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投资收入纳入收入要素内容更能体现其让渡资产使用权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入这一特点 ;费用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中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它不包括那些因偶发性、不可控事项产生的损失性支出 ;利润要更能准确地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它应是“收入”、“利得”、“费用”、“损失”要素金额的代数和。  相似文献   

2.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新增加了利得和损失这两个会计基本要素。利得与损失不包括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所产生的收入和费用,而是着眼于企业边缘性、偶发性交易或事项所导致的权益变动,它们与收入和费用的最大区别是“由企业非日常活动形成”。  相似文献   

3.
钱笑红 《新智慧》2005,(12):67-67
财政部于2003年9月发布的《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规定,在“存货跌价准备”科目下增设“合同预计损失准备”明细科目来核算工程施工合同预计总成本超过合同预计总收入的损失;如果合同预计总成本超过合同预计总收入,那么应将预计损失立即确认为当期费用,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存货跌价准备——合同预计损失准备”科目。工程完工确认合同收入、费用时,应转销合同预计损失准备,借记“存货跌价准备——合同预计损失准备”科目,贷记“管理费用”科目。笔认为,这一规定有值得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会计理论与实务中的基础内容进行探讨后指出:会计等式,如“资产 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费用=利润”相互之间的关系是实现动与静的结合;现金流量表要素的设计有画蛇添足之嫌;在“收入-费用=利润”中会计要素利润在不同的原则下内涵是不同的,等式的成立与否主要是看“收入”“费用”和“利润”的口径是否一致;只有“资产 负债=所有者权益”才是最最基本的会计基本等式。  相似文献   

5.
2008年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辅导教材《初级会计实务》第9页通过举例明确:“企业当期确认的投资收益或投资损失,以及处置固定资产、债务重组等发生的利得或损失,均属于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而第171页“收入、费用和利润”一章中又指出:“工业企业对外出售不需用的原材料、对外转让无形资产使用权、对外进行权益性投资(取得现金股利)或债权性投资(取得利息)等活动,  相似文献   

6.
应重新界定收入、费用、利润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部颁发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等会计法规,对收入、费用和利润三要素的概念、内容及相互关系的界定,一直处于含糊和矛盾状态。它不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界定不一致,而且中国自身制定的准则与制度对三要素的界定也不一致。它没有涵盖会计期间;收入和费用的概念过于狭窄;而利润作为一项会计要素也实无必要,且利润并非是收入与费用之差。因此,有必要予以重新界定。  相似文献   

7.
吴潮华 《新智慧》2000,(14):47-48
关于“收入”、“费用”两个会计要素,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定义。狭义的定义在学术界占居主导地位。并具体体现在现行财会制度中。笔者认为。对这两个会计要素作广义的确认更为合理和科学。  相似文献   

8.
财政部于2003年9月发布的《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规定,在“存货跌价准备”科目下增设“合同预计损失准备”明细科目来核算工程施工合同预计总成本超过合同预计总收入的损失。如果合同预计总成本超过合同预计总收入,那么应将预计损失立即确认为当期费用,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存货跌价准备——合同预计损失准备”科目。工程完工确认合同收入、费用时,应转销合同预计损失准备,借记“存货跌价准备——合同预计损失准备”科目,贷记“管理费用”科目。笔者认为,这一规定有值得商榷之处。一、合同预计损失准备与其他各项减值准备的比较《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制度》)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时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企业按照要求计提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等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其计提的基数都是各资产类科目的期末账面余额;其计提的依据是以各项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其可收回金额、可变现净值、市价等相关指标比较而得出的资产减值额;其结果是使企业会计报表所反映的资产数额更接近真实情况,会计信息更加可靠。而企业的工程施工合同...  相似文献   

9.
张英明 《新智慧》2006,(8):55-56
一、中外费用概念的比较 我国《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第10条和《企业会计制度》第99条均规定,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按此规定,我国的费用包括主营业务支出(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支出和期间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但不包括投资业务支出及损失、非正常业务支出及损失和所得税。按照上述概念,人们经常使用的“收入-费用=利润”这一等式是不成立的,因为这里的收入是指营业收入,费用也是指营业费用,配比的结果应该是营业利润而不是利润。我国利润表的结构事实上也证明了这一论断。  相似文献   

10.
企业“小金库”的资金来源很多,归结起来有两大类:一是隐匿收入的资金,二是虚报、虚列支出的资金。“小金库”具有资金来源广、隐匿性强等特点,虽经多次整顿,但却屡禁不止,深入研究对“小金库”的审计方法十分必要,审计人员应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综合灵活地运用核对法、审阅法、盘点法、调查法、分析法、比较法、复核法、实施下列审计:1)查产品(商品)及销售明细帐;2)查现金、银行存款日记帕;3)查往来帐户;4)查 投资收益帐;5)查材料明细帐;6)查固定资产及清理明细帐;7)对出租固定资产、包装物的审查;8)果有关费用帐;9)查工资帐。  相似文献   

11.
我国目前对费用、成本、支出等概念的认识和运用,颇为混乱,在《成本会计》教科书中对费用的分类也存在着不恰当的地方。以下谈一点笔者粗浅的看法,以供参考。费用是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六大会计要素之一,被定义为“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一切耗费”。这里的费用本应与准则中收入的径口相一致,即狭义的费用。联系现行行业会计制度,费用要素的内容包括生产费用、营业成本、营业税金、期间费用和所得税五个项目,不包括投资损失和营业外支出。但是其中的生产费用与其他几个项目具有不同的性质,生产费用并非直接抵减当期的收入,而是形成了产成品。因此,准则中所指的费用不符合收入与费用相配比的原则。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对费用要素的定义是:费用是指会计期间内经济利益的减少,其表现形式为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而引起的所有者权益减少,但不包括向所有者进行分配等经济活动引起的所有者权益减少。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对费用要素的界定与收入要素是相一致的,即为广义的费用,其符合收入与费用相配比的原则。我国将来在修订《企业会计准则》、重构会计要素时应将费用要素重新定义。不管是广义的定义还是狭义的定义都必须与收入要素的口径一致。如果收入要素使用狭义的定义(如《企业会计...  相似文献   

12.
我国会计准则中的利得与损失并非独立的要素,其原因既在于对概念本质属性认识的模糊,更在于会计要素界定模式的缺陷。根据利得损失不同项目及其与收入费用的差异,要素概念有不同的划分标准,而现行要素界定模式难以解决其定义缺陷。从会计报表目标出发,可基于“市价交易观”建立会计要素界定模式,进而可得出要素定义:利得是指会计主体无对价的经济权利增加或经济责任减少的确定性实现,损失是指会计主体无对价的经济责任增加或者经济权利减少的确定性实现。  相似文献   

13.
一、递延资产不符合资产的属性递延资产指其本身没有交换价值,不可转让,一经发生就已消耗,但能为企业创造未来经济收益并能从未来的会计期间抵补的各项支出。该定义强调了递延资产是对特定主体而言的,没有流通性,是一项已发生的费用,产生的效益体现在以后的会计期间,必须用未来收入补偿,是一项待摊销的费用。《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可见资产必须具有三项属性:①有可能提供未来经济效益;②为企业所有或控制;③必须是过去的交易或事项确定的结果。从递延资产的定义分析,虽然它完全符合第③项属性,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确定的结果,但它所带来的未来经济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不完全符合第①项属性;并且递延资产“一经发生就已消耗”,是一项“沉没成本”,而不会像其他的资产那样能够被企业“拥有或控制”,完全不符合第②项属性,所以,从定义的角度出发,递延资产不该列示为资产项目。再者,分析新的《企业会计制度》,不难看出资产负债表在资产项目的列示上有了很大的改动。尤其是“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和“递延税项”三个项目。由于在资产项目下除了这三个项目外都是按照谨慎...  相似文献   

14.
稳健性原则与配比原则是会计核算中所遵循的两条重要原则。稳健性原则要求企业做到:①尽可能预计可能发生的费用损失,不计或少计任何可能获得的收益;②资产的计价只要有一定的依据则“宁低毋高”;③对于难以具体确定其有效期限的支出,即使明知其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也一次计入当期费用而不作递延项目处理;④某些长期资产的折旧或摊销期宁可缩短,也不作毫无根据的延长。配比原则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收入与其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包括两层含义:①内容配比。通常体现在主营业务收入及主营业务成本的配比、其他业务收入与其他业务支出的配比等大类性的对象配比上;②期间配比。即同一期间的收入与相应的成本费用的配比。从两项原则的目标及制定的出发点来看两者基本上是一致的,旨在提高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质量,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的收益情况。然而,两者并非总是协调一致,在2001年新颁布的会计准则中也能看到两者背离的地方。本文将对两者的背离之处以及如何协调两者之间的冲突作一些探讨。一、两项原则之间的背离1、无形资产准则规定,自行开发并依法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其入账价值应按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律师费等费用确定,依法申请取得前发生的研究与开发费用...  相似文献   

15.
用“收益费用中心观”和“资产负债中心观”相结合的“二元接近法”反映财务状况和损益,使会计信息更有使用价值、更符合会计目的;同时,“二元接近法”下离不开现时价值会计,它与企业价值有联系。  相似文献   

16.
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财务费用是指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发生的费用,包括作为期间费用的利息支出、汇兑损失以及相关的手续费等。“财务费用”属于损益类一级科目,应按费用项目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相似文献   

17.
对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客观性和Lorenz曲线显示收入和财富不平等的分析显示,Gini系数压缩了收入分布中不平等的某些数据,损失了对收入分布深入研究的信息。应用概率统计知识来弥补这一缺陷,并通过数学上的处理对Lorenz曲线进行“修补”,可得出“L—C定理”及其推论。应用该定理来解释有关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现象,有利于对此进行预测与控制。  相似文献   

18.
沈阳中和福茶庄至今已有131年的历史,1995年被国内贸易部授予“中华老字号”。它的经营过程说明老字号要生存、要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做好两件事:一是“传承”,即保持它的优势所在,继承传统文化精华,维持其一贯的信誉、品质及服务的意识。二是要“创新”,即创新经营理念,经营模式;“老字号”企业要利用新技术研发新产品,同时,开拓更新、更广阔的宣传和传播渠道。  相似文献   

19.
车玉珑  胡浩 《新智慧》2004,(9B):61-61
我国的损益表是按费用功能法编制的,而在德国,除少数跨国经营的大企业外,大部分企业由于传统的原因仍采用费用性质法编制损益表。中德损益表中,“收入”、“其他经营收益”、“经营利润”这三项是相同的,因而差别不在收入上,而在费用上。两主要有以下区别:  相似文献   

20.
何训玉 《新智慧》2004,(6A):52-53
《企业会计制度》(简称《制度》)规定:需要单独计算停工损失的企业,可以在“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科目下设置”停工损失”明细科目,以汇集和分配基本生产车间因停工而发生的各种费用,也可以单独设置“停工损失”科目;停工损失包括停工期内所支付的生产上人工资和提取的应付福利费、昕耗用的燃料和动力费,以及应负担的制造费用;对于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