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由美国引发的金融危机波及全世界,对整个世界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国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是很大的.为了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宏观经济政策,并取得了一些成效.然而,金融危机造成的影响并不能在短期内消除,需要采取长期的措施应对.  相似文献   

2.
艾建国 《中国外资》2009,(22):40-40,42
由美国引发的金融危机波及全世界,对整个世界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国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是很大的。为了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宏观经济政策,并取得了一些成效。然而,金融危机造成的影响并不能在短期内消除,需要采取长期的措施应对。  相似文献   

3.
全球金融危机正在将世界引入漫漫经济寒冬,到现在为止,没有哪个经济学家敢于断言这个经济寒冬的最低温度是多少,当然,也没有人能准确预测这个席卷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北风持续的时间能多长.  相似文献   

4.
本文着眼于金融危机背景下出口信用保险的显著作用,结合广西实际分析广西出口信用保险加快发展的意义,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采取的是鼓励出口的外贸政策,对我国企业顺利的开拓国际市场、增加就业岗位、增加外汇储备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发生世界经济危机以后,世界经济贸易政策取向发生了新变化,当前我国的贸易政策凸显出诸多问题,有必要针对当前形势做出新的调整。  相似文献   

6.
李婷婷 《云南金融》2012,(5X):293-29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采取的是鼓励出口的外贸政策,对我国企业顺利的开拓国际市场、增加就业岗位、增加外汇储备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发生世界经济危机以后,世界经济贸易政策取向发生了新变化,当前我国的贸易政策凸显出诸多问题,有必要针对当前形势做出新的调整。  相似文献   

7.
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金融业监管政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金融危机的直接冲击已经缓和,全球经济从崩溃边缘走了出来,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开始出现复苏性增长的时代已经来临,即全球正在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面临压力和挑战,探讨中国金融业监管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介绍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金融业监管发展趋势以及中国金融业监菅现状,探讨中国现行金融业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后金融危机时代适合我国国情的金融业监管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欧债危机对我国外债管理的启示及相关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欧债危机仍在进一步恶化,这给全球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造成了巨大影响。尽管此次欧债危机并未对中国造成直接冲击,但毋庸置疑的是,当前我国的外债管理体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本文在深入研究我国外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欧债危机对我国外债管理的启示,并就加快推进我国的外债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世界黄金期货市场、工具与法规政策环境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比较了世界主要黄金期货市场、投资工具与各国黄金市场法规政策环境,分析了不同的市场条件、法规政策环境对本国黄金期货市场发展产生的影响,探讨了成为国际性黄金期货市场应具备的基本要素:现货市场发展程度、市场规模、现货商影响力对黄金衍生工具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外汇管制政策和进出口政策对确定本国黄金期货市场是国际性市场还是区域性市场起到关键性作用;黄金市场流通、增值税、监管政策对确定本国各类黄金市场交易的活跃度产生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第二产业的比重大于第三产业,并且在短时期内不会发生较大改变。但从长远来看,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是第三产业的比重将逐步超过第二产业。因此,面对此发展趋势,我国要积极做好准备,通过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大力发展低耗能、低污染的新型环保产业,推进区域结构调整等措施,引导产业结构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国际金融中心都有发达的期货市场,期货市场在国际金融中心变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现阶段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突破口。上海期货市场已具备了加快发展的条件和基础,当前所面临的瓶颈问题是期货品种需要进一步完善,需要采取做深做精现有期货品种、探索开展期货保税交割业务等具体措施进一步发展上海期货市场,从而助力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中国期货市场套期保值绩效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中国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绩效,本文利用确定套期保值比率的OLS、B-VAR、ECHM和EC—GARCH四个模型和套期保值绩效的衡量指标,对中国期货的小麦、大豆、铜和铝的套期保值比率和绩效进行了实证研究,使用1998~2004年中国期货与现货价格的周数据来进行单位根和协整检验等计量分析。研究显示,金属期货品种的套期保值比率和绩效比农产品期货品种的套期保值比率和绩效都要高。考虑了协整关系的ECHM和EC—GARCH模型的套期保值比率和绩效比没有考虑协整关系的OLS和B—VAR模型高,样本区间外的套期保值绩效优于样本区间内的绩效。本文认为采用ECMH和EC—GARCH模型进行套朔保值是最佳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1)流动性冲击主要通过资产负债表渠道和资产价格渠道来影响金融市场,正是这两种渠道才使得流动性在金融危机爆发及传导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借款人的资产负债表效应导致损失螺旋和保证金螺旋的产生,造成资产的折价销售,推动了资产价格的下跌和进一步的银根紧缩;(2)房地产泡沫的形成与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失误、金融市场结构变化、新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及投资者的羊群行为等有关,房地产泡沫破灭是美国金融危机的导火索;(3)金融危机爆发后,美联储通过调整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推出各种形式的金融创新工具,向金融市场注入流动性,有效地降低了金融市场崩溃的概率。论文最后从流动性管理的角度,对美国金融危机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4.
选择有效处置有问题金融机构和不良资产的政策是政策制定者在应对金融危机时的关键问题,政策选择不仅影响处理危机的财政成本,也会影响金融机构未来的风险承担行为。本文提出了一个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分析政府处置有问题银行的各种政策选择的模型,通过考察各种政策的事后道德风险和事后财政成本,对这些政策进行了比较分析,并结合美国不良资产救助计划(TARP)实施重点的转变,说明了为什么股权注资比收购不良资产更有效。  相似文献   

15.
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轮金融危机被冠以衍生品泛滥之名,使得国内对发不发展和如何发展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产生纷争。本文通过分析指出本次危机是系统性危机,金融衍生品是其复杂传导链条中的一个环节,不应担当危机爆发的主要责任。通过中美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比较,发现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仍处于初级阶段,与差距逐渐缩小的中美债券市场规模、中美经济总量规模相比,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缓慢,市场发展空间巨大。最后指出我们应该深化基础市场建设,逐步建立多层次的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结构,并建议商业银行培育自身金融衍生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6.
次贷危机与主要金融危机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次贷危机愈演愈烈,对美国实体经济产生巨大冲击,亦对金融市场影响深远。本文将次贷危机与美国80年代的储蓄信贷机构危机、北欧90年代金融危机,30年代大萧条和日本90年代银行危机等主要金融危机进行了细致的比较分析,并得出政府救市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7.
李佳  王晓 《金融论坛》2011,(1):25-30
次贷危机是一场金融市场流动性紧缩的危机.在流动性紧缩的过程中,连接多个利益主体的资产证券化负有很大责任.本文采用计量经济理论中的VAR模型对次贷危机中资产证券化对金融市场流动性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在次贷危机的演进过程中,资产证券化确实对金融市场的流动性产生了持久的负面冲击效应,并导致了流动性紧缩的传导和扩散.因此,...  相似文献   

18.
现代期货市场在套期保值和价格发现功能基础上演绎出丰富的功能类型。在发达国家,期货投资基金规模庞大,具有成熟的交易策略和交易技术,已经成为期货市场所有功能有效发挥的中坚力量。中国要全面提升期货市场功能,确保价格安全和产业安全,应加快探索期货投资基金的具体模式、市场结构和法律框架,将期货投资产业链中的各要素进行重新整合,确立不同品种期货的产业集群式发展模式。为此,政府应主动打破路径依赖,实现以投资者结构多样化为基础的期货市场全面创新。  相似文献   

19.
为了减少金融危机的冲击,各国纷纷采取税收政策来刺激经济。从实施情况看,各国主要是以凯恩斯理论为指导进行税收政策的调整。尽管程度不一,侧重点也有所差别,但主要是在所得税上做文章,再辅之以流转税的微调。由于我国经济基础和发达国家不同,不能简单地将凯恩斯的短期分析方法拿来应对长期性问题,需要平衡以应急为目标的基础设施投资刺激与促进消费增长为目标的结构调整。因此,我国税收政策的能量应该释放到有利于改革和结构转换的方向上来,具体可从降低税收增速、调整税制结构、进行分税制税收管理体制改革、加强非税收入管理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0.
新冠肺炎疫情、金融市场震荡与金融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在全球快速蔓延后,美国等国家金融市场出现大幅度震荡,历史罕见。金融市场震荡是疫情影响投资者信心,金融市场本身的风险需要释放,以及经济基本面悲观预期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来看,疫情对实体经济造成冲击,疫情应对情况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金融市场震荡是否演化为全球金融危机,国外金融市场震荡对国内金融市场的传导需要审慎理性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