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金融需大力支持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探讨新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模式,构建符合中国农村新时代发展的金融风险控制模式,并设计风险管理指标体系。分析表明:农村合作金融必须具有是独立的;明晰的产权和职责;健全的监督机制和风险控制制度;完善的法规体系,才能达到"多层次、广覆盖"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金融风险与金融体系的重新架构和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璠 《农村经济》2005,(4):70-72
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中农村金融机构经营风险,正规金融撤离农村,农村资金的供需缺口加剧、民间及地下金融组织迅速发展和相应金融法规与监管制度缺乏引发出了许多的问题与风险表明,农村金融服务体制已不能仅在局部进行修修补补,而应该在一个“大系统”的范围内深化国有商业银行的商业化改革,完善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建制、建立多层次法人治理结构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体系、逐步放开民间金融市场等等。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县(市)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县(市)农信社多元化产权制度改革的稳步推进,农村合作银行以及以县(市)为单位统一法人等新的组织形式快速发展。针对河北省县(市)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革与发展的实际,笔者认为,应重点从五个方面加强监管。法人治理的完善性科学的法人治理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自我约束机制建立  相似文献   

4.
自2003年银监会设立以来,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监管引入了风险为本的监管理念,明确提出“管风险、管法人、管内控、提高透明度”,依法审慎监管方法、标准、手段等有了质的跨越,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进行风险评价与分类产生了积极影响。正向效应  相似文献   

5.
国内外的金融监管实践充分表明,实现有效监管第一位的是促进金融机构本身形成良好的治理和内控制度,其次是市场约束和自律机制,第三才是外部监管。只有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和有效的内控制度,才能促进和保证该金融机构经营行为的合理规范,才能建立良好的约束市场行为的微观基础:而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有效的内控制度和良好的市场约束机制,能更有效的保证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而监管当局受监管资源有限的制约,不可能对每一家农村信用社都能作到全面、有效的监管。依靠社员的自我民主管理,既能保证农村信用社经营行为的规范,又能有效降低监管成本。  相似文献   

6.
经过一年努力,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法人机构全部完成了贷款五级分类工作,历史上第一次较为全面、真实地反映了我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用风险状况,达到了“以分类摸风险、以分类促管理、以分类促监管,以分类促服务”的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7.
农村合作金融风险的内部成因与防范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一轮产权制度和经营管理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风险防范与控制能力显著提高,但其面临的操作风险和运营风险等金融风险仍然比较严重.本文从产权制度、法人治理结构、经营管理理念、激励约束机制和内部稽核机制等方面探析农村合作金融风险形成的内部原因,并提出针对性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银行业中小法人机构众多,这些机构总体抗风险能力很差。这给监管者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即如何适应商业银行创新发展,开展有效监管。抓住法人治理结构这一重心,监管工作才算抓住了纲,才能从总体上把握其风险。监管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商业银行治理结构的完善是建立现代金融企业的必须, 更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自然也是监管工作的着力点。中国银监会成立后,强调要把建立和完善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法人治理结构作为监管工作始终不渝的目标。这是一个科学的监管理念,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正加快步伐,向纵深推进,整体铺开。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和联系农村千家万户的金融纽带,农信社在支持"三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深化农信社改革试点工作意义重大。同时,农信社的改革也昭示着原有监督管理体制的改变,为此银监会提出了"以风险监管为核心,以督促法人机构完善法人治理和内部控制制度为重点,以及时高效的现场检查和科学合理的非现场监测为手段,以提高监管人员素质为保障"的监管新理念。农信社的改革明晰了产权,初步完善了法人治理结构,为合作金融监管部门新的监管理念提供了操作平台,从而能更加有利于促进农信社稳定健康发展。同时,为实践银监会监管新理念,也向合作金融监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此,本刊推出"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对监管工作的新要求"专题,从几个方面阐明监管工作新的理念与具体要求和目标,希望时深化农信社改革后的监管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三农”问题是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与其密切相关的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与发展,也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而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关键是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目前农村信用社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结合合作制特点,在深化改革中对完善法人治理进行了积极而有益的探索,逐步健全了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的组织框架和工作制度,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独立运行的水平,促进了农村信用社的发展。但是,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仍然存在所有者缺位、法人框架内有关组织权责关系不够明确、运转不够协调等问题,由此带来的经营机制和内控制度不健全的问题,造成了农村信用社经营效益不佳,潜在风险大。合作金融的现实问题何在?关键词:变异的合作制根据国际劳工组织(1994)定义,合作社是一个自愿组织在一起的民主的组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不发达地区,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是向“三农”提供金融服务的主体。然而,通过在西北地区的实地调查发现,经济不发达地区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无论在法人治理结构还是在行业管理体制及经营风险补偿等方面都存在着许多限制其健康发展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制度创新。基于此,本文提出创新思路:在法人治理结构上采取“动态”的股份合作制;在经营上实行合作金融与商业金融相结合的混合经营制;在行业管理上实行省级信用联社和县(市)级信用社的两级法人体制。并从理论与现实两方面对这一创新模式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宁波鄞州农村合作银行(下称:鄞州银行)作为全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先行试点单位,在改革实施过程中的各项业务创新、管理创新得到了银行业监管部门和地方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鄞州银行认真把握领导给予的改革机遇,积极引入科学、规范、严谨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初步实现了产权明晰,法人治理日臻完善;业务发展,对“三农”的支持作用日益凸观;防控风险,内控制度逐步健全;资产优化,财务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高的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13.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革取得了重要进展和阶段性成果,法人治理和内控机制逐步完善、不良贷款比例大幅下降、资本充足率明显提高、自身化解风险的能力进一步增强,经营机制有所转变。但在此情况下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以切实提高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充分、有效地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是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体制性障碍在限制正规金融机构在在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空间的同时间接激励了农村非正规金融机构的发展壮大。农村非正规金融机构虽然为农村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金融支持,但亦为农村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埋下风险隐患。研究阐述了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内涵及其对农户经济的支持作用;从支持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的法治环境缺位,非正规金融机构运作机制失范及农村非正规金融机构风险内控体系不完善等方面揭示支持农户经济的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的现实问题;给出健全农村非正规金融法制体系建设,完善农村非正规金融监管体系建设及创新农村非正规金融风险控制模式等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管理和监管机构的变更、业务范围的调整、产权结构和治理模式的变革、非国营金融和融资机构准入限制的放松等四大方面回顾了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农村金融业的变革历程.同时认为,作为农村金融业主力的农村信用社仍然存在着产权结构和治理结构不合理的问题,隐含着金融风险;各类涉农金融和准金融机构的产权结构和归属关系过于复杂,会给政府的金融监管带来困难;真正合作性质的金融依然供给不足,低收入农户和贫困户仍告贷无门;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小额信贷亦隐含偿还风险等.这些将构成对涉农金融机构管理工作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2006年,在经过第一阶段深化农信社改革试点之后,合作金融机构监管的重大战役打响了。在这个战役中,第一个关键任务就是用一年的时间抓好贷款五级分类,于2007年实现“双轨并行”。经过各级合作金融监管部门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努力,到2006年来全国所有农村合作金融法人机构全面完成贷款五级分类工作。涉及21,300家法人机构和26,261亿元信贷资产,实现了用一年时间完成由以期限管理为基础的贷款四  相似文献   

17.
重建农村金融体系需要破解的难题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农村金融重建面临市场垄断、管制、农村基本财产制度等制约。同时,农业银行改革尚面临重重困难,由于农业银行的商业银行性质决定了它不可能完全承担农村经济发展的全部职责。信用社改革中员工的大量参股是否会对其治理结构造成影响尚待观察。显然,现有金融机构改革并不能成为农村金融重建的全部,应在对监管框架重构和建立风险分担机制的前提下,进一步发育新的农村金融服务组织,特别是应鼓励进行互助性、社区性的微型金融组织的发育,并逐步规范非正规金融。  相似文献   

18.
王琳 《农业经济》2012,(10):56-58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和建设新农村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于三农问题的解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概念和分类入手,分析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法律障碍,认为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的缺乏、内部治理结构设置不健全、金融扶持措施缺乏可操作性是其发展的主要障碍;要促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健康发展,必须完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法治体系、界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法律地位、规范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内部治理机构、完善金融立法、落实金融扶持措施、严格执行现有的法律法规、借鉴国外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9.
银监会聊城监管分局根据“1104工程”强化非现场监管职责要求,构筑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非现场监管“一条主线、四道防线”。一条主线是风险监管识别、评估与处置。四道防线包括:一是初审防线。各监管办事处非现场监管员负责对辖内农信社报表数据审核,确保原始数据  相似文献   

20.
农村非正规金融根植于转型期的农村二元金融结构,农村正规金融组织的低效率诱发非正规金融业务的扩张,进而威胁农村金融系统安全。本文阐述转型期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内涵;揭示了转型期农村非正规金融所暴露的宏观金融政策风险、非正规金融机构道德风险诱发信用危机风险及非正规金融向非法金融演化风险;给出规范农村非正规金融法制环境,革新农村非正规金融监管制度,完善非正规金融市场约束机制等相应风险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