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为了探讨冷库蒸发器积霜对冷库热工状况的影响,为冷库及时化霜和无霜运行提供科学依据,试验选用10t3HP的双温双控冷库为研究对象,动态监测了蒸发器积霜前和积霜后两段时间内库温、霜温、蒸发器进风口与出风口温差、冷库耗电量,绘制了蒸发器外表面的三维温度场。试验结果表明:蒸发器积霜前,库温周期变化较为稳定;积霜后,冷库运行周期由3个阶段变为风机运行和制冷2个阶段且库温最低温度逐渐升高,达不到设定下限,周期变化幅度减小,用时缩短。积霜后的霜温周期最低值达到霜温设定下限,冷库不能在正常设定的范围内运行,蒸发器的制冷效率明显下降。蒸发器积霜使进风口与出风口温差减小;冷库运行12h的耗电量增加147.06%。积霜后蒸发器外表面三维温度场显著不同,各点温度都有所下降,偏离设计的最低温度。试验表明,冷库运行过程中不积霜运行是冷库节能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1 润滑油进入冷却设备的原因压缩机运转时 ,排出的氨气温度很高 ,一般在 70~ 15 0℃ ,在这样的温度下会有部分润滑油蒸发成油蒸汽。排气温度越高 ,油的蒸发率越高。试验资料表明 :在 80℃时油的蒸发率3 13 % ,10 0℃时为 7 68% ,12 0℃时为 16 0 3 % ,14 0℃时为3 4 68%。另一方面 ,由于气流运动速度很大 ,一般在 12~ 3 0m s之间 ,也携带一定小的油微粒 ,因此可以认为 :油在高温氨气的带动下 ,以气状、细微粒状 ,甚至较大的球状进入制冷系统高压部分。进入高压部分的氨油混合气在油分离器中经过降速 ,氨气速度由 12~ 3 0m s降到 0 8~ …  相似文献   

3.
针对潘一东井下1221长距离工作面高温热害情况较严重的问题,计算了工作面的需冷量,分析了工作面风流温度场分布,提出了一种应用在1221回采面的分区段降温技术。本文介绍了该降温技术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及设备选型。将该技术投入实践领域,现场实测降温后的风流热力参数,并进行模拟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分区段降温技术后,现场的实测风流参数与模拟值基本吻合,工作面温度平均降低了6~8℃,相对湿度有了明显下降,降温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球团回转窑煤粉燃烧状态和燃烧效率是决定球团矿产品质量和生产成本的主要因素,二次风温度对煤粉燃烧及传热过程有显著影响。以φ6 m×40 m回转窑为研究对象,在不同二次风温度条件下考察回转窑火焰性能、烟气流场及温度分布等情况。研究发现:对于给定的回转窑风量,当二次风温度为1 323 K时,火焰性能良好,形状呈现出利于焙烧的棒槌状,火焰辐射高温区域温度可达1 900 K,长度约为10 m,满足球团生产需求;相较于煤粉挥发分的燃烧,窑内残余焦炭燃烧表现出滞后性,且燃烧末端位置与窑内火焰末端位置吻合。因此,在回转窑实际生产中,可通过控制煤粉粒度和固定碳含量,达到调节窑内火焰长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在常压下合成的类金刚石膜(AP-DLC films),并对其阻气性和硬度进行了测量。采用射频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法(RF—PCVD)可在室温下获得均匀的类金刚石膜(薄膜面积450mm^2)。薄膜的沉积速率随C2H2体积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平均沉积速率约为12μm/min。最大沉积速率1μm/s,约是低气压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法下薄膜沉积速率(1~2μm/h)的2000倍。APDLC膜(1μm厚)的阻气性是未处理PET基材的5~10倍。采用纳米压痕仪测得AP—DLC膜的显微硬度约为3GPa。薄膜表面粉状粒子的消除可以提高其显微硬度和表面粗糙度。 本文报道了采用RF-PCVD法常压下合成DLC膜的物理性能。同时,总结了PET瓶沉积DLC膜以及常压技术和相关DLC膜的发展,主要研究了薄膜的阻气性和显微硬度。  相似文献   

6.
针对内蒙锡-14区块稠油热采工艺效率低、经济性差的问题,分析了该区块稠油组成、物性和水质特点,研制了一种耐高温复合乳化降黏剂,并考察了乳液体系的微观形态、流变性质和黏温性质。研究结果表明,锡-14区块稠油中胶质含量超过50%,是造成其高黏度的主要原因,由HLB值在12~14范围内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组成的复合降黏剂对该区块稠油具有良好的乳化效果,在加剂质量浓度为2000 mg/L时即可形成均匀的水包油乳液,该剂耐温性能超过280℃;采用该乳化剂所配制的稠油乳液体系液滴粒径约2~8μm,分布均匀、稳定,乳液体系黏度约20~30 m Pa·s,且基本不受剪切速率和温度变化的影响,呈现牛顿流体特性,满足蒸汽热采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7.
超临界流体技术制备中药超细粉体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颗粒细、药效好、用量少已成为现代中药制剂的必然发展趋势。利用近年提出的超临界流体辅助雾化过程成功制备出了中药复方肝炎制剂的超细粉体,系统分析了混合器压力和温度及进液速率对微粒形态、粒径和粒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超临界辅助雾化过程,以水和乙醇的混合溶液为溶剂,可制备出粒径范围为1.0~5.0μm的复方肝炎超细粉体,且大部分粒子形态呈完整的球形。各影响因素对粒径及粒径分布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混合器压力及溶液浓度对粒径及粒径分布的影响最明显,进液速率次之,混合器温度的影响较小。在操作范围内较为理想的工艺条件为混合器压力为14 MPa,温度为60℃,进液速率为4.5 mL/min。  相似文献   

8.
针对农村建筑节能改造设计中不同结构的附加式阳光间节能效果差异较大的情况,改良阳光间建筑结构形式并分析其温度场和气流组织分布情况,确定了最优建造方案。以河北省石家庄市某农宅为基础,对其阳光间进行开孔设计。在阳光间内侧墙面上开设不同半径和数量的通风口,设计12种不同的模型。结合Fluent模拟数据,对不同变量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不同半径和数量的通风口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确定运行效果最优模型,对运行效果最优和效果最差的两种模型进行对比分析,进行通风口优化设计。结果显示,通风口半径为0.15 m,设置3个进风口2个出风口时,室内温度最高。研究成果可以为附加式阳光间的设计提供参考,可用于改进农宅建筑形式,提升农宅附加式阳光间的节能效益。  相似文献   

9.
拉瓦尔喷管拥有将气体从亚音速加速至超音速的能力,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和重要的研究意义。超音速火焰喷涂(HVOF)技术产生的较高的焰流速度和较低的焰流温度也得益于拉瓦尔喷管结构设计,其中在拉瓦尔喷管型线设计中,由于马赫数和气体温度的剧烈变化,应着重考虑比热比变化的影响。聚焦于超音速流场中真实的气体效应,采用特征线法分别设计定比热比与变比热比条件下的拉瓦尔喷管扩张段型线,借助ANSYS Fluent软件建立超音速火焰喷枪的二维轴对称数值模型,对气体流场的仿真结果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当马赫数小于1.5时,定比热比与变比热比的型线接近,可以忽略比热比变化的影响;当马赫数大于2时,二者差异较大,比热比变化不容忽视。考虑燃烧反应后,超音速段轴线上的焰流温度分布集中且高达2 000~3 000 K;焰流在拉瓦尔喷管喉部得到充分加速,速度达到2 000 m/s;在比热比为1.32条件下设计的拉瓦尔喷管相较其他喷管在焰流速度上优化了1%~3%,并且随着轴向距离的增加,变比热比喷管具有速度降低趋势更缓慢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MAX6641是微机散热保护专用智能集成温度传感器。介绍了基于单片机与MAX6641传感器在笔记本电脑散热系统中的设计。本次设计可以在笔记本电脑散热系统中实现5级风速调节。采用MAX6641传感器作为温度检测元件;单片机用来完成温度的模糊控制,并通过串行总线调节MAX6641内置的PWM(脉宽调制)寄存器,继而控制直流电机风扇转速。测温范围为35~65℃,分辨率为±1℃。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冷却塔风机传动轴故障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PLC技术的冷却塔风机传动轴故障监测方法,并研制出一套非接触式冷却塔风机传动轴故障监控系统,能够实现在传动轴即将发生故障时报警停机,从而预防传动轴甩出事故的发生。生产实践证明,此监测方法简单易行,能够避免进行复杂的信号处理,降低了监控系统的成本,此监控系统明显提高了风机运行状态监测的可靠性,能够有效避免传动轴甩出故障的发生,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为了平抑风力发电接入直流微电网的功率波动问题,满足负荷持续高质量供电需求,对由锂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组成的混合储能系统进行了研究。以超级电容电压和锂电池荷电状态为约束条件,将储能系统平衡所需的功率差分为低频与高频部分;锂电池用于吸收和释放低频部分,超级电容用于吸收和释放高频部分,使风机整流器工作在恒压状态,采用电压外环、电流内环双闭环控制,以直流母线的电压稳定为目标,维持系统功率平衡。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混合储能系统控制策略具有较快的动态响应速度和较好的控制性能,可很好地满足负载功率需求,稳定直流母线电压。研究结果可为分析规模化新能源接入直流微网系统的稳定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将具有良好排水、抗滑性能的透水沥青路面应用于东北季冻区,对季冻区气候环境下的透水性沥青路面低温抗裂性进行建模.基于东北季冻区年/日温差大、冬季寒冷、冰冻期长等特点,依据沥青路面温度场理论,利用ABAQUS有限元分析平台建立透水沥青混凝土(OGFC)、密级配沥青混凝土(AC)路面结构温度场,并探讨了 2种材料路面结构...  相似文献   

14.
某综合楼位于市内繁华地段,设有中央空调系统。为充分利用建筑现有消防水池,提高整体系统的使用率,现将消防水池改造成为蓄冷水池,采用水蓄冷技术,解决空调冷源的问题。根据夜间空调负荷的承担情况提出两种方案,并对两种方案的系统运行效率、运行稳定性进行分析,最终确定水蓄冷与水冷涡旋机组联合运行的方案。通过对水蓄冷系统的初投资、年运行成本分析,表明水蓄冷技术应用于空调系统具有经济环保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梁利华 《河北工业科技》2012,29(6):404-405,419
通过一种蓄热技术使发酵过程中的余热得到了很好地利用。经过实际检测,一台100m3发酵罐,实消降温时产生了高温冷却水,通过相变蓄热将高温冷却水中的热量予以储存,存储热量可达117×105 kJ。  相似文献   

16.
采用国际上著名的流动与传热商业软件Fluent5.4对高压天然气管道破裂时天然气的扩散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所采用的数学模型为无化学反应的燃烧计算模型。模拟结果表明,取50%和15%为甲烷的爆炸上、下限,甲烷的危险范围是Fd,泄漏点为中心,半径14-23.5m宽度9.5m的圆环范围内。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浓度与平均风速成反比,风的作用在地面附近影响效果不太明显;随着高度的增加,影响效果将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升空气源热泵低温环境中的热效率,解决热泵冬季易结霜、故障率高等问题,提出一种利用相变蓄能装置将空气源热泵和水源热泵组合的蓄联热泵技术。以河北保定高速某服务区蓄联热泵的改造工程为例,设计了蓄联热泵系统改造方案,并将蓄联热泵联合供暖系统的实际运行数据与位于同一地区、相似建筑中使用单一热源供暖的空气源热泵系统运行数据进行对比,考察供水温度、室内温度、单位供暖面积的耗电量和COP值等因素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室外气温、相同单位面积供暖热负荷的条件下,蓄联热泵供暖效果更稳定,室内温度更高,蓄联热泵每平方米耗能相比空气源热泵低15.5%,综合COP提高了20.68%,静态投资回收期为11.89年。蓄联热泵清洁供暖技术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经济性,适用于低温持续时间较长的偏远山区等寒冷地区,研究结果对蓄联热泵的推广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