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6 毫秒
1.
近年来,在人民币升值预期和境内外正向利差的市场环境下,银行纷纷加大投入,将创新贸易融资产品作为争揽客户、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贸易融资组合产品因此获得快速发展。调查显示,贸易融资组合产品不断呈现出新的特点,在帮助企业避险套利、稳定外贸发展的同时,也加大了资金流与货物流的偏离程度,加剧了国际收支失衡,弱化了监管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2.
银行应做到创新有度,避免创新脱离实体经济,即任何贸易融资产品的创新,必须围绕贸易融资的本质进行。套利是当前金融市场中最普遍和最重要的交易行为之一。套利交易一方面能够为市场参与者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交易工具,活跃市场交易,实现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另一方面,套利交易也加大了市场的波动,增加了市场交易的风险,同时也加大了监管难度。可以说,套利交易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近年来。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推进,人民币在跨境结算中的角色已从“龙套”转变为“最佳配角”,人民币业务范围全面涵盖了贸易收付、资本金、外债、跨境融资等方面。人民币的境内外流通和存放产生了获利空间,精明的商人、经验丰富的银行专业人士相互合作,达成双赢共识,利用利差与汇差进行套利。应该怎样看待这种行为呢?是禁止还是鼓励?本文分析了目前市场上存在的各种套利产品,结合各部门的有效监管,在严格真实贸易背景的前提下,提出适当鼓励“合规”套利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创新无处不在,在市场和政策环境自去年以来短时间内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外汇表外融资创新产品层出不穷,如付汇通、汇贷盈、购付宝、盈付通、保付加签、协议付款等,以及外汇表外融资产品与跨境人民币产品的组合运用,让人眼花缭乱。  相似文献   

5.
黄艳霞 《河北金融》2010,(10):53-55
2009年以来,随着境内外汇流动性日趋紧张,商业银行纷纷运用跨境表外融资业务产品帮助境内企业和个人获得境外贷款套取本外币利差和境内外汇差,如海外代付协议付款等,这些跨境表外融资产品的过度运用扩大了贸易信贷规模、加大了外汇净流入压力。本文通过对银行跨境表外融资情况的分析,评估其对外汇收支形势的影响,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2012年以来,随着人民币双向波动趋势日趋明显,外汇指定银行贸易融资产品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远期、掉期等组合类融资产品不断涌现,融资产品逐渐由外币延伸至本币,本外币、境内外联动性逐渐增强,离岸、在岸业务相互配合,一体化、  相似文献   

7.
张德进 《中国外汇》2013,(21):74-75
贸易融资的基本目的是满足企业贸易支付需要,但在汇率不稳定、存在境内外利差以及监管限制的情况下,规避政策和套利也往往成为贸易融资的重要目标。从实践来看,基于企业信用的贸易信贷行为,对跨境资金净流入影响微弱,但基于银行信用的贸易融资,其规模扩大则是推高跨境资金净流入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提高对贸易融资监管的有效眭,能有效防范跨境资金的大量流入/流出。  相似文献   

8.
王大贤 《新理财》2011,(12):43-45
树欲静而风不止。在当前国内稳健货币政策和较严格的外汇管理条件下,人民币跨境结算作为一项政策扶持、快速发展的新业务,成为各银行争夺市场、吸引客户的重要途径。但受制于人民币国际流通性不足和海外市场对人民币的接受程度不高等客观因素,一些人民币结算产品实际成为银行和企业套取境内外利差、汇差的投机性套利产品。根  相似文献   

9.
当前境内外利差、汇差的存在使得企业境内外融资成本存在较大差异,促使境内企业更多倾向于境外融资,外资融资租赁公司成为境内企业境外筹集资金的重要桥梁。近年来,外商投资融资租赁快速发展,银行、融资租赁公司合作在缓解境内企业融资难的同时,也对跨境收支带来一定冲击,政策管理上的宽松还可能诱发其监管套利,因此,在鼓励其发展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和规范。  相似文献   

10.
王进杰 《时代金融》2014,(7Z):41-41
随着贸易融资快速增长,其隐藏的套利行为及其风险也随之增大,套利行为更加复杂、专业,套利空间随之放大,本文就新型贸易融资产品的套利行为特点机器风险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贸易融资快速增长,其隐藏的套利行为及其风险也随之增大,套利行为更加复杂、专业,套利空间随之放大,本文就新型贸易融资产品的套利行为特点机器风险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加快,跨境人民币业务领域不断创新,以基础交易货币与融资币种交叉组合的本外币融资业务(以下简称交叉币种融资业务)的迅猛发展,既成为涉外企业重要的低成本融资渠道和避险套利工具,又有助于银行实现新的盈利增长。但同时,既定的价格差也给无贸易背景融资套利提供了可乘之机,其潜藏的风险需引起关注。本文拟以此为切入点,就交叉币种融资产品的发展特征、风险成因进行探讨,继而提出风险防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陈强 《财政监督》2014,(7):62-63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加快,跨境人民币业务领域不断创新,以基础交易货币与融资币种交叉组合的本外币融资业务(以下简称交叉币种融资业务)的迅猛发展,既成为涉外企业重要的低成本融资渠道和避险套利工具,又有助于银行实现新的盈利增长。但同时,既定的价格差也给无贸易背景融资套利提供了可乘之机,其潜藏的风险需引起关注。本文拟以此为切入点,就交叉币种融资产品的发展特征、风险成因进行探讨,继而提出风险防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改革通过简政放权、简化单证,方便企业贸易外汇收支,给银企带来便利。然而,伴随着改革的推进,境内外监管制度上的差异给予贸易融资等监管套利行为发展的空间,一定程度上抵消改革红利,给改革工作及经济金融发展造成不良影响。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发现,贸易融资存在一定的粘性特征,进出口额对贸易融资影响有限,利差比汇差对贸易融资的影响大,国内监管对贸易融资的影响也较大。因此,缩小境内外利率汇率差异和加大境内监管力度可以达到降低监管净负担率、提高制度转换成本的目的,实现制度上的均衡,从而减少融资套利。在政策选择上,应把握监管力度、有序推进改革,减少套利空间、降低套利动机。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房地产企业境内融资渠道受限,外债融资越来越受到重视。2020年房地产企业外债规模保持较快增长,并呈现发行集中度回升、信用利差扩大、发行期限缩短、增信方式面临质疑等趋势。与之相关的监管套利风险、信用风险和阶段性资本流动压力不容忽视。未来应通过增强监管合力、提高中资金融机构参与度、引导企业建立“财务中性”意识等,进一步规范房地产企业外债融资行为,合理利用境内外融资市场支持实体业务。  相似文献   

16.
在日常外汇监管中发现,部分企业嫌疑存在借助融资实现跨境资金套利行为。根据相关企业套利交易背景和目的不同,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资金空转型融资套利。部分企业利用境内外本外币较大利差(两者相差2%~3%),从境外获得大量融资后“囤积”起来,存入银行购买理财产品等,以获得较大的套利收益。如A公司主要从事黄金进料加工,黄金进料加工费为6元/克(进出口差价),  相似文献   

17.
许非 《新金融》2012,(12):55-58
近期,市场上出现了一系列跨境人民币贸易融资产品,引起监管机构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分析了跨境人民币贸易融资产生与发展的政策背景、市场环境及其引发的宏微观经济效应,认为在全球推行宏观审慎监管理念的背景下,银行应将有限的额度资源,用于开展具有真实交易背景、质量较高、满足实体经济需求的跨境人民币贸易融资业务。  相似文献   

18.
近期,市场上出现了一系列跨境人民币贸易融资产品,引起监管机构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分析了跨境人民币贸易融资产生与发展的政策背景、市场环境及其引发的宏微观经济效应,认为在全球推行宏观审慎监管理念的背景下,银行应将有限的额度资源,用于开展具有真实交易背景、质量较高、满足实体经济需求的跨境人民币贸易融资业务.  相似文献   

19.
现阶段,国内各家银行开办的表外融资业务,如同正在高速行驶的列车,发展速度十分惊人,令人侧目。在境内外正向利差和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宏观环境下,表外融资业务可以有效规避汇率风险,实现低成本融资。深受资金压力困扰的国内企业,找到了一种可以“合理”运用的工具,国内银行也获得了不错的中间业务收入,“圆满”实现了双赢。那么,这还有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厘清贸易融资内涵的基础上,以荆州为例,对稳健货币政策背景下贸易融资发展现状及特点、存在的问题及相关配套措施的完善实证分析,指出:贸易融资对"顺收顺差差距"贡献度加大,银行表外融资增长较快、中小企业获取贸易融资的难度增大、对贸易融资产品创新的外汇监管存在缺失,需要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