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中小企业融资遇到的困境,提出了中小企业融资的新路径:打造核心价值、拓展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模式.最后提出了中小企业融资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许子文 《现代商业》2011,(3):178-179
本文从中小企业融资的理论入手,深刻分析高科技中小企业经营现状,以及融资路径演进变化和选择。最终解答了中小企业如何根据自身特点选择融资路径,如何提高融资效率,如何降低融资风险等问题,以及政府如何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对中小企业提供保障。这对于制定和执行有利于高科技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拓宽高科技中小企业融资路径并提高其融资效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金融创新的发展,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成为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重要途径。本文从中小企业集合债在我国目前的实践入手,对比了银行信贷、民间借贷和集合债融资三者的特点,在对中小企业粗略分类的基础上,认为只有骨干中小企业和一般中小企业才适合发集合债。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集合债融资目前存在的政府干预色彩浓厚、发行门槛过高和增信机制单一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4.
中小企业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一支重要力量,而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融资结构不合理、融资成本高、融资难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如何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寻求有效的措施和对策,努力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责难问题,是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概括了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对造成融资困难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后指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需要企业、银行和政府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并提出增强中小企业内在的融资能力、发挥商业银行融资主渠道的作用和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温州中小企业对温州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中小企业目前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本文通过讨论比较银行贷款融资、企业债券融资、股权融资与夹层融资等融资渠道的特点,分析了温州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研究了夹层融资这一创新融资方式如何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苏州地区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及融资环境为切入点,论述了苏州地区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对苏州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研究,并探讨了改善苏州地区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国内外中小企业都因融资困难而制约了其发展,这也引起了国内外经济界和理论界的高度关注。国外主要从企业融资来源、结构、优序与质量、中小企业融资缺口及成因、产业集群视阈下的中小企业融资优势和模式等方面开展研究,但以中小企业集群融资为对象的深入理论和实践研究还较少。国内产业集群视阈下的中小企业融资研究,主要集中在产业集群给集群企业带来的融资效应和优势、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的实证分析、解决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对策分析三个方面。但国内在影响中小企业融资来源、结构、顺序、质量等因素的研究方面和在适合我国集群中小企业的有效融资模式探讨方面还不够深入。这些都需要今后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8.
董桂金 《现代商业》2013,(30):163-164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国民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一直是制约广大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主要瓶颈。本文剖析了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和成因,回顾中小企业融资基本实践,针对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体制性、政策性及操作性障碍,研究提出了缓解融资难的政策建议,以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融资问题是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综合考察世界各国的做法,美国建立了以市场为主、政府为辅的中小企业融资法律制度,日本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市场为辅的中小企业融资法律制度,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多层次、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是立法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取得成功的典型代表,有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为此,本文通过研究美日中小企业融资法律制度,深入分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法律制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包括加强中小企业发展基本法、行政主管机构法律制度、政策性和商业性互补的间接融资法律制度、政策性和商业性互补的融资担保法律制度等在内的多层次、多元化的中小企业融资法律制度,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全方位的融资服务和法律保障,以期解决中小企业结构性融资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巩固实体经济具有重大的意义。近两年来,受经济下行等复杂因素的影响,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过窄,融资难的问题已经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本文分析了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原因,并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助力中小企业走出融资困境。  相似文献   

11.
卞毓宁  马莉 《现代商业》2012,(14):50-51
本文提出了南京市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创新的构想,具体包括:中小企业融资体制创新、中小企业融资机构创新、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创新、中小企业融资产品创新。并提出南京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创新的突破口,首先在于体制法规创新,打破垄断,超常规发展村镇银行,引入竞争机制,扩大可贷资源;其次在于融资产品中的信贷产品创新,简化贷款审批流程,使得资金得以顺利进入南京中小企业。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金融为中小企业融资迎来了契机,开启了中小企业新的融资模式。通过分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互联网金融所具有的特点和优势,探讨中小企业通过互联网金融融资的新模式,为中小企业发展所需资金拓宽融资渠道。  相似文献   

13.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撑力量,大力发展中小企业融资有利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较差,融资来源单一、手段落后,阻碍了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的融资成为我国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分析了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的困难,根据其中的问题提出了优化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中小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是实现资源有效、高效配置的市场重要参与者。新形势下,伴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和融资已然面临着新的机会和新的手段。新形势下的中小企业融资,已从传统的社会融资渠道、基金管理公司渠道、银行渠道逐步拓宽到了、发展到了互联网融资渠道,拓展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融资途径和融资方式。当前中小企业面临的主要融资困境是企业与金融机构借贷双方间信息不对称现象严重、企业囿于自身发展阶段和发展规模的限制,财务信息不完整、不可靠现象突出,难以获得较好的信用评级机会、自身的脆弱性、投机性和盲目性,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等问题。政府应当推动和完善中小企业征信体系建设、构建多渠道、多层次、多主轴的中小企业融资金融市场体系、完善中小企业民间借贷,构建法制化、规范化的中小企业民间借贷市场、推动中小企业融资差异化等措施来解决新形势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中小企业自身也需要加快推进自身内部治理结构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借助互联网金融环境优势,采用多种融资模式和融资手段,提升自身的融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障碍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德云 《财贸研究》2003,14(3):43-45
本文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系统地分析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指出中小企业信用资源的不足、高比率的倒闭和违约、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和国内金融业自身的整合与贷款紧缩是我国当前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障碍,并从政策性融资、直接融资、间接融资三个角度出发就如何改善中小企业融资,拓宽其融资渠道提出一些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徐祯 《财经界(学术)》2011,(24):121-121,123
笔者通过对上海几家中小企业及金融机构的调查.结合相关资料分析。发现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方面呈现内源性融资比例严重不足、直接融资门槛高、间接融资困难、大量转向民间融资等问题,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原因主要有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道德风险及信贷配给不公平及社会的偏见或习惯等.针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与融资难的原因分析.提出了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可以从建立中小金融机构、积极引导民间融资、借鉴发达经济体的经验等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7.
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一直是我国社会各方面关注的重点。金融危机对我国的经济造成了大的影响,许多的中小企业由于融资问题面临破产的危险。融资渠道的扩展,融资方式的选择,成为中小企业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做法,并借鉴其做法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林新梅 《江苏商论》2016,(12):28-30
融资难是中小企业长久以来存在的问题,传统的融资渠道无法满足中小企业对资金的需求,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提供了新的融资方式。通过分析互联网金融优势、解决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存在的缺陷,提出互联网金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9.
融资问题一直是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一大难题,企业要发展就需要资金支持。因此,对中小企业融资方式进行探讨对中小企业融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尝试对中小企业融资遵循的原则、融资难的原因、融资方式及其优点和缺点进行分析,重点探讨中小企业创新外部融资模式。  相似文献   

20.
融资问题一直是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一大难题,企业要发展就需要资金支持。因此,对中小企业融资方式进行探讨对中小企业融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尝试对中小企业融资遵循的原则、融资难的原因、融资方式及其优点和缺点进行分析,重点探讨中小企业创新外部融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