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以资源丰富的黑龙江省大小兴安岭为研究对象,首先明确产业转型和经济增长的具体内涵,其次通过量化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测度大小兴安岭林区经济增长质量,以及林区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质量的绝对贡献与相对贡献。结果显示:2003~2011年该区产业转型过程中,林区产业结构变动对林区经济发展质量的贡献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随着产业结构的逐步优化,产业结构变动促进了林区经济增长质量逐步提高。因此加快林区产业结构优化,促进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是该地区今后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基于偏离-份额法的国有林区产业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以全国林业为参照,对国有林区经济发展过程及产业结构进行实证分析得到:随着国有林区的改革和天保工程的实施以来,国有林区三次产业结构在不断进行调整,总体趋于合理方向转变;国有林区三次产业在增长率、结构上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竞争力较弱,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提高竞争力水平;第一、第三产业受到的由木材大量调减所带来的影响较小,通过发展替代产业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增长压力,而主要以木材加工为主的第二产业受到了较大影响,需要通过产业的转型升级带动经济的增长。针对研究结论,提出国有林区产业结构优化应加大扶持以森林生态旅游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维持第一产业的稳定增长,推动第二产业的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提升三大产业竞争力,支持林区多种经营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从阐述新型工业化内涵入手,分析新型工业化与传统工业化的本质区别,指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要意义在于调整林区产业结构,尽快使林区经济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大兴安岭林区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实现林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现实选择。并提出通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生态产业,推进项目建设,提高项目引进质量等措施,为新型工业化提供条件,推动林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选取1985—2015年的数据,对黑龙江省GDP总量和三次产业变化趋势以及产业结构现状进行分析。通过分析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均衡关系,进而提出促进黑龙江省经济增长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海洋经济是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经济的增长受到海洋产业结构的影响。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结合1996—2016年的相关数据,借助VAR模型以及Granger检验,研究了中国海洋产业结构与海洋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海洋三次产业与海洋经济增长长期处于均衡关系,其对于海洋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依照从大到小排列,依次为第三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政府在调整海洋产业结构的过程中,应该立足第一产业,扶持第二产业,将发展的重心放在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6.
以"全面禁伐"政策实施为节点,对大小兴安岭林区林业产业结构的演变过程进行分析。通过运用2009~2012年大小兴安岭林区相关数据,基于灰色发展决策模型以及灰色加权模型,对林区林业产业次级产业综合发展系数进行测算,明确林区林业产业结构演变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全面禁伐"前木质资源生态接续产业发展就较为缓慢,而随着"全面禁伐"政策的实施,该区域木质资源生态接续产业发展将更加艰难。因此,提出加大森林生态资源的培育、增强非木质资源替代产业的发展、优化与调整木质资源接续产业等林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国有林区以全面停伐政策为契机,转变经济发展路径,以通过调整产业结构等方式来提高林区经济增长,改善林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通过对全面停伐政策给国有林区产生的影响以及林区转型发展的进程展开了系统分析,结合林区的客观情况提出林区面对停伐所拥有的优势条件,提出了黑龙江国有林区应对全面停伐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8.
通过测算2003~2013年重点国有林区产业结构综合效益指数Z及产业结构贡献份额指数Z',对林区产业结构综合效益进行综合评价,得到以下主要结论:2003~2013年Z值与Z'值均大于零,反映了期间林区产业结构效益较好,产业结构实现了一定程度的优化;2005~2010年Z值与Z'值的变动趋势始终保持很高的一致性水平,说明产业结构调整长期以来对重点国有林区产业结构效益及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2003~2004年Z值和Z'值的变动趋势是相反的,Z值上升,Z'值下降,说明技术进步因素对改善林区产业结构效益同样具有积极作用。建议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增加产业发展的技术含量,为重点国有林区充分应对全面停伐新常态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9.
天保工程的实施给国有林区带来了新变化:森林资源得到恢复增长;林区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职工生活得到改善;企业改革不断深入推进。但由于工程建设存在局限性,林区资源、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仍然面临诸多困难与问题,主要反映在社会负担沉重;基础设施欠账严重;富余人员就业难;后续产业发展受制以及社会保障制度不全等。分析了存在问题的深层次根源,提出了深化改革的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结合东北国有林区的实际情况及特色资源,在分析低碳经济复杂系统结构及动态反馈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东北国有林区低碳经济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调整三次产业比例、提高森林碳汇、增加非化石能源比例、提高能源利用率、提高人口素质五次政策模拟,根据仿真模拟结果得出结论:东北国有林区发展低碳经济应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高森林蓄积量和森林质量,增强森林碳汇功能;优化能源结构,增加非石化能源比例;大力发展科技,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大教育投入,提高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辽宁省为研究单元,运用格兰杰(Granger)因果检验分析辽宁省高新技术产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两者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同时使用柯布—道格拉斯(C-D)生产函数表明辽宁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对全省工业经济有着良好的拉动作用,但是对整个经济结构的转变贡献率还较低,所以应进一步加强辽宁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加速实现将经济增长从劳动和资本密集型的传统工业增长方式向技术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业增长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12.
深入分析当前大兴安岭林区经济发展现状,剖析林区产业发展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林区今后经济的发展方向是发挥林区特有的“四大优势”,大力发展森林经营、林下经济、生态旅游三大产业,构建“三足鼎立”产业格局。  相似文献   

13.
随着天保工程和国有林区商业性禁伐的全面展开,黑龙江国有林区林业经济的发展急需转型。由于不同林业产业对其他林业产业的带动作用不尽相同,可以从动态内生增长的角度运用脉冲响应函数(IRF)和方差分解(VD)来分析主要林业产业对林业经济增长的带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黑龙江国有林区主要林业产业对其他林业产业带动作用的大小顺序依次为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苇制品制造、木材采运、经济林产品的种植与采集、森林旅游与休闲服务、林木的培养和种植,随着林业经济的转型升级,森林旅游与休闲服务和经济林产品的种植与采集的带动作用将逐步增强,并且形成多元化林业主导产业格局。基于研究,提出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加速林业经济转型;促进林产品深加工,打造全国知名品牌;依托森林资源优势,发展森林生态旅游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采用灰色预测方法对黑龙江森工林区2018—2027年林业三次产业产值进行预测,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方法对此阶段黑龙江森工林区的林业优势产业进行选择。结果表明:2019年黑龙江森工林区林业产业结构将演变为"三、一、二"模式;林业第一产业中的林木育种和育苗、经济林产品的种植和采集业可作为优势产业进行重点发展和管理。因此,提出优化黑龙江森工林区林业产业结构的相关建议:继续巩固发展林木育种和育苗、经济林产品的种植和采集这两个优势产业;推动加工制造业向深加工、精加工的方向转变;加强林业旅游与休闲服务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为发展黑龙江大小兴安岭地区林业经济,发展区域林业经济优势产业,构建出有利于整合大小兴安岭地区森林资源的森林生态城市带。利用统计回归模型对黑龙江大小兴安岭地区林业经济增长动力进行分析,运用SPSS19.0软件得出现阶段该地区林业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为林业第一产业,同时测算出林业三次产业内部增长动力。根据黑龙江大小兴安岭地区林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给出提升区域林业经济增长动力和促进林业经济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1996—2017年吉林省天保工程区和非天保工程区林业三次产业产值数据,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两个区域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区域内具有竞争力和区域优势的产业。研究结果表明:天保工程实施以来,吉林省天保区林业第三产业逐步取代第二产业成为支柱产业,但林业产业经济总量较低,产值增速缓慢,对吉林省林业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明显,第一、二产业竞争力和区域优势偏弱;非天保区仍以林业第二产业为主导产业,第一、二产业产值增速较快,对吉林省林业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其产业竞争力和区域优势突出。因此,吉林省天保区应创新林业第三产业的发展模式,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多元化途径;非天保区在保持林业第二产业发展势头的同时,应注重经济质量的增长。  相似文献   

17.
论文运用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结合2001~2012年海洋经济统计数据,对海洋经济增长与海洋产业结构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海洋产业结构与海洋经济增长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格兰杰因果关系表明海洋第二、三产业的变动能够带动海洋经济的增长,海洋经济的增长对海洋第一、三产业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文章基于2014-2018年安徽省16个市的面板数据,通过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产业集聚对安徽各市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安徽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特征,产业集聚具有鲜明的区域差异特征,同时产业集聚能够显著带动省内周边城市经济增长。为了促进安徽各地经济快速发展,缩小地区差异,应强化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为产业集聚和地区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做强主导产业,提高产业集聚程度,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优化产业布局,建立区域协调机制,促进区域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