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龙头企业为中介的农村金融联结:成因、机理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家庭农户等新型经营主体资本缺乏已经成为制约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金融联结是一种新的农村金融组织形式,优化了农村金融体系机制,增强了金融支农功能。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联结中介是农村金融联结的重要形式之一,已经产生了良好经济效果。[方法]为了更好地发挥龙头企业在农村金融联结中的作用,运用文献调查法、定性分析方法对其进行了分析。[结果]以龙头企业为中介、农业产业链为基础,农业供应链为纽带,把信贷资金供需主体有机联结起来,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动力机制、运行机制、履约担保机制,缓解了农村信贷市场上信息不对称、农户抵押品不足的问题,降低交易成本和监督成本,提高按期还款率,确保了农村信贷市场的可持续性。[结论]政府应该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增强金融联结能力,解决农村经济发展对金融资本的需求,提高要素资源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分析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在筛选、监督和执行机制上的差异,说明了运行机制的差异导致了正规和非正规机构向不同类型借款入发放贷款的成本不同以及不同类型借款人向正规和非正规机构申请货款的成本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导致了农村正规和非正规金融之间的分割.经验调查数据表明:中国农村信贷市场的分割主要表现为按照借款人收入水平、贷款用途的分割.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某农村地区的实地调研数据,分析农村信贷市场信息不对称与交易成本的特征,从而判断农村金融机构信贷技术的使用效果。研究发现,"熟人"和"关系"是农村信贷市场比较重要的资源;道德风险是信息不对称的主要形式;"相关交易成本"高;抵押并未发挥甄别借款人的作用,但能刺激借款人的还款意愿;关系型贷款是一柄"双刃剑";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未能有效平衡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之间的关系。农村金融机构信贷技术的有效性有待提高,这也为信贷技术的优化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1995~2005年江苏省农村总体信贷资金配置效率和农业、乡镇企业各自信贷资金配置效率。研究表明,江苏省农村总体信贷资金配置效率较差;农业信贷资金对净利润增长量敏感性较差;乡镇企业信贷资金对净利润增长量敏感性较高。本文同时考察了江苏省农村金融市场各影响因素对信贷资金配置效率的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江苏省农村金融市场提高信贷资金配置效率的功能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5.
贷款到期,还本付息是贷款人与借款人就信贷资金使用约定一个合理期限和到期日期,贷款到期后借款人筹措资金归还银行借款本息,借款协议或合同终止。在农发行的信贷实践中,笔者发现合理地确定贷款期限和到期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作用和  相似文献   

6.
借款凭证即借款合同和借据,是农村信用社开展信贷业务的基本法律文书。借款合同和借据成立后,贷款人按照合同和借据约定,要按时给借款人发放贷款;借款人则要按约定用途使用贷款,并按规定时间付给贷款人贷款本息。从法律意义上讲,借款凭证是贷款人与借款人建立法律关系的前提。合法合规有效的借款合同和借据,关系到信贷投向是否及时、准确、合理、安全、高效,也关系到农村信用社的形象及信誉。然而,在日常信贷业务实践中,有的农村信用社对借款合同和借据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为追求借款合同和借据的整洁,借款合同和借据都由信贷人员…  相似文献   

7.
陕西省金融支农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SFA分析方法对陕西省金融支农效率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陕西省金融支农的效率偏低,农村金融市场集中度、农村金融中介效率和农村金融发展结构是金融支农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提高陕西省金融支农效率的关键在于构建多元化的农村金融体系,提高农村金融机构的信贷转化率,优化农村信贷资金结构。  相似文献   

8.
作为正规金融的重要补充,农村非正规金融有助于农村金融市场形成竞争格局,有助于资产形成更加合理的价格。本文在估算1987—2013年农村非正规金融市场规模的基础上,研究了货币政策对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影响渠道及影响效应。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货币政策的利率渠道和信贷渠道对农村非正规金融市场的影响能力和效果不同,其中利率传导渠道的影响能力较弱;信贷传导渠道对农村金融市场产生的影响较为显著,且给正规金融市场和非正规金融市场带来的共生效应要强于替代效应。为了更好地发挥货币政策对农村非正规金融市场的调控作用、进一步规范农村金融市场运行,应该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同时建立正规金融市场和非正规金融市场的合作互补联结机制,引导非正规金融市场透明化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9.
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部门间的联结合作有助于增加农村资金供给,扩展农村金融服务边界。因此,本文分析了农村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联结的实践经验,结合经验启示探讨两者之间的最佳联结模式,从农村金融联结主体的选择、贷款利率、贷款规模、联结期限、奖罚机制、风险控制机制及利润分配方案的确定方面设计了金融联结的激励机制,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0.
在各类借款合同中,一般需填写借款用途,它虽非借款合同的必备要件,却有一定的功效:一方面可对借款人的用款方向构成一定的制约,如借款人未按填明的用途使用借款,可被定性为挤占挪用,贷款人可对其处以高额罚息;另一方面可制约贷款人的信贷投向,使贷款人自觉地按信贷政策允许的范围选择发放贷款,有助于健全信贷管理。填写合规合法的真实用途,不会对金融债权构成损害,但虚设借款用途,则有可能对金融债权构成莫大损害。 虚设借款用途的情况在信贷实践中相当普遍。在周转贷款中,正常的借款人能够运用自有流动资金实现贷款的良性周…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农村逐步形成一种由龙头企业等农村中介参与的,市场正规金融组织和民间金融相互融合的农村金融联结模式,这在解决农户融资难、推动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这一模式还存在着经营风险大、参与中介组织自身经营能力弱及激励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需要形成便捷高效的联结模式、完善的金融联结功能、科学严格的保障制度、持续高效的互动机制等"四位一体"的农村金融联结经营体系。为确保其顺利实施,政府应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提高农村中介的带动效应,增强农村金融联结的黏度和能力,最终解决农村金融资本需求。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农村信贷市场的道德风险模型,运用合约理论,比较分析了借贷合约中引入监督机制后,不同贷款监督技术的效率及其对农户融资条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只要贷款监督是有效的,则纯粹的中介监督、代理监督均可以降低最低担保品,有利于融资;而在直接监督贷款情形下,监督能否改善融资条件将取决于监督资本的超额回报同监督技术有效性之间的相对大小;同伴监督下的贷款更有利于抵押担保能力弱的借款人融资;而且在贷款监督基础上,引入提议更有利于农户融资。因此,农村融资制度的改进,应由政府外生主导型向民间内生型转变,进而积极引导纯粹的民营资本进入农村金融领域,充分发挥各类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农村融资活动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一直以来,农业经营主体"贷款难"、农村金融机构"难贷款"都是农村金融难以破解的问题,主要原因是农业经营主体难以提供合格的担保。我国《贷款通则》第十条规定:"除委托贷款以外,贷款人发放贷款,借款人应当提供担保。贷款人应当对保证人的偿还能力,抵押物、质物的权属和价值以及实现抵押权、质权的可行性进行严格审查。经贷款审查、评估,确认借款人资信良好,确能偿还贷款的,可以不提供担保。"对于金融机构而言,  相似文献   

14.
农民合作社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繁荣。但是,农民合作社在成长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融资难是困扰和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提出通过构建正规金融机构与农民合作社的信贷联结机制,扩展农村金融服务,支持农民合作社长效发展。首先分析了农民合作社作为金融联结主体的优势,其次探讨了"正规金融机构+农民合作社"的三种信贷联结模式,并指出二者的有效联结能够实现正规金融机构、农民合作社以及农户的三方共赢,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金融与经济的关系表明,农业弱质性是农村金融发展的根本制约。农业保险具有风险管理和经济补偿功能,是克服农业弱质性的有效制度安排。本文系统分析了农业弱质性对农村金融发展的影响及农业保险的信贷支持效应,并结合我国实际从农业保险和农村信贷立法、创新银保合作运行机制、完善农业保险的财税补偿机制和农村信贷担保机制四个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加快建立普惠型的农村金融体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农村金融体制,加快建立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结合,资本充足、功能健全、服务完善、运行安全的农村金融体系,引导更多的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决定>为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指明了方向,必须从农村金融体系的整体着眼,放松对农村金融的管制,培育竞争性的农村金融市场,加快建立普惠型的农村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17.
<正>确认识农村金融市场中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之间的关系是政府和决策当局进行农村金融制度改革的起点。基于江苏省1202户农户调查数据,首先考察了农村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市场下影响农户借贷匹配的决定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创新性地建立了两者的放贷选择线,由此阐述了不同政策反应下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相互关系的区域变动。本文认为,未来政府需要进一步放宽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的市场准入政策,积极创新信贷产品与服务,完善农村产权抵押与担保制度,统筹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的合作,构建分工合理、功能互补的农村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18.
杨军 《农业经济》2012,(7):98-99
农村市场主体的多样性对农村金融提出了多样性的需求,但农村金融供给缩小、信贷投向单一、金融产品单一.不能有效满足农村金融需求.需要从增加农村金融产品供给主体、建立资金回流反哺机制、建立健全农村信贷担保机制、积极发展农业保险,完善农业保险机制、加强对农村金融理财环境的建设等方面来化解农村金融供需矛盾.  相似文献   

19.
农村金融的发展与改革需要配套的政策和其他金融创新产品的支持。农村金融贷款保险制度作为农村金融服务惠农的一个制度创新,是以农村小额信贷为标的,把信贷资金的扶持功能和保险的补偿功能合二为一,既有效地防范了信贷风险,也拓展了保险市场的空间,更为金融业和保险业如何结合、在农村发展混业经营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但是,博弈机制的失效和激励机制的缺失,是我国农村金融贷款保险发展的主要瓶颈。目前关于农村金融贷款保险制度的学术研究较少,如何从制度层面完善贷款保险的法律制度,从实践操作层面完善贷款保险的运行程序,最大化体现金融服务惠农的宗旨,是农村金融发展与改革过程中需要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范畴。  相似文献   

20.
余嘉勉 《农村经济》2018,(10):91-96
农村金融的发展与改革需要配套的政策和其他金融创新产品的支持。农村金融贷款保险制度作为农村金融服务惠农的一个制度创新,是以农村小额信贷为标的,把信贷资金的扶持功能和保险的补偿功能合二为一,既有效地防范了信贷风险,也拓展了保险市场的空间,更为金融业和保险业如何结合、在农村发展混业经营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但是,博弈机制的失效和激励机制的缺失,是我国农村金融贷款保险发展的主要瓶颈。目前关于农村金融贷款保险制度的学术研究较少,如何从制度层面完善贷款保险的法律制度,从实践操作层面完善贷款保险的运行程序,最大化体现金融服务惠农的宗旨,是农村金融发展与改革过程中需要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