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要素效率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结构演变是生产要素配置变动的结果。分析生产要素配置可以探讨产业结构及其变化,资本、劳动力平均产出和边际产出效率是产业间要素流动的内在原因,也是产业结构演变的动力。计算我国三次产业生产要素产出效率,探索要素效率与产业结构演变的关系,探讨产业结构演变的潜力,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根据生产函数理论,经济的增长是资本、劳动、自然资源与人为技术4方面要素的投入推动的。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任何要素的边际效用大小取决于这种要素的稀缺程度,某种要素越稀缺,其边际效用就越大。边际效用是什么?在市场经济社会,一种产品或服务的  相似文献   

3.
基于DEA模型测算各省份的Malmquist指数,将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分解成技术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变化,在此基础上引入产业结构,构建计量实证模型,利用中国的省级面板数据,深入研究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及其分解与产业结构对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的影响及地区性差异。研究发现:第一,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有下降趋势,主要因技术进步变化而引起,且存在显著的地区性差异。第二,无论是否考虑产业结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及其分解均可以有效地降低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且存在显著的地区性差异,其中,不考虑产业结构时,技术进步变化降低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的作用更大;考虑产业结构时,技术效率变化的降低作用较大,技术进步变化的作用有较大的下降。第三,产业结构加剧了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反映出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中并未考虑到环保和绿色。  相似文献   

4.
邢冠 《当代经济》2016,(7):76-77
改革开放以来,中山市的对外贸易获得了持续快速的发展,对中山市经济的迅速崛起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这个过程中,中山的产业结构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本文根据中山市历年的统计数据分析中山市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间存在的内在联系,提出通过调整中山的产业结构,促进中山对外贸易质与量的提高,从而使外贸继续成为中山经济发展的重要促进要素.  相似文献   

5.
市场经济理论揭示,在充分市场竞争条件下,生产要素在部门之间的流动,是由生产要素在各部门间的边际生产率差异所导致,生产要素总是从边际生产率较低的部门流向边际生产率较高的部门,并通过不息的流动反过来缩小这种差异,最终使部门间的要素边际生产率趋于均等,达到经济增长最大值,但是,在存在着制度性障碍的情况下,由于生产要素的流动受阻,部门之间的边际生产率差异就会长期保持下来,从而降低了资源的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6.
《经济研究》2017,(1):58-71
本文构建了一个引入多要素投入和中间投入品要素密度差异的一般均衡贸易模型,分析企业进口中间投入品及其产品转换行为对企业要素禀赋结构的影响。结论表明:高生产率企业更倾向于进口中间投入品;企业会根据中间投入品要素密度调整进口种类的数量与规模,发生产品转换行为;通过进口产品转换,中间投入品生产要素流动引起企业要素密度的变动,最终提升企业的要素禀赋结构。经验研究显示,进口中间投入品提升了企业资本密度大约40个百分点,进口产品转换则提升了企业资本密度大约26个百分点。企业通过进口的二元边际提升资本密度,但扩展边际的作用要大于集约边际。因此,通过进一步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减少企业中间投入品进口及其进行产品转换的外部政策约束,将有助于提升企业的要素禀赋结构,并进而改善整个经济体的生产与贸易结构,最终推动中国贸易发展的转型与升级。  相似文献   

7.
人类社会是利益社会,利益分配重心的倾向决定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市场经济是利润经济,资源配置由追逐利润的企业实施,企业在分配中的地位变化,决定宏观经济的运行方向。市场经济中的利益分配关系,由要素与产品间、产品内部上游与下游间的相对价格关系决定,这种关系随经济条件的变化而不断改变,由此导致宏观经济出现不断波动。宏观经济运行方向的判断标准主要由相对价格的性质、产业结构失调性质和整个社会企业的总收入与总成本等指标组成。从这些标准看,我国经济形势仍然严峻。  相似文献   

8.
安苑  宋凌云 《财经研究》2016,(2):108-120
文章基于产业间关系视角,考察了财政结构性调整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产业间财政结构性调整显著带动了产业结构调整,并促使产业结构趋向高度化。其主要机制在于财税资源在产业间的差异性配置,及其向更加依赖外部融资的产业部门倾斜。财政结构性调整的绩效受制于制度和市场化水平的约束而呈现出异质性,表现为:基于所受制度约束的差异,补贴结构性调整对于产业结构的影响显著弱于税收结构性调整;基于市场化水平的差异,财政结构性调整对产业结构调整幅度的影响存在西高东低的地区差异,而对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影响则主要集中于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9.
经济波动、成本约束与资源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波动影响企业投资,进而影响资源配置效率,已经成为研究转型期间市场资源配置的关键。本文研究发现,随着生产率波动的增加,企业间资本边际报酬的差异也逐渐加大,其原因主要是调整成本所致,这意味着经济波动的增加会严重影响行业内的资源配置。在理论上,本文利用调整成本的投资动态分析框架,发现生产率增长率高的企业虽然投资预期很大,但是由于企业在跨期投资过程中面临不断上涨的调整成本,其投资存在上限,因此它们的资本扩张不能使资本边际报酬下降至行业平均水平,此时资本边际报酬的差异也就形成了资源错配。此外,本文还使用我国工业企业数据进行数量分析,基于理论框架以及通过校准得到的调整成本,发现生产率波动性和资本边际报酬差异之间的确存在稳定的正相关关系,即经济波动加剧的时候,资源错配现象就越严重,并且这种关系会因为调整成本的存在而增强。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是比较优势因素变化引致比较优势行业变化的结果。比较优势因素的变化主要通过资本积累、技术创新和中间部门培育等途径影响产业结构调整。当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仍面临着中间部门培育不足、本地市场规模限制、要素价格扭曲、关键技术缺失、贸易成本偏高等因素的制约。我国要实现从传统比较优势造就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分工锁定中跨越出来,关键在于在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大力培育中间部门,促进资本和技术要素集聚,塑造动态比较优势,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1.
要素市场价格扭曲是我国“外向型”发展战略的重要特征。基于二元边际分析和产品内分工视角,本文研究了要素市场价格扭曲、产品内分工地位以及二者交互作用对我国企业出口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要素市场存在严重的负向扭曲,扭曲对于企业出口的扩展边际形成了制约作用,但对于企业出口的集约边际起到了促进作用。企业产品内分工地位的提高及其与要素价格扭曲的交互作用会显著促进扩展边际的增长,对集约边际的影响则不显著。新时期“外向型”发展战略有其合理性,前提是不断提高企业分工地位,而非继续依靠要素市场价格扭曲。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运行方式是混合型运行方式。这种运行方式下特有的投资制度变异,导致中央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在地方实践中往往失效。而在市场型运行方式下,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和企业所有者的意愿往往保持一致,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在地方实践中往往是有效果的。因此,以市场型运行方式替代混合型运行方式,是解决中央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在地方实践中失效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产品内分工是各国依据比较优势与规模经济进行纵向分工的合作组织过程,其合作利益的分配机制是讨价还价,分配依据是各国企业对合作生产做出的边际贡献。因此,本文使用合作博弈的夏普利值方法构建了产品内分工的国家利益分配模型,讨论了要素不可流动与可流动情况下的利益分配情况产品内分工使得各国的总体收益上升,但其在国家间的分配并不均衡。在要素不可流动情况下,技术极端落后国家参与产品内分工的净福利是增加的,而在要素可流动情况下则并不一定;相比要素不可流动的情况,要素可流动情况下的合作总体收益更高,但分配更不均衡;发达国家在要素可流动情况下凭借资本和技术优势获得了世界比较优势,在利益分配中占据了支配地位。  相似文献   

14.
一、日本钟表产业结构的调整近年来,日本钟表产业结构发生很大变化。由于钟表市场竞争激烈,钟表的生产能力大于市场的需求量,因此,许多钟表生产厂家在努力开发新型钟表产品的同时,正积极开发和生产非钟表产品。以精密机械为基础的钟表  相似文献   

15.
本文测算了1979—2007年中国三次产业历年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率,并对三次产业间全要素生产率变动质量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三次产业TFP存在差异。并通过资源再配置效率(TRE)模型测算历年来产业结构变动的效率,分析中国产业间要素流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较高,资源配置效率趋势为正,应把服务业作为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出口产品调整能力的提升是优化出口结构的关键维度,而产业政策是实现能力提升的重要手段。利用《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量化产品层面产业政策,实证检验产业政策对出口产品调整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产业政策显著提升了出口产品调整能力。异质性分析发现,产业政策效果受产品技术类别、政策类型以及产品可调整路径数量的影响。产品间政策溢出效应分析发现,产业政策在出口产品空间中存在直接效应,并通过“产品关联”路径产生显著溢出效应。为实现贸易高质量发展,政府应充分利用产业政策在产品间的溢出机制,加强政策关联与协调,进一步借助政策调整来提升出口产品调整能力。  相似文献   

17.
薛继亮 《技术经济》2013,32(9):65-71,86
构建了生态环境压力指数、劳动力密集程度差异指数、人力资本密集程度差异指数、资本密集程度差异指数与产业结构效应指数间相互关系的模型,并利用2000—2010年内蒙古的相关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了估计。结果显示:各要素流动对产业结构变化和生态环境压力的影响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其中资本投资集聚可促进产业结构转变和保护生态环境,而劳动力集聚的作用与此正好相反;环境压力指数与产业结构变化的关系在不同模型中的估计结果存在差异,该结果可能预示了内蒙古的产业结构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正缓和,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拐点可能正在出现。为了更好地协调资源富集区的要素流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环境保护实现统筹发展,需要做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要素合理流动;着力扶持关键产业链条中的核心企业,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建立开放式、多层次的人才引进与流动机制,培育人力资本。  相似文献   

18.
欧盟东扩后,新成员国的产业结构尽管不断趋向合理,但与老成员国间仍存在一定差异。本文分析这种差异的主要特征,对该地区产业结构的前景进行预测,并提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汇率作为重要的价格信号,能影响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成本,改变我国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引导国内资源的重新配置,并对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从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和不同要素密集度行业结构调整两个角度展开分析,分别研究人民币有效汇率对其影响。其中,从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的角度,对国家和地区层面进行实证研究,结论表明人民币有效汇率变动对第二产业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第三产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且对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的影响明显大于对中西部地区的影响;从资源配置的角度,以劳动力、资本要素在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的流动为切入点,对汇率变动影响产业结构变化的机理及其路径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理论研究,结论表明,人民币有效汇率对资本密集型行业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具有促进作用,且实际有效汇率的影响大于名义有效汇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是中国县域经济增长的源泉,而产业结构调整是县域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可能路径。本文基于中国1869个县域的数据,采用Meta-Malmquist指数法测度县域的全要素生产率,并运用空间SARAR模型分析产业结构升级对县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技术进步对县域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大于技术效率对县域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县域产业结构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提高抑制了县域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提高能够促进县域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