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了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发展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农村居民健康不容忽视。虽然采用跨国数据进行的研究基本上证实了收入不平等对人口健康产生的不利影响,但采用跨地区和个体层面数据的研究仍未得出一致结论,因此本文利用CGSS2015数据,采用Ordered Logit模型分析了个体和群体收入不平等对农村居民自评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个体收入不平等(Podder指数、Kakwani指数、全样本Yitzhaki指数)对农村居民自评和心理健康均存在显著负向影响,群体收入不平等(基尼系数)对农村居民自评和心理健康在整体上都存在"U型"影响关系,但这种"U型"关系的具体形状存在差异,在自评健康的"U型"关系中大部分样本位于其右侧,心理健康中大部分样本位于左侧。除此之外,部分个体层面、家庭层面、社会层面的变量对农村居民的身心健康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农村居民在非农工作岗位获得稳定的收入是有效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实现稳定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福祉的关键所在。本文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3年的调查数据,运用扩展的Mincer收入决定方程,应用一般线性回归模型及分位数回归技术,实证研究了不同维度个体社会资本对农村居民非农收入的影响,并进行了地区及就业身份的差异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社会交往、信任、社会互惠、政治参与以及就业身份对农村居民非农收入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不同性别、不同地区、不同收入水平下,社会资本和就业身份对非农收入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基于持久收入和暂时收入的两种分解方法的省际面板模型检验了持久收入理论的三个假设。结果发现,我国农村居民消费与持久收入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安徽、黑龙江、吉林、陕西、甘肃、青海、云南和海南等省份农村居民的暂时收入边际消费倾向为零,而其他省份的农村居民消费与暂时收入有显著的相关关系,暂时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不为零。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对当期收入是过度敏感的,导致持久收入理论失灵。不确定性和流动性约束对消费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1997—2006年省际动态面板数据研究了我国农村居民储蓄率变动的决定因素,并检验了永久收入假说(生命周期理论)对我国农村居民的适应性。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农村家庭储蓄率持续攀升以及时空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农村居民储蓄习惯(滞后储蓄率)、收入增长率、实际利率和宏观经济波动;但与人口年龄结构相关的因素对农村居民储蓄率变动影响较小,实证结果部分支持生命周期理论假说。因此,从中短期来看,我国农村居民家庭储蓄率依然较高,应设计出刺激农民消费、减少储蓄的中短期政策组合,同时从制度层面理顺农村储蓄资金转化为投资的渠道。  相似文献   

5.
农村居民生计选择策略的多样化是有效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自主创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关键所在。本文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3年的数据,运用无序多项选择模型探讨了信息获取媒介对农村居民生计选择的影响,进一步为了克服变量间互为因果关系的内生性问题,本文选取两个工具变量并采用二阶段最小二乘法进行了内生性分析。研究表明:(1)相对于务农主导型,传统媒介使用频率与现代媒介使用频率越高,农村居民选择兼农型或务工主导型生计策略的概率越大,并对务工主导型生计策略的促进作用更明显;相对于兼农型,现代媒介使用频率高的农村居民更倾向于选择务工主导型生计策略。(2)不同类型的媒介使用对农村居民生计选择的影响存在差异,杂志媒介使用频率越高,农村居民选择兼农型与务工主导型生计策略的概率越大;电视媒介使用频率越高,农村居民选择务工主导型生计策略的概率越小;报纸媒介、互联网媒介(包括手机上网)和手机定制消息媒介使用频率越高,农村居民选择务工主导型生计策略的概率越大。农村居民的性别、年龄、教育程度、普通话能力及家庭经济水平等对农村居民生计选择也具有显著影响。(3)在纠正了内生性问题后,现代媒介使用频率依然促进农村居民选择务工主导型生计策略。  相似文献   

6.
本文使用1997—2006年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数据,运用二维Logit模型分析了我国农村居民健康状况的地区差异及其决定因素。研究发现,我国农村居民健康状况总体呈下降趋势,地区差异明显,妇女健康状况较差,中老年人的健康水平下降,中学教育对提高健康水平作用明显,收入增加和家庭环境卫生的改善有助于提高健康水平。医疗费用的上涨抑制了健康水平的提高。文章认为,应该从加强农村居民的能力建设促进农民增收,加大农村基础教育投资,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开展针对妇女和中老年人的医疗保健服务,从改善落后地区的医疗保健条件和环境卫生状况等方面入手改善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促进健康公平。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村居民收入趋同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城乡二无经济特征非常明显的国家,基于人均GDP或劳均GDP的经济趋同研究可能存在问题.如果城乡差距较大,且各地区的城市化进程不一致,基于GDP衡量的地区差异中便会包含城乡差异的因素在内,而与经济增长理论中要研究的"经济趋同"出现背离.本文采用各省1978年~2006年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数据,利用非线性时变因手模型的实证研究表明,即便将城乡差异的因素分离开来,中国还是不存在全国范围内的经济趋同.  相似文献   

8.
农村居民区域间收入差异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走过了20年的历程。在这20年中,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浓度和广度上的不断拓展,农业和农村经济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也日益突显出来,而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当前农民收益分配不均衡问题。本分别从收入来源角度和农户特征的影响程度两个方面,通过对斟尼系数的分解分析,探讨了引起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同时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2020年我国1 584个县域样本的横截面数据构建回归模型,实证分析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及其门槛效应。结果表明,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村居民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主要通过经济数字化、数字基础设施、治理数字化和生活数字化来实现;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村居民收入的提高具有单一门槛效应,即数字乡村建设水平越高,农村居民的增收效用越大;数字乡村建设对中部、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收入的促进作用较大,而对东部地区农村居民收入没有显著的影响;相对于非民族地区,数字乡村建设对民族地区农村居民的增收效应更大。据此,应进一步加强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数字素养、增强数字乡村建设的区域平衡性等,以提高农民收入、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0.
我国财政农业支出和农村居民收入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政府不断加大对农村的财政支出,那么我国财政农业支出能否促进农村居民收入呢?本文主要是对财政农业支出和农村居民收入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加大财政农业支出的政策含义和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新疆农村居民收入构成的特征.为确定新疆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点,政府制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政策和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依据安阳县国家农调队提供的100户农村居民近三年财产性收入统计数据,定量分析了该县域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的现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居民财产性收入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一些增收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14.
基于持久收入假说的我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为理论基础,置入刻画我国农村居民消费习惯性偏好的滞后项,构建了我国农村居民持久收入假说的扩展模型;将样本1985—2010年划分为两个子样本并分别采用动态面板模型进行消费函数估计,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具有比较强的消费习惯性特征,现期消费不仅与当期收入有关,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前期消费的影响;由于消费支出不确定性的增加,以及随着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村居民消费占其收入的比例不断减少,后一个样本期的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低于前一个样本期的边际消费倾向;持久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小于暂时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暂时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2007年中国家庭收入项目微观调查数据,从实证的角度考察了村领导受教育程度对农村居民非农收入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具有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村领导可以显著增加所在村庄村民的非农收入,而这一增收效应的主要作用机制是,具有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村领导对村民在本县参与非农就业的工作时间和每小时工资水平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具有高中受教育程度的村领导对村民非农收入没有显著影响,但会显著增加村民在外县打工的工作时间以及非农收入。本文的研究发现为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加强农村干部队伍人才培养提供了一定的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6.
我国省际间农村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省际间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变动主要是由家庭经营纯收入与工资性收入比重及其变化的差异决定的,缩小省际间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应加快收入省份乡镇企业的发展,加强低收入省份的交通,信息基础工程建设和教育基础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17.
基于收入来源的我国省际间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变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省际间农村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省际间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变动主要是由家庭经营纯收入与工资性收入比重及其变化的差异决定的.缩小省际间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应加快低收入省份乡镇企业的发展,加强低收入省份的交通、信息基础工程建设和教育基础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定性分析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基础上,展开实地调研,主要运用定性描述和计量分析的方法对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于安德森(Andersen)医疗服务利用模型,本文构建了影响居民医疗服务满意度的三维分析框架,包括个体特征维度、政策环境维度和医疗资源维度。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 2015年数据,通过多元有序Logit回归发现:城乡居民医疗服务满意度呈现"倒挂"现象,农村居民的医疗服务满意度要高于城市居民,主要是由城乡医疗服务资源配置不合理造成的,优质的医疗服务主要聚集在城市地区,反而导致城市地区医疗服务利用的过度拥挤。在三维影响因素中,首先是医疗资源维度对城乡居民医疗服务满意度的影响最大,其中影响城市居民医疗服务满意度的主要是医疗资源的充足程度,说明城市地区医疗服务利用较拥挤,城市居民希望获取更加充足的服务;而影响农村居民医疗服务满意度的主要是医疗资源获取的便利程度,说明农村地区长期的医疗服务短缺,农村居民希望获取医疗服务更加便利。其次是政策环境维度,其中认为政策的公平程度与是否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对满意度的影响较大,而且是否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对城市居民的影响要比对农村居民的影响要敏感,这主要是制度保障水平差异和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个体特征维度总体上对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满意度的影响较弱。为了提高居民的医疗服务满意度,需要医疗服务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改革同时推进,尤其是要补齐农村医疗服务供给这一短板。  相似文献   

20.
海南农村居民收入与农村人力资本实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的研究表明,海南农村住户从业人员的受教育年限对其收入增长的促进作用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受教育年限在0~6年内,提升农村住户从业人员的受教育年限,农民的人均年收入反而减少;二是超过6年后,提升农村住户从业人员的受教育年限,农民的人均年收入呈乘数增加趋势。本文的研究还发现了海南农民的工龄对其人均收入的影响,其影响效果是边际递减的。本文建议,分层次加强海南农村教育,以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