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0 毫秒
1.
青海蒙古的主体是由和硕特部组成的,依据其居住在高原山区的地理位置,世人俗称为“上蒙古”(蒙古语叫德都蒙古)。追溯和硕特部形成上蒙古的历史足迹,尽管蒙古族历史风云人物从元明时期起为争夺牧场,在青海湖环湖地区你争我斗、互相残杀数百年,但移居青海并形成青海蒙古人的历史,无不与赫赫有名的历史人物固始汗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2.
青海蒙古的主体是由和硕特部组成的,依据其居住在高原山区的地理位置,世人俗称为“上蒙古”(蒙古语叫德都蒙古)。追溯和硕特部形成上蒙古的历史足迹,尽管蒙古族历史风云人物从元明时期起为争夺牧场,在青海湖环湖地区你争我斗、互相残杀数百年,但移居青海并形成青海蒙古人的历史,无不与  相似文献   

3.
草原上的故事 在蒙古族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中,“说唱艺术”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源远流长。在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说唱艺术”记录和承载着蒙古族人民社会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记录和承载着蒙古族人民的荣耀与辉煌。  相似文献   

4.
郭瑞鹏 《重庆与世界》2016,(26):101-105
以蒙古族牧民、喇嘛、王公等被救济主体为研究对象,探讨民国焉耆地区蒙古族社会救济的历程、结果,并对救济的成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青海蒙古族是13世纪20年代进入青海这块神奇土地的。16世纪初踏入青海境内的顾实汗各部落是今天青海近十万蒙古族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主要是和硕特蒙古部。蒙古族是青海世居民族之一,在青藏高原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繁衍生息,用自己的勤劳、勇敢、智慧创造出了独特的民族生态环保文化。生态环保文化是青海蒙古族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含金量较高、“储量”较丰富的文化“宝藏”,独具特点,有较高研究价值。青海蒙古族的生态环保文化的形成是青藏高原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人文环境所决定的,它不仅表现在语言、习俗、宗教、生活娱乐等方面,同时也包含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与大自然不断发生相互作用、相互适应的生态经济之中。他们的生态伦理、文化习俗与生态经济原则和大自然发展规律密切吻合,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6.
金玲 《发展》2016,(3):91-93
蒙古文翻译实践活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为促进不同历史时期蒙古族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桥梁媒介作用.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民族政策指引下,译学界开始了蒙古文翻译理论研究,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探索历程已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然而学界的研究多集中在文学文体方面,应用文体翻译研究相对滞后.本文通过当代蒙古文翻译论著评介的方式,归纳探析当代蒙古文应用文翻译研究现状,从中总结出其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存在的薄弱环节,以便共同学习与借鉴.  相似文献   

7.
民歌是一种在民间广泛流传的一种歌唱艺术,在语言艺术方面有着鲜明的个性特点,青海蒙古族民歌是青海蒙古族人民在特定的生存环境中的理想、期盼的诉求,不但在语言方面尤其在地域性特点方面,折射出青海蒙古族在生活方式、文化等方面不同于国内其他地区蒙古族的一些个性的东西,由此可以窥见青海蒙古族文化心理方面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8.
每一个民族的室内设计都因其个性的差异,而形成不同的风格特征,它以不同的造型,图案及色彩等,表现着不同民族的精神风貌和个性特征。本文通过研究蒙古族传统室内的基本形态,从而对蒙古族传统室内设计风格特征进行了一定的研究,认为蒙古族传统室内设计风格与游牧民族生活方式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9.
新疆察哈尔蒙古族自清代迁入新疆以来,为国家的统一以及边疆的安全作出了伟大的贡献.随着时代的变革,新疆察哈尔蒙古的传统婚俗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论文在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考察,以新疆察哈尔蒙古婚俗为个案,阐述在社会转型之后,在继承传统礼仪基础上的新疆察哈尔蒙古族婚嫁礼仪的重构过程和特点.  相似文献   

10.
言明 《东北之窗》2014,(12):53-55
正在中国北部边疆的内蒙古自治区,点缀着一颗璀璨的草原明珠——克什克腾。克什克腾旗因成吉思汗的近卫亲兵而得名,古老而悠远的蒙古族文化在这里留下了清晰的印迹,草原文明与农耕文明在这里交织、融合。克什克腾旗是蒙古、汉、回、满、壮、朝鲜、达斡尔等10个民族聚居的少数民族地区。悠久的发展历史、灿烂的历史文化、旖旎的自然风光、多彩的民族风情、博大的人文景观、丰富的物产资  相似文献   

11.
张力舟 《发展》2008,(11):131-131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即蒙古族入主中原建立的一个封建王朝。随着其汉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蒙古统治者笼络了许多汉族儒学大家和名士,儒学在元代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其间,众多儒臣中脱颖而出的一位即是苏天爵。近些年来,学术界对苏天爵的关注大多是基于史学方面的研究,基本未涉及到其文学方面。鉴于此,本文试就其文学成就进行初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青海是我国蒙古族人口聚居的地区之一,据1990年普查,青海蒙古族人口有71515人,占我国蒙古族总人口的1.57%,占青海省总人口的1.60%。青海的蒙古族主要聚居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黄南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海北藏族自治州和西宁市。 一、人口来源 青海蒙古族原来居住在内蒙古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十三世纪初叶,即公元1206年前后,蒙古王成吉思汗统兵西进,兵攻中亚时,曾派兵到青海的柴达木盆地一带。自古以畜牧为生的蒙古族看到这里草原辽阔,水草丰美,人口稀少,引起了他们极大的兴趣。公元1227年,成吉思  相似文献   

13.
蒙古族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于传奇色彩的民族。千百年来,蒙古族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中国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迹,因而被誉为“草原骄子”。 蒙古族始源于古代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东岸一带。“蒙古”最初只是蒙古诸部落中的一个部落的名称。13世纪初,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部落统一了蒙古地区诸部,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蒙古”也就由原来的部落名称变成为民族名称了。 蒙古族在历史、文学、语言、医学、天文、地理等方面有着悠久的文化。在民间文艺方面,“好  相似文献   

14.
李文君的《西海蒙古史研究》一书,作为中央民族大学“985工程”中国边疆民族地区历史与地理研究中心项目的终端成果之一。已由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于2008年11月正式出版。本书被列为国家“十一五”重点出版图书之一。本书对西海蒙古的出现、兴盛、衰落、及与中原和西海“蕃族”的关系作了精辟的论述,全书共分五章,计20余万字。在多次阅读了本书以后。笔者认为本书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在内蒙大草原深处蒙古族群众中广为流行着一种趣味盎然的棋类运动至今还未被更多人们所赏识,那就是蒙古民族千年传承的草原文化瑰宝——蒙古象棋。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是我国的一个人口大省,同时也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散居省份,其中蒙古族是河南省第二大少数民族。当前,对于河南省蒙古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族源问题上,而对于其经济、文化、教育、宗教信仰等方面却涉及的较少,研究现状明显滞后于其民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金童 《理论观察》2014,(3):68-69
蒙古族民歌具有鲜明的地方特点。杜尔伯特蒙古族民歌《诺恩吉雅》和内蒙古地区传唱的《诺恩吉雅》在内容和曲调方面及典型人物形象的塑造上特点都非常明显。在内容上不仅表现了主人公个人的经历,而且还表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同时也传承了杜尔伯特蒙古族人民的古老的说唱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镇平县蒙古族主要由晁陂和砚台两支王姓蒙古族组成,晁陂蒙古族的先祖可能是淮王帖木儿不花,砚台蒙古族的先祖可能是元末丞相脱脱王之子哈剌卓.这两支蒙古族留居河南是在元末明初,为元王室遗胄,即同源;但他们又各自有自己的始祖,因而属于异流.  相似文献   

19.
海西蒙古族食用面食的历史是从和硕特部来到青藏高原后开始的.和硕特部来到海西时,仍以游牧为主,面食很少.长期来,在周边民族,特别是汉、藏、回等民族饮食文化的影响下,逐渐接受了这种新的经济生活方式,并创造了一系列具有蒙古族特色的面食文化.  相似文献   

20.
在青海民族发展史上,俺答汗和固始汗是两个最为著名的蒙古族汗王.他们都发兵进军西藏,挽救黄教,赠封达赖、班禅,弘扬黄教,在黄教发展史上做出了极大贡献. "蒙古敬信黄教,实始于俺答".俺答汗在青海修建仰华寺,邀请三世达赖喇嘛举办法会,黄教从此传入青海.这是清代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魏源提出的新见,也非常符合青海蒙古族发迹和藏传佛教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