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的家电制造业大规模、低成本优势逐渐缩小,中国企业如何通过战略转型实现突破?中国作为世界制造工厂的路越走越窄,中国企业如何走出去,实现国际化?内部管理制度始终是中国民企之殇,如何减少内部损耗,激发企业活力?  相似文献   

2.
境外投资还缺什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更好地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实施国务院关于"企业走出去"的战略,国家外汇管理局资本司和《外汇管理》杂志社举行研讨会,仲大军先生参会谈了自己的看法.大军经济观察研究中心给本刊发来研讨会简报.  相似文献   

3.
<正> 一百多年前,纽约证券交易所开盘时,选取了十几家最大的公司作为道琼斯指数股,一百年过去了,这些公司只有GE还在,其他公司早已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改革开放后,我国企业迅速发展,但是遗憾的是,很  相似文献   

4.
新闻回放 在全球金融危机阴影下。在华外资银行海外母行业绩普遍出现亏损,但2008年在华外资银行仍普遍实现盈利,截至2008年12月末。全国外资法人银行资产总额、贷款余额、存款余额和税后利润分别同比增长7.37%、5.09%、84.82%和96.1%。  相似文献   

5.
在市场竞争愈来愈烈的环境下,企业作为一种经济活动和资源配置的基本组织单位,若想生存和发展,若想获取持久竞争的优势已经变得越来越困难。必须把企业做大做强,必须培育和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这种能力的培养既需要国家在宏观政策上的扶持,又需要企业在微观方面进行变革。我国在吸引世界各国投资的同时,中国企业得到了锻炼,开始跨出国门"走出去"开展国际化经营。我们应当按照跨国经营管理的战略要求,把握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机遇,积极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使中国企业能够真正"走出去",从而更有效地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2022年经济工作定下基调并做出部署,释放出多个重要信号. 与2020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相比,2021年会议提出应对"三重压力",用七大政策+五大认识来勾勒2022年经济工作重点. 会议在诸多方面都保持了不变的基调:房住不炒;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党政机关要坚持过紧日子;坚决遏制新增地方政...  相似文献   

7.
对于正在“走出去”的中国企业而言,开放的政策无疑会助其一臂之力,正可谓“长袖善舞 多财善贾”……  相似文献   

8.
为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中国的外汇管理逐步实现了经常项目的可自由兑换,建立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外汇管理体制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然而随着中国加入WTO,贸易的自由化将进一步扩大,企业将在更广阔的世界市场上展开竞争,为此,国家适时提出了"走出去"的发展战略,通过利用好两个资源和两个市场来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这就使得我国现行的外汇管理面临进一步的调整.本文就外汇管理与"走出去"战略之间如何更好地协调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林申 《国际融资》2010,(5):33-37
在中国,这些年有关外资的议题多了起来,特别是力拓案件和谷歌案件发生之后,对引进外资政策有着种种猜测,甚至有外国媒体认为中国投资环境恶化。对此,4月2日,中国商务部副部长陈健表示,谷歌事件和力拓案是两个商业个案,并不表示中国投资环境的恶化;中国政府依然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战略,坚持引进外资这样一个基本政策,这是不会变的,但是中国政府必须依法来管理中国经济,这也是基本事实。这番表态传达出一个信息,就是中国引进外资政策是始终一贯的政策。事实上,在引进外资的问题上,始终存在着“变”与“不变”的辩证发展,正如上述权威表态,不变的是中国对外开放的政策。而外资在中国确实有种种变化,其中部分外资也确实存在撤资现象,其中有着种种原因(请看本栏目文章《外商撤资的原因、影响及应对措施》)。而最大的变化就是中国更加强调引进外资的质量,以及正不断调整引进外资的方式(请看《本栏目文章《引进多少外资为好》》。  相似文献   

10.
李震 《金融博览》2011,(10):13-13
作为深化改革开放重点之一,以增强我国金融业国际竞争力为目标内中国金融业“走出去”战略在“十二五”朝间必将提速。  相似文献   

11.
星罗棋布于珠三角的中小企业不仅赋予了南中国非常巨大的经济扩张能量,而且撑托起了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一方宏伟大厦。然而,伴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急速变化以及宏观政策的变身与调整,这一极度活跃的经济元素开始出现非常明显的萎缩征兆:特别是当大量中小企业踏上破产与倒闭的不归之路以及忍痛割断与原有产业集群的经济链条而远走他乡时,珠三角中小企业的进一步生存状态以及他们未来的经济命运开始强烈地吸引起官方与百姓的敏感目光。  相似文献   

12.
几位朋友一起写了这本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进行梳理和评价的书,这是一本很及时的书。现在海外并购是热点,各方评论很多,但能把它串联成书的还很少。中国企业走出去并购,这是一个“奢侈品”,不是廉价品。大家看到,现在我们所有中国的企业走出去,基本出于一个共同心态:把低成本优势和低成本竞争策略,用在海外去抄底、去捡便宜货、去扭亏、去快鱼吃慢鱼。海外战略不能操之过急,它不是逢低吸纳、逢高出手,应该照着做奢侈品的感觉做海外并购才可能成功。有些企业以为落难公主落到中国就能活,对那些国际上破败的品牌充满兴趣,用低成本买到就沾沾自喜,  相似文献   

13.
华尔街的萧条、底特律的没落,成了中国企业“抄底”海外的绝好机遇。中投在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中完全可以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4.
陈丕雄 《会计师》2009,(2):76-77
<正>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作为国民经济的主体和支柱性产业,制造业为今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时间"中国制造"充满世界市场,中国俨然变成"世界工厂"。进入2008年,随着次贷风暴的不断发展,其衍生出的全球金融危  相似文献   

15.
一、中资银行海外并购的时代背景 (一)中国企业掀起"走出去"浪潮.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国经济加速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对外贸易和投资高速增长.在这一背景下,国内企业也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大量优质企业纷纷将跨国经营纳入战略视野,并积极付诸行动.中国企业的"走出去"浪潮,客观上要求中资银行加快国际化步伐,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支持.  相似文献   

16.
金融危机为中国制造业"走出去"并购欧美实体企业提供了一个"时间之窗".然而,相对于成熟的欧美企业,中国企业在信息搜集、法律解读、商业运营等方面的差距,注定并购路途并不总是鲜花和笑脸,故而,企业需要小心谨慎,警惕各种可能出现的"陷阱".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外资》2010,(23):28-30
商贸企业可以凭借中国制造业走出去的优势,在产业链上下游的不同行业之间形成纵向的战略联盟,伴随核心制造企业走出国门,形成海外供应链联盟并协助其开拓分销渠道。  相似文献   

18.
民族边疆地区因地缘口岸优势及资源优势而成为国内有比较优势企业“走出去”发展的优选地区。但在境外投资监管与服务中存在着诸多问题,还难以达到有效性、及时性、全面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阿勒泰地区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广招优势企业入驻和积极支持企业“走出去”,大力发展与周边国家能源资源互利合作,已成为政府及职能部门贯彻落实新形式下对外开放战略,扩大开放领域,提高开放水平,加快构筑开放新格局的重要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20.
蔡恩泽 《中国外资》2010,(13):20-22
在过去十年中,中国一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两头在外,进口原材料,并向全球各地出口廉价的制成品,如影随行的是“中国制造”名扬四海。可“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如今,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不复存在,“世界工厂”正外移,并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