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起大转折     
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胜利到达吴起镇,与红十五军团和西北红军胜利会师。史学界将吴起镇会议定义为是榜罗镇会议与铁边城会议的继续和完善。会议通过了将红军长征落脚点放在陕北的战略决策,决定党和红军今后的战略任务是建立西北苏区,以领导全国革命。  相似文献   

2.
正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胜利结束长征,率先为这部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划下了一个休止符。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主力落脚陕北使中国革命重新建起了大本营,随即吹响了全民族抗战的嘹亮号角。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吴起吴起县城坐落在一条很窄的山沟里,北洛河穿城而过。县宾馆的对面,就是有名的胜利山。胜利山就是因为当时红军长征落脚时割尾巴战役取得了胜利而得名的。它就是陕北常见的那种小土包,长征之前它叫平台山,一场战役让它名扬天下。同时,山上还有一株杜梨树也很有名。因带实习、讲课等原因,笔者曾多次  相似文献   

3.
正在中央红军从甘肃哈达铺向陕北进发的行军路上,毛泽东问萧锋:"听说你有记日记的习惯,你给我算一算,我们走了多少路?趟了多少河?爬了多少山……"部队到达陕北吴起镇后,萧锋根据自己的日记回顾了一年来长征走过的路,最先将基本情况整理上报,为中央最终确定长征走了两万五千里这一数字提供了重要依据。原北京军区装甲兵副司令员萧锋,年轻时就有写日记的习惯。当年在长征路上,无论是爬雪山、过草地,他从未停止过写日记。1981年离休后,萧锋整理出一千  相似文献   

4.
开篇语     
陕甘宁——辽阔而神奇的土地。这里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也是中国的心脏地区。昨天,今天,明天,历史一次又一次选择了她。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1937年1月,党中央进驻延安,陕甘宁边区从此举世闻名;中国革命由此踏上坦途,1949年10月取得了全国胜利。陕甘宁革命老区(以下简称老区)这些灿烂辉煌的历史,至今让老区人引以为荣,祖国人民深感骄傲。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说:“不是这块地方,我们下不了地。”记者怀着朝圣的虔诚心情,来到了红军长征胜利的落脚点吴起县。站在毛泽东当年指挥“切尾巴”战斗的胜利山上,漫步在高楼突起的吴起街头,历史的风云不禁在心头激荡……1935年10月19日,红军长征到达吴起时,吴起还是保安县(今志丹县)辖下  相似文献   

6.
正红军长征途中,中央红军和红二、六军团分别于1935年和1936年经过云南,并先后抢渡金沙江,摆脱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全军渡过金沙江北上这一具有战略意义的胜利。"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这是毛泽东主席在《七律·长征》中的诗句,说的是红军长征经过云贵高原的乌蒙山区之后抢渡金沙江,取得了战略转移的决定性胜利。乌蒙山区地处云贵川三省交界处,有着丰富的人文历史、浓郁的民族风情,极具旅游特色。八十多年来,红色文化不仅滋养着当地百姓,还促进着革命老区的  相似文献   

7.
如今,从历史教科书上看到的是:1934年10月19日夜晚,毛泽东和8万余人的中央红军离开江西于都开始名的长征。可是,对于开国上将萧克来说.长征应该在1934年8月7日下午就开始了。  相似文献   

8.
正红军开始长征后,由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出版的《红星》报成为党和红军开展宣传工作的唯一报刊。这份报纸从1934年10月至1935年8月,共出版长征专号28期,真实地记录了长征中的重大事件,在长征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暗示中央红军准备撤离中央苏区红军长征出发前的1934年8月20日,周恩来在《红星》报上发表了《新的形势与新的胜利》一文,指出红军必须"时刻准备着全部出动,去同日本帝国主义作战""九、十月间将是决定胜负  相似文献   

9.
吴起县位于陕西省延安市西北部,全县辖4镇8乡1个街道办,164个村7个社区111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2.6万,其中农业人口10.6万,总面积3791.5平方公里。 吴起是一块红色的土地。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历经艰难险阻,涉足11个省到达吴起镇,结束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吴起由此彪炳史册、享誉全国。  相似文献   

10.
<正>红军在长征中翻越的第一座雪山是哪一座?传统的说法是中央红军于1935年6月12日翻越的小金、宝兴间的界山夹金山。后来,人们又发现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是翻越了小金、理县间的界山虹桥山(海拔4556米)赶到夹金山来接应他们的,而且在中央红军翻越夹金山之前,他们已经占领了日隆关以东的巴郎山垭口(海拔4458米)。另据1935年6月12日徐向前以张国焘、陈昌浩、徐向前三人名义致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电中所述"马塘已有我军一部占领"的信息可判定:6  相似文献   

11.
<正>叙永古称永宁,地处云、贵、川三省交界,素有"川南门户""鸡鸣三省"之称。叙永是中央红军长征进入四川的的第一站,也是中央红军一渡赤水后入川到达的重要地区。1935年2月1日,中央红军长征一渡赤水到达叙永;至2月中旬,中央红军从云南扎西挥师东进二渡赤水重返叙永。其间,包括创建的中国工农红军川南游击  相似文献   

12.
1935年10月中共中央长征到达陕北时,西北苏区正陷入内忧外患的严重危机之中.外患是国民党军的重兵“围剿”,内忧是左倾路线的疯狂“肃反”.中共中央迅速采取措施,停止和纠正错误的“肃反”,成功地化解了这个危机. 一、否定陕北肃反.在11月3日下寺湾政治局党委会议上,中共中央作出调查审理西北肃反问题的决定.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博古等一致表示:陕北肃反搞错了,要纠正,要立即释放刘志丹.  相似文献   

13.
在全国上下隆重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的日子里.很多人想起了“刘志丹”这个名字.因为正是他在陕北与谢子长等革命志士所创建的革命根据地.让长征途中几乎陷入绝境的中央红军找到了落脚点。  相似文献   

14.
红色旅游     
《中国老区建设》2012,(8):60-61
扎西会议会址 地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威信县城扎西。1935年2月4日至14日,中国革命处于生死攸关的紧要关头,中央红军长征来到扎西,召开了著名的“扎西会议”,确保了中国革命实现转折,走向胜利。该景点是“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相似文献   

15.
中央红军长征途中,在指挥飞夺泸定桥、历险过草地、奇袭腊子口等著名战斗中立下赫赫战功的红一军团二师四团团长黄开湘,在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却不幸身亡。由于对他的死因,迟迟没有明确的说法,以至于在他身后竟遭诟病,使这位中央红军长征先锋团团长蒙受了几十年的不白之冤。直到1982年,杨成武将军写的由叶剑英元帅题写书名、聂荣臻元帅作序的《忆长征》一书出版,才把他的老搭档黄开湘的英雄事迹和病故的情况公之于世,大白于天下。但是当时也留下了一个遗  相似文献   

16.
红军长征在雅安,是气势磅礴的长征史诗上非常重要的光辉篇章,是中国革命史和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极其重要的一页。芦山曾被称为"红军长征途中的天堂"芦山县,是一个有着光荣红色历史的地方。据芦山县党史研究室骆志勇收集整理的史料,1935年6月8日,中央红军攻占芦山县城,进行为期一周的整休、筹粮、扩红,为翻越第一座大雪山  相似文献   

17.
<正>2014年春,四川省叙永县石坝乡村民肖为勤在修缮自家老屋时,意外地发现了镶嵌在一根房柱深处的三枚铜元。肖为勤激动地喊道:"毛主席长征时送给我爷爷的三枚铜元找到了!"经党史专家考证,这三枚铜元确系中央红军长征时所留。毛泽东与房东同吃年夜饭石坝乡俗称石厢子,中共党史上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石厢子会议就是在此处召开的。1935年2月3日,也就是农历腊月三十这天傍晚,中央军  相似文献   

18.
正11月2日,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委宣传部,淮安区老促会共同举办"信仰的力量"文艺演出,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近千名居民观看了演出,区电视台直播了演出。演出地点为新安旅行团陈列馆小好汉剧场。新安旅行团成立于1935年10月,在全国宣传抗日救国主  相似文献   

19.
红色旅游     
正【红军渡】1935年5月25日晨,中央红军先头部队开始强渡大渡河,刘伯承、聂荣臻亲临前沿阵地指挥。红一军团一师和军委干部团主力成功强渡了被国民党军视为天险的大渡河,为全军打开了一条通向胜利的道路。坐落在安顺场大渡河畔的"红军渡"石碑,  相似文献   

20.
李长域 《西部大开发》2011,(12):122-124
举世闻名的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至今已有75年。其中,中央红军,即红一方面军的长征,已有76年。说到中央红军的长征,有一个问题或许会使人们很感兴趣,那就是:他们是从哪里最早进入陕西、陕北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呢?答案就是在定边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