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这几年,人们每每谈到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话题,总是把较多的希望寄托在农村居民身上。政府千方百计帮助农民增收,寄希望于农民的腰包尽快鼓起来,以此带动消费。然而,农民的实际消费情况却不尽如人意。  相似文献   

2.
新型城镇化对启动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具有重要意义。为实现扩大农村居民消费的目的,需要着力解决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民发展权缺失、农民权益得不到保障、失地农民就业难以保障等问题,释放潜在的消费需求。同时,建立有利于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长效机制,稳定进城农民的收入增长预期,在保持城镇化的速度、城镇就业岗位增加、进城农民收入增长以及消费水平提高等方面相对平衡的基础上,积极、稳妥、有序地推进城镇化,以保障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持续、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3.
从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的角度出发,扩大吉林省农村居民消费的关键是提高农村居民收入,而要提高农民收入,必须做到改造传统农业,建立现代农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改造传统农民,培养现代农民;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我国1978-2003年农村收入及消费的年度数据,分析了经济体剥转变对农村居民消费行为所产生的影响。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受经济制度变迁影响,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和收入在这一时期不存在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长期边际消费倾向呈降低趋势;农村居民的滇费行为对同期收入的敏感度较强,短期政策对农民滇费支出的影响较大,从而提高农民收入的政策支持是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的有效途径;同时,我国农村居民受收入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存在的理性预期消费行为也进一步显著。  相似文献   

5.
基于1978~2011年甘肃省的时间序列数据,对甘肃少数民族农村居民信息消费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自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甘肃农村居民信息消费支出增长速度明显放慢,甘肃农村居民信息消费水平与农村居民的收入、受教育人数和家庭耐用品消费数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政府应致力于广泛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医疗、教育、社会保障和科研支出,加大对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财政支持,建立健全信息消费环境,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居民信息消费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根据指标网和零点调查合作完成的<2001年中国农村居民生活状况研究报告>显示,当前我国农民生活趋势出现五大变化,主要表现在农民的价值取向、自立意识、消费观、娱乐观以及对互联网的期待方面.从消费来看,电脑、手机等高科技、数字化产品逐渐取代传统的彩电、电话成为农民消费新时尚的增长点,同时,农村居民对互联网的认知度也接近六成,这充分体现了他们对信息化、数字化的期待.  相似文献   

7.
秦选龙 《企业导报》2014,(10):20-21
<正>一、陕西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陕西目前有2700多万农村居民,占全省人口70%左右,是个非常庞大的消费群体,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个正在由温饱向小康迈进的群体。农村人均消费水平的微略增长,就会大大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根据国家统计局为此进行过的测算:农村居民每增加1元的消费支出,将对整个国民经济带来2元的消费需求,就陕西而言,如果每个农民多消费1元钱,就会拉动陕西消费需求5千多万元。  相似文献   

8.
《辽宁经济统计》2005,(10):40-41
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提供的一份研究资料显示.去年以来,由于农村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农村居民生活消费增长出现了积极变化。2004年农村居民纯收入人均2936元,实际增长6.8%.创1997年以来的最高增速:同期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人均2185元,实际增长7.3%.不仅创1997年以来的最高增速,还比同期纯收入增速快0.5个百分点.比城镇居民生活消费增速快0.5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人均现金消费支出同比增长16.6%。  相似文献   

9.
南建党 《价值工程》2011,30(7):125-126
本文使用2006和2007年江西省农村居民消费的截面数据,采用扩展的线性支出系统模型,通过对江西省农民的消费结构进行分析,说明当前中国中部地区农民生活状况的一致特点。  相似文献   

10.
农村医疗保健是农村社会保障的重要内容,关系着农民的生活水平的改善。本文基于我国不同地区的农村居民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对不同地区农村居民的医疗保健状况进行比较,为改善农村医疗保健环境提供依据,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十二五”规划中,扩大内需成为未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建设的首要任务,而拉动和优化居民消费尤其是广大农村居民的消费是目前我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因此本文着眼于农村居民的消费问题,通过对山东省农村居民消费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的分析,旨在提出一些完善农村居民消费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林瑾  李龙梅 《价值工程》2011,30(14):160-161
扩大国内需求,对于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而增加农村居民消费需求是扩大内需的根本途径。文中基于1988-2008年海南省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方式,揭示了农民消费与财政支农的关系,最后提出了扩大农民消费需求方面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的消费结构和消费方式发生着明显的改变,农村具有巨大的潜在消费市场。然而,由于政府在促进农村消费的过程中存在缺失行为:对农业财政投入比重过低、对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上的缺失、农村市场建设与监管缺失,使农村潜在需求没有转换为现实需求。因此,要促进农民需求,必须对政府缺失行为进行弥补。  相似文献   

14.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居民消费意识已经从“吃、穿”为主的温饱型、生存型消费,向“吃、穿、用、行”为一体的享受型、发展型多元化消费结构过渡,农村居民消费质量的不断提高,但是城乡居民的消费差距还是不断拉大。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农村的社会保障水平就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文章首先阐述了研究社会保障制度对农村消费影响的研究意义,然后分别从农村社会保障和农村消费入手,具体分析了两者的现状及关系,最后提出了通过改变农村的社会保障现状来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赵岩岩 《价值工程》2011,30(1):131-132
研究农村居民消费,对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重要意义。文章以近几年天津市农村居民消费为调查对象,分析农村居民消费现状与成因,提出改善天津市乃至全国农村居民消费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增收问题,本文对衡量农民收入的重要变量: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现金支出进行时间序列预测分析,研究其发展有助于农村政策的制定。本文收集到1990-2011年的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现金支出季度数据,将这些数据进行平稳化、零均值处理,并利用序列的自相关及偏相关函数的性质,确认数据所适合的模型,从而建立了时间序列模型并对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增收问题,本文对衡量农民收入的重要变量: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现金支出进行时间序列预测分析,研究其发展有助于农村政策的制定。本文收集到1990-2011年的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现金支出季度数据,将这些数据进行平稳化、零均值处理,并利用序列的自相关及偏相关函数的性质,确认数据所适合的模型,从而建立了时间序列模型并对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惠农政策的不断实施,我国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随之而来的是农民消费水平的节节攀升。然而,炫耀性消费,攀比性消费却在农村盛行开来,这种不合理的消费严重影响着农民的生活,对其当前以及长远的发展都非常不利。探究这种消费习惯的成因极其危害,然后进行有效地遏制,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章将基于绝对收入和相对收入假说的消费模型扩展为时变参数模型,利用卡尔曼滤波对模型进行估计,得到时变边际消费倾向,识别了吉林省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消费函数中边际消费倾向系数的时变特征,并比较了吉林省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消费模式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基于相对收入假说的消费函数模型能够更好地描述吉林省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吉林省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低于城镇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主要是由于农村居民对未来的预期没有城镇居民乐观。因此,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增强其对未来收入的预期是扩大农村居民消费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农村居民消费倾向的变参数估计及其演化机理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运用时变参数模型对农村居民的消费倾向进行了估计,从制度变迁、收入变动、理性预期等角度对农村居民消费倾向的演变路径进行了诠释。与城镇居民消费倾向相比,农村居民消费倾向经历了先低-后高-再低这样一个动态的演变过程;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村居民消费倾向的降幅明显地大于城镇居民。同时发现,城镇居民消费对农村居民消费具有明显的示范效应和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