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货膨胀目标制管理通胀预期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鉴于我国的外部经济环境和国内的经济政策,社会各界通胀预期较高,导致部分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较快,有效管理通胀预期进而稳定未来物价成为重要议题.通货膨胀目标制具有政策透明度高、责任明确、操作工具灵活多样的特点,是形成理性通胀预期,稳定物价,实现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的最佳货币政策框架.  相似文献   

2.
去年物价涨幅大大超出了人们的预期。有专家认为,全球新一轮通胀已经启航,并有可能在2008年发威。通胀不仅牵动了中国"经济神经",且遏制通胀,已演变为全球行动。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加强公众通胀预期管理的必要性与通胀预期决定机制不明确的矛盾突出.本文认为通胀预期除了受客观的经济现实影响,也会受到媒体的舆论引导,因此,提出了媒体有关物价报道的频率和强度会影响公众通胀预期的假设.为了验证该假设,本文将中国人民银行的“居民储蓄问卷调查”的定性数据转换为定量的预期通货膨胀率,选取《人民日报》作为媒体的代表,按季度统计所有关于物价报道的篇数,使用最近十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到了媒体有关物价的报道频率对公众通胀预期存在正向影响的结论,并分析其成因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本轮物价上涨主要是由生产成本提高推动的,具有较明显的成本型特征。劳动力成本增加,是导致本轮通胀的主要原因之一。提高工资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提高居民购买力,扩大消费,抵御高物价的冲击;但另一方面会加大生产成本,推升价格的刚性  相似文献   

5.
余平  祁京梅 《中国物价》2010,(9):3-7,13
今年上半年.我国在实现GDP较快增长的同时,物价涨幅控制在较低水平,管理通胀预期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下半年,受物价调控力度不减、翘尾因素减小以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低等因素影响,各类物价仍将呈现平稳运行的态势。但是,不能忽视异常天气导致价格波动、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资源价格改革可能带来的价格上行压力。  相似文献   

6.
刚刚公布的4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涨幅高达8,5%,这个水平高于多数人的预期,也是本轮通涨以来的月度次高点(今年2月份8,7%)。为何物价实际涨幅高于人们的预期,导致物价上扬的原因是什么?下一步宏观调控应采取什么政策?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广义噪音信息模型,构建居民通胀预期反应机制方程,并采用Gradient Boosting算法进行模型选择和系数估计,识别我国居民通胀预期的影响因素及其在预期形成过程中的贡献度。结果表明:在形成通胀预期的过程中,居民对物价信息的学习内容存在选择差异。面对消费和非消费领域通胀率的结构性分化,居民只关注消费领域的物价信息;而在消费领域内部,食品和非食品通胀率均显著影响居民通胀预期,并且居民对非食品通胀率更敏感。货币供应量、房价和经济产出等信息也显著影响居民通胀预期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钟志勇 《新财富》2008,(7):104-104
通胀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的难题。相比而言,成熟经济体的宏观调控重点仍将在经济下行与通胀上行风险之间摇摆不定,而新兴市场国家的宏观调控则倾向于暂时牺牲一定的经济增速,将控制通胀放在首要位置。由于本轮通胀的表现特征为原材料料和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诸如巴西、俄罗斯和中东等能源与原材料出口地区,将充分受益于本轮资源供需紧张下的全球通胀,而且前两者日益强劲的内需市场,使得其股市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值得期待。除此之外,商品市场作为通胀期间一贯表现不错的大类资产,将继续有望提供正的投资回报,驱动本轮通胀的能源、农产品以及其他相关的投资标的成为吸引避险资金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管理通胀预期已成为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胀预期的定量化是管理通胀预期的基础性工作。央行的季度储户定性调查数据对监测物价具有一定的先行性,通过时变参数法将调查的定性数据量化为与CPI可比的预期通胀率,取得了较好的预测效果。实证分析表明,我国公众的通胀预期不是理性预期,波动幅度较实际通胀平稳,对宏观调控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公众对通胀预期的敏感性逐步增强。因此,管理通胀预期的工作应不断加强和完善,稳定预期的最好办法就是制定较为明确的通胀目标。  相似文献   

10.
李稻葵 《新财富》2011,(4):34-35
尽管本轮通胀的性质是成本推动型和输入型,但中国流动性过剩可能引起通胀预期的上升,为防范由此带来的二轮打击,需要适当收紧流动性,并尽快解决负利率问题。同时,在通胀压力蔓延全球、各国刺激政策退出、北非和中东危机、日本地震等错综复杂的国际因素影响下,中国应将汇率、利率、准备金率等政策搭配使用,全方位应对通胀压力,并可以考虑在短期内减免受通胀影响部门的税收,加快人民币资本账户下的可兑换步伐,允许个人出国投资。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贸导刊》2008,(11):16-18
伴随着油价、金价和食品价格的不断上扬以及美国次贷危机的后续影响的持续扩大,美国经济开始露出滞胀的苗头,欧元区经济和新兴国家也开始面临着通胀高企的巨大压力,市场普遍预期美国经济及全球经济增长将显著放缓,并预期全球通胀压力也将进一步上升。国际分析评论认为,上世纪70年代“通货膨胀的噩梦”死灰复燃,世界经济面临着不断增长的通货膨胀压力,始于21世纪初的“低物价时代”将落下帷幕,“通货膨胀时代”即将到来。究其原因,一方面,随着中国、印度和巴西等新兴国家经济迅速增长,  相似文献   

12.
马骏 《新财富》2009,(12):31-31
通胀预期是导致通胀的重要原因。国务院最近提出,要管理通胀预期,表明决策层对通胀的风险已经有了前瞻性的判断,笔者认为这是非常及时和正确的。要管理通胀预期,就是要对可控的因素进行前瞻性的调控,合理引导市场对这些因素未来走势的判断。这些因素包括对国内货币政策(尤其是货币增长和实际利率)的预期,对财政政策的预期,对政府救股市、房市的政策预期,对土地供应的预期以及由于汇率政策导致的输入性通胀的预期等。  相似文献   

13.
近一个月,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工业生产和消费增长势头强劲,进出口继续保持大进大出的局面,投资增速高位回落,物价回升相对明显。从目前物价走势看,温和通胀和通货膨胀预期对提升整个股价水平是有利的,但也会导致股价结构调整和个股的分化。  相似文献   

14.
《新财富》2008,(9):44-45
几乎世界上所有国家,近期通胀都达到了十年以来的最高位。此轮通胀来势凶猛,石油、食品价格暴涨像两把利刃,刺破了央行们所有的防线:其全球互动色彩也甚浓,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置身事外,也没有一个央行有能力单独治理物价上升。金融市场和衍生产品助孽是此轮通胀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投机资金拉动商品期货价格飙升,由此改变价格预期,  相似文献   

15.
近一个月。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工业生产和消费增长势头强劲。进出口继续保持大进大出的局面。投资增速高位回落。物价回升相对明显。从目前物价走势看。温和通胀和通货膨胀预期对提升整个股价水平是有利的。但也会导致股价结构调整和个股的分化。  相似文献   

16.
《四川物价》2010,(2):1-1
自去年11月CPI“由负转正”后,人们对通胀的担忧由此加深,因此中央经济工作会上提出“管理通胀预期”。有专家指出,管理通胀预期首先需要清晰的政策目标,这有助于市场形成稳定的政策预期,从而有利于稳定通胀预期,否则反而可能导致预期的紊乱以及对市场的冲击。  相似文献   

17.
2009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出现了新一轮的通货膨胀,主要对于此轮通胀的性质从三个方面做出分析:货币供给、成本推动和国际因素,并认为本轮物价上升主要是周期性,需求拉动的,货币供给和国际因素同样对通胀有显著影响,但是影响程度不如需求因素。最后提出对于此轮通胀进行治理需要针对它的性质加以解决,并给出一些解决之策。  相似文献   

18.
当前,管理通胀预期已成为我国政府文件中的频繁用语,这自然不是无缘由的。2009年信贷过多使得人们对通货膨胀预期加强,而美元贬值导致的全球资产价格上涨带来的输入型通胀压力也不断增长;同时,国内能源资源价格的上涨苗头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市场的通胀预期。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2010年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系。这表明政府早已对通胀及未来资产泡沫的产生有了警惕。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经贸导刊》2010,(3):103-104
炒作通胀预期比通胀更有杀伤力 ——2010年通胀预期的管理应该慎重,尤其不能忘了1988年“闯物价关”的深刻教训。炒作通胀预期比通胀本身对中国经济更具有杀伤力。而且,至少2010年,在经济逐渐恢复的大环境中,目前还未看到太多通胀的实际威胁。一个不带偏见的研究者不需要太多慧眼就能观察到:在实际生活中的农产品与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的同时,部分奢侈品与轻工产品的价格在下降。  相似文献   

20.
冯玉明 《商界》2008,(7):96-96
这一阶段,对通胀压力的担心是影响经济和证券市场信心的一个重要因素。 市场对通胀压力的担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全球粮食价格是否还会继续上涨;二是不断走高的大宗原材料价格是否会传导到CPI从而加剧未来通胀的压力;三是目前的高物价是否会导致政府出台更严厉的紧缩政策,进而导致经济的硬着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