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经济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农村微型企业创业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实现途径。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工作的重视,吸引了更多农民工返乡充实劳动力,并实现自主创业,返乡农工逐渐成为农村微型创业发展的主体。为进一步推动农村微型企业创业发展,需要正确分析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返乡农民工的主体能动作用,克服返乡农民工微型创业过程中的各种阻碍因素,探索推动农村微型企业创业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
新形势下,一种新型的旅游模式——"三农旅游",越来越受到大都市白领阶层的青睐,成为当下旅游界的宠儿。"三农旅游"的开发不仅推动了国内旅游业的发展,也为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本文结合目前我国"三农旅游"的发展特色,对制约"三农旅游"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因素作了分析,并对"三农旅游"如何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现阶段,如何提高农民的收入已成解决"三农"及新农村建设核心的问题,农民收入能否提高,不仅关系农村和农业的稳定发展、国民经济的全局,还关系和谐社会的建立。对照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就农民收入远远低于劳动力价值,本文系统阐述了马克思劳动力价值理论的主要内容,对农民工劳动力价值进行了理论分析,从农民工劳动力价值、农民工的需求两方面探讨了农民工工资低的原因,提出了提高农民工工资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在2000年就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办学先进集体”的河北省涿州市农广校。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作为支持“三农”的有效手段,努力创造条件,加大培训力度,取得了显著效果。今年以来。涿州市农广校相继开办了办公自动化、保安、旅游、宾馆服务、美容美发、畜牧兽医等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班,已结业的300名农民工大部分进入了北京旅游服务企业。  相似文献   

5.
<正>农村闲置房屋是一项巨大的沉睡资产。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继续推进,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农村"空心化"、农房"空户化"现象更加突出。农民建房"建新不拆旧"现象仍未从根本上杜绝,大量农房处于闲置或半闲置状态。如何盘活闲置农房已成为农村资源能否有效利用、农民资产能否有效变现、农村产业能否真正兴旺的重要一环,是振兴乡村必须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农村闲置房屋是一项巨大的沉睡资产。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继续推进,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农村"空心化"、农房"空户化"现象更加突出。农民建房"建新不拆旧"现象仍未从根本上杜绝,大量农房处于闲置或半闲置状态。如何盘活闲置农房已成为农村资源能否有效利用、农民资产能否有效变现、农村产业能否真正兴旺的重要一环,是振兴乡村必须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自2003年"民工荒"现象出现以来,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供求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近年来,在农民工市场上又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出现了新的趋势.本文通过对近几年国家统计局连续发布的"农民工调查监测报告"的解读,从农民工市场发展趋势的视角,就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之策. 农民工市场的新趋势 年龄渐大,供给潜力渐小.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的增长速度,随着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代际效应的显现,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达到峰值后开始逐渐下降.就农村情况而言,尽管其转变速度相对滞后,但农村劳动力增长速度也逐渐降低,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不断下降.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新兴产业的兴起,缺乏转岗就业技能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难度越来越大.农民工素质亟待提高.因此,必须下大力气,把培训作为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重要环节来抓.农广校体系是农民教育培训的专业机构,具有了解"三农"、贴近农民、体系健全、手段先进、熟悉农民教育培训的优势,对非农专业教育和农民工培训有较好的基础,是大力开展农民工培训的主要阵地和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9.
经济的发展促使改革开放加快步伐,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进展速度也随之提高。城市中出现大规模的兴建土木,城市面貌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吸引一批强大的农村闲置劳动力进城务工,组成了声势浩大的新生代农民工队伍。他们在城乡边缘徘徊,出现无缘医疗保险、无缘养老保险的权益缺失现象。为确保农民工权益,国家应采取适合农民工消费水平的保险措施,完善我国农民工保险措施,同时确保我国和谐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2004—2008年出现的"民工荒"使人们对中国农村到底还剩余多少劳动力产生了兴趣。本文通过调查一个具有典型劳动力输出特征的村庄从微观角度回答了该问题。调查发现中国出现了农村劳动力剩余与城市用工紧张并存的矛盾现象。文章提出了一个基于家庭决策的"双向"流动的劳动力转移模型,并用此模型解释了上述现象。文章建议逐步放开户籍制度,鼓励有条件农民工全部转移到城市,给回乡的农民工提供更多培训与资金支持,鼓励他们进行创业。  相似文献   

11.
农民工就业问题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和推进城市化的关键,难点在于农民工就业的弱势特征.本文从劳动力产权的角度分析了农民工就业弱势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农民工劳动力产权和维护农民工权益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的中国"三农"问题,解放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是个突出问题.在目前5亿多农村劳动力中,剩余劳动力约有1.2亿~1.5亿,农村就业形势十分严峻.而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又导致了大量农民工失业,在2009年2月2日的国新办新闻背景吹风会上,中央有关部门指出,在我国1.3亿外出就业的农民工中,有15.3%的农民工因金融危机而失去了工作或者没有找到工作,这一农民工群体人数约有两千万.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劳动力市场化调节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速度不断提高.与此相反,传统管理体制下的许多制度阻碍着农村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充分有效地保护.本文在农民工权益保护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保护农民工权益的合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退保:制度缺失与重新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现象:农民工养老保险低参保率与高退保率 城市农民工是指从农村进入城镇从事非农职业;但户籍身份依然是农民的劳动者。城市农民工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向城镇形成的一个特殊群体,是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背景的必然产物。在我国,为城市农民工办理养老保险被视为保障农民工基本权益进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之一,然而,时至今日,却出现了农民工养老保险参保率低而退保率升高的现象。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约为1.2亿人,进城农民工约1亿人,跨省就业的农民工约6000万人。在这个庞大的人群中,养老保险的总体参保率仅为15%。在我国农民工整体参保率十分低下的情况下,退保率却在逐年攀升。  相似文献   

15.
建筑业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筑业是吸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重要秆业,而农民工技能水平低下、就业不稳定等问题已经影响了建筑行业的发展,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性已经凸显.本文通过分析建筑业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现状,对提高培训的有效性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推进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最直接、有效的途径,已成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农业部先后发出了文件,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规划和要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系统担负着对农民进行终身教育培训的职责,要充分发挥教育培训媒体优势,抢抓机遇,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合肥市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提出了发展"三农旅游"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的三大途径,并提出通过三个战略转型保证劳动力有效转移的战略对策,即农业供给结构战略转型以保证转移劳动力有事可做,农民思想观念战略转型保证转移劳动力有事愿做,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战略转型保证转移劳动力有事能做。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二十多年的持续转移,农村劳动力供求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06年对农村劳动力利用状况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该次调查覆盖全国17省区、20个地级市、57个县市、166个乡镇、2749个行政村。调查研究发现,虽然总体上青壮年劳动力仍存在过剩的现象,但越来越多的地区农村青壮年剩余劳动力的存量正在被吸纳殆尽;农村劳动力的供求关系正在从长期以来的“供过于求”逐步转向“既过剩,又不足”;从总量上看,农村劳动力仍然是过剩的;从结构上看,熟练劳动力已经出现全面供不应求的现象,青壮年劳动力的短缺现象正在由沿海向内地蔓延,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正在逐步向供不应求转变。  相似文献   

19.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经历危机冲击下的被动返乡.在经济缓和后,部分经济发达区域又出现"用工荒"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反复性被供给不足问题替代,但农民工就业的脆弱性仍然存在.为分析劳动力供给波动问题产生的深层原因,本文对劳动力供给现状进行调查,从返乡农民工就业决策、困境与经济考量视角展开分析,进而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中国现阶段农民工涌入城市谋生并在城乡之间流动的实际,耦合了他们在城市打工和在农村务农的工资决定机制,认为被忽视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与城市失业并存"这种类型将形成农民工"城乡双锁定"的工资决定模型。本文由此刻画了一种即使在劳动力可流动的条件下也会出现并且仅靠市场化无法有效消除的新城乡二元结构。同时,该模型还为诠释农民工的低工资现象以及所谓的"民工荒"现象,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解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