视文化,并为花果山影视文化旅游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浙江温州是我国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是一处有1600年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针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形势,围绕“发展都市农业”的总体定位,把农业旅游开发作为“跳出农业抓农业、结合农业兴旅游”的新思路,未来农业发展的新动力和全市旅游发展的新增长点,超前制定了《温州旅游规划》。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温州全市农业旅游接待的游客为184万人次,旅游收人7346万元。全市初步形成近郊以观光、体验型旅游农业为主,中远郊以休闲度假为主的产业格局,涌现出铜岭山森林公园、四海山森林公园、玉苍山森林公园、仰义农业观光园等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农业旅游景区。同时,茶山杨梅文化节、灵昆岛——瑶溪农业旅游美食节、乌牛早茶节等一系列农业旅游节庆活动的举行提高了温州产品的知名度,为温州农业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促进条件。  相似文献   

19.
刘琴 《经济研究导刊》2009,(35):92-93,106
为应对金融危机挑战,国内各旅游目的地纷纷采取措施提振旅游业。其中,降价促销手段被各旅游目的地所广泛使用,为应对当前旅游业的困难局面起到了一些作用。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价格的敏感程度是决定降价促销手段能否发挥其作用的关键因素,因此,通过在无锡市旅游景区的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归纳了各类不同特征群体的旅游目的地价格敏感程度和旅游目的地重游意愿,从而为旅游目的地实施以降价为主的促销提供了策略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地脉文化也被称为地脉和文脉,是一个地方旅游发展的基石。根据地脉文化与旅游产品关系对比可以将旅游开发分为两类四型:(1)旅游产品扎根于地脉文化发展模式 (根基稳固、主次分明);(2)旅游产品脱离地脉文化发展模式 (左顾右盼、横生枝节)。本文根据这一基本原理对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发展及旅游产品进行了系统分析,总结了辽宁沿海经济带地脉文化旅游开发利用的经验、问题与对策建议。结果显示: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地脉文化基础有 “海” “滩” “宜” “河” “港” “城” “工” “农” “山” “史”十大方面。 “海” “城” “山”的旅游产品是辽宁沿海经济带各地当前旅游发展主要方向; “滩” “农” “史”旅游产品是辽宁沿海经济带各地当前旅游发展主要方向; “滩”“农”“史”正在发展; “宜”(宜人气候、度假资源)表面发展丰富,实际潜力巨大; “河”(河流、湖泊、水库) “港” (港口) “工”(工业旅游)是被忽视或者发展滞后的地脉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