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金可 《广告大观》2011,(3):119-119
1.成长中的中国“娱乐之都” 在中国都市化的发展历程中,很多城市希望寻找到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但是,发展理念的不成熟和急功近和的改造导致了城市缺乏独特的气质。所以,中国“娱乐之都”必然要找寻到自己的灵魂,才能真正获得发展。中国的城市娱乐业发展起步较晚,且形式相对单一,主要以都市娱乐休闲业为主流模式;  相似文献   

2.
《三联竞争力》2010,(11):81-81
2010年11月初,由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全国休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人民网、休闲杂志社联合评选的“城市休闲指数”、“休闲城市排名”和“特色休闲城市”结果正式公布。  相似文献   

3.
王冬 《商场现代化》2005,(12):264-264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步形成,城市品牌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城市品牌已逐渐成为一个城市竞争力的外在体现。各地城市纷纷根据自身历史.人文.经济.自然等方面的特性推出各具风格的城市品牌建设目标,如珠海将其城市品牌定位为“浪漫之城”,成都则将其城市品牌定位为“休闲之都”;而山东潍坊则历时十余年着力打造出“国际风筝之都”的城市品牌。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步形成,城市品牌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城市品牌已逐渐成为一个城市竞争力的外在体现。各地城市纷纷根据自身历史、人文、经济、自然等方面的特性推出各具风格的城市品牌建设目标,如珠海将其城市品牌定位为“浪漫之城”;成都则将其城市品牌定位为“休闲之都”;而山东潍坊则历时十余年着力打造出“国际风筝之都”的城市品牌。城市品牌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牵涉到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诚如美国杜克大学富奎商学院KevinLaneKeller教授所言:“城市品牌像产品和人一样,地理位置或某一空间区域也可以成为品牌。”其城市品牌…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香港、日本、中国内地等城市旅游休闲服务业发展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对世界各国发展城市旅游休闲服务业的经验与特点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就我国城市旅游休闲服务业的发展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细致分析和探讨,并提出几点看法和建议,为我国城市旅游休闲服务业发展和趋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张超  马惠 《价格理论与实践》2022,(8):192-195+208
休闲服务的提供有利于激发居民消费潜力,促进城市发展。本文基于285个城市2010-2018年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休闲服务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并测度其对城市创新的空间效应。结果发现:提高休闲服务水平不仅促进本地发展,还对与其地理距离邻近和人口流动频繁的城市呈现空间溢出效应。未来城市发展应把握休闲服务影响人才区位和创新增长的理论逻辑,提升休闲服务水平,引导人才要素合理流动;挖掘自身休闲资源,产生城市品牌效应;重视休闲服务对城市发展创新空间交互影响,树立城市群意识,注重“点”与“面”的结合。  相似文献   

7.
《品牌》2005,(10):14-21
2001年被称为“中国城市品牌年”:继2000年深圳夺取了世界花园城市评比100万人口以上组“冠军”之后,美丽的羊城又在2001年的评比中夺得“季军”,成为中国拥有“绿色奥斯卡”美誉的姐妹名城。“人间天堂”杭州,在荣获“联合国最佳人居奖”之后,宣布将以“世界休闲之都”作为全新的品牌。而东方明珠上海继举办APEC会议博得国际好评后,又成功获得2010年世界博览会举办权,打造新的城市品牌。  相似文献   

8.
何霞 《中国商办工业》2009,(23):122-123
城市居民的休闲娱乐需求推动了现代城市休闲空间的建设,对其规划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可持续规划的视角出发,通过深入分析"巴塞罗那模式",探讨中国现代城市休闲空间规划的创新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9.
何霞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23):122-123
城市居民的休闲娱乐需求推动了现代城市休闲空间的建设,对其规划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可持续规划的视角出发,通过深入分析"巴塞罗那模式",探讨中国现代城市休闲空间规划的创新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新休假制度的实施使我国旅游经济正在向休闲经济形态转变,休闲旅游已逐渐成为我国旅游消费的新亮点和旅游发展的新时尚。根据对近年来国内旅游抽样调查资料的分析,2009年,城镇居民以“休闲”为目的的旅游占88.9%,农村居民以“休闲”为目的的过夜旅游占7875%。国内目前已有多个城市确定了以发展休闲经济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如成都、杭州等著名旅游城市将未来发展定位为“休闲之都”,  相似文献   

11.
当前,有限的资源以及空间环境制约着城市的发展,而“智慧城市”发展模式能满足未来城市的发展需求.我国将在“十二五”期间进一步推进智慧城市的建设,创新城市生产、生活以及管理方式,提高城市发展质量.本文简述了智慧城市的基本情况,分析了智慧城市的发展模式,并据此对未来智慧城市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一、旅游专业课课改的基础 按照承德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深入开展“大讨论、大培训、大谋划、大招商,强力推进三年大变样,建设国际旅游城市”活动要求,为实现把承德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休闲之都、产业发达的繁荣之都和人民群众的幸福之都的战略目标,社会各界都在为之努力,承德的高校也不例外,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旅游英语专业将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和就业前景。  相似文献   

13.
《中国对外贸易》2006,(8):94-94
中国品牌研究院7月26日公布的最新评定结果显示,继青岛、宁波之后,中国今年新添深圳、佛山、苏州、绍兴四个“品牌之都”。这样在全国目前共有六个城市成为“品牌之都”。  相似文献   

14.
从旅游城市走向休闲城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旅游城市向休闲城市的转变,有两点问题非常关键。首先,城市发展旅游业的时候滋生了休闲的市场,对城市来讲,休闲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城市必然的趋势。第二,休闲城市和旅游城市的发展思路不同。对旅游城市来说,旅游资源的开发是个关键要素,而市场是针对外来旅游者的。休闲城市则不同,休闲城市是旅游业升级后产生的一  相似文献   

15.
邢佳 《商》2014,(5):110-110,104
近年来,在国人对健康养生日益重视的背景下,休闲(养生)养老这一项朝阳产业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期。其蕴含的巨大的经济效益使得一些城市开始进行以养生、养老为主题的城市品牌建设。本文以五指山市为例,深入分析了五指山市养生资源及养生旅游发展现状,并提出了建设五指山市“华夏养生之都”城市品牌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国内城市休闲旅游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对城市休闲旅游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分析城市休闲旅游的研究热点和取得的成就。笔者认为,目前国内城市休闲旅游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旅游地资源类型、旅游地资源开发与管理、发展模式、空间结构、旅游产品和发展对策研究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吴洁 《信息与经营》2009,(9):116-119
当选“欧洲文化之都”的城市都会为这一代表了荣誉与期待的称号举办一整年精彩丰富的文艺活动与庆典。因“欧洲文化之都”而建造的建筑是令人期待的城市永久标志,因为它不仅体现出整个城市经济技术的发展水平,并且表达了整个城市的审美艺术与生活理念。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步形成,城市品牌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城市品牌已逐渐成为一个城市竞争力的外在体现.各地城市纷纷根据自身历史、人文、经济、自然等方面的特性推出各具风格的城市品牌建设目标,如珠海将其城市品牌定位为"浪漫之城";成都则将其城市品牌定位为"休闲之都";而山东潍坊则历时十余年着力打造出"国际风筝之都"的城市品牌.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我国城市管道燃气企业初装费会计核算及税务处理实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了城市燃气初装费的实质及相关会计、税务政策,提出了城市管道燃气企业初装费具体的会计、税务处理模式:在会计核算上,采取“收入成本”模式,在流转税上采取“建筑业”营业税处理模式,在企业所得税上采取“完工百分比法”模式,并建议相关部门给予统一规范.  相似文献   

20.
刘伟 《信息与经营》2013,(11):114-119
海之尊崇,世界名仕一致竞逐之典范。世界湾区,"财富与智慧兼得"的人生座标。今天,中国已经全面进入休闲时代,以中国中产阶层为代表的城市高收入者,由旅游观光转向旅居度假的休闲模式以漫步全球。但在登顶人生之巅的领袖阶层眼里,奢华并不难求,天赋稀缺才是无法复制的人生符号。放眼中国,遍寻华夏1.8万公里悠长海岸线,南中国海顶级城市湾区,唯此三亚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