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高职建筑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中设置BIM课程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IM是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的主流技术,应用BIM技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当前高职工程造价专业面临的新课题。本文就如何将BIM技术融入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中,让学生在原有专业课程基础上,借助于BIM技术平台,通过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培养满足行业需要的新型人才,就工程造价专业进行课程改革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
BIM(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的应用是建筑行业高度关注的问题之一。工程造价咨询企业作为建设项目的重要参与方,其应用BIM技术已成为了必然趋势。一方面,从工程造价咨询企业业务分布的角度,针对不同业务内容,阐述了BIM的应用,并结合实际案例说明了其应用BIM技术的简要流程。另一方面,从政府、工程造价协会和咨询企业3个角度,为BIM在工程造价咨询企业中的顺利实施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科技发展的不断提升,档案管理逐渐由电子文件、档案材料存贮向数字加工、信息集成方向转化.随着国内建筑设计领域的发展,BIM技术作为一种数字化的管理方法已初步应用于建筑工程行业.作为一个工程从立项到竣工的所有实施过程的见证,工程设计档案是工程设计项目最完整的过程记录,是工程设计企业最核心的技术成果,因此通过BIM设计管...  相似文献   

4.
在正向设计的探索应用中,BIM技术的管理模式尤为重要,文章根据机场扩建工程,讨论基于正向设计的BIM管理应用。在项目建设全过程中采用的BIM正向设计技术,可以辅助建设、管理各项工作,明显提高多专业、多单位的协同效率,辅助建设、管理各项工作,基于BIM信息数据实现项目全面管控,提高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水平。通过正向设计BIM技术提供的信息载体,同时运用数据管理平台,为便捷、高效、及时地决策提供数据基础,为后期运营打造基于BIM技术的机场智慧运维管理平台提供数字化支持,并最终形成向运营阶段传递的机场数字资产。  相似文献   

5.
建筑信息模型(BIM)作为首批试点的“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之一,对土建类高职院校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具有重要意义。针对BIM技术国内发展现状及传统BIM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探讨在“1+X”证书制度下,以岗位职业活动为载体,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深化产教融合,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社会培养复合型BIM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6.
从施工项目管理的安全、质量、进度、成本四个层面,结合具体的工程实训,研究BIM技术在工程施工阶段应用,论证了BIM技术在施工阶段项目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及优势,即安全把控更有效,质量管控更合理,进度模拟更全面,成本控制更精细。  相似文献   

7.
随着建筑信息模型大面积的普及应用,大量的企业都急需这类人才的加入。为适应行业发展需要,必须尽快熟悉BIM,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构建完善成熟的BIM人才培养体系。也只有通过创新,改革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使得我们培养出的学生符合市场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建筑设计是一个从无到有、反复修改的过程,随着非线性、超高层及超大跨度建筑等大型复杂建筑在我国的相继发展,传统CAD等二维模式下的建筑设计手段越来越不能满足当今建筑设计行业的所需,传统的建筑设计过程必将成为历史.设计者贯彻信息模型理念显得越来越重要.BIM的出现对未来的建筑设计业来说将会是一次真正的信息革命.CAD为建筑师和工程师解决了辅助绘图这件事,而BIM技术则为业主、设计院及承包商等解决了盖房子这整件事情,从2D到4D(3D+time),是在建筑设计手段上的一次真正的革命.  相似文献   

9.
以BIM技术创新高校建筑人才培养模式,是建筑行业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提升人才实践操作技能、优化人才培养内容及方式的需要。但在当前阶段,高校创新建筑人才培养模式面临一系列阻碍,包括教师BIM技术知识储备不足、人才培养方式落后、人才培养目标不完善及政企校协作不深入等,不利于BIM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推进。为此,高校应转变教师教育理念,提升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并在其引领下创新人才培养方式、优化人才培养目标,确保BIM技术有机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同时深化政企校协作,支撑建筑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的高效开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建筑行业的不断进步,BIM技术已成为当今建筑行业中一项重要的创新工具。BIM技术以数字化的方式整合了建筑设计、施工和运维过程中的各种信息,为建筑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提供了更高效、精确和协同的解决方案。然而,传统的建筑制图方法存在一些局限性,而BIM技术作为一种集成化的数字化建模工具,为建筑制图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通过将BIM技术引入建筑制图课程,学生可以在数字化的环境中学习和实践建筑制图技术,更好地理解建筑设计与施工之间的关系,掌握建筑信息的集成和管理能力。同时,BIM技术也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案例,提升了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本研究旨在探讨BIM技术在建筑制图类课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工作是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各高校都十分重视,因此如何提高其实践课堂教学质量已经成为当今我校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中面临的严峻课题。基于土木工程专业课程实践性教学的现状和特点,对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各个环节做出了较为深入的剖析。基于BIM技术在我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应用现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对BIM技术如何融入到实践教学展开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物业管理在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及促进城市健康发展、社会安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物业管理行业也随着时代发展不断进步,目前BIM、VR、AR技术的发展给物业管理行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BIM、VR、AR三位一体能引导物业管理行业朝着可视化、智慧化、实时化服务的方向去发展和创新,这样更有利于提高物业管理的效率,推动物业管理行业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文章在分析BIM技术人才培养现状的基础上,从专业人才培养的角度,分析了加强BIM技术人才培养的切入点,提出了BIM技术人才培养的改进建议,对建筑类院校专业在BIM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设置、教材开发等方面提供了对策指引。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在建设工程领域中开始广泛应用BIM技术,这能转变传统CAD的设计与管理形式,不再局限于二维图形,利用三维模拟仿真的方式真实性、直观性管控工程项目,尤其在投资控制管理的工作中使用BIM技术,严格控制成本,增强投资管理的效果.因此,本文主要分析建设工程投资控制管理中的价值,研究当前的问题,提出增强工程投资控制管...  相似文献   

15.
为将BIM技术引入到医院工程项目全过程周期中,以石家庄市第一医院工程项目实例为依托,探讨了BIM技术在医院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和运维阶段的应用。结果表明,设计方面通过碰撞检查可有效解决冲突问题,并可利用其三维的优势进行优化设计;施工方面通过施工方案、施工进度的模拟,可以进行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施工质量;运维方面构建的综合运维平台可快速、准确有效的解决故障问题,提高运维效率。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BIM技术已在建筑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和推广,将三维建筑信息模型代替了传统的二维建筑图纸,为建筑企业提供了更智能、更高效、更准确的技术支持。“工程制图”课程作为建筑类专业的老牌学科基础课,需要适应时代发展、适应企业需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思路,结合BIM技术融入课程,在教学资源、教学形式和方法、课赛融合等方面作出了大胆的创新和探索,为“工程制图”及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激发新灵感。  相似文献   

17.
以“BIM”课程新型活页式教材编写为例,通过“双元”合作,结合BIM应用中级证书的考证要求,提炼建筑设计、施工、维护管理企业典型岗位工作技能要求,研究将“1+X”证书制度融入新型活页式教材的建设过程,实现教材全面与企业岗位技能要求、职业资格证书要求、行业标准要求密切融合,设计出一套可以推广和借鉴的基于“1+X”课证融通模式下的新型活页式教材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18.
探讨“工程制图与CAD”课程教学在工程教育背景下的现状,对照传统教学方法,提出引入BIM技术与“工程制图与CAD”课程相结合的创新教学方法,得出BIM技术在“工程制图与CAD”课程中的融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相关专业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9.
<正>4月16日学院BIM中心圆满完成了太原轨道公司BIM知识全员培训。轨道公司全体员工300余人和我院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30名学生参加了学习。6月18日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公布了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名单,我院成为建筑信息模型(BIM)的全国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9月19日建筑信息模型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院校(山西省)工作会在我院举行。省教育  相似文献   

20.
<正>12月4日,由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王立业带队,巡视员李锦生、设计处处长陈建军、科技处处长周翠芬一行四人莅临学院BIM技术创新应用中心调研。太原市轨道公司董事长白晓平、同济大学建筑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王广斌、学院院长杨志家以及山西建筑学院、省设计院、市设计院、山西安装、山西天帷等单位的代表参与座谈交流。会议由住建厅巡视员李锦生主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