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运用生态经济规律,加速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农业,促进良性循环,这是增强农业后劲的战略途径和根本措施,也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十分紧迫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2.
3.
4.
5.
从我县的历史和现状来看,增加农业投入迫在眉睫,势在必行。就目前来说,我县农业生产面临的现状,是十分严竣的。解放后,在我县虽然搞了不少水利建设,但远远满足不了生产的需要,存在这样一种状况:一是防洪堤线长,抗洪排涝能力低,全县357公里长的圩堤工程,堤身普遍矮小、单薄,堤脚被洪水冲刷严重,泡泉多,险段多。一般年份,全县有十多万亩易涝面积;大水年份,受洪面积二十多万亩。二是病险水库多,全县中小  相似文献   

6.
7.
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农村金融市场也日渐活跃起来,农业信贷对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作用也越显重要。据有关资料显示,1978-2000年,农业信贷对农业产值的弹性系数为0.6662,对农民纯收入的弹性系数为0.61。由于农业生产规模小,农业比较效益低,农业贷款风险大,导致了农村资金外流比较严重,农村信贷支持量明显不足。因此,如何防范金融投资风险,加大对农业的信贷投入,是新时期做好“三农”工作亟待解决的难题。一、成效目前,我市面向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金融机构主要是市农业发展银行、市农业银行、市农村信用合作办三大金融机构,他们…  相似文献   

8.
9.
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增强农业发展后劲艾云航一、农业综合开发的基本经验1.择优选项,集中投入,连片开发。农业综合开发贵在"综合",但又必须落实到好的项目的,必须集中连片开发。实践证明,凡是这样做的,效益就显著。2.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农业综合开发的...  相似文献   

10.
<正> 一、农业综合开发的概念及其重要意义所谓农业综合开发,就是对目前利用不够充分或尚未利用的农业资源进行深度和广度开发利用。它是以农业资源的内涵开发和外延开发为内容,以相应的物资、技术、资金、劳力投入为手段,以发展商品经济,使农民尽快富裕为目的,挖掘资源潜力,实现生产要素合理配置的新途径和新形式。农业综合开发的内涵开发,主要包括改变过去的粗放经营,实行集约经营,采用新技术、新品种、新方法,精耕细作,进行深度开发,变低产为高产,变  相似文献   

11.
12.
1989年,鹰潭市农村社会总产值达6.85亿元,比1983年增长1.67倍,其中种植业产值1.4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9.15%,较1983年提高了4.36个百分点。此期间,农民人均收入也由1983年的262元增加到1989年的570元,增长了1.17倍,但农民向农业的投资并未按人们的意愿有大量的增加,这与农民作为农业投入的主体地位是极不相符的。下面笔者就影响农民增加农业投入的诸因素作一些简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14.
“赣南粮仓”——宁都县最近传来喜讯,该县粮食生产又获丰收。据县统计局数字:全县去年粮食单产达550公斤,总产最突破5.15亿斤,比上年增产275万斤。去年自然灾害频繁,许多地方粮食歉收,为什么宁都县粮食生产却能上新台阶?宁都县农业生产的条件并不好,全县67万亩耕地,大部分是中、低产田,他们取得丰收的主要原因在于增加农业投入。宁都县农业基础较差。解放初,灌溉面积13.5万亩,仅占当时全县耕地总面积的26.5%,粮食总产一直在1亿斤左右徘徊,后国家投资兴建了一批水利工程,灌溉面积增至30万亩。粮食总产一跃3亿斤。七十年代,宁都县在国家投资的基础上,开始依靠自身力量,兴修了象“团结水库”这样大型水库,扩大了灌溉面积,到1979年以后,该县粮食总产连续六年超过4个亿。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农民的生活有了显著的改善,农村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00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29亿元,实现增加值638亿元,分别比1978年增长27.3倍和25.6倍,农业生产布局初步形成邻海渔业经济带,沿海地区经济作物带和内陆山区商品粮、农林产业混合经营带,森林覆盖率和人均水产品占有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经济作物的生产和加工速度迅速,全省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的产品达到117个,居全国第五位;上规模的龙头组织超过1000家,年产值超过250亿元,带动种养基地1100万亩,国际交汉与合作不断深化,烤鳗、食用菌、蔬菜、芦笋、茶叶、水果等成为出口支柱产品,农村经济外向度超过15%。  相似文献   

16.
我们黑河地区属边疆地区,农业开发史不过三百多年。新中国建国后,全区的粮豆薯总产量,总的趋势是上升的。1949年,全区粮豆薯总产量只有18,457万公斤,到1973年增加到29.996万公斤。从1974年开始,全区实施大面积开荒,耕地面积迅速扩大,粮豆薯总产量也大幅度提高。1979年,全区粮豆薯总产量闯过6亿公斤大关。但是自1980年起,农业生产就出现了徘徊局面。自1980年到1986年的七年间,只有两年(1983年和1985年)粮豆薯总产量分别达到了6.5亿公斤,其余的五年均在5.5亿公斤左右。1986年,全区粮豆薯总产量为57,847万公斤,是新中国建国后的第五个丰收年,但是不仅低  相似文献   

17.
<正> 增加农业投入是增强农业后劲的核心,这在认识上已无分歧。问题在于,以什么样的方针调动投入的积极性,使投入和产出效益紧密挂钩,形成有效投入持久不衰的局面。这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最近几年,农业投入基本沿袭着“中央拨一块、地方拿一块、群众集一块”的渠道和体制。要增加投入,也主要依靠这三个方面,实际上实行的是“三个积极性”一起上的方针。这与过去由国家全部包起来的做法相比,进步之处是不言而喻的。但是,也有它的不足,其核心是它本身  相似文献   

18.
利用福建省2001-2013年统计年鉴数据,采用C-D生产函数研究农业投入要素对农业发展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福建省农业发展受农业劳动力、化肥、机械化和耕地面积四种投入要素的影响,其中农业劳动力和化肥投入影响较大。提出三条建议:适度引导农业劳动力回归农业部门;合理施肥,提高化肥利用效率;继续加强农机补贴力度,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相似文献   

19.
20.
<正> 随着农业的升温,增加对它的投入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本文拟就国家、集体、农户三个投入主体中,确立以谁为主、谁为辅,以利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投入机制这一重要问题谈些初浅的看法。一、几种不同认识的评析目前,对国家、集体、农户之间在增加农业投入中主导地位的确定,存在着三种不同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