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选取2012—2020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基于彭曼公式估算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四大粮食作物的虚拟水含量和贸易流量,通过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分析虚拟水流动对区域粮食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粮食作物的虚拟水含量在品种、空间上存在明显的差别,虚拟水从北方流向南且流动量逐年增加;虚拟水净调出量与区域粮食安全呈显著的倒“U”形关系,说明虚拟水在区域间的转移应存在一定限度;播种面积、人均水资源量、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城镇化水平等因素对区域粮食安全均具有显著的影响。为此,提出了筑牢水利保障、优化种植结构、发展节水农业、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等保障区域粮食安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村经济》2021,(7):42-49
粮食安全是影响国家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国内自然灾害、极端气候的频发给粮食生产带来挑战,疫情肆虐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国际粮食安全风险。本文拟聚焦粮食安全问题,选取国内代表性的长江中下游地区进行粮食安全风险水平测度及安全等级评价。通过P (压力)—S (状态)—R (响应)模型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将层次分析法、改进的熵权法与TOPSIS评价方法相结合,基于2014~2018年我国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各省份的面板数据,对粮食安全水平进行评价与风险等级划分并分析五省份间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自2014年以来,长江中下游各省份在压力—状态—响应三个子系统维度内粮食安全风险水平表现各有优劣,省份间粮食安全水平差距较大。各省份应建立完善的粮食安全过程考核与风险预警机制;应以弥补粮食安全发展过程中的短板为工作重心;引导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粮食安全压力—状态—响应的互动过程;建立风险应对信息交流平台等。  相似文献   

3.
为虚拟水贸易决策提供理论支撑和方法支持,依据降雨的周期性规律,基于周期性函数理论,建立降雨函数最小正周期性模型,模型显示农业用水量关于时间序列具有周期性,这种周期性在各地区具有不同的最小周期性,降雨函数最小正周期会导致该地区粮食产量的变化,从而导致粮食生产的丰歉变化。结果表明,人们可以利用降雨周期的最小正周期导致的粮食产量变化进行区域间的粮食贸易,进而实现多个区域间的虚拟水贸易平衡,优化干旱区域和丰水区域间的水资源配置,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4.
淮河流域农业干旱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朗  欧真真 《水利经济》2011,29(5):56-59
干旱是制约我国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的生产和粮食安全。以受干旱影响程度较重的淮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历史旱情资料的统计分析表明:流域农业干旱灾情随年代的发展逐渐加重,且不同行政区域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利用相关数据实证检验了1999~2008年间流域内农业干旱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业干旱灾害对粮食生产具有明显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该分析结果可为淮河流域农业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和粮食安全提供些许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基于引力模型的中国农业虚拟水国内贸易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经典引力模型和时空引力基本模型,在对影响农业虚拟水国内贸易量的因素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农业虚拟水国内贸易时空引力一般模型和改进模型,并采用中国29个省(区、市)1980~2007年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时空引力一般模型印证了引力理论的基本观点,即虚拟水贸易量受各地区经济规模正向影响,受贸易成本负向影响。通过农业虚拟水国内贸易时空引力改进模型,本文深入分析了影响中国农业虚拟水国内净输出量的因素,结果表明,输出方乡村人口数、总播种面积、有效灌溉面积、粮食单产、农产品生产价格以及输入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总人口数对农业虚拟水国内贸易量有正向影响;农业生产风险和经济距离对农业虚拟水国内贸易量有负向影响;农业虚拟水国内贸易量存在显著的时空自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我国粮食安全目标及风险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粮食安全主要体现在稳定的生产能力、合理的粮食品种结构、较高的粮食自给率和健康的食物消费模式等方面。粮食安全风险来源主要有三:一是频发的自然灾害加大粮食生产波动,二是趋少的自然资源加大粮食增产难度,三是难料的粮食价格加大粮食市场风险。本文针对粮食安全目标及其风险提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目标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一个风险规避型营林企业和一个风险中性木材分销商的木材产销供应链为研究对象,分析营林企业向木材分销商购买期权合约规避木材市场价格的随机波动风险,在条件风险价值(CVaR)准则下,构建斯塔克尔伯格(Stackelberg)博弈模型,研究木材产销供应链最优策略,并分析营林企业风险规避程度、期权执行价格以及期权费补贴率对木材产销供应链最优策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期权合约中约定的期权执行价格较低时,营林企业种植规模、木材生产量和期权费均随风险规避程度的增加而减少,但单位面积蓄积量却随风险规避程度的增加而增加;而当期权执行价格较高时,营林企业可通过行权应对木材价格波动风险,故种植规模、木材生产量、单位面积蓄积量以及期权费均不受风险规避程度影响。期权执行价格的提高会促使木材分销商提高期权费,进而提高期望利润;但期权执行价格对营林企业最优混合决策的影响存在差异,期权执行价格的提高有利于提高营林企业种植规模,但不利于营林企业增加质量投入提高单位面积蓄积量。期权费和单位面积蓄积量随期权费补贴率的提高而增加,而营林企业种植规模和木材生产量却随期权费补贴率的提高而减少。此外,期权费补贴率的提高有利于提高木材分销商的期望利润,但会降低营林企业的条件风险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测算我国粮油虚拟水进出口量,估算粮油虚拟水贸易对农业用水的贡献率,以期为我国实施农产品虚拟水贸易战略缓解农业用水短缺问题提供有益借鉴。[方法]文章利用标准彭曼公式估算2001—2017年我国粮油单位质量虚拟水含量,进而计算出2001—2017年我国粮油虚拟水进出口量,进一步计算我国粮油虚拟水贸易对农业用水的贡献率。[结果](1)我国粮油单位质量虚拟水平均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棉籽、大豆、油菜籽、花生、大米、小麦和玉米;(2) 2001—2017年我国粮油虚拟水贸易一直处于净进口状态,并且净进口量整体呈增长趋势,2001—2017年我国粮油虚拟水净进口量累计达2.216万亿m3,相当于节约了同等数量粮油生产用水量;(3)我国油料虚拟水净进口量远远高于粮食虚拟水净进口量,大豆和油菜籽是虚拟水净进口最多的油料,并且其进口市场集中度很高;(4) 2001—2017年我国粮油虚拟水贸易对农业用水的贡献率不断提高,由8%增至40%。[结论]虚拟水贸易大大节约了我国农业用水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农业用水短缺问题,为我国节约水资源和实施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9.
供给侧生产端变化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粮食安全战略背景下,粮食供给侧生产端对于保障中国粮食安全起到关键性作用。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土地规模化经营快速发展,粮食生产在质量效益和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其土地生产效率的提高和市场风险的防范面临挑战;粮食生产成本的攀升和比较收益的下降,使农业支持家庭生计的功能不断弱化,导致农户种粮意愿普遍降低;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升级引致种植结构调整,使保障口粮绝对安全的政策成本上升。粮食生产主体结构与行为、生产成本与比较收益、供需匹配关系等生产端的重要变化,对粮食供给能力进而对国家粮食安全产生重要影响。为此,需要优化粮食安全目标,合理协调“保产量”与“优结构”的关系;完善价格激励机制,以需求升级为导向优化生产结构;优化收储调控机制,增强粮食安全风险应对能力;多举措提高农户种粮和地方政府发展粮食的积极性的同时充分利用国外资源和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10.
确保粮食安全始终是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然而,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以新自由主义农业政策为利器,不断推动本国农业垄断资本国际化,凭借技术优势、规则优势与资本优势破坏发展中国家的粮食生产体系,引发发展中国家粮食生产的困局,逐步渗透和控制发展中国家的粮食生产与贸易,力图蚕食发展中国家的粮食主权,达到控制全球粮食产业的目的。而近些年来,国际农业垄断资本更是利用粮食的金融化、能源化趋向为发展中国家粮食危机的爆发埋下伏笔。因此,为避免重蹈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覆辙,积极应对国际农业垄断资本带来的风险和挑战,中国应在经济新常态下实施粮食安全新战略,以科技创新推进农业现代化与粮食生产结构调整为基础,以合理运用WTO规则和政策规制国际农业垄断资本为抓手,以金融制度支持农业、促进农村发展为依托,尽快实现中国粮食生产的现代化,切实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当前全球范围内公共安全事件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世界粮食生产和供应链,粮食安全系列问题由此引发学术界与政府部门广泛关注。贸易流通不稳定的背景下,科学分析全球粮食安全和风险格局时空特征对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以及保障全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以往研究缺乏对全球粮食安全和风险格局的长时序时空特征分析。文章通过结合粮食生产和消费数据对全球粮食安全和风险格局进行长时间序列研究,并探索全球粮食安全和风险格局时空规律。[方法]基于1961—2017年全球各国粮食生产和消费统计数据,综合运用波动系数、重心分析、粮食短缺指数和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等分析方法,对全球粮食生产、消费、风险及相对风险格局进行了分析,探究了全球粮食安全和风险格局的时空规律。[结果](1)研究期间全球和中国粮食生产及消费呈显著上升趋势,疫情和蝗灾等重大突发事件会对粮食生产消费格局造成一定影响;(2)全球整体粮食安全总体从中等风险下降至低风险,中国粮食安全风险近60年持续降低,2017年处于低风险等级;(3)中国粮食资源承载力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非洲、拉丁美洲以及东南亚地区粮食安全相对风险波动较大。[结论]世界粮食安...  相似文献   

12.
正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大省的首要任务是扛稳粮食安全重任;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当前,境外新冠肺炎疫情扩散蔓延势头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世界经济、社会正常秩序遭遇严重冲击,粮食问题隐忧浮现。积极应对危机,保障江苏粮食安全和市场稳定,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条件下,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需要充分利用国际农业资源以突破现实条件的制约,提高粮食安全的综合保障能力。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合理利用国际农业资源,有利于实现粮食供求紧平衡,规避粮食安全风险,促进粮食品种多元化和提高粮食产品质量。因此,应采取政策支持我国粮食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针对不同国家和不同粮食品种分别采取订单种植、海外屯田和扶持发展等模式,提高我国粮食安全保障的效率。  相似文献   

14.
在美国,粮食的概念很广泛,包括小麦、玉米、高梁、大麦、稻符、燕麦及其他杂粮等。粮食生产是美国农业生产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长期以来,美国政府主要通过限产休耕、补贴和促进出口等途径,为农业生产规避风险,稳定农产品价格,维护农民利益。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产品虚拟水流动格局分析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雪 《水利经济》2012,30(6):1-6
我国2000—2009年八大区域间的虚拟水流量关系计算结果表明:10年间我国通过粮食贸易产生的虚拟水流向主要是从北方流向南方地区;在八大区域中,东北、黄淮海、长江中下游地区为我国虚拟水净调出区,其他五大区域为虚拟水净调入区,其中华南和东南为主要的净流入区。我国区际间虚拟水流动格局形成的原因,除受水资源影响外,还受到耕地资源、生态需要、经济因素、人口、政策因素的限制。我国粮食对外贸易中虚拟水流动格局主要受大豆影响,大米、小麦、玉米虚拟水含量仍以出口为主。基于虚拟水流动格局构建的区际间农业生态补偿横向转移支付模型,为解决农业生态补偿中补偿主客体不明确及补偿标准模糊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水资源承载力不会影响虚拟水流动格局,但却是虚拟水流动格局合理与否的参照。  相似文献   

16.
粮食是人类生活的基本物资,粮食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本文分析了粮食生产、销售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主要风险因素及粮食安全风险放大效应。提出了强化信息功能,加强制度创新,提高农民素质,培育粮食市场等粮食安全风险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7.
[目的]粮食安全是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评估粮食安全状况、分析粮食安全形势,可为科学选择新时期粮食安全战略路径、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促进经济持续发展、构建生态屏障提供决策依据。[方法]文章以粮食产销省份甘肃省为区域,选择粮食产消、粮食供需、口粮保障、粮食储备、粮食流通和粮食生产等6个指标,系统评价2010—2020年区域粮食安全状况;运用产销平衡区粮食安全预警模型,评估近10年甘肃省粮食储备、流通和供需等结构体系的安全性;采用GM (1, 1)模型和线性回归组合模型预测粮食生产趋势,评估近10年甘肃省粮食生产的稳定性。[结果](1)甘肃省粮食自给率高,人均粮食生产占有量达到了FAO要求的安全水准以上,粮食储备充裕并逐步向合理的储备规模调整,省内外粮食购进和外销保持稳定的流通态势,粮食总供求个别年份出现短缺轻警,总体保持紧平衡态势。(2)2021—2030年甘肃省粮食产量趋势增加,变化范围在1 159万~1 335万t,粮食生产实际产量高于趋势产量,但粮食生产波动指数年际间变幅较大,粮食生产的稳定性欠佳,且主要的口粮作物小麦呈隐性减产态势。[结论](1)政策支持、财政资金扶持...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我国粮食主产区生态安全与粮食安全两者间的耦合协调状况的时空特征,探讨空间差异成因,为实现两者协同发展提供借鉴。[方法]文章运用耦合协调模型,选取13个粮食主产省(区)1995—2015的面板数据,测算生态与粮食安全耦合协调度,最后基于空间基尼系数模型对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差距进行分析。[结果](1)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农业生态安全与粮食安全存在周期性偏离,不少年份处于濒临失调或初级协调阶段; (2)粮食主产区省域农业生态安全与粮食安全的耦合协调性差异显著,空间基尼系数呈双“W”型波动走势,未来空间不协同性有加剧的风险。[结论]粮食主产区必须明确粮食生产活动的生态底线,特别是在农业生态脆弱性较突出的产区,加强对农业生态安全与粮食安全协同发展情况的动态监管; 粮食主产区之间要建立有效的联动与反馈机制来解决区域耦合协调不平衡性,修复农业生态环境并充分挖掘自然潜力。  相似文献   

19.
经济全球化冲击下的资产金融化浪潮席卷农产品领域。粮食金融化在促进粮食生产的同时也造成了粮食价格的动荡,进而威胁粮食安全生产和国家粮食安全。研究立足我国粮食安全视角阐述了粮食领域的农业金融抑制的危害及其防治意义;从粮食金融业务环节、粮食金融风险分散环节和粮食金融风控环节等方面展开对农业金融抑制问题及其根源的深入分析;给出创新金融机构粮食金融业务运作模式,健全粮食金融业务的风险分散机制和强化粮食金融业务的风险监管体系等系列对策。  相似文献   

20.
虚拟耕地是指生产商品和服务所需要的耕地资源的数量。国家或区域间的粮食贸易,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以虚拟耕地的形式进口或出口耕地资源。本文选取大米、玉米、小麦和大豆四种主要粮食类产品,核算其虚拟耕地贸易量,并定量地测算粮食国际贸易对耕地可持续的影响。结果表明:1978~2007年间,中国年均净进口虚拟耕地近440万公顷;虚拟耕地净进口,即粮食净进口对耕地可持续具有显著的正的影响。虚拟耕地净进口对缓解中国耕地资源紧张、确保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起到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