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3 毫秒
1.
李涛  党斌 《河北工业科技》2016,33(3):240-245
为了合理地二次利用铁尾矿,设置了2种不同的取代工况,即利用磨碎的粉状铁尾矿取代水泥和利用铁尾矿砂取代细骨料,研究了不同取代率下铁尾矿混凝土的工作性能与抗压性能(3,7,28d,棱柱体)。试验结果表明,适量的水泥取代率能够使混凝土的流动性能变强,使其各指标抗压强度均出现降低,龄期越大,降低幅度越小;细骨料取代工况下,混凝土的流动性能变差,掺量越高,流动性能损失越大,混凝土抗压强度随掺量的增加有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掺量为50%时,能获得较好的抗压性能。2种工况对棱柱体与立方体的抗压强度比值α1的影响大致相同,α1的取值为0.80~0.84。  相似文献   

2.
陈业超 《水利技术监督》2023,(11):154-156+201
废弃的混凝土造成巨大的材料浪费和环境污染。为了研究废弃混凝土再生的可行性。文章利用废弃的混凝土作为粗骨料制作再生混凝土,进行物理力学性能实验,与天然骨料制成的普通混凝土进行对照。结果表明:一次再生和二次再生混凝土与对照混凝土具有相同的力学性能;一次再生和二次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略高于对照混凝土;与对照混凝土相比,再生混凝土的密度有所降低,差异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加。研究结果为废弃混凝土的再生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了保证严寒地区建筑结构的冻融安全性,对水灰比(W/C)为47%的粒化高炉矿渣混合再生骨料混凝土进行研究,通过多组试验对混合混凝土的泌水性、抗压强度等进行评估,分析混合粒化高炉矿渣的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抗冻融性。结果表明:1)当粒化高炉矿渣掺量小于50%时,其泌水性可保持在0.1 cm~3/cm~2以下;2)在混凝土的空隙通过性试验中,掺入粒化高炉矿渣后,混凝土的间隙通过性突出,抗压强度低于普通混凝土,但具有足够的抗冻融性能;3)在配合比设计为正常强度范围的混凝土中,利用粒化高炉矿渣取代50%以下的碎砂的再生骨料混凝土具有足够的泌水性、抗压强度,以及抗冻融性能。混合粒化高炉矿渣的再生骨料混凝土可用于在高寒地区进行的工程建设,研究成果可有效提高高寒地区建筑物的抗冻融性并延长其使用寿命,可为高寒地区工程项目中抗冻融混凝土的制备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分析不同类型透水铺砖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降雨-径流效应影响,结合小区观测试验和模型计算的方式,定量分析6种不同类型透水铺砖对城市降雨径流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降水量条件下(5、10、20、25a一遇),各透水铺砖总体透水性能为生态砂基透水砖彩石环氧通体透水砖聚合物纤维混凝土透水砖彩石复合混凝土透水砖普通透水砖混凝土透水砖。除混凝土透水铺砖外,各透水铺砖对区域现状产流区径流量的削减率在28%~57%之间。  相似文献   

5.
废弃混凝土处理过程的环境影响是辅助废弃混凝土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废弃混凝土再生骨料利用、再生原料利用、基础填料利用和填埋四种方式的环境影响,进行了核算。其中,生命周期影响评价方法采用中点法计算生命周期环境影响状况,并通过社会支付意愿的概念将生命周期影响状况结果转化为以货币价值表示的单一环境影响分值。结果表明:在材料替代的前提下,废弃混凝土再生骨料利用的环境影响最低,最能体现废弃混凝土的资源价值。目前西宁市建筑垃圾填埋弃置的收费标准,不能弥补填埋造成的环境影响,亦不足以改善废弃混凝土的再生利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骨料形态对再生混凝土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基于势能原理的基面力元法,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和MATLAB软件,建立了再生混凝土真实骨料细观模型。应用FORTRAN分析软件对再生混凝土试件进行单轴拉伸试验的数值模拟,研究了真实骨料细观模型再生混凝土宏观应力-应变曲线变化规律和试件的破坏形态。结果显示,真实骨料模型得到的宏观应力-应变曲线和试验曲线吻合度较高,骨料形状对试件的破坏形态影响较小。模型可真实地模拟再生混凝土在单轴拉伸作用下的损伤破坏过程,准确地反映试件的实际骨料形态。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混凝土搅拌站废渣的再生利用问题,对搅拌站清洗废渣进行处理,得到粒径为75 μm以下的废渣粉末(WSP),将WSP按照不同比例对胶凝材料中的水泥进行部分替换,制备成WSP混凝土。测试了其坍落度、抗压强度及孔隙结构,进行了热重、生态和经济性分析,并根据性价比给出了替换率的建议值。结果表明:1)采用WSP替换水泥不会增加混凝土孔隙结构中有害孔和多害孔的比例;2)WSP替换率为3%~20%时,所制备的混凝土具有较好的流动性,7,28 d抗压强度的平均值分别为45,54 MPa;替换率超过12%时,抗压强度呈现出一定的减小趋势;3)当替换率为8%,12%,16%,20%时,WSP混凝土的成本及生态指标数据均较普通混凝土有所下降;建议WSP最佳替换率为12%左右。研究结果为搅拌站清洗废渣的再生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采用铁尾矿砂取代天然骨料配制水工高性能混凝土,在基准混凝土配合比的基础上,研究不同比例的铁尾矿砂与天然骨料混合作用及完全用铁尾矿砂替代天然骨料配制的水工高性能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及耐久性。结果表明,采用铁尾矿砂替代天然骨料配制水工高性能混凝土是可行的,但其力学性能较常规混凝土略差,抗渗等级可达到F280。  相似文献   

9.
研究黏土砖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设计对比试验。制作普通混凝土短肢抗震墙与30%的黏土砖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短肢抗震墙,施加低周反复载荷,分析抗震墙的承载力、延性能力、滞回曲线变化、裂缝位置及发育等评价参数,探究黏土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短肢抗震墙的受力性能。最终得到黏土砖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构件完全可用于建筑结构中,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为保证大坝运行安全,文章采用静态和动态三轴试验系统,对干燥、饱和状态下的大坝混凝土进行动态双轴压缩试验。结果表明干燥、饱和混凝土的极限抗压强度随着应变率的增加而增加,与施加在试件上的侧向压力大小密切相关。饱和大坝混凝土的静态抗压强度低于干燥状态下的混凝土,动态抗压强度高于干燥状态下混凝土动态抗压强度,在侧向围压下,应变率对饱和混凝土强度的影响更显著。研究结果为大坝建设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了实现混凝土抗压强度及弹性模量的精细化数值计算,基于双尺度理论建立了混凝土双尺度数值模型.该理论以有限元方法为载体,通过正交试验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力学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双尺度理论在混凝土数值模拟中的应用具有可行性,运用该方法的数值结果与试验结果差值在4.22%之内;2)...  相似文献   

12.
混凝土靶被用作检验聚能射孔器穿孔性能的标准物,但混凝土靶存在抗压强度波动大的缺陷,影响了试验结果和评价结论。利用大量同种聚能射孔器在不同抗压强度的混凝土靶对比试验结果,建立了靶抗压强度与穿孔深度的关系,得到了具有代表性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穿孔深度评价方法,并对国内聚能射孔器产品的整体水平进行了分析,确定了更加合理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铁尾矿再生混凝土在钢管混凝土柱中的应用问题,揭示不同参数条件下钢管铁尾矿再生混凝土柱滞回性能的变化规律,通过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方钢管铁尾矿再生混凝土柱的数值模型。基于所建模型进行了参数化分析,研究了轴压比、宽厚比、长细比、材料强度等参数对试件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轴压比由0增至0.6,承载力逐渐下降17.7%,延性逐渐下降,承载力退化速度加快;当钢材厚度不变,宽厚比由66.7减至28.6时,承载力大幅度提高61.61%,承载力退化速度放缓,耗能能力增加;随着长细比由13.16增至26.33,试件承载力下降17.5%,刚度明显下降,承载力退化速度变缓;钢材强度及混凝土强度的提升可有效提高承载力,而对试件刚度影响不大。研究证明了钢管铁尾矿再生混凝土柱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并可为钢管铁尾矿再生混凝土柱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混凝士曲线箱梁桥普遍开裂的情况,从温度变化、预应力、混凝土收缩与徐变、支座设置、设计计算模型和施工方法等方面对裂缝成闲进行了分析。从设计计算、施工和加固措施等方面对梁桥裂缝的防治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在乙烯聚合反应机理的基础上,建立了采用环管反应器-流化床反应器串联工艺生产的双峰聚乙烯的熔体流动速率和密度的预测模型,并采用来自生产过程的动态响应数据对模型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双峰聚乙烯的熔体流动速率和密度,精度符合工业化生产要求,并可与先进控制技术相结合对产品的质量进行在线测控。  相似文献   

16.
对井口装置材料抗应力腐蚀的发生条件及腐蚀机理进行了分析,并依据应力一强度干涉理论对材料的抗应力腐蚀性能进行可靠性评价。运用应力与强度呈正态分布时的可靠度计算公式,计算了不同应力状态下材料的可靠度,进而求得可靠性意义下的安全系数,从而提高井口装置材料的可靠性,可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试验研究证明了此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针对方钢管混凝土边框柱组合剪力墙墙柱连接点处的抗剪键现无设计依据的问题,从构件整体性着手研究,建立合理的简化计算模型,借助弹性力学,分析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墙柱连接点处的应力分布情况并导出剪力计算公式。通过与ANSYS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果对比,验证了公式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8.
从分析几个典型的固井作业事故事例出发,指出了影响固井作业安全的各种水泥浆因素,具体包括实验室与现场配方材料的一致性问题、混配均匀性问题、油井水泥及外加剂材质问题及水泥浆配方设计问题。从完善标准化工作的角度提出了通过加强水泥浆技术管理工作以防范固井作业事故的一系列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