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集聚经济理论和企业异质性理论为基础,利用运营在中国17个省份20个制造业二位数细分行业的448家外国子公司数据,采用系统GMM方法,实证检验了地区经济集聚与企业异质性的交互效应对外来者劣势的影响。研究认为:多样化集聚和企业年龄的交互效应以及多样化集聚和企业规模的交互效应对外来者劣势的影响显著;多样化集聚和进入模式的交互效应对外来者劣势的影响不显著;专业化集聚和企业异质性的交互效应对外来者劣势的影响也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后发优势、劣势与跨越式发展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中存在资本、技术、人口、制度、管理、竞争等方面的后发劣势,拥有技术引进、制度创新、结构变动、规模扩张、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后发优势。经济知识化、信息化、全球化使后发优势和劣势发生变化,既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有利条件,又弱化了技术引进和规模扩张的后发优势。中国只有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发挥优势、克服劣势,才有可能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科技进步和市场全球化的进程,各国企业都面临着技术变革的巨大挑战,如何在瞬息万变的技术发展大潮中进行利用企业创新网络整合创新要素,进行技术创新。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发展不可避免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产业集聚环境中的企业合作创新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在合作创新基础上的创新优势是产业集聚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合作创新可以降低创新成本,有利于外部性问题的解决,有利于获取隐形知识和分担创新风险。集聚中的企业合作关系主要包括水平合作垂直合作,这两种关系都有利于企业的创新。产业集聚的制度环境为企业间的合作创新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5.
6.
货币错配与政府、企业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尝试就我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因货币错配所引起的政府和企业的净资产或净负债进而效用函数发生改变问题,针对这两大主体的行为方式转变及由此对宏观经济运行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机理性的描述,并根据分析结果进一步就如何减轻货币错配对各经济主体行为的影响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企业自主创新是未来我国经济转型的根本,也是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在推动企业自主创新模式的选择上,是政府为主,还是市场为主?通过考察我国的历史经验可以看到,我国在政府主导的模式下,并没有取得十分显著的成效。探究国际经验,成功的推动模式却更多地选择了市场主导型。而另一方面,市场主导是以商业银行为主还是以资本市场为主?这又是理论与实践关注的重点,在国际上同时有成功或者失败的案例可循。这就在我国路径的选择时,提出了一个关键的问题。因此,文章通过实证研究,希望可以得出比较明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学习、路径依赖与后发劣势: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一个典型的学习过程 ,技术学习和制度学习使中国获得了巨大的后发利益 ,也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动因之一。然而不容忽视的是目前中国在技术学习和制度学习方面也显示出了明显的后发劣势 ,具体表现为技术学习方面的“路径依赖”和制度学习方面的“排异效应”。两方面的后发劣势将使中国在全球化的竞争中处于不利的位置 ,中国应当在世界贸易组织的框架下适当调整自己的经济发展战略 ,消除技术学习方面的“路径依赖”和制度学习上的“排异效应” ,确立国家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空间产业组织形式,产业集聚已成为许多国家、区域或城市经济的显著特征,并引起了经济学家、经济地理学家、管理学家和社会学家的广泛兴趣。从产业集聚的集聚效应角度出发,对产业集聚给企业成长所带来的影响作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0.
论企业,市场,政府的行为边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1.
企业规模、产业集中与技术创新能力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本文考察了企业规模、产业集中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大型企业和科技型小企业均有利于企业的技术创新,而行业市场集中度的提高也将有利于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作者认为,为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当前很有必要建立一个有效的企业规模结构,同时通过制定和完善市场竞争政策,促进制造业市场集中度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2.
张先锋  刘厚俊 《财经研究》2007,33(5):105-115
文章以知识产权得到有效保护时计算机软件的价格和产量为比较标准,分析了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中的企业与政府行为及其后果。文章得出结论认为:与知识产权完全实施时相比较,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不仅降低了国内类型软件产量,提高国内软件的价格,而且也降低了国外软件开发商在中国市场的利润,而这正是发达国家与我国在与贸易相关的知识产权问题上存在摩擦的主要原因。从短期静态利益考虑,地方政府在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时,零查处概率是最佳选择。政府查处盗版的最优概率是查处侵犯知识产权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的概率,盗版现象虽不可能被完全杜绝,但却可以被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和程度内。  相似文献   

13.
范剑勇  刘念  刘莹莹 《经济研究》2021,56(10):138-154
本文以新企业选址为研究对象探讨制造业空间集聚机制。主要工作是从地理距离与投入产出关系出发构建行业间距离指标,并基于工商企业注册数据、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与投入产出表等相关信息,实证分析行业间距离对新企业选址的影响。本文发现,新企业选址倾向于靠近上下游头部企业所在城市,与上游行业(下游行业)头部企业的距离每增加1%,新企业数量将减少0.302%(0.331%);头部企业所属的产业链生态圈增强了距离负向效应。拓展性分析表明,16个制造业二位数行业(占比53.3%)表现出同时靠近上下游头部企业所在地的倾向。本文实证结果对推动国内贸易大循环与城市间产业协同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政府、企业与公众环保行为博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凤 《经济问题》2008,(6):20-23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作为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其中也包括公众参与机制建设和"全民环保"的新理念.将公众置于社会大系统之中,其参与环保行为多是依赖政府设计的制度框架,与企业环保行为间博弈选择的结果.在政府不参与模型中,公众也不会自觉参与环保,企业更不会停止污染,必将导致"公地悲剧";而在政府参与模型中,政府的奖励与惩罚力度又会直接影响到公众参与的人数和参与成本,进而影响到企业环保行为的选择.由此提出制度设计方面的政策建议,以期推进更广泛程度的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构建地区数字产业集聚指标,实证检验了数字产业集聚对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本文的研究表明:整体上数字产业集聚有助于促进我国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发展,且上述促进效应主要表现在数字化程度较高的行业中,而对数字化程度较低行业中的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并不存在明显的作用。机制分析发现,数字产业集聚通过数据资本渠道和技术溢出渠道作用于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另外,数字产业集聚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会抑制邻近地区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发展。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政府在进一步推动区域数字产业集聚时,应协调地区间的数字产业政策,并采取措施提高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水平及数据资本市场完善程度,助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谈企业技术创新与政府行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相似文献   

17.
产业集聚、企业集群与开发区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产业集聚和企业集群的优势和当前开发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就如何使开发区建设符合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和产业集聚的趋势 ,营造区域集群环境 ,搞好开发区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19.
文章以2009年我国腾中重工公司兼并通用公司"悍马"品牌为现实索引,为水平兼并不存在"整合效应"的负盈利资产提供两种基于信号博弈的理论解释.第一种解释基于限制性定价的思路,说明在成本信息不对称的企业进行产量竞争背景下和在一定的市场环境下,总会对应一定负盈利水平的资产,使得低成本类型企业宁愿选择收购非盈利资产,以向竞争者显示其成本类型而得益.另一种解释引入政府推进产业重组的因素,当高效重组不同成本类型企业的概率条件和资产负盈利水平满足一定条件时,存在使低成本类型企业选择收购非盈利资产,以避免在产业重组中可能被低效兼并的分离均衡.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