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彦仪 《广告大观》2011,(4):103-111
本研究以2010年刚刚上市的“中国广告行业的扛旗者”——省广股份为例,对股权融资、银行信贷、债券融资、兼并收购以及上市方式进行了全面解析,将广告企业如何进行资本化运作进行了实操讲述.另外,对广告公司上市进行了深入研究,剖析了我国广告行业公司上市的驱动因素及符合资本市场特点的广告企业的类型.  相似文献   

2.
中国广告市场正在进入以资本并购和联合为主要特征的新一轮产业扩张,广告市场将会面临重新洗牌,也必将会诞生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营销传播集团。广告企业通过股权融资、上市融资等方式,获取企业发展的资金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制定公司的发展战略,将资本的力量转换成市场优势。  相似文献   

3.
早在2002年前后.围绕着中国加入WTO后的广告问题.业界和学术界曾有过相当一番讨论。外资广告进入中国,对于国内本土广告业和广告市场究竟会带来什么?究竟是挑战是机遇,还是什么别的东西?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和讨论,事实上一直延续到最近。然而有意思的是:与前几年相比,伴随着2005年12月10日这个最终时刻的到来.伴随着中国广告市场向国际资本的全面开放.人们听到关于WTO和外资广告“狼来了”的说法却明显少了。这难道是因为.情况没有原来预想的严重?还是外资广告企业进入之后.其国际资本的竞争“狼性”有所蜕化?抑或是.本土广告企业自己的身体条件.  相似文献   

4.
日化行业一直以其巨大的市场空间吸引着无数企业进入这个市场,市场增长拉动广告迅速提升。近几年来,化妆品/浴室用品类电视广告投放表现出持续增长的势头。由于日化行业准入门槛不高,导致本土日化品牌长期以来鱼龙混杂。进入本世纪以来,纳爱斯、飘影、蒂花之秀等本土品牌开始在中央电视台等各电视媒体投放广告,掀起了本土品牌挑战国际品牌的第一轮高潮,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5.
黎康乐 《现代商业》2013,(17):21-21
外国资本的二十四小时营业的超市逐渐进入中国市场,促使本土超市零售企业竞争变的更加剧烈,进入我国的外国资本的超市多数以资本作为发展动力,统一的制度化为标准,以及其他相关配套的服务,这些超市带来了先进的理念和先进的管理,对于本土超市也有很大的启发作用,然后与外资的竞争中本土和外资各具有优势,本文以日本711便利店和中国的WOWO便利店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见解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2010年5月6日,深圳证券交易所, 随着一声沉雄脆的锣响,中国本土规模最大、最优秀的大型综合性广告公司之一--广东省广告股份有限公司(省广股份SZ.002400)正式登上资本市场,成为中国本土第一家上市的广告公司.  相似文献   

7.
乔均 《中国广告》2006,(7):64-66
中国广告市场对外资彻底开放,有担心本土公司从此将步入衰退阶段,笔者认为这种局面不可能在中国出现。相反,10年来的发展表明,4A公司在中国广告市场的作用正在下降,本土大型广告公司已经懂得利用国际资本,人力资本的国际化也在形成。未来10年中国广告市场将是中外资本融合和并举发挥作用的局面。  相似文献   

8.
《中国广告》2006,(11):108-109
随着中国市场本土人才的成长和本土客户的成长,国际广告代理公司中的本土人才逐渐进入了原来很少会进入的一些中高层职位,与非本土人才,特别是与香港、新加坡和台湾的广告人才的差距正在缩小。为全面了解当前本土广告人才的队伍结构,亚洲传媒集团AsiaICC Group旗下的Cmapping H  相似文献   

9.
中国资本市场制度变迁的理论假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锋 《财贸经济》2003,(4):26-29,67
资本市场在我国的出现和发展,对此进行分析的理论假说主要有财政压力变迁说、居民收入资本化假说等.本文据此提出金融控制与风险化解假说,认为:金融控制与风险化解的动态组合,可以作为对中国金融改革与经济发展的抽象,也是我国资本市场产生和发展的一条主线.从这个角度来探寻我国资本市场的出现及其变迁,不仅有利于从总体上准确了解我国资本市场的功能、管理、规模、结构和整个运行机制的特点及存在的局限性,而且能够有助于把握其今后发展和完善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WTO:冲击与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本土广告业经过20年发展,逐步走向成熟,面对中国即将加入WTO,外国资本即将进入中国广告市场的严峻形势,中国本土广告业如何应对?回答是:走整合之路,发挥自身潜能,在竞争中求生存,在竞争中求发展,最终在世界广告业中确立自己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离忠 《广告导报》2004,(6):27-27
广告是个外来行业,几乎全世界的广告公司都在做着同样一件事:就是帮助客户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为品牌及产品在市场推广上进行创意性的表达。在中国,庞大的内需市场不仅带动了具有后起优势、代表着先进营销模式的国际品牌进入本土市场,同时也推动了具有当地资源的本土企业不断崛起,在这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形成了国际品牌本土化及本土品牌国际化的潮流;而这一趋势正不断推动着广告行业逐步从单一走向多元化、从简单的物理渗透走向有机的化学融合,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庞大的广告运动和多层面的市场区隔,给广告公司之间、媒介购买公司之间、公关公司之间、以及本土与国际公司之间都创造了各自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会。  相似文献   

12.
我国传媒从依赖财政拨款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是靠在广告和发行市场自我积累求得发展,这只能实现算术级数的增长;而一旦进入资本市场,借用社会力量,就有可能实行几何级数的增长.今年3月19日,ST耀华再次公告,公司控股股东中国耀华玻璃集团公司向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转让所持公司26464.856万股股份事项已获国务院国资委批准,这意味着江苏省属文化企业"第一家"上市公司的诞生进入倒计时.  相似文献   

13.
《广告大观》2004,(7):122-123
作为国际广告公司的突出代表,日本电通广告公司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在中国市场获得显著成就,借助成功的本土策略,电通不但代理了许多著名的国际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广告,而且也与不少中国本土品牌有深入合作,国际品牌及国际4A广告公司如何看待中国市场?如何推进在中国市场的本土化进  相似文献   

14.
在经济全球化和民主化浪潮下,诚信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资本,参与社会竞争并发挥着重要作用。诚信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资本,既具有资本增值性的一般特征,又具有不可复制性、长期性与易逝性、寄生性和相对独立性的个性特征,因为这些特性决定了其在市场管理中的特殊性。本文将道德范畴无形的诚信与有形资本的管理一并进行阐述,希望在对诚信资本的研究方面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广告大观》2007,(10S):22-25
近年来,国际广告巨头在中国的超常发展已经把中国本土广告甩在了身后。广告综合代理、媒体依托、户外广告,这些较为成功的中国本土广告发模式在未来能否跟上外资广告发展的步伐?媒体依托、户外广告依托资本的力量强势发展,而作为智慧产业主体的广告综合代理却发展缓慢,出现“脑体倒挂”的现象。或者,今天在看到中国广告市场不平衡的发展状况之下,我们是否应该重新理性地思考中国本土广告发展之路? 正视今天的事实才能把握明天的发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小智 《中国广告》2005,(7):18-22
本期专辑:中国本土广告公司成长报告 说到本土广告公司的成长这是一个既让人兴奋.同时又不免忧心的话题兴奋是因为在中国的广告经营额突破1000亿元大关后.现在的广告市场看起来无比璀璨.经历了20多年的成长.我国的广告市场从来也没有像今天这样活跃过。广告公司百花齐放,达到数万家,各样形态,(既有70年代就成立的北京广告公司、上海广告公司.广东省广告公司等国有广告公司,有国际的大型广告集团.有更大批的私营广告公司)、  相似文献   

17.
李稻葵 《新财富》2007,(6):30-31
由于中国资产价格较高,同时经济前景诱人,外加人民币不断升值,导致大量境外资金以及融资者非常有兴趣进入,中国资本市场事实上面临国际化的绝好机遇。中国应该加强监管、逐步放开资金跨境流动,同时积极引进境外企业和机构上市,走一条渐进式的资本市场国际化道路。这不仅有利于降低本土企业的融资成本,带动本土金融服务等行业的发展,也使中国政府能够通过资本运作调节宏观经济。[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经济严冬的到来,中国广告业欢喜困惑并存。面临国外广告集团本土扩张,本土广告产业化发展成为必由之路。通过对广告业作为创意产业的重新定位,对广告公司参股企业可行性分析和“捆绑式”商业模式进行探究,作者认为本土广告公司充分利用知识资本参股企业合作发展可以走上产业化、规模化、专业化之路,这无疑是经济危机严冬广告业的破冰之道。  相似文献   

19.
《广告导报》2004,(10):35-35
由中央电视台广告部、《广告导报》杂志社、《销售与市场》、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发起主办,蒙牛乳业、九鑫药业、仁和药业、索芙特等企业支持举办,北京智慧工场广告承办的“第二届中目本土广告公司发晨论坛”,是立足本土广告企业探讨经营发展的高级论坛。论坛邀请著名广告学者、众多国内知名企业和16位优秀本土公司精英为主讲嘉宾;从不同方面解码本土广告企业的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20.
《广告导报》2007,(11):22-22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本土日化行业经历了一次繁荣期。如美加净、活力28、白猫、熊猫、中华牙膏等,但是随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宝洁、联合利华等跨国日化巨头的进入,中国本土日化开始经历最为艰难、低潮的时期。但是,本土日化从未放弃对市场的信心。以隆力奇为代表的一批本土日化企业正在掀起绝地反击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