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农村现代化加速运行,尤其是中国农村土地制度产生了重大的变革,中国农村需要面对的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安置问题愈发严重。怎么将这些劳动力从农业转移到其它生产部门,在安置劳动力保证社会平稳过渡的同时,实现农村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在实现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市化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文章为研究我国的富余劳动力安置问题,从中国农村土地流转改革与新型城镇化发展这一重要现实背景出发,分析目前与未来中国产生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安置与可持续发展的前景,在产业不断优化转移的大趋势下以农村电商的发展为突破口,从目前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现状、问题以及农村电商的发展出路进行了分析,得出农村电商将成为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安置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小城镇有利于开拓农村市场,有效地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解决"三农"问题,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的基础,是进一步提高城镇化发展水平,推进我国工业化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于淼  张艳 《农业经济》2007,(2):18-19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直接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的稳定,也影响中国城镇化发展和整个农业现代化进程。通过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能力的研究,界定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能力的概念内涵,找出提高辽宁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能力的对策,运用切合实际的有效方法和理论依据,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和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4.
本文侧重研究河南省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如何解决好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是河南省城镇化建设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对于全国的城镇化建设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探讨徐长青,徐全川我国农业经济存在着农业经济发展和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两大问题,他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解决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安置,对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稳定农村,乃至稳定整个国民经济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笔者在本文中试就市场经...  相似文献   

6.
基于农村电商发展视角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安置路径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以及新型城镇化这一重要背景入手,研究在此背景之下中国产生的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产业转移及其就业问题。本文以农村电商的发展为突破口,从农村电商的发展现状、遇到的发展瓶颈,以及在新时期农村电商的发展出路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未来农村电商将成为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安置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7.
新型城镇化的动力源于产业支撑,核心问题是实现转移劳动力的充分就业。使用实地调查和访谈法,搜集整理哈尔滨市阿城区的产业发展现状及资源基础;运用边际分析法,围绕劳动力就业安置的核心问题,估算出主导行业的就业弹性经验值;综合上述参数和估计结果,设计出阿城区新型城镇化的产业发展规划。方案表明:旅游业是最理想的安置部门,其次是建筑行业;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动力源于产业发展和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双轮"驱动,产业支撑体系构建的关键是顺利实现产业链延伸和优化,进而产生就业增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安置一般有两种路径:异地安置和就地安置,破题举措是农村剩余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的转化。由于我国长期实行二元化的管理体制,城乡间不平等的利益格局已经高度固化,使得规划落实受到诸多制度因素的制约。为此,从财政、货币和产业支撑角度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成为普遍现象,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业、农民、农村问题息息相关,深刻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变革,以及人民的切身利益,是关系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问题。我国提出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新型城镇化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带来有利条件,也带来新的挑战。农村劳动力从农村转移向城镇,从传统农业转向非农产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相辅相成,新型城镇化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升级,重视和谐发展,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机遇。本文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视角下,探讨农村劳动力构成变迁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的大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都拥有着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但是在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要素存在着自身的缺陷,进而影响着城镇化的进程。本文从探讨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入手,深入研究如何有效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提出了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农村劳动作用的有效途径,以期对实践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0.
农村流通产业在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同时,成为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方式。农村流通产业是新的经营和生产方式,运用优化生产要素、专业化分工,拓展就业门路,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流通产业是现代农业和城镇化、工业化、市场化联系的重要枢纽,直接或间接转移农村劳动力,保障转移的有效性和质量。本文在阐述农村流通产业在转移劳动力现状的基础上,分析转移劳动力的内在机理,对农村流通产业促进劳动力转移以及推动产业化发展的内在机理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黑龙江省目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随着农村人口的持续增长和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黑龙江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还将继续增加。因此,认真研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不仅为政府正确制定农村经济发展战略提供重要依据,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课题。本文研究了黑龙江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2.
耿选珍 《农业经济》2013,(11):46-47
近年来,乡村旅游业已成为西部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在拉动社会消费、扩大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促进农牧民增收脱贫、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西部民族地区在乡村旅游业在开发过程中遇到的融资难问题成为了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本文在概要介绍西部民族地区乡村旅游业融资现状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导致乡村旅游业融资难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苏北地区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大量沉积.为提高农民收入,促进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主要有异地转移和就地转移两种方式.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异地转移带来了诸如社会治安问题、"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等许多社会问题,所以苏北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已经成为必然选择.同时,随着苏北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也给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机会.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民工荒"背景下,分析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针对我国当前"民工荒"和新老农村剩余劳动力代际交换的客观现实,提出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建立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相关的制度、提高劳动力整体素质等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李志 《农业经济》2015,(6):109-110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们正在建设小康社会并逐步实现健康城镇化。健康城镇化应该是社会城镇化、土地城镇化、经济城镇化、人口城镇化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本文以健康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为切入点,分析对转移剩余劳动力具有影响的因素,进而提出转移剩余劳动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们正在建设小康社会并逐步实现健康城镇化。健康城镇化应该是社会城镇化、土地城镇化、经济城镇化、人口城镇化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本文以健康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为切入点,分析对转移剩余劳动力具有影响的因素,进而提出转移剩余劳动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国家、省、市一些重点工程相继动工及市、区开发区、工业园区开发建设和城市化城镇化进程加快,需要征用大量土地,农村剩余劳动力呈逐年上升趋势,构成了一个人数众多的特殊群体.据统计,我国目前已有1/3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农民工的身份转移到非农产业,仅跨地区流动的农民工就约有1亿人.农民工作为城市发展劳动力不足的有效补充,已经成为城市产业大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城市不可或缺的就业主体.但是,过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也给城市管理和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如何妥善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是贯彻落实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迫切需要,也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问题,现已成为当前政府最为关注的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8.
积极推进农村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的协同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农村城镇建设与农业产业化结合得不紧密,农业剩余劳动力只能实现产业间的转移,不能实现空间位置上的转移,因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农村人多地少的矛盾,不能改变农产品有效需求不足的现状,也难以实现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农业产业效率和效益更难得到充分发挥。因此,积极推进农村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的协同发展,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本文对城镇化与产业化协同发展的意义、效益和推进略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9.
本文实证分析表明我国经济发展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有较大促进作用。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村土地流转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创造了条件,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使这种转移成为可能。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实行规模经营,发展中小企业,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合理适度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改革户籍制度,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20.
杨宇航 《山西农经》2023,(6):117-119
新时期,我国发展战略逐渐转向县域城镇以及乡村地区的发展振兴,这对于农村转移剩余劳动力既是机会又是挑战,如何在政府协同推进乡村振兴和城市化建设中把握发展机会,同时提升自身综合素质适应城乡经济发展的需要,值得进一步探究。文章通过调查河南省高阳镇,在梳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产生与流向入手描述其发展历程的同时,指出农村剩余劳动力在转移中遇到的诸如社会融入成本过高、社会保障难以落地、工作与收入不成正比、就业不确定性增加等困难,提出应加强对转移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提升乡村教育水平、发展县域特色产业、培育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等对策,以期为解决我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