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在工业高度发达的日本,兼业农户的大量存在是一个令人注目的现象。本文将对日本兼业农户的现状、存在的原因以及它在日本当代农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进行一些初浅的探索。 一、日本兼业农户的简况 日本的兼业农户是指以商品生产为特征,除了经营农业以外,还经营其它项目的农户。  相似文献   

2.
农地确权政策和农地流转对农户兼业有其内在影响机制,本文探究农户兼业化程度的提升路径,为克服中国农业规模发展局限性、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提高农民收入提供政策依据。从经济学理论出发构建单期影响农户兼业的最优化数理模型,借助华中三省897个农户微观数据,运用IV-Probit模型、PSM模型探究农地确权对农户兼业选择及兼业化程度的影响,检验农地流转在农地确权对兼业化程度影响中的中介作用机制,并进行异质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明晰的农地产权使农户更有可能选择兼业,同时显著提升农户兼业化程度;农地流转具有明显的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比为11.67%,且主要来源于农地转出;农地确权对小规模农户、农地细碎化程度高及农资投入低等农户的兼业化程度提升效果更明显,且进一步发现在兼业类型上农户可能选择务工而非自种或自营;在兼业地区上农户可能选择本县外的区域。因此,要切实做到“确权到户、确权到位、精准确权”,通过结合农地流转更好发挥确权对农户兼业的提升效果,以早日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3.
《农村经济》2021,(4):87-94
中国农村土地流转是一个广受关注的话题,但目前较少从农户兼业以及社会保障的角度对中国农地流转现象做出解释。本文首先从理论上解释农户兼业、新农保与农村土地流转之间的关系,然后基于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实证检验农户兼业、新农保对农户家庭土地流转的影响,并从家庭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进行异质性分析。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农户兼业对土地转入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对土地转出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当家庭处于抚养期、赡养期和稳定期时,农户兼业对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更加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新农保在农户兼业对土地流转的影响机制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基于研究结论,文中提出为农户兼业创造更好的就业环境、差别化对待处于不同家庭生命周期阶段的农户家庭和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业的发展方向是专业化还是兼业化巳成了经济理论界争论的“热点”。有人根据日本农业兼业化情况提出兼业化将是我国农户发展的必然趋势;有人从专业化是现代农业的典型特征出发认为专业化才是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笔者认为,二者并不矛盾。在今后一个相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中国农村土地流转背景下,以家庭为经营单位的规模种植农户非农兼业的行为普遍存在,那么其非农兼业是否降低了家庭农业劳动生产率?本文基于湖南省7个县市共418户微观抽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户外出兼业对家庭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并采用工具变量法处理非农兼业的内生性问题。研究发现:农户兼业仍然有利于正向提升家庭农业劳动生产率,而外出农户兼业收入越高,或兼业地区离其农村家庭越近,越有利于提高家庭农业劳动生产率;分析影响机制时发现,农户选择外出兼业,可通过加入互助合作组织、提升农业机械化程度、流转耕地地块集中化生产和农场化经营来影响家庭农业劳动生产率;在对农户家庭耕地总面积的异质性分析中发现,农户耕地流转面积应保持在一定面积范围内,否则过犹不及,而家庭最优耕地总面积处于100~200亩之间;此外,年轻农户选择外出兼业,或者文化程度越高的农户选择外出兼业,其家庭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幅度也越大;家庭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较少时,如果有农户选择外出兼业,将不利于提升家庭农业劳动生产率,但三人及以上则有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中国农村土地流转背景下,以家庭为经营单位的规模种植农户非农兼业的行为普遍存在,那么其非农兼业是否降低了家庭农业劳动生产率?本文基于湖南省7个县市共418户微观抽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户外出兼业对家庭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并采用工具变量法处理非农兼业的内生性问题。研究发现:农户兼业仍然有利于正向提升家庭农业劳动生产率,而外出农户兼业收入越高,或兼业地区离其农村家庭越近,越有利于提高家庭农业劳动生产率;分析影响机制时发现,农户选择外出兼业,可通过加入互助合作组织、提升农业机械化程度、流转耕地地块集中化生产和农场化经营来影响家庭农业劳动生产率;在对农户家庭耕地总面积的异质性分析中发现,农户耕地流转面积应保持在一定面积范围内,否则过犹不及,而家庭最优耕地总面积处于100~200亩之间;此外,年轻农户选择外出兼业,或者文化程度越高的农户选择外出兼业,其家庭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幅度也越大;家庭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较少时,如果有农户选择外出兼业,将不利于提升家庭农业劳动生产率,但三人及以上则有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战后,日本农业在以家庭式小规模经营的基础上实现了农业现代化。但是,今天的日本农业仍面临着很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兼业农户的数量不断增加。据日本农、林、水产省《农林水产统计》,1980年日本的兼业农户已占总农户的88%以上,其中以非农业收入为主的第二类兼业农户增加更快,已占整个兼业农户的80%,占总农户的70%。对此问题,在日本引起的争论颇大,褒贬不一。究竟兼业农户对日本农业是促进还是限制?对日本的农业结构和农业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是否是日本农业目前难以克服的矛盾?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其发展趋势如何?所有这些问题,均引起日本农业经济学家和世界农业经济学家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8.
中国粮食的国际力越来越低。中国农户的机械化和兼业化,从1995年前后迅速地发展起来,机械化和兼业化已经变成了密切的互补关系。但是,这样的机械化和兼业化的关系,会使中国粮食的竞争力越来越低,并且农民种的粮食作物也被淘汰。这条道路是以前日本走过来的道路。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中国的经济发展更要加快,由于经济发展,农业的机械化和兼业化也更要加快。中国和日本两国的农业共同点比较多。我相信日中两国农业之间,已经具有在世贸组织新一轮农业谈判上合作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正>与发达国家特别是新大陆国家相比,中国要实现农业现代化面临两个明显的约束。一个约束在供给侧,中国农户属于典型的东亚小农类型。一是小规模。中国目前有2.2亿农户,户均经营规模只有半公顷,远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平均经营规模。二是半自给。中国相当部分农户不是为卖而生产,而是在满足家庭消费后再出售剩余的农产品,带有半自给半商品的性质。三是兼业化。中国农户普遍兼业,且纯农户、一兼农户  相似文献   

10.
农户兼业问题是在我国人地矛盾较尖锐、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健全的制约下形成的农户家庭内部分工的均衡形态,是我国农村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普遍现象。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农户兼业经营现象将长期存在,并将成为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普遍趋势。近年来我国农户兼业现象进一步不断深化,且兼业农户的比重远远超过了纯农户。文章首先对河南省农户兼业整体情况进行阐述,并对不同兼业类型农户的小麦生产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其次,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 (SFA),对样本农户数据小麦生产的技术效率进行分析研究,得出河南省2004~2011年间小麦生产的技术效率值较高,同时对不同兼业类型农户的技术效率均值进行对比分析,得出3种不同兼业类型农户的小麦技术效率存在一定的差异:I兼农户的技术效率高于纯农户和Ⅱ兼农户,其中Ⅱ兼农户的技术效率值最低;最后文章讨论分析了3种不同兼业类型农户小麦技术效率存在差异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户兼业化静态形成机制主要考察当前我国兼业化生成机理。从目前情况来看,兼业化的形成可以从农户、农业、农村发展现状来认识。一、农户经营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我国农户组织成为农村经济独立运行的主体,农户拥有生产经营权,对自己拥有的生产资源、劳力有较大处置权,对土地也有较充分的经营权,农户成为农村各层次组织中最重要的单位。农户集生产、消费于一体,所以其目的首先是满足自身及家庭消费需求,其次才是满足收入需求,以获得更多的收入,扩大生产,并满足其他方面的需求。这二种需求在农户不同发展阶段占据不同地位,一…  相似文献   

12.
苏州农户兼业行为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微观上看,兼业是农户在一定条件下合理配置家庭要素的理性选择;从宏观上分析,农村普遍的兼业现象则可能导致农业投入要素质量下降、土地粗放经营等一系列问题。本文调查发现,苏州地区农户兼业现象相当普遍,决定农户兼业行为的主要因素包括经营农业用地面积、家庭劳动力结构、当地非农产业发展情况等。政府可以通过对农户兼业行为的干预,引导兼业程度较高的农户尽快离农,推动农业的规模经营和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不同兼业程度农户的土地流转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予以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兼业程度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存在显著差异,纯农户流入意愿和二兼农户流出意愿相对较强;户主年龄和社会养老保险是影响兼业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决定性因素,其并没有因兼业水平不同而表现差异;农业生产服务体系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兼业农户土地流转意愿,但不同兼业程度农户注重的服务项目有所差异;家庭土地经营规模和被雇务农收入对纯农户流转意愿具有一定影响,而兼业用工量所占比重则对一兼农户意愿影响显著;影响二兼农户流转意愿的因素相对较多,主要包括婚姻、农用固定资产存量、年生活开销、土地流转制度规定及被雇务农收入。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农户兼业为视角,探讨不同兼业类型的农户"两型农业"技术采用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农户"两型农业"技术采用意愿,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提供政策参考。[方法]利用湖北省农户调查数据,以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为例,比较了不同兼业类型的农户"两型农业"技术采用的意愿差异,运用Binary 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了影响不同兼业类型农户"两型农业"技术采用意愿的关键因素。[结果](1)多数农户对"两型农业"技术有采用意愿,其中采用意愿最高的为二兼农户,其次为一兼农户,纯农户采用意愿最低;(2)影响不同兼业类型农户采用意愿的共同因素主要集中在两方面,感知有用性方面对各类型兼业农户均有十分显著的正向影响;感知易用性方面对各类型兼业农户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3)影响不同兼业类型农户对"两型农业"技术采用意愿的因素有明显差异,劳动力占比、种植面积、农药使用频率、较容易获得农业技术信息均对纯农户采用意愿有负向影响;性别和农药使用频率分别对一兼农户有负向和正向影响;文化程度、种植面积、家庭年纯收入和农药使用费用均对二兼农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结论]可通过加大"两型农业"宣传推广力度、增强政策支持和技术推广补贴力度、适度发展规模化经营等方式以提高农户对"两型农业"的认知和采用意愿,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尽管2020年后我国已经全面脱贫,但脱贫农户仍然面临自然、市场、政策等多重生计风险冲击,非常容易再次掉入贫困陷阱。识别与评估贫困山区不同生计策略类型脱贫农户生计风险,为政府更好地制定相关政策,巩固脱贫成果提供实证依据,具有必要性和现实意义。[方法]文章以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的768户脱贫农户调查问卷为样本数据,运用ESI为综合评价指数,识别与评估不同生计策略类型脱贫农户的生计风险。[结果](1)样本区农业兼业型脱贫农户的户主平均年龄最大、家庭规模最小、劳动力数量最少、受教育程度相对最低;非农业兼业型脱贫农户的家庭规模最大;纯农型脱贫农户的家庭劳动力数量最多,且劳动力受教育程度相对最高。(2)不同生计策略类型脱贫的生计风险总值依次是纯农型>农业兼业型>非农业兼业型>非农业型,呈现出兼业程度越高,生计风险越小的特征;纯农型是所有类型脱贫农户中最脆弱的群体,生计风险和返贫风险都最大。[结论]当地政府一方面应积极帮助脱贫农户增强非农生计的能力;另一方面应完善农业生产配套设施,营造良好的外部基础设施环境,引导脱贫农户寻求适合自身资源的产业发展方式,提高其兼业水平和兼业质量...  相似文献   

16.
兼业是我国现阶段农民家庭经营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已为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兼业还将存在,但兼业化也为农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问题,因此我们应该探索发展农业主业的各种途径,以扩大规模经营和适应现代化的发展。兼业农户在经济发达地区的比例很高,随着经济的发展他们将进一步分化。为实现从二元结构向一元结构的转换即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必须使有条件的农户彻底离开农业进入非农产业领域。土地对农民的生活保障功效大启示我们,通过建立能代替土地保障效用的相应的社会保障机制,将对兼业农户向非农转移创造条件,同时…  相似文献   

17.
绿色生产对化肥投入提出减量化的要求,农户作为践行减量化施肥的主体,成为农业绿色发展的关键。本文分析了施肥外包服务对兼业农户施肥行为的影响,从理论与实证上检验兼业对农户施肥频率与施肥偏离量的影响,以及施肥外包服务在其中发挥的调节作用。本文利用黑龙江、浙江、四川及河南4个省份128个村庄478个农户690个地块数据对上述影响进行检验,并得出如下结论,农业劳动力短缺会使得兼业农户减少施肥次数,但是会通过增加施肥量来弥补因施肥次数减少而导致的施肥不足,反而使得施肥偏离经济最优水平。施肥外包服务能够缓解兼业农户施肥次数的减少,但是在兼业对农户施肥偏离的影响中没有产生显著的调节作用。因此,对于兼业农户而言,施肥外包服务这种“轻简”化的选择,并未带来明显的“轻量”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农业生产的本质特征为兼业行为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农户兼业化必然是中国农户家庭内部分工的长期组织均衡形态.本文利用实地调研数据,运用Tobit模型判断影响农户兼业时间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从狭义的农户兼业化出发,基于生产要素投入变化的视角,系统归纳了农户兼业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理,在此基础上采用DEA-Tobit两阶段法构建面板Tobit模型,就农户兼业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直接效应、中介效应和总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兼业化不仅会直接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影响,而且还会通过土地中介效应间接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影响。从影响效果看,农户兼业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总效应和直接效应显著为负,土地中介效应和资本中介效应为正,但资本中介效应并不显著,农户兼业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间接影响主要通过土地中介效应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20.
1 980年,在联产承包责任制正在中国农村全面推开时有的学者已开始考虑,包产到户之后中国的农业、农民向何处去?他们提出,第一阶段是土地按户承包;第二阶段是兼业农户大量涌现;第三阶段是出现专业农户和其他行业的专业户;而当专业农户和专业户大量出现时,农村的经济联合、协作组织就会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此后,中央文件和学术研究对这方面的问题多有论述。但 20 多年来,在实践中,这一走向的脉络并不清晰,个中原由有待深入剖析,但中国农业的市场化、商品化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及相应的市场制度环境的改进与完善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