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据     
☆到2020年,我国农田水利投入总量将达4万亿据悉,国务院将进一步突出农田水利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展现代农业中的基础地位和支撑作用,加快扭转农田水利建设滞后的局面。将进一步加大农田水利投入力度,确保到2020年全社会水利投入总量达到4万亿元。  相似文献   

2.
徐广生 《水利经济》2005,23(3):38-38
财政部农业司司长丁学东在接受中国水利杂志记者采访时说:在大江大河治理、重点水利骨干工程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后,一个时期被忽视的农田水利应当成为国家支持的重点。应当合理调整水利投资结构,逐步向农村水利建设倾斜。他说,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以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为重点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实施以节水改造为中心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狠抓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要求基本建设投资和财政资金都要加大对农村水利的投入,  相似文献   

3.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影响到国家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农田水利建设,是水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补短板"的有效措施和具体表现。通过社会资本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相关案例的调研和整理,分析典型地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的主要做法,总结加强政府引导、激发社会资本活力、加大金融支持、建立长效机制和深化综合改革等经验启示,为进一步推广农田水利建设PPP模式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影响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的因素很多,包括政府和集体投入不足、农民筹资筹劳困难、"大"水利与"小"水利的矛盾,包括降雨量减少、湿地减少、植被破坏、地下水位严重下降、社会治安差、电价高等问题,但产权制度和管理体制却始终是两个根本性的影响因素。因此,通过产权制度和管理体制改革来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就是很自然的选择,实践  相似文献   

5.
市场经济条件下农田水利建设的政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俊  龙长会 《农业经济》2003,(12):11-12
作为一个水利大国和水利古国,治水害,兴水利历来是兴国安邦的大事。毛泽东曾经说过一句话: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在建国后近三十年里,全国上下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农田水利建设,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最近几年我国又在一些大的防洪工程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但是与农业产出能力  相似文献   

6.
随着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气候变化异常,大规模重大洪涝灾害时有发生,再度引发了人们对农田水利的关注。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将农田水利建设提升到粮食安全的战略高度,随之加大了财政资金对大中型水利工程的投入。这些资源能否有效地发挥作用取决于"最后一公里"即小型农田水利,于是如何有效地管理小水利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采用文献研究法从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机制、农田水利设施的产出效益、农户参与小型农田水利管理的意愿、女性参与行为分析等方面梳理了国内外已有研究,指出了其不足之处,并进一步提出了灌溉农业模拟研究的方法、完善绩效指标的核心集、提高数据的可靠度等几个未来拓展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一) 集资的本意就是聚集资金。我们一般所讲的水利集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水利集资包括筹集所有的水利资金,狭义的水利集资是指在一般有固定渠道资金(如国家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国家预算内水利事业费拨款、小型农田水利和水土保持补助费投入)之外,筹集水利资金(包括劳动)。本文所研究的水利集资是指狭义的水利集资。水利集资按其用途可以分为水利基建(或建设)集资和水利管理集资。  相似文献   

8.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长期投入不足,历史欠账严重,原因在于农田水利建设投融资体制机制不完善.现行的投融资模式成为制约我国农田水利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因素.应合理统筹大中型与小型农田水利投入关系、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配置关系、财政支农与金融支农关系,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9.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将水利提升到战略高度,提出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将从政策与财政等方面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支持力度。国家在水利事业上的战略调整固然为农田水利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但有效的农田水利建设必须立足于中国农业生产方式与中国农田水利的性质,探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操作机制。高效的农田水利建设机制必须要处理好以下四重关系。  相似文献   

10.
改革后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主体缺失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在分析我国 5个时期农田水利建设情况的基础上 ,分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农田水利建设相关利益主体在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上的不同态度 ,进而提出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主体应是政府和农民 ,而对于农民来说 ,可以根据水源特点分别采取股份制和参与者管理两种方式。  相似文献   

11.
同志们:这次全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电视电话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央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战略部署,总结交流各地农田水利建设经验和做法,分析研究农田水利建设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安排部署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农业农村工作。  相似文献   

12.
财政部、水利部于日前联合启动第三批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今年中央财政投入111亿元,在已安排850个县的基础上,再新增400个小农水重点县,基本覆盖全国农业大县和产粮大县。有关方面希望通过更新、修复田间地头的水利设施,打通农田灌溉侵后一公里”,为粮食连续稳产增产提供有力的水利支撑。  相似文献   

13.
<正>以农田水利建设融资为例,要将民间资本通过PPP模式引导到农田水利建设中来,首先组建水利合作社,该水利合作社相当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项目公司,由该合作社投资建立水利设施,建成后归合作社运营管理,政府部门可为合作社提供财政补贴,并实施监督。合作组织作为水利基础设施的投资者和所有者,以政府财政资金作为杠杆,吸引社会上的闲散资金进行投资建  相似文献   

14.
2011三农热词     
大兴水利 2011年的“一号文件”在锁定“三农”的同时,首次聚焦水利建设,并更加具体明确了对水利建设大幅增加投入。文件中,水利亮点频现,“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力争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增强对水利建设的金融支持”。2010年我国水利投资是2000亿元,高出一倍就是4000亿元,未来10年的水利投资将达到4万亿元。  相似文献   

15.
大兴水利2011年的一号文件在锁定三农的同时,首次聚焦水利建设,并更加具体明确了对水利建设大幅增加投入。文件中,水利亮点频现,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力争今后10年全社  相似文献   

16.
国外农业现代化和农村水利建设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以及农村水利建设情况以期对我国的发展提供相应的借鉴。[方法]文章主要采用案例分析法,对以色列、日本、美国和欧盟等国家(地区)农业现代化建设进行了分析。[结果]研究发现这些国家(地区)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水利建设中完善了相关法律制度,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支持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政策,加大了节水灌溉等技术的投入力度,为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结论]提出我国要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以法律形式明确中央和地方农田水利的相关责任划分,规范农田水利投入机制,逐步改善传统农业用水方式,提高我国水利智能化等措施来实现农村水利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辽宁省农业发展中的农田水利建设情况,针对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不足、难以抗御重大自然灾害、小型农田水利的建设、管理问题、水资源短缺,农业用水浪费现象严重等问题,提出广辟资金筹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重视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编制工作;规范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管理和资金使用;大力推行节水灌溉技术;要切实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等措施。  相似文献   

18.
古代淮北地区的农田水利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海涛 《中国农史》2002,21(4):26-32
本文大体勾勒了古代淮北地区农田水利兴衰史。西汉、曹魏时期利用当地河湖众多的优势 ,兴修了大批陂塘 ,为该区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唐朝、北宋时期 ,该区农田水利建设再兴高潮。明清时期该区农田水利建设以排涝为主。有关或蓄或排等水利政策的未定和大型永久性工程的缺少 ,是该区农田水利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农田水利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和前提,切实关系到农业经济发展、农业抗灾能力,关系到团场增效、农工增收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今年中央1号文件进一步突显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强调要坚持不懈地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本文在调查分析石河子垦区农田水利建设取得的成效基础上,研究分析金融支持农田水利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是水利工程的"最后一公里",决定了政府投入的大中型水利工程是否发挥应有的价值和效能。农户在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中占主导地位,政府仅起引导和辅助作用。农户的参与意愿决定其行为选择,因此,农户参与意愿是问题的基础与核心之所在。本研究首先利用农户商品与水利设施效用函数求解农户效用最大化问题,得出关于农户个体小水利投入意愿的5个理论命题;然后根据湖北省调查数据,采用Heckman两步法对农户参与小水利建设意愿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户主受教育年限、实际耕地面积、农田灌溉严重不足、信任村干部是显著促进农户参与小水利建设的因素;最后基于经验研究的重要结论得出相应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