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升民 《中国广告》2014,(9):108-109
正互联网不是稀缺资源的配置,而是丰裕资源的共享。互联网用互联网精神、互联网思维绑架了消费者,要挟到了实体经济。20年前,通过一条64K的国际专线,中国接入国际互联网,中国互联网的时代就此开启。从浏览器的诞生到网络游戏产业的形成,从博客的兴起到SNS、微博的风靡,乃至今天移动互联网发展,海量的信息正在改变人们阅读的方式,庞大的数据带来营销模式的变革,互联网金融争议未消,互联网电视风声又起……互联网正在用自己的方式与我们的生活绑定,互联网思维正把影响力触角延伸到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2.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的传播方式也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正经历从广播、报纸、电视到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对分类信息的影响非常深远,将成为最主要的信息传播方式。目前中国分类信息网站众多,但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大型网站主要有四个,分别是58同城、赶集、地球城和百姓网。这四大分类信息网站将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将对目前中国四大分类网站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3.
现在消费者都是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在获取信息,在手机端没有人的阅读时间会超过5分钟,所以,要把信息打散,把其中的洞察抓出来,通过碎片化的媒体方式把这个信息完整地传播出去。从传统品牌营销到数字营销,营销的形式已经开始发生变化。大约是从20年前,媒介从报纸到电视再到今天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一直都在发生变化。每个不同阶段都会有一条广告创意或者一家广告公司来代表一个时代的标志。在电视时代,4A公司的一个创意可以在电视上放一年也没问题,纸媒集团也可以把这些创意继续复制到报纸上进行传播。甚至在2000年前后有一些门户网站形成的时候,4A公司  相似文献   

4.
董瑞豹 《广告大观》2007,(7S):57-57
广告这个话题从哪里谈起呢?我想了很久,就从眼下最热的股市说起吧。上海A股要不要超过5干点,这是许多人关心的问题。十年前,股民是怎样得到股票信息,2007年股民又是怎么得到这些信息的呢?简单回顾一下十年前,他们得到信息是通过电视、电台,或者通过朋友得到的信息。今天可以看到,很多人通过互联网获取即时的信息,也可能是跟朋友交流,或是看某些人的博客。有一些对股市有特别研究的人,可以在网络上发表对于股票市场的想法。  相似文献   

5.
赵子忠 《广告大观》2010,(10):161-161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对于电视行业影响不断加深,各种各样的新概念冒了出来,其中一个概念叫作“互联网电视”。听到这样的概念,千万不要反映到基于互联网的电视业务上去,在中国,互联网电视可以叫做“互联网电视机”,顾名思义就是可以上网的电视机,但并非接上网线就可所向披靡地浏览网页,你只能看到电视厂家关联的有限内容。  相似文献   

6.
《创业家》2009,(10):20-20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有人早在2004年就说,电视已经发展出新的技术,以使其广告能够更加有针对性,更加可测量。Visible World就是瞄准这个市场,并且  相似文献   

7.
织"围脖"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鲜事情了,但是这个起源于本世纪的伟大创举究竟怎样影响着我们,改变着我们获得信息、彼此沟通的渠道和方式。长期从事互联网研究的李开复博士在其"微博,改变一切"一书中写道,"今天的互联网,已经和10年前那个近乎静态的互联网有了天壤之别。最重要的是,10年前互联网的主角是网页和信息,今天,互联网的主角是一个又一个活生生的人。在网络上生活,在网络上社交,在网络上展示自己,影响他人,这已经成了新一代网民对网络生存方式的共识。  相似文献   

8.
周蕊 《成功营销》2008,(10):16-17
上个世纪末,曾有这样一个关于媒体未来的预言:互联网(包括无线电信网络)将成为信息传播的惟一途径,而电视与电脑也将走向融合。  相似文献   

9.
新的媒介环境下,传统的报刊电视媒体被互联网、移动电视、楼字分众媒体、户外大型显示牌、显示屏等新兴媒体包围着。广告由静态延伸到动态,由二维延伸到三维,由单纯的视觉延伸到视听综合。信息传播媒介的特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阅读载体电子化、传播速嚏光电化、再现形式的多样化、传播内容多维化、信息消费互动化。大众媒介小众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10.
在一年前的世界经济论坛上,比尔·盖茨曾预言5年内互联网将“颠覆”电视的地位。而Gooqle公司CEO埃里克则在两年前预言:“能够发挥互联网全部潜力的候选人,将会在下一次总统大选中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在给电视传媒带来新契机的同时,正在给传统电视媒体带来历史性的冲击。但电视传媒依然拥有自己的价值、优势和导向。电视媒体在报道的强制性、全面性、深刻性、权威性等方面的价值,未来将成为传统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相抗衡的重要优势。在网络时代,电视的现场直播价值是其独具魅力的优势。电视传媒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不断创额,满足百姓对节目不断变化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致富e网通     
《中国供销商情》2006,(5):74-75
致富e网通,就是要将网络、报刊、电视等媒体实现信息互坳,一个产品或项目信息将以不同的方式在三种媒体上同时发布,立全传播。  相似文献   

13.
林莹 《中国广告》2014,(1):37-37
正消费者的信息传递需求变化导致对于品牌建立和传播带来新的变化:从过去的电视、广播、报纸、户外的媒体传播形式,发展到了获取信息的路径,辨别信息和找寻相同信息取向观点并形成交流互动系统。《中国广告》:在数字化传播的背景下,比起5-10年前,滇虹药业在营销部门上是否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您认为,品牌在新的传播环境下产生新的变化需求,是基于新生态下哪些要素的变更?滇虹药业在近两年提到的品牌要打造面向终端的体系营销,是出于怎样的背景和需要?梁军:确实,消费者的信息传递需求变化导致对于品牌建立和传播带来新的变化。从过去的电视,广播,报纸,户外的媒体传播形式发展到了获取信息的路径,辨别信息和找  相似文献   

14.
新商业时代     
正线上与线下,虚拟与现实,互联网与传统经济之间的界限正在消失。"信息的DNA正在迅速取代原子而成为人类生活中的基本交换物,从原子到比特的飞跃已是势不可挡、不可逆转",十几年前,互联网预言家尼葛洛庞帝就在他的《数字化生存》一书中做出这样的断言。当下,信息技术已经  相似文献   

15.
罗琦 《中国报业》2012,(18):133-134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发展,互联网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信息交流和沟通愈加频繁和方便。互联网不仅加快了信息传播速度,而且也促进了电视的飞速变革。电视方便了大众生活,也丰富了大众生活。因此,发展电视是必须也是必要的。本文从在互联网的角度论述电视的价值、趋势及导向。  相似文献   

16.
信息消费已成时尚信息消费是一种直接或间接以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为消费对象的消费活动。进入21世纪,随着生活的改善和收入的提高,在满足温饱型的衣食消费后,追求生活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成为一种必然。交流作为基本的信息需求,在移动通讯技术普及的今天,已经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张扬,信息消费渐成时尚。信息消费涵盖生产消费、生活消费、管理消费等领域,覆盖信息服务,如语音通信、互联网数据及接入服务、信息内容和应用服务、软件等多种服务形态;覆盖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等多种信息产品;还包括基于信息平台的电子商务、云服务等间接拉动消费的新型信息服务模式。互联网  相似文献   

17.
《中国广告》2008,(11):27-28
传统的广告是单向度地带来市场信息,这就是从广告主到顾客一个方向。这种方式进行了很多年,直到网络的出现,这时,顾客突然间能够互动地接触到他们所喜欢的品牌,而且广告主也看到了借助互联网使他们的产品有深入消费者的机会。互联网  相似文献   

18.
肖建兵 《广告大观》2005,(4):114-114
在十年前的春天,北京电信首次开通互联网接入服务,还记得第一次打开NAVIGATE时的激动心情。我很清晰的记得当时一段关于互联网的论述:“INTERNET的出现使得这个社会直接跨入信息社会。在传统社会体系里,往往职务越高地位越高获取信息的优势就越大,而INTERNET则改变了这个法则,现在和未来,每个人获得信息的途径与媒介都将是平等的,  相似文献   

19.
电视作为传媒老大的时代伴随着上个世纪末晚钟悄然而去,同时第四媒体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也恰逢当时,于是有人说电视将最终被网络媒体吞噬,也有人认为电视不会轻易地退出竞争的格斗场,它将是最有实力与网络媒体一挣高下的“传统媒介”。今天距电视新生的时代不过百年,我们却不得不承认这个与报纸和广播相比仍然像个孩童的媒体在时代的潮流中已经具备了冠以“传统之名”的种种因素。然而我们可以为之惊喜的是电视在夹缝中逐渐找到了自己生存的空间,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传统金融与互联网技术的结合产生了互联网金融。2013年是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元年,之后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呈井喷之势,互联网金融在发展普惠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问题,互联网金融融资人的信息披露就是其中之一。这涉及投资人的利益的保障和投资风险的把控。众所周知,融资人信息披露的准确和完整更是信息披露的基本要求和原则。为了保障投资人的利益,维护社会稳定,以及互联网金融健康有序地发展,信息披露法律规范体系的构建、监管责任的落实以及形成互联网金融行业自律是互联网金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