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债危机防范的政策选择和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债像是一把双刃的剑,使用得好,可以促进一国经济发展,使用不当,则可能引发债务危机。本期的几篇章就如何提高我国外债经营的安全性,防范债务风险,建立与我国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外资管理体制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胡军伟 《中国外汇》2013,(15):68-69
外债是一把双刃剑,对一国经济的发展有利有弊,使用不当会给我们的经济乃至政治带来危机。这已经在历次国际债务危机中充分得到体现。对外债的管理,既包括政府当局从国家整体角度进行的宏观审慎管理,也包括债务人就自身债务进行的微观管理。其出发点和目标是一致的,即合理使用外债,防范外债风险。本文从宏观管理角度,谈一谈对我国外债管理的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3.
推动外债管理改革,是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外汇管理部门一直根据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总体安排和步骤,密切关注跨境债权、债务资金流动,在着力提高外债管理有效性的同时,优化现有外债管理措施,研究出台新的外债管理政策,努力平衡好“防风险”与“促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外债是一把双刃剑,对一国经济的发展有利有弊,使用不当会给我们的经济乃至政治带来危机。这已经在历次国际债务危机中充分得到体现。对外债的管理,既包括政府当局从国家整体角度进行的宏观审慎管理,也包括债务人就自身债务进行的微观管理。其出发点和目标是一致的,即合理使用外债,防范外债风险。本文从宏观管理角度,谈一谈对我国外债管理的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5.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加强外债管理,规范举借外债行为,提高外债资金使用效益,防范外债风险,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外债”,是指境内机构对非居民承担的以外币表示的债务。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境内机构”,是指在中国境内依法设立的常设机构,包括但不限于政府机关、金融机构、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  相似文献   

6.
杜姝一 《新金融》2007,(4):35-37
伴随金融全球化的步伐,我国对外债务的规模与日俱增。我国利用国外资金,不仅弥补了国家建设资金不足,推动了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还引进了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促进了国内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巨大的外债规模,较长的债务期限,也使我国外债面临着较大的利率、汇率等市场风险。因此怎样利用金融衍生工具锁定外债成本,防止因市场变动造成的外债违约风险,是摆在外债管理者和借债企业面前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7.
外债本币化不但可以消除外债所面临的汇率风险,而且在外债本币化达到一定规模和比重时,可以无须考虑汇率因素进而通过本币贬值的手段进行债务清偿经济学研究表明,当一国国内资源不足以支撑本国经济发展时,就需要借助外部经济体的资助,而  相似文献   

8.
外债预警体系应具有防范性、可操作性,建立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是整个预警体系的基础和分析的重点内容。本文对建立外债管理预警统计指标体系,包括衡量债务总量、债务结构、外债成本、债务偿还能力、债务风险和衡量债务状况的宏观经济指标体系提出了探索性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田霏 《中国外汇》2011,(1):74-75
改革开放以来,各级政府纷纷把利用国外贷款作为对外开放、利用外资的重要渠道,这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外债具有"双面性",既可以推动经济发展,又存在一定的  相似文献   

10.
借用外债作为我国利用外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提高我国外债经营的安全度,防范债务风险,建立与我国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外债管理方式和体制,是当前外债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一、利用金融衍生工具规避外债风险的必要性政府外债面临的金融风险主要包括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我国早期借入的国际金融组织贷款一般为软贷款(SDR),不存在利率风险,1999年7月我国从软贷国"毕业"后,借用的政府外债利率是以伦敦金融市场同业拆借利率为基础计算的,因此,政府外债受到国际金融市场利率波动的影响,面临着直接的利率风险。我国利用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由于国家外汇体制改革以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巨幅变化,给一些项目带来巨额的汇率损失,给各级财政带来较大的压力和财政风险。因此,加强外债风险管理,合理有效地规避债务风险,确保我国经济安全运行是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短期外债规模不断增长,占比居高不下的问题比较突出,进一步加大了国际收支压力和债务风险。因此,研究并完善我国短期外债管理方式尢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论中国企业外汇债务的金融风险管理□何菊香在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已越来越多的企业依靠国际金融市场来筹措发展资金,它们或以国际信贷方式举借外债,或以发行国际债券筹资。而国际金融市场的复杂与多变,使外债所承担的金融风险日益增长,如何防范和管理外债风险,已成...  相似文献   

14.
张伟  王磊 《甘肃金融》2014,(3):38-40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为解决地方经济发展和支出的资金瓶颈问题,地方政府纷纷建立地方融资平台,并以此作为融资的主要渠道,导致地方政府性债务在短期内快速增长。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要把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这透露出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已经累积一定的风险。同时,我国城镇化建设将加速推进,地方政府将产生巨大的融资需求。因此,地方政府融资应在防控债务风险的前提下寻求“最优途径”,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允许地方政府通过发债等多种方式拓宽城市建设融资渠道”,在此背景下,地方政府发行市政债券可以解决地方政府融资之困。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借用外债的现状是:大量借入外债,大量债务难以偿还,在积极利用外债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被外债所拖累。面对这种情况,今后在借用外债上究竟应该采取什么对策?笔试通过对借用外债的利弊分析来寻找这一答案。  相似文献   

16.
倪宙 《中国外资》2011,(24):125+127-125,127
近年来,我国短期外债(境外借入的所有约定期限在一年(含)以下的短期债务资金)逐渐增多,从而引起各界的高度关注。本文着力探讨短期外债问题,提出外债短期化的概念,并对其成因、风险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最后提出规避外债短期化风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短期外债风险的控制不可掉以轻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述统计数据表明,衡量国家债务风险的偿债率、负债率、债务率等指标一直保持在国际安全线内,短期外债占外汇储备的比例也在国际安全线以内,但我们也发现.短期外债占外债总余额的比重自2001年以来已持续超出25%的国际安全线并呈继续上升之势。这表明,虽从总体上说.我国外债风险是可控的.但短期外债的持续迅猛上升而引发的潜在的风险也不容忽视.应当引起人们的警觉。  相似文献   

18.
隐性外债是指处于国家对外债的监督管理之外而且不反映在国家外债统计监测系统之中的外债。它在目前的国际收支统计中反映在“外国及港澳台地区在华直接投资”栏目,而未反映在债务栏内,但其实质是我国境内机构用外国货币承担的具有契约性偿还义务的债务,系外国资本与境...  相似文献   

19.
地方政府债务是一把“双刃剑”,适度的债务规模能促进经济增长,过高或过低的债务水平则不利于经济发展。本文基于效用和风险双重视角对江苏省适度债务规模进行实证分析,从效用角度测算出东部8省市的适度债务率为92.24%,从风险角度估算出江苏省每年到期债务规模不超过上年可偿债财政收入的100.10%时,可以在违约风险最小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负债对地方经济的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还测算预估未来数年内江苏省化解地方政府债务工作进展情况,并对化解债务风险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我国承诺保持人民币不贬值。为保持汇率稳定,我国对外债管理实行了某些临时性的管制措施。2001年以来国际金融市场利率大幅走低,继续保持外债管制将显著地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和债务负担。为此国家外汇管理局适时调整外汇管理政策,鼓励企业进行债务置换,防范外债风险,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