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2 毫秒
1.
刘贵珍  王艳岭 《济南金融》2005,(5):23-24,26
金融高风险区的形成是由各种复杂因素综合作用所致,不能单用“诚信缺失”来解释,而当前银行在该类地区的“惩罚性”信贷管理体制对于区域信贷结构失衡具有一定责任。本文试图分析当前的银行信贷管理体制和由此所引发的金融高风险区资金转移现象,并就解决区域信贷结构失衡问题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金融资源来源于经济增长,其合理配置又维持和促进经济增长.对潍坊市"十五"期间金融资源配置情况个案分析显示,金融在信用总量增长和结构优化的同时,经济金融化水平低、区域金融资源配置失衡、信贷资源配置期限结构失衡、信贷资源配置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剪刀差、工农剪刀差、金融供给单一化与需求差异化错位、异地信贷资源竞争挤出效应和稳定性等深屡次结构矛盾凸显,"十一五"期间应通过进一步协调强化不同资金功能定位、突出资源配置产业选择、构建完善区域金融体系、建设金融生态环境、疏导民间投资,促进优化金融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3.
在国家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的作用下,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在总量上得到贯彻落实.但从结构来看,区域信贷资源配置出现失衡,主要表现为地区间、机构间、行业间不平衡以及信贷期限不平衡.本文分析了信贷资源配置失衡的原因及危害,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推行"一定比例的新增存款投放当地"的金融政策,增加自下而上配置信贷资源的主动性、提高产业规划引导区域产业发展的作用、打造优良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优化信贷供给是当前基层金融机构亟待重视的问题.造成信贷供给结构性失衡的深层次原因在于金融创新力度不够.为此,首先要处理好五个关系,并从加快金融创新、调整信贷结构、改革金融体制等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5.
次贷危机的形成机理及其对货币政策框架的涵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金融系统"过度顺周期性"的潜在特性,以及由信贷结构产品和发起-分销模式,导致市场参与者难以准确评估风险,这是次贷危机的形成机理。在此基础上,分别分析其在风险承担的积累时期和金融失衡的释放时期对现行货币政策框架的涵义,认为现行货币政策框架可以减缓金融失衡的释放而导致的对经济金融的冲击,但难以约束以承担更高风险方式所导致的金融失衡,因而,必须对现行货币政策框架做出改进。最后阐述了对我国货币政策框架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金融系统"过度顺周期性"的潜在特性,以及由信贷结构产品和发起-分销模式,导致市场参与者难以准确评估风险,这是次贷危机的形成机理。在此基础上,分别分析其在风险承担的积累时期和金融失衡的释放时期对现行货币政策框架的涵义,认为现行货币政策框架可以减缓金融失衡的释放而导致的对经济金融的冲击,但难以约束以承担更高风险方式所导致的金融失衡,因而,必须对现行货币政策框架做出改进。最后阐述了对我国货币政策框架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金融资源来源于经济增长,其合理配置又维持和促进经济增长。对潍坊市“十五”期间金融资源配置情况个案分析显示,金融在信用总量增长和结构优化的同时,经济金融化水平低、区域金融资源配置失衡、信贷资源配置期限结构失衡、信贷资源配置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剪刀差、工农剪刀差、金融供给单一化与需求差异化错位、异地信贷资源竞争挤出效应和稳定性等深层次结构矛盾凸显,“十一五”期间应通过进一步协调强化不同资金功能定位、突出资源配置产业选择、构建完善区域金融体系、建设金融生态环境、疏导民间投资,促进优化金融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8.
区域经济结构失衡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整体经济水平进一步提升的重要掣肘,区域金融失衡是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因素。现实中,欠发达地区通过财政和金融两个渠道产生的"资金外流"诱发区域金融失衡:在市场调节层面,"资金外流"导致欠发达地区融资权"有权而无利";在政策调节层面,"区域差异"引致欠发达地区融资权"实质不公平"。矫正区域金融失衡急需兼具财政和金融双重功能的政策性银行的责任担当。在我国当前政策性银行"商业化"转型时机并不成熟的背景下,可以通过设置区域政策性银行,对欠发达地区的融资权进行"补强",发挥其区域协调的政策性功能,重构其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9.
吕用书 《济南金融》2001,(10):18-19
优化信贷供给是当前基层金融机构亟待重视的问题。造成信贷供给结构性失衡的深层次原因在于金融创新力度不够。为此,首先要处理好五个关系,并从加快金融创新、调整信贷结构、改革金融体制等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0.
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金融政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的难点之一,就是区域经济结构出现愈加严重的失衡问题.从金融的角度来看,区域金融失衡本身就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的重要表现.同时,由于很少考虑到区域协调目标,货币金融政策客观上也难以解决区域失衡问题.对此,在梳理相关理论研究和借鉴国外政策经验的基础上,本文着重探讨了当前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及政策运用的状况和问题,并且从多层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一、金融高风险区的信贷风险特点 所谓金融高风险区是金融业务风险程度较高、金融违规违纪案件相对集中的区域,泛指我国沿江沿海等经济较发达地区.  相似文献   

12.
金融危机后,在信贷大规模投放的形势下,信贷供需的总量失衡与结构性失衡问题日渐凸显.改善信贷失衡,防范金融体系风险,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金融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基于的生态足迹模型,创新提出信贷足迹的概念,构建了信贷足迹模型,测算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信贷足迹(需求)和信贷承载力(供给),并对信贷盈余或赤字的状况进行了分析,得出当前我国信贷市场存在较为显著的结构性失衡问题.基于这一结论,本文从新的角度出发,指出了信贷供需失衡状态下金融体系存在的潜在风险,提出加强信贷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建议,实施差异化的信贷资源配置,防范金融体系风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银行体系的流动性过剩出发,以南京的经济金融数据为样本,运用数学模型对当前的信贷效率进行研究,对流动性过剩环境下信贷失衡过后表现形式进行阐述,分析了信贷失衡的原因和负面影响,并提出破解当前流动性过剩环境下的信贷失衡问题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4.
我国银行信贷结构失衡及其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银行信贷结构失衡的具体表现是:贷款供给制主体与贷款需求主体不对称;贷款重点投向与经济发展的重点需求有偏差;信贷产品单一供给与企业对金融产品多样化需求存在较大差距;贷款期限结构与存款期限结构严重不匹配;贷款利率固定化与利率市场化改革存在矛盾;信贷的区域性结构矛盾突出.信贷结构失衡的调节对策是:运用宏观政策和经济方式引导信贷结构调整;调整货币信贷政策,加强央行宏观调控;加快金融体制改革,促进信贷资金合理调度;加快金融工具创新步伐,满足多样化信贷需求;加强政府对信贷结构的协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5.
李文森 《上海金融》2005,(11):61-62
本轮宏观调控取得明显成效,但也出现矫枉过正的现象.本文以江苏省泰州市为个案,对本轮宏观调控的三个阶段,信贷增长总量的调控与结构性失衡的矫正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的基本结论是:宏观调控与信贷增长失衡相生相伴,当前应进一步发挥金融调控的主导作用,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完善宏观金融调控模式.  相似文献   

16.
谭家表  王坚 《海南金融》2002,(10):52-53
当前,县域经济发展资金供求产生矛盾,信贷结构出现新的失衡,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经济和金融作用不协调.金融部门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如何发挥其应有作用,影响着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是当前值得重视的一个问题.笔者通过对屯昌县内金融机构支持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区域信贷结构是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资金支撑,其基本现状、存在问题和改进方向反映出当前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的区域实施效应,是监测信贷政策效果、促进区域金融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通过对东北区域信贷结构的现状和比较分析,揭示了信贷结构的存在症结,并进一步提出有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信贷结构与产业结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在相互均衡和失衡的动态变动中实现调整、优化。通过剖析当前河南省产业结构、信贷结构的现状及问题,找寻以信贷杠杆促进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探寻优化升级的途径,以期对河南省制定区域信贷政策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9.
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配置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金荣 《西安金融》2004,(12):41-42
本文根据信贷资产配置与产业经济的一般理论,在分析陕西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的特点及趋势的基础上,指出当前商业银行信贷结构与区域经济结构调整步伐不相适应,提出在宏观调控背景下,商业银行应进一步加强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提高信贷资产配置效率,引导、促进陕西区域经济结构优化,实现区域经济和金融互动双赢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县域金融组织结构失衡和功能缺陷,导致县域资金外流严重,商业银行下放贷款权限、建立新型地方性金融机构、对信贷激励机制重新设计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