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瓮安“6·28”事件发生后,贵州省委书记石宗源在与当地群众座谈时说,“6·28”事件必有深层次因素:“一些社会矛盾长期积累,多种纠纷相互交织,一些没有得到重视,一些没有及时解决,干群关系紧张,群众对我们的工作还不满意。”从政治学的原理进行观察,这些“深层次”因素暴露出的是瓮安县政府公共权力行使方式偏颇的事实。 相似文献
2.
3.
地方政府扮演着两种角色,作为中央政府在地方事务管理中的代理人或代理结构,地方政府根据中央政府的授权、宪法及其他专门法对地方政府授予的权力而对地方性的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同时作为参与地方建设的权力实体,又是根据当地国民经济建设的实际、以及民风民俗出台一系列地方性法规、管理措施来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因此,考察和研究地方政府的权力配置,对于地方政府履行职能、增强能力、提高行政效率以及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5.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把简政放权作为深化改革的“当头炮”,力推将权力关进笼子里。今年全国两会后,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并将简政放权作为今年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6.
地方政府是国家政府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地方政府依靠特定的强制性手段。当今社会生活中,地方政府权力起着很大的作用,其地位也日益突出。但是。在缺少制约机制的情况下,政府更容易腐化和滥用,背离公共利益。所以,对地方政府权力制约性尤为突出。本文首先明晰了地方政府、地方政府权力的基本概念。然后说明了地方政府权力制约的功能,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地方政府权力制约机制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农村公共物品市场化供给与政府监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一直沿袭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政府主导模式,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却忽视了政府监管体系的建立,影响了公共物品供给的质量和效率。政府,尤其是县乡基层政府,应转变工作重点从注重农村公共物品供给转向构筑农村公共物品监管的法律框架、建立多主体参与的现代监管体系、强化政府内部激励和约束机制、放开市场准入、监控服务价格、规范服务质量、维护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上来。 相似文献
8.
9.
地方政府创新是我国重要的政治现象也是理论界关注的重点。政府创新旨在改变政府运行模式和组织设计,以寻求更高效率和更高层次的服务质量。我国自2008年进行大部制改革后,到2013年已历经了5个年头,改革效果如何,出现了何种问题,应该如何应对,都是摆在中央和地方政府面前的难题。本文将政府作为衡量尺度,分析地方公共组织的成效和困境,试图寻找更加优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城市土地市场中地方政府权力寻租的表现、路径,并构建了相应的权力寻租模型,在此基础上,挖掘其滋生的制度环境,进而反思权力寻租的外部性和造成的危害,最后提出抑制性对策,以便为我国的公共管理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1.
12.
建立政府采购制度,是为了规范政府支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但目前在一些地方政府采购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迫切需要构建并不断强化相关政府采购监管制度,规范采购行为。本文就地方政府的采购监管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权力的精简,清单的公开,既是对政府权力的一次释放,亦是对公信民心的一次提升。然而,削权如割腕,需有壮士断腕之决心。在中央各部委自动"割肉"的同时,地方也在全速跟进,探索权力瘦身、审批提速之新路。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认为,公共权力产生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其职能由统治转向管理再到服务。私有制社会中公共权力履行的是统治职能,完全掌控在统治阶级手中。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后,出现了公共权力在异化中回归的趋势,无产阶级获得一定的权力。而社会主义社会,公共权力的掌控权完全转向人民,其职能主要是服务。我国服务型政府的构建,核心本质就是公共权力服务为民、服务于人民大众的利益。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的公益性决定了其在弱势群体救助中的主体和主导作用。本文以陕西为例,从公共支出的研究视角,探析了地方政府救助弱势群体公共支出政策的绩效。同时也指出其存在公共支出救助弱势群体的能力不强;公共支出救助弱势群体的结构不合理;公共支出救助弱势群体的城乡失衡;公共支出救助弱势群体的效率低下等缺失。提出了增强公共支出救助弱势群体的能力;优化公共支出救助弱势群体的结构;构建公共支出救助弱势群体的机制;形成公共支出救助弱势群体的合力等对策建议,以期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更多的弱势群体。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渐渐走入视野,但多就中央与地方关系而言,或者则从地方政府机构改革面临的问题与阻碍入手,分析地方政府改革,而未以一种有效理论为指导来探讨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在强调“多元-参与”的当下,地方机构改革必须用新的理念来指导.因此,将强调多方参与的公共治理理念引入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就具有一定的现实基础与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地方政府之间竞争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地方利益。地方利益既包括地方公共利益,也包括地方政府利益,它们都是客观存在的。地方利益的存在,对于地方政府的行为具有双重效应,有着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18.
《环渤海经济瞭望》2017,(9)
公共管理在西方国家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但在我国公共管理还处在初级阶段,是一门新兴的科学。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形态正处在转型阶段,转型期间势必会出现一些问题,甚至是管理危机以及权威的危机,更有甚的出现了人民群众对政府具有不信任感。地方政府是国家机关设置的与基层人民群众关系最紧密、最直接的政府机构,其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和地位都非常的重要,甚至会关系到我国社会稳定性。面对地方政府所具有的如此重要的作用和地位,本文将对地方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和地位进行分析,有助于地方政府进一步提升管理能力及管理方法,此外还能增强人民群众对地方政府的依赖程度,稳定社会。 相似文献
19.
20.
推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政府权责清单制度试图解决政府行政权力与责任不对称问题,旨在优化政府治理体系、提升政府治理效能。权责清单制度产生的根源在于行政权力扩张的内在特性与行政责任约束脱节之间的矛盾,而法治政府建设、大部制改革、国地税合并、负面清单制等制度要素助推了政府权责清单制度的建立。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社会公众和市场要素之间互动支撑了权责清单制度的运行。未来需要从推进权责清单法制化建设、优化组织运行体系、完善动态调控机制、建立监控机制等方面推进权责清单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