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自1999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式将人民币汇率制度列为“传统盯住汇率制”以来,人民币由于我国国际收支的持续顺差一直面临升值的压力。2002年12月日本提出人民币升值问题,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先后加入这一行列。人民币继亚洲金融危机后再次被推向世界经济的风头浪尖。本文尝试从人民币面临升值的缘由与困境方面解释我国现行的人民币汇率政策。 相似文献
4.
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两年来,国内外对人民币汇率有很多议论,市场上关于人民币汇率升值的预期也逐渐升温。尽管今年以来不断有官方人士宣称人民币的升值压力已经减缓,但毋庸置疑的是,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增长带来的综合国力的增强,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将长期存在。有鉴于此,我们建议采取以下缓解措施: 相似文献
5.
在中美双边贸易失衡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人民币升值成为缓解中美贸易冲突,解决贸易失衡问题的良策。但事实上,人民币升值并不能解决中美贸易失衡问题,还会对我国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造成严重冲击。对人民币升值的提法本身就是违背市场对汇率的操纵,实际上造成贸易双方"双输"的局面。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要求我国人民币升值的国际压力,首先分析了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可能带来的影响;但是为了缓解国际压力,从维护我国利益的角度看,认为目前迂回地间接调整人民币汇率的措施是妥当的;最后,考虑到我国目前外部压力的实际,提出了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宜采取的近期措施。 相似文献
7.
自2002年起人民币汇率问题受到各方面的升值压力,几经波折,新形势下人民币仍未摆脱升值压力。坚持汇率改革的主权原则人民币升值之说首先发端于日本,2002年日本政府在公开场合多次提及人民币升值,希望欧美发达国家与日本一道通过一项协议,强行要中国将人民币升值。日本之所以要求人民币升值,其目的在于日元炒作中的利益,在于阻滞或减缓外资流入中国。还有更深刻的原因,即不愿看到中国经济持续发展,不愿看到一个强大的中国在东亚崛起。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随着泡沫经济的破灭,日本经济陷入衰退之中。从1991年到2000年,日本经济平均增长率仅… 相似文献
8.
9.
中国现行的人民币汇率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近几年以来,同内外关于人民币汇率升值的预期逐渐升温,尤其是近几周以来,美国对中国人民币的施压步步紧逼,在美国积极推动下,向人民币汇率施压的局面,南美国的独唱,变成多个国家和组织组成的大合唱。面埘现实存在的国际金融霸权和人民币升值压力,必须充分考虑我国社会、经济的承受能力,谨慎抉择,沉着应对,加紧自身改革,加快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逐步提高汇率形成的市场化程度。 相似文献
10.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国际上要求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呼声甚嚣尘上:先是日本,后是美国,再是欧盟,接着是韩国……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感。人民币升值的国际压力也因此空前加大。一、人民币升值论的原由作为一个出口大国,中国基本上把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固定在8.28元的水平上。绝大多数大国都允许自己的货币自由浮动。然而,在过去的两年以来,美国对欧元的汇率已下跌了30%,但对人民币的汇率却纹丝不动。这使全球制造商都非常担心,他们早就在与中国出口商的竞争中疲于奔命,因为中国制造商能极大地利用廉价劳动力的优势。近年来虽然遭受SARS、禽流感等不利影响,但中国进出口贸易增长迅猛,2004年总额近1.2万亿美元,比2001年4300亿美元增长了近三倍,国际贸易在世界的排位从第九位到了第三位,仅次于美国、德国。外贸进出口已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1.
人民币合意升值幅度的一种算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本文对人民币均衡汇率研究方法进行了较详细的评论,这有助于正确理解实际汇率概念及均衡汇率研究方法。我们发现,应用现有的均衡汇率方法来研究人民币定价问题,尚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有鉴于此,本文以汇率错位下的均衡汇率回复机制作为理论基础,通过理性预期技术以利用远期外汇市场包含的信息,提出了一种判断和计算汇率错位的新算法。作为新算法的应用,我们还构造出人民币外向实际有效汇率指数,利用NDF远期人民币汇率数据,计算了人民币汇率错位水平。结果表明,要恢复到均衡汇率水平,人民币在2005年6月末应升值4.39%,达到7.91人民币/美元。 相似文献
12.
人民币汇率问题:升值及其成本—收益分析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经济研究》2005,(5)
在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基础上,本文首先讨论了汇率升值的短期压力和长期压力,前者源自内外经济失衡和双顺差的持续,后者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竞争力的增强,认为目前宏观经济失衡主要表现为实体经济和货币经济的两个双向循环和双向依赖;测度了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函数和进出口函数及其汇率弹性,估算了不同幅度汇率升值的成本,主要包括引进外资和出口贸易减少的数量,以及由此带来的GDP和就业人数减少的规模,发现三个季度后,升值的影响下降一半以上,七个季度以后,升值的影响近于消失。并据以对可选择的升值幅度和操作方式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人民币升值之争的理论反思:新制度金融学的解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江春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4,(6):41-48
人民币汇率政策目前之所以处于两难境地,其症结完全在于中国的产权制度存在着缺陷,人民币升值之争的实质是制度变革之争.解决人民币汇率问题的正确顺序应该是:先进行产权改革以建立合理的产权制度,从而创造真正有效的市场机制,然后在此基础上实行浮动汇率制度. 相似文献
14.
本文回顾了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历史进程,剖析了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动力机制,并对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前景进行了展望。无论从1994年汇率并轨还是从2005年央行重启汇率改革至今,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以及人民币有效汇率均经历了显著的升值过程。从利率平价、购买力平价、贸易余额与劳动生产率增速等短、中、长期维度来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依然存在一定的升值动力。下一阶段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势取决于汇率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博弈。考虑到贸易顺差、短期国际资本流动、输入性通胀与外部压力等因素的消长,下一阶段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升值幅度有望显著放缓(由之前的年均5%~7%放缓至年均2%~3%),并伴随着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幅度的明显放大。 相似文献
15.
人民币升值的宏观经济影响评价 总被引:71,自引:1,他引:71
本文通过建立中国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定量研究了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实际GDP增长的影响不是线性变化的,对进出口影响的模拟结果与直观判断一致;人民币升值对就业不利,但下降幅度也是随着升值幅度的上升而提高。升值对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不同,会加大城乡差距。人民币升值对不同部门的影响不同,受冲击较大的是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我们的基本判断是,人民币的大幅度升值对中国经济整体不利,而小幅度的升值的影响甚微。因此,既要避免大幅度的升值,又可适当地扩大汇率的浮动范围,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 相似文献
16.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和世界经济影响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目前国内外学术界、政界和媒体争论较多的“人民币升值论”,本文在深入评析人民币出现升值压力原因的基础上,从正反两方面探讨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并进一步阐述了对世界,特别是美国、日本和亚洲经济的负面影响,为今后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1995—2010年的月度数据考察了人民币汇率对国内物价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胀环境对汇率传递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低且稳定的通胀环境对应着低汇率传递效应,高且不稳定的通胀环境下一般有着较高的汇率传递系数。因此,在汇率传递系数逐渐下降的趋势下,要谨慎对待通过人民币升值来降低国内通胀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日元升值影响的三种假说及对人民币汇率调整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场协议后的日元升值与日本经济衰退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日本经济衰退是日本经济高度发展之后,追赶型发展模式没有相应转变,迫于美国压力实施不当货币政策的结果。中国当前存在通货膨胀压力,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有升值趋势。减税、增加公共支出、改革融资体制,统一分割的地方市场既有助于抵消本币升值的紧缩效应,又有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19.
汇率调整对中国就业的影响--基于理论与经验的研究 总被引:50,自引:1,他引:50
汇率变动影响出口产品的价格 ,改变出口企业的投资决策 ,从而使出口企业的生产规模发生变化 ,劳动力需求也受到影响。当出口在一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时 ,汇率的调整就会影响就业。本文通过理论和实证方法 ,分析人民币汇率调整对就业的实际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人民币升值将抑制就业的增长 ,并加重就业负担。因此 ,目前人民币汇率不宜大幅上升 ,但有必要对外汇管理和外贸体制进行适时的调整 ,以适应日益开放的竞争性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行为均衡汇率模型,采用1994年第1季度-2008年第2季度的时序数据样本,运用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测算了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并对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合理性进行了评估.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基本面因素能较好地拟合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变化过程;人民币实际汇率经历了三次低估和三次高估,但失调程度并不严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